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3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8/656

  老子这么决定了,范大少也无可奈何,只能点头答应了下来。离开书房时,范大少心中倒是有些后悔,他后悔今日突然兴起跑来见老爷子,如果自己不来的话这要命的差事也落不到他的头上。
  只可惜,这世界上没后悔药,范大少只能垂头丧气地回到了他所在的院内,找来发妻交代了几句,随后就准备了起来。
  三日之后,神色憔悴的范大少带着妻儿先去见了范毓馪,然后出了老宅,坐上准备好的大车缓缓上了路。
  和精神很差的范大少夫妻相比,两个孩子倒是很是精神,毕竟生在大宅门平日很少能外出,而这一次却能出得远门,这对于孩子来讲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坐在车里,两个孩子你一言我一句,兴奋的很,边上的范大少却是愁眉苦脸,而在他另一边的妻子同样也是一副担忧的样子。
  出了十多里,就遇见了庄致东等候的商队,两者汇合后庄致东指挥商队启程,这时候范大少心中才稍稍安定了下来,事已如此,也只能这样了。
  出发两天,一行人先向东,随后向北,朝着北地而去,等到这一日到了大同附近时,在一处镇上安置下来。这镇子并不大,但是行商的必行落脚之处。范家在此处有着买卖,所以自然就住进了范家在此的院落中,作为范家大少他们一家是住在最好的后院里,刚简单洗了把脸,正准备和妻子说话的时候,院里就传来庄致东的声音。
第920章
调包
  “庄叔!”闻声出门,见站在院子里的庄致东,范大少问道:“伙计那边都安排妥了?”
  原本只以为庄致东找自己只是向他汇报一下商队的安排,虽然一路上大小事都是庄致东做主,可毕竟这次北上范大少才是名义上的主事人,而且庄致东对于庄大少这边也是敬重有加,每日里安顿好后都会前来告知一声,几日下来范大少也习以为常。
  谁想到,他话音刚落后,庄致东却没有像往日那样笑着点头说已经安置好了,特意来禀报一下大少爷的话,反而先是左右张望了一下,随后一手抓起范大手的左手就往一旁拽。
  “庄叔,您这是?”
  “先别说话,随我来……。”庄致东抓着范大少的手把他拉到一旁,随后推开后院的一间偏房,这间房原本是作为客人房使用的,平日里都是关着的。
  虽然不用,但房内却打扫的干干净净,只是家具很是简单,除了一些桌椅板凳外,也就是靠着里面的一张架子床,再加上角落的一个衣橱。
  带着范大少进了屋,庄致东转身把门关好,随后径直走到衣橱前掏出钥匙,打开了锁着的橱门,范大少看着这一幕疑惑不解,有些不明白庄致东想干什么,直到庄致东从衣橱里抱出一堆很是普通的衣物更是觉得奇怪。
  “大少爷,您等会让两位小少爷和夫人悄悄来这,之后你们换上这些衣服,换完衣服后稍等一会儿,等天彻底黑了,我再让人带你们从后门离开……。”
  “庄叔,这是为何?”范大少直觉得莫名其妙,他直愣愣地看着面前这堆衣物还有神色严峻的庄致东满面不解,好好的换什么衣服?而且还偷偷摸摸地从后门离开?难道是出了什么大事?
