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3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3/656

  “户部财政现在可有问题?”朱怡成听完后主动开口问道。
  曾逸书刚才并未多提,但朱怡成却不能不问,作为皇帝一个国家的财政是否良好是极其重要的事,何况如今的大明虽然国内还未完全平定,但在海外却已经不断开疆拓土,如果以国土面积而言,如今大明的国土已远远超过了之前。
  “回皇爷,自吕宋拿下后,我大明东南沿海商贸大增,根据各地市舶司的统计,等到年底其税收至少增长四成。有了这么大的一笔收入,就算稍有不济也能过去,何况户部也已做好了发售债券的准备,不过依臣看,这债券发不发其实没有什么太大意义。”
  “哦,户部原打算发售多少债券?”朱怡成之前倒不知道这件事,听曾逸书这么一讲顿时饶有兴趣地问。
  “三千万而已。”曾逸书平静地说道:“但臣以为这三千万债券不发的为好,如今户部的款项基本可以支持到年底,而到年底后各处税收交款,自然就接上了。再者,实在不行稍有缺口也可向皇家银行进行短期借贷,所以这债券的想法臣只是做不备之需罢了,故之前未向皇爷禀报。”
  听到这句话,朱怡成不由得笑了起来。曾逸书口中如此轻描淡写,这件事如果放在多年前是根本不可能的。
  要知道当年朱怡成因为财政问题逼的王樊焦头烂额,为了几百万银子王樊急得差一点儿就要跳长江了。
  而现在才过了多少年,大明的国力就到了想象不到的地步。当初大明复国之初,通过大开海贸的收入,大明财政每年的收入是三千万两白银,折银元四千万。
  之后,大明的财政逐年上升,由四千万上升到六千万……八千万……一亿……一亿四千万。
  在福建案后,大明整顿了整个福建沿海,财政收入在第二年一举就突破了二亿,而现在大明全年财政收入已达到了二亿五千万左右,这个数字是历朝历代都是未能及的。
第883章
四平八稳
  现在的大明可以说是真正的富有,那里还是当年朱怡成第一次搞债券,为了发行二千万的债券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
  所以说,这也是曾逸书说这些话的底气所在,作为户部主官,国库里的银子就是支持他腰杆子的东西,银子越多这腰杆子就挺得越直。
  这个道理不仅是朱怡成明白,在场的其他人心里也清楚,同时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好了,这事朕知道了,户部这边做好统筹即可,其他的朕也不多问,只需保证好前线将士的物资供应,只要做到这点就是功劳,如果户部做不到的话,朕可不客气!”
  朱怡成这番话说出口,曾逸书连忙称是,接着正要说些什么的时候,在外面的小江子突然朝里面露了一下脸,神色有些古怪。
  朱怡成抬眼一见顿时不悦,正要喝问的时候,小江子直接走了进来禀报,说是有南京送来的急奏。
  “南京的急奏?”一听这话,朱怡成瞬间一愣,这南京怎么会有什么急奏?难道南方出了什么大事不成?这不应该啊!
  现在南京有军机大臣和一些六部官员坐镇,再加上南京是大明复国后的国都,江南重地。一直以来,朱怡成对于江南经营极其重视,要知道这可是他龙兴之处的基本盘,再加上大明对于江南的控制力是最大最强的,怎么会出事呢?
