大叛贼(校对)第3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4/656

  尤其是现在,雍亲王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的思路清晰的很,他非常清楚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如何做,未来的大清又将何去何从。
第936章
后面的
  耿额的事自然会由张廷玉去处理,他面临的下场是明正典刑,至于罪名更是简单,在山西滥杀无辜,这顶帽子是无论如何都跑不掉的,尤其是耿额还借此行径收刮财物,从山西带回来的那些钱财就是铁证。
  当然耿额可以叫屈,说山西商贾有谋反之心,他如此做是为了大清铲除隐患,同时也是为大清面临钱财空虚解决问题。不过,他除了主动上缴的财物外,私下截留的巨额金银自然是无法辩驳的,尤其是耿额在临近西安之前还悄悄派心腹把最值钱的一批财物暗自运走,自以为聪明的耿额怎么都没料到,他的一举一动早就被雍亲王察觉到了,那些财富就在耿额抵达西安的同时,也已落到了雍亲王的人手中。
  仅凭于此,耿额一个欺上瞒下,大不敬的罪名就是坐实的,等待他的将是死亡。没错,耿额会死,而且他必须死,一来他的建兴的铁杆,同时又是上书房大臣和兵部尚书,取得实际大权的雍亲王如何会放过这样一个人呢?二来,耿额在山西一事闹得太大,不仅一下子就断了朝中许多人的财路,甚至还给大清惹来许多麻烦。
  前面说过,山西商贾都是有背景的,这些人的背后无不是王公大臣就是宗族子第,耿额如此干,自然引起众怒,虽说这些人中许多并未掌有实权,可他们联合起来的影响力却是不小的。雍亲王想坐稳这把椅子,拉拢这些人为己所用,并给予安抚也是必须的。
  其次,自山西事件一出,大明那边的反应极大,导致大清和大明之间的商路彻底断绝,造成了目前棘手的问题。
  失去江南,又丢失中原后,如今的大清已今不如昔,靠着所拥有的地盘别说反攻了,就算是养活自己也算难。一直以来,大清和大明之间的商路虽然有所限制,可实际上双方在表面交战的同时却从未中断过,大清依靠这些商路不断从其他地方获得极需的资源,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粮食。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产粮区都握在大明的手里,何况大明还能从海外获得巨额的粮食来源。而大清这边自己种粮连自己都吃不饱,而现在商路一断,虽说大清暂时还有些存粮,可时间一久肯定支持不住。
  假如这仅仅只是大明朝廷的命令话,大清或许还能用分化瓦解拉拢的办法引诱大明的商人为其售粮。可是耿额在山西这么一干,引得天下商人同仇敌忾,这可就要了大清的命了。
  杀了耿额,除了前面所说的几点外,也是雍亲王企图用这种方式来告知天下商人,大清并不允许这样的事发生。这也算是亡羊补牢之举吧,虽然或许没大用,可姿态是必须要做出来的,要不然就算弃关中而走,未来的大清也再也没有出路了。
  耿额的罪名定得很快,用后世的话来讲就是从重从速处置。仅两日,张廷玉就拟定了耿额的三十八项大罪,雍亲王仔细看完后,提起朱笔删去了其中两条,然后归于己三十六项罪名,处耿额死罪。
  念其功勋,雍亲王还是给耿额留了点体面,最终并未把他拉出去直接斩首示众,只是以建兴皇帝的名义赐了他一杯毒酒,据说在牢中的耿额如颠狂一般不肯就范,直到监督的侍卫强行给他灌下可毒酒。喝下毒酒后,耿额痛苦地挣扎着,过了片刻终于脸色发黑瞪着双眼死去。等确认耿额死后,在宫中得知消息的雍亲王轻叹了一声,摇了摇头似乎在惋惜着什么。