  庄致东见范大少一脸不解的样子,忍不住轻叹了一声,这才说出了实情。原来范毓馪这一次让范大少北上其实并非是走什么商道,更不是让他出去历练那么简单,而是故意以此为由让范大少和两个孙子悄悄离开山西,彻底避开如今这个旋涡。
  庄致东告诉范大少,范毓馪早就安排好了,一路的路线和行径都是提前准备好的,而现在范大少等人只要换了衣服,然后再混在普通下人中由后门而出,等离开这里后外面自然有人接应。
  随后,范大少一家再也不能用原来的名字,由范姓改为方姓,接应人的会悄悄带着他们折转向东,越过山脉直入直隶,等到了那边后,他们会去保定,在保定有范毓馪早年以下人名义购入的一处庄子,到时候他们一家就在那边安置下来即可。
  “大少爷,老爷说了,您是范家的长子,两位小少爷是范家的将来,与其坐困老宅,倒不如入大明更为安妥。保定的庄子虽然不大,可足以立家,此外南边的商号虽然没了,但老爷在江南和北京城里尚存了几间铺子……。”
  说着,庄致东伸手进怀,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油纸包递了过去:“房契凭证都在这里,大少爷您小心收好,等将来两位少爷长大成人,如能再兴家业,再恢复范姓也不迟。在此之前,还请大少爷和大少奶奶需留意隐藏身份,千万千万不要泄露消息……。”
  范大少听得是目瞪口呆,他下意识地接过油纸包,满脑子却一时间怎么都转不过来。不过他很快就渐渐清醒了,有些明白自己父亲的用意了。
  “庄叔,难道说这清廷还要向我范家下手不成?父亲才会如此安排?”
  庄致东摇摇头,叹道:“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老爷说过一句话,如今世道不能奢望他人,这一家老小也不能全部坐视待毙。原本我劝过老爷,既然清廷如此所为令人心寒,何不直接投明,但老爷却摇头告诉我,范家当年做孽太多,如今是报应来了,何况老爷也不愿南下投明,以令天下人所笑。所以大少爷,老爷如此安排自然有老爷的用意,大少爷按老爷的吩咐做就是了。”
  “可是……庄叔,我如此一走,这家里怎么办?还有其他人又怎么办?”范大少虽然好享受,但不是没良心的人,这或许也是范毓馪特意安排他的用意吧,再加上他虽然不上进,可两个儿子都是不错的小子,在其三代中可以说出类拔萃,所以说范毓馪为了保住范家的未来,才会选择范大少一家。
  再者,范大少在范家一向不怎么起眼,把他派出去也不会太引人注目,如果换成他的其他兄弟,或许会被有心人注意到。
  “大少爷不用管那么多了,老爷自有其他安排,时间不早了,大少爷早些安排就是。”
  “庄叔,那我们一走,你……?”
  庄致东笑笑道:“这个早也有安排,等大少爷走后,会有人住进您所在的屋里,等明天商队会继续上路,一切如常,您尽管放心。”
  听到这,范大少才彻底明白范毓馪和庄致东的安排可以说是滴水不漏,只要他跟着做,定能安然抵达保定。等到了保定后,将来他们一家虽不再像和以前那样威风,而他范大少也有自知之明,以后也仅能靠着手上的庄子和店铺过日子了。
  不过,这对于其他人而言,范大少算是彻底脱离了险境,更重要的是范毓馪让庄致东告诉他的话中明白地说的清楚,将来范家需要他这一支重振,也就是说范毓馪实际上已经把范家的家主之位直接交给了他。
  想到这,再回想到从小父亲对自己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又想到自己因为不出息而被父亲责备的场景。不知怎么的,范大少眼框一红,情不自禁流下泪来,他努力咬着唇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双手托着那油纸包,朝着老宅的方向跪了下去,范大少重重磕了三个头,当他起身之时,早已泪流满面。
  当夜,谁都不知范大少一家四口悄然无息地坐着拉货的牛车离开了这幢宅子,很快消失在了黑暗之中。而第二天天亮后,商队和往日一样正常起程,载着范大少一家的大车依旧坐着人,依旧是一男一女再加上两个孩子,但忙碌的伙计却没注意,穿着相同服饰的范大少一家四口早就换了人,随着他们入了大车中后,再也没人能察觉到这一切。
第921章
换了对手?