  想到这,朱怡成也顾不得斥问小江子了,急忙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等到打开小江子呈上的急奏,朱怡成先看了几眼,神色瞬间就变得古怪起来,随后他继续细细看着,等看完后嘴角牵动不由得露出了一丝玩味的笑容。
  “皇爷,南京究竟所为何事?是否地方有变?”廖焕之等人莫名其妙,见朱怡成看完急奏,廖焕之忍不住问了一声。
  “你先看看吧,让大家都传阅一下。”朱怡成合下手中的奏折,随手就递给了下首的廖焕之。廖焕之接过后先是看奏折上的签名,当他看见签名时顿时一愣,因为这个签名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好友蒋瑾。
  翻看前,廖焕之忍不住又朝着朱怡成那边看了一眼,见朱怡成的表情平常,他再一次低下头去翻开奏折看起了里面的内容。而看了几行后,廖焕之就和刚才的朱怡成露出了同样古怪的表情,等全部看完他默默无语,只是把奏折递给了董大山。
  过不了多久,在场所有人都看完了这份急奏,随后众人的表情都变得古怪起来,不过同时也有一些欣喜。
  “臣为皇爷贺,为我大明贺!”何显祖头一个显出了激动的表情,站起身就朝着朱怡成跪了下去。见他这样子,在场中有人就心里骂这个家伙还真是善于拍马,在这种场合也不放过讨皇帝欢心的机会。
  不过何显祖这么一跪,其他人自然也不好继续坐着,当即廖焕之带头也站了起来一起朝着朱怡成跪下口呼万岁,以贺大明和皇帝。
  “好啦好啦,这又不是朝堂,都起来吧。”朱怡成的心情很好,笑眯眯地抬着手让大家起身。
  大家这才起身,何显祖依旧道:“皇爷,如此良机真乃天赐也!皇爷不亏是真龙天子,自有天佑,如今彭荣来投,这西南三省入我大明囊中简直轻而易举,皇爷当年谋划所料不差,臣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此事是喜事,幸事!皇爷高瞻远瞩,臣等远不能及也!”
  朱怡成笑了笑,虽然他知道何显祖这些话是在拍自己的马屁,不过人哪里有不爱听好话的?何况自己这个皇帝。
  再说了,当年故意放着广西不动,坐视广西、贵州和云南三省自乱,再加上后来朱怡成对于赵弘灿自称宋王一事非但没有怪罪,反而顺水推舟承认了他宋王之位,然后又派人暗中搅局,把三省局势弄得更加复杂。
  这些准备,朱怡成前前后后做了好几年。其实以大明如今的军力真要平定三省并不算太难的事,但他只所以这么做一来是要借各方力量对西南三省的地方势力进行削弱,二来也是让各方相互争夺以避免明军直接攻击所导致的伤亡。再者,三省之地地处西南,早一点晚一点对于大明并没多少影响,所以朱怡成这才定下了当年的策略。
  谁想到如今事情又起了变化,赵弘灿当了宋王后随着大明攻入四川,西南三省局势顿变,这赵弘灿却起了别样的念头。而这个念头起后,又导致赵弘灿的心腹彭荣意图投靠大明,打算反戈一击以助大明拿下三省。
  从这点来讲,虽是无意之举,但也在情理之中,所以何显祖的吹捧让朱怡成颇为受用,心中更是暗暗得意。
  “皇爷,此事自然是好事,但臣以为也需小心在意,毕竟蒋大人的急奏中仅说了个大概,有些情况尚不明了。再者,这彭荣为赵弘灿的心腹,如今突然投我大明,其中还需查实。”孙嘉淦在一旁开口道,他这一开口,其他几个人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有些人表示孙嘉淦的小心是有道理的,也有人表示既然这急奏是蒋瑾发来的,以蒋瑾的小心应该不会有事。
  听着众人的话,朱怡成想了想道:“廖中堂!”
  “臣在!”没有开口的廖焕之连忙应声道。
  “对于此事你如何看?有何建议?”