  耿额带回来的那些车马所载的财富被雍亲王直接分给了受到损失的那些王公大臣们,虽然这些损失相比实际要差得许多,可雍亲王如此作为,对于这些人看来已经很是不错了,而且他们也明白实际上所查抄的财物有很大一部分已经直接用于了山西战事,是不可能再拿回来的,而现在能拿回一部分,再加上耿额这样一死也给了他们交代,之前心中的怒火也渐渐平息了。
  当然了,耿额之前所献给朝廷的,包括后面他打算偷偷运走的财物,这些自然是落到了雍亲王手里。接下来大清还需办许多事,雍亲王知道自己手里没钱是绝对不行的,所以这些财物截留下来也是理所当然。
  处置完这些,雍亲王面临的就是撤离关中的准备,这件事自他宫廷政变成功后就已经着手在安排了,这些日子已陆续把人派了出去,同时也在抓紧最后的收集,如果一切不变的话,至多再过五日大清就将继续西迁。
  相比建兴皇帝,雍亲王要勤政许多,每日里在养心殿内一直都在处理国事,忙到半夜是常见的。
  今日同样也是如此,在听完耿额已死的消息后,雍亲王很快就把此事抛到了脑后,随后不断招人进宫议事,晚上继续挑灯看着奏折,时不时还起身,走到挂在墙上的地图面前皱着眉沉思。
  三更天过,殿内依旧灯火通明,雍亲王虽然一身倦意,却还未歇息。他翻阅着一份奏折,随后提起朱笔在上面写了几句话,然后喊了一声,一直在附近伺候着的赵忠连忙闪了出来。
  “告诉张廷玉,此事需得速办,不得耽搁。”
  “奴才这就去。”赵忠连忙应了一声,接过奏折退下,随后急急朝着外面的值班房小跑,雍亲王勤政,下面人自然也不敢耽搁,所以上书房的值班房一直都是有人在的。
  片刻后,赵忠回来禀报已经把奏折给张廷玉了,而且也把话给带到了,雍亲王正继续看着奏折,也不抬头,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知道这位主子脾气的赵忠也不多话,瞧了一眼桌上的茶水,很是知趣地主动上前给雍亲王重换了一盏热茶,放好茶盏,正要退回去的时候,雍亲王突然间停顿了一下,抬头看了眼赵忠,问道:“后面的这几天如何?”
  赵忠微微一愣,马上就反应过来雍亲王问的后面的是指什么,连忙回道:“回主子的话,一切尚可,就是有些精神不好。”
  “嗯,好声伺候着,如有三长两短,别怪主子我不讲情面。”雍亲王冷冰冰地回答道。
  “奴才明白……。”赵忠连忙应道,不过他迟疑了下又道:“主子,后面的那位还稍好些,不过这些日子另一位一直在闹,而且闹的动静实在是不小,奴才虽然让人千万小心,死死盯着,可这样闹下去总不是个头,万一……。”
  “哼!”雍亲王脸色一冷,目光中闪过寒芒:“怎么?郭络罗氏还在折腾?难道她还以为自己是皇后不成?”
第937章
刻薄寡恩
  雍亲王口中所说的郭络罗氏是之前的八福晋,也是建兴皇帝的皇后。郭络罗氏出身尊贵,是大名鼎鼎的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从小就由安亲王养在王府,倍受宠爱。
  安亲王岳乐是谁?天下人都知道,此人在大清初年名声极大,不仅是有数的良将,更是宗室出身的重臣。顺治时期,岳乐更深受顺治帝信任,甚至在顺治病重之时,顺治帝原本意图传大位给岳乐,不过当时的汤若望持反对意见,最终皇位还是传给了康熙。
  从此就能看出岳乐的地位,而且终康熙一朝,安亲王一系在朝中势力庞大,党羽遍布各处,就连康熙都要忌惮三分。正是为了拉拢和安抚安亲王一系,当年康熙才会特意指婚,把郭络罗氏许给了当时的八阿哥。
  可以说,建兴也正是娶了郭络罗氏后才真正显出峥嵘。之前的建兴作为一个普通阿哥,虽然善于谋划和笼络人心,可毕竟仅靠一个阿哥的身份,没有势力支持的建兴也不可能有争夺皇位的想法。
  正是娶了郭络罗氏后,建兴得到了安亲王一系的大力支持,尤其是郭络罗氏此人性格泼辣,争强好胜,但对于建兴却是极力扶持,就这样有了妻家的背景和帮助,建兴这才会从诸皇子中脱颖而出,从而成为了之后大名鼎鼎的八贤王。