  朱怡成坐在塌中,手中拿着一份奏折,目光却停留在一旁的张冉身上,眉头微皱,凝神听着他的汇报。
  张冉回到京城有些日子了,之前彭荣的事他都已安排妥当,并向朱怡成进行了详细汇报,随着贵州的变局正朝着当初设想的方向进行,朱怡成很是夸赞了他几句。
  而今天张冉入宫是为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当时锦衣卫所获得从西安那边传来的消息,这个消息虽然透露出了一丝信息,可这信息并不详细,所以张冉一直紧盯着这事,就在昨晚,锦衣卫最新的情报传来后,张冉丝毫不敢耽搁,凌晨时分就来到宫门,在宫外等到开闸这才急急求见。
  原本朱怡成并没多在意,只以为张冉求见是为了贵州之事。但谁想到,召张冉入宫后听着他说了没几句话,朱怡成的注意力就从手中的奏折转移到了张冉的身上,神色并变得凝重起来。
  “这消息可确实否?”听张冉说完,朱怡成放下手中的奏折追问道。
  “这是关中传来的急报,请皇爷过目。”张冉上前两步,把手中的一张薄薄的纸递了过去,朱怡成结果细看,里面的内容正是张冉刚才所说的那些。
  “朕问的是否确实,此事事关重大,你当明白其中道理。”朱怡成又一次开口问。
  张冉的喉头动了一下,俯身道:“回皇爷,臣虽未十足把握,但臣从各处多方打听,清廷内部如今的异常是明显的,此外清廷几日前已招回在山西的耿额,很快又下了一道旨给鄂尔泰,虽臣的下属未能见到其旨内容,但从山西如今异动可以看出清廷中枢定有大变。这些一一相证,臣所虑之事就算暂时无法确保,但也八九不离十。”
  听着张冉的话,朱怡成从塌上起身站起,随后在殿中慢慢地笃步,同时思索着这些情报的可靠性。
  张冉的分析不是没有道理,实际上朱怡成内心中已经相信了张冉的判断,只所以如此追问张冉只是想确认一下而已。
  何况,张冉刚才提到的关于山西的异动,除锦衣卫这边外,军方也就是马功成那边同样有消息送至京城,军方的情报虽然没有锦衣卫的这么详细,可同样也证明了这点。
  “这个老八,真的是烂泥扶不上墙?”朱怡成此时心中有些生气,同样也有些烦躁。
  原本一切都在他的盘算之中,无论是西南三省还是西北的战况,按照朱怡成的计划同时双管齐下,一手解决到西南问题,另一手借攻击山西的战略而逼迫清廷西进,随后展开后续的计划。
  可是现在一切突然就变了,西南三省还好,毕竟自四川拿下后,西南三省已经同清廷实际上分隔,清廷中枢对西南的影响已降到了极低。再加上西南战局清军已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就如同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只需要轻轻推上一把就能等它轰然倒塌。
  但相比西南,西北却有棘手许多,毕竟西北是清廷最后的保障,再加上西北清军最能打的部队和将领都在,比如说在关中的隆科多和在山西的鄂尔泰,这两人都同明军几次交手,深知明军的战法和厉害,在防守中丝毫不贪功,采取稳扎稳打的方式,而且两部手里的火器部队也不在少数,是难啃的硬骨头。
  不过再难啃,以明军牙口依旧可以啃下来,只不过是费点功夫罢了。按照原来的计划,明军牵制住关中清军,然后以马功成的部队为主力解决掉山西,等山西一下再采取关门打狗的战术,关中自然也就拿下来。
  而现在清军却突然间调整了战略,如今山西的清军在并未受到太大损失,实力尤存的情况下却有撤离的迹象,这一下子就让明军原本计划有了问题。
  按照计划,明军在山西战略是要保证歼灭或者至少重创山西清军为目的的,这样一来才能保证后续对关中的压迫和西进。而现在清军并未受到重创,开战以来,明军虽然占了上风,可清军斗志顽强,依旧保存着大部实力。
  如果这时候清军突然丢弃山西撤离,虽然明军达到了占领山西的目的,可真正以歼灭对付实力的目的却未能达到。
  现在的情况就像是两个拳击手,原本一方是准备消耗对方体力然后给对付决定性的一击,可谁想拳台上的对手并没有花大力气和对手交战,反而采取了游斗和保存实力的战术,这使得另一方憋了一口气却出不来,又没办法按照原来计划在短时间内决出胜负,实在是胸闷不已。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其他,恰恰同清廷中枢的意外变化有着关联。根据张冉的情报分析和判断,建兴皇帝也就是当初的那位八贤王似乎已失去了控制清廷的大权,而清廷的最高权利已经落入旁人之手,而这个旁人正是建兴的兄长,当年号称冷面王的四阿哥。