  不得不说,郭络罗氏给予建兴的帮助是极大的,也正是有了郭络罗氏,才会造就后来的建兴皇帝。建兴登上大位后,郭络罗氏顺理成章的被封为皇后,而当雍亲王发动宫廷政变后,建兴同郭络罗氏先后被软禁,安排在皇宫后面也就是之前囚禁康熙的冷宫之中。
  突然失去一切的建兴虽然愤怒和不屈,同时心也有所不甘,但面对现实,建兴也明白自己的处境。就如同当年康熙被关在这里一样,建兴已做不了什么,他只能让自己努力冷静下来,同时期盼当消息传出去后,在外领军的十弟和十四弟,还有其他几个自己亲手提拔起来的将领能够尽快返回西安勤王,以救自己于水火之中。
  所以说,被软禁的建兴虽然心情低落,不过还算理智。可郭络罗氏就不同了,这位天之骄女向来性格泼辣,平日里在内宅、后宫中,就连建兴都被她压的死死的,更不用说一个雍亲王了。
  当年嫁给建兴后,郭络罗氏就极力鼓动建兴争夺皇位,最终终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而她也成了皇后。在这其中,郭络罗氏对于康熙的几个阿哥根本就看不上眼,尤其是原先的废太子一脉更是视之为敌。
  雍亲王原本就是废太子的铁杆,而现在居然胆大包天以下犯上发动宫廷政变,这如何能让郭络罗氏咽得下这口气?自被软禁后,郭络罗氏每日里对雍亲王是骂不决口,而且她出身不凡,更深知诸阿哥的底细,所骂之言句句戳中雍亲王的软肋,每日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就坐在院中冲着雍亲王一顿痛骂,一骂就是几个时辰,其间滔滔不绝,言语中对雍亲王不敬是肯定的,还不断揭雍亲王的短。
  郭络罗氏所骂之言之恐怖让监视她的人吓得不轻,可谁都无法阻止她,只能当着听不见,更不敢把其中内容传出去。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再加上西安的皇宫才多大点地方?雍亲王自然早就知道了。
  说句实话,雍亲王虽然表面上是个冷面王爷,为人颇有担当,也有韧性,更有手段。可知道他底细的人却清楚,雍亲王在不为人知的背后也是有不少黑历史的。
  而郭络罗氏恰恰就是知道这些黑历史的知情人之一,再加上她一向就瞧不起雍亲王,现在身处如此境地更是拜其所赐,愤怒之余骂起来更是恶毒和刻薄。
  不用去问赵忠,雍亲王就知道郭络罗氏是如何骂自己的,想到那一句句戳他心窝子的恶毒言语,还有揭他老底的那些话,雍亲王心中就是一阵阵恼怒。
  一张脸顿时如同冰霜似的,雍亲王站起身来,按捺着心头的怒火在殿中走来走去,双拳更是握得紧紧。
  雍亲王为人本就刻薄,这是一个极不好伺候的主子,何况郭络罗氏所骂之言直接戳中了他的内心,仿佛就是把他披在外面的面具生生扯了下来,让世人看他的真面目一般。
  虽然现在郭络罗氏已被软禁,根本就出不了冷宫半步,可是监视她的人一旦把这些话给传了出去,对于雍亲王这个好面子的人是无法容忍的。
  看着雍亲王有些涨红着的脸,赵忠低着头一言不敢发,提着心,只希望这位主子千万不要把火撒到自己身上。
  “赵忠!”
  “奴裨在……。”赵忠连忙上前几步。
  在烛光下,雍亲王的脸有些扭曲,脸上的肌肉更是不住跳个不停,他冷冷道:“让人拟一道旨意,废了郭络罗氏皇后之位!”
  赵忠急忙答应了一声,不过他却没有马上离开,而是迟疑了一下。
  “还不快去?”雍亲王见他不动,锐利地目光直接扫了过来。
  “主子,此旨需出中旨,上书房几位大人是无法替拟……。”赵忠硬着头皮提醒道。
  雍亲王一愣顿时反应过来,也是有些气昏头了,废皇后的旨意一向必须由皇帝亲自下,让人替拟是绝对不行的,这是祖宗的规矩,也是宫里的规矩。
  所以说,这道旨必须由建兴皇帝来下,旁人所写就算盖了玉玺也不作数。想到这,雍亲王咬了咬牙,伸手一指道:“你去后面一趟,让他立即下旨废后!”