  “雍亲王……。”三个字从朱怡成嘴中轻轻吐出,对于这位雍亲王朱怡成可以是说再熟不过的了。在原本历史上,康熙朝的九龙夺嫡赫赫有名,各皇子为了皇位你争我夺,而最终坐上大位的正是这位雍亲王,也就是后来的雍正。
  原本,随着历史的改变,建兴上位成了继承康熙帝位的皇帝,朱怡成觉得雍亲王已经没有了再可能当皇帝的机会了。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一直不声不响,仿佛早就在世人眼中消失的这位雍亲王突然间就替代建兴,成了满清现在的实际统治者。
  这离奇的事件简直让人目瞪口呆,还不知雍亲王究竟是如何做到这点的朱怡成更不明白建兴怎么会如此大意,又怎么会弄成现在这局面的。
  相比建兴,朱怡成对于这位雍亲王更重视许多,毕竟在历史上这位雍亲王虽然风评两极分化,可有一点却是公认的,那就是他极有魄力和能力,而且手段也异常强硬,再加上他用人有着自己一套,综合而言是一个非常难对付的对手。
  眼下,仅仅从清廷的变动就能看出,这位雍亲王已经看明白了明军的目的所在,所以他才会抢先做出这样的改变。
  虽然还未正式交手,眼下也不知道建兴是死是活,雍亲王是否真正地已经取而代之。但对方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已经告诉朱怡成,这是一个极难对付的人,一旦让他做好调整,到时候满清无论是北上又或者西进西域,在其实力未损的情况下终究是个麻烦。
  想到这,朱怡成转身对张冉道:“锦衣卫速速查清清廷中枢的内幕,同时给朕盯着山西的动静,但有消息立即来报!”
  “臣遵旨!”张冉连忙应道,接着他似乎要说什么,张了张口却又没讲。
  不过他的异常却落在了朱怡成的眼里,朱怡成顿时冷哼一声:“还有何事?直接道来!”
  张冉连忙道:“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随山西那边来报提到一件事,臣也不知是否告知皇爷。”
  “说!”
  张冉回道:“禀皇爷,据臣的人所报,范毓馪十几日前派其长子北上蒙古,但至中途其长子乔装打扮离开商队,随后携其妻子三人转而向东,如今已进入了直隶,锦衣卫经查实后发现,其人隐名埋姓,自称方致远,去往之地是保定方向。为此臣派人去保定查了查,发现保定有一处庄子其主人正是方致远,但却未有人见过方致远这人,故臣觉得此事有些古怪,但未能真正查明真相之前,臣不敢以此小事报于皇爷……。”
第922章
死有余辜
  张冉停顿了下,接着又道:“此事臣原本想慢慢细查,但刚前突然想到如今清廷在山西的异动,心中有些所感。皇爷,这范毓馪虽是一介商人,但其身份又大有不同,之前耿额和鄂尔泰在山西所为却未能损范毓馪半分,反而因为此事之后清廷更为依重于范家,可偏偏此时范毓馪却私下做如此安排,不能不让人有所深思。”
  朱怡成没有说话,只能静静地等着张冉继续往下说。
  张冉又道:“原本臣以为范毓馪此举是打算派其子入我大明为清廷筹集物资,之前朝廷下令之后,各地对清廷的商道已完全封锁,再加上清廷在山西对各商家痛下狠手,更使天下商行同仇敌忾,其商道基本已绝,就算他们手上有再多的银子也无法同之前搞到物资……当然,彻底断绝全部商道自然也不可能,但相比之前根本无法支持清廷所需。”
  讲到这里,张冉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朱怡成,似乎有些心虚。
  朱怡成淡淡笑了笑,他自然知道张冉这些话里的意思,无非是告诉自己当大明下达封锁同清廷控制区域的商道后,清廷已经不可能和之前那样很容易地从大明这里搞到物资,尤其是粮食这类东西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8/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