  “奴裨这就去……。”赵忠此时心中暗暗叫苦,这个差事如何能完成?让软禁中的建兴下旨废后?这成功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小了。
  可是面对如今暴怒的雍亲王,赵忠又不敢说反对的话,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个主子的脾气,刻薄寡恩一向是雍亲王的性格,如果谁让他不痛快一时,一旦找着机会这位主子就能让他不痛快一世,更何况他这个太监呢?
第938章
宋王之后
  雍亲王打算逼迫建兴废后,可惜的是他最终未能如意,虽然失去权利的建兴已被他掌握手中,可建兴却死都不从,反而把过去的赵忠痛骂一顿赶了回去。
  这一下,让雍亲王有些骑虎难下了,无奈他只能冒以建兴的名义强行废后,可就算废了皇后,郭络罗氏却依旧如故,每日里痛骂雍亲王不已,气得他是脸色铁青,心生杀意。
  可最终雍亲王也没拿郭络罗氏怎么样,毕竟他无法直接下令杀了此人,要知道虽然他已经掌握了大清的权利,可毕竟皇帝依旧是建兴,再加上建兴在外的势力依旧有不少人忠于他,在未完全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之前,建兴这个招牌依旧还是有用的,一旦杀了郭络罗氏,建兴愤怒之下自己寻死的话,那么雍亲王之前所谋划的一切就无法进行下去了。
  最终,暗暗忍下了这口气,雍亲王只能暂时把这件事搁置一旁,随后全力处置起清廷西迁的大事来。
  而就在清廷即将主动西迁的时候,远在西南的桂林突然间发生了一件大事,自号为宋王的赵弘灿突然间得急病死了,他的死来的是如此意外,就在前一日赵弘灿还在召见臣子,笑谈云南战事,准备等拿下云南后继续领兵南下,随后割地立国,以成千秋大业。
  谁都没想到,当天深夜,行宫内就急传赵弘灿突然得了急诊,等太医闻讯赶到后,躺在床上的赵弘灿已经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半睁着双眼,直挺挺地死了。
  “王爷啊王爷,您如何就这样去了呢……。”在赵弘灿的床塌前,彭荣哭天喊地的悲号着,两行泪水情不自禁地滑落。
  在四周,赵弘灿的几个妾室也都是一脸悲意,抹着眼泪哭哭啼啼,再远些,站着几个王府侍卫,这些人静静站在那边,如果不注意地话仿佛就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
  太医刚到,前一刻还在痛哭的彭荣后一刻就停住了哭声,见到太医前来急忙跳身身一把就拽着他的手腕,随后就悲切道:“你来的正好,快!快救治王爷!王爷不会有事的,只要救回王爷,定有重赏!”
  “彭大人,我尽力而为……。”太医是个年近五十的人,从医数十年,一进来远远瞧见赵弘灿的气色就知道他已经是个死人了,可是现在彭荣却催促着他要去救治,这实在是难为他了,但无论如何作为太医,这时候还是必须做点事的。
  走到近前,太医这才仔细看清赵弘灿的脸,当他一见赵弘灿惨白的脸上居然带着一股黑气,尤其是他的嘴角还留着淡淡的血痕时,心头猛然一惊。虽然在烛光下,这些瞧得不是太清楚,可太医精通医术,如何能看不出这些,尤其是嘴角的血痕,虽然擦拭过,却未能全部擦尽,太医并未老眼昏花,自然看得清楚。
  “这……这……。”太医心里猛然一突,马上意识到了什么。他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可衣袍下的双腿却忍不住微微颤抖着。伸出手去,往赵弘灿的手腕一搭,太医就确认无疑赵弘灿早就死的透了,别说没了半分脉搏,就连身子都开始僵冷了。
  “如何?还能救否?”彭荣在一旁急切地问道。
  太医咬咬牙,最终缓缓摇了摇头。
  “什么!你说什么!王爷救不了了?你……你胡言乱语!”彭荣突然颠狂起来,一把就抓住太医的衣领,表情在烛光之下如此狰狞,让太医吓得整个人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王爷一向身体康健,今日也仅是同我等晚宴多饮了几杯罢了,为何睡下后不久就如此?你说!究竟是为何?”彭荣怒吼道。
  太医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见彭荣盯着他的目光越加凌厉,猛然间太医脑中灵光一闪,顿时开口道:“彭大人,您刚才说王爷晚宴多喝了几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4/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