  “皇爷,蒋大人乃朝中重臣,他既然肯为彭荣做保自然不会无的放矢,不过此事重大,依臣看,还是请皇爷派锦衣卫下去问一问比较妥当。”廖焕之不偏不倚地回答道。
  “呵呵,廖中堂这话是老成谋国之举。”朱怡成笑着点点头,这种事仅靠一份奏折自然是无法定论的,这样大事必须要搞明白,何况蒋瑾在急奏中有些也没写明白,所以必须要问问清楚。
  既然如此,那么就派锦衣卫跑一趟,想到这朱怡成就决定召张冉过来,把这个差事交于他去办,同时顺便让锦衣卫派人好好摸一摸广西和贵州那边的情况。
第884章
无小事
  如今锦衣卫机构庞大之极,在前明时期锦衣卫最盛时设置十四千户所,分设两京十三省。其人数在中期是大约是四至六万人左右,而到前明后期,锦衣卫的人数居然超过了十万。
  可是当时的锦衣卫从人数来讲虽然是前明历代之冠,但起到的作用却是极弱,这方面除了当时锦衣卫都指挥使的能力外,主要原因还是崇祯。崇桢此人刚愎自用,而且还因为文官的原因对于厂卫的存在极其厌恶,导致皇帝主动放弃了历代以厂卫平和文官集团的方式,从而形成前明末期党争激烈,文官集团势力压倒皇权的局面。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讲,当时的崇祯还是很有权利的,毕竟他当政的那些年可是杀了不少臣子,就连首辅也是不断更换,如果说皇权被压制的话怎么会这样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崇桢虽然能杀官员和更换内阁,可实际上当时的朝政他已经控制不住了,尤其是文官集团的势力失去了厂卫的控制后越发庞大,使得皇帝根本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的施政。
  不仅在施政过程中被文官集团所蒙蔽,而且还因为文官集团的压制使得崇桢在同农民军、后金多线作战中顾此失彼,就连后来崇桢明明想着要用谈判来解决目前问题,可面对文官集团的强大压力却又不敢擅自做主,只能偷偷摸摸地进行,在事件被披露后崇桢又害怕背上骂名,使出了让下面人当替死鬼的办法,这更让那些愿意干实事的感到心寒和失望。
  前明的灭亡有着许多因素,崇桢个人的性格是其中一个问题,同样他轻信文官自废武功,导致厂卫无法牵制文官集团也是一个因素。
  所以在那时候,整个锦衣卫的人员机构可以说达到了历史上最庞大的数字,但其作用和效率却反而极其低下,在前明灭亡之前,锦衣卫这个组织根本就没帮到半分,反而因为那时候的锦衣卫都指挥使直接投降,导致这个机构瞬间土崩瓦解。
  而现在的锦衣卫除京师和原来十三行省外增加了几处千户所,其中就包括台湾、辽东、蒙古、西域四所,再加上新明那边的未来还会增设四至五个千户所,还有刚刚拿下不久的吕宋,也就是说将来大明的锦衣卫千户所将从原本十四千户所直接增加到二十三至二十四个千户所。
  当然,因为目前辽东、蒙古,西域、山西、陕西和西南三省暂时未能全部拿下,这些地方的千户所并未在明面上,不过张冉却已在当地暗中设置,进行情报活动了。
  眼下大明锦衣卫在册人数已经超过了六万,虽比不上前明末期人数最多的时候,但依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庞然大物。
  随着朱怡成迁都北京,大明的中枢由南京重新转移到北京,作为锦衣卫都指挥使的张冉自然也把锦衣卫的衙门重新搬到了北京城,至于选址自然是之前的旧址。
  接到朱怡成的召见后,张冉第一时间就赶到了宫中,等他到时之前的会议已经结束了。
  由小江子带着入内,这时候,朱怡成正在翻看着奏折,而在他身边摆着的就是由南京蒋瑾发来的急奏。
  见到朱怡成,张冉连忙上前半行礼,等他起身后朱怡成直接就把这急奏递了过去,让张冉看看再说。
  管理锦衣卫这么多年,张冉看完急奏后顿时就明白了朱怡成的意思,不过朱怡成还未开口,他自然不好说出口。
  “看完了?”
  “回皇爷,臣看完了。”张冉垂手回道。
  “再看看这个吧。”朱怡成把手中另一份奏折递了过去,张冉接过一看顿时一愣,因为这份奏折同样也是蒋瑾写的,不过和之前的那份奏折稍有不同。
  “这是蒋瑾的密奏,于刚才急奏一同送来的。”朱怡成淡淡说道,这份密奏之前并没有拿给会议众人看,相比急奏而言里面主要是对于彭荣情况的一些细节,其中就包括了彭荣当年的一些事。
  蒋瑾之所以分两份奏折上书,一份还是密奏,那是考虑到这种事不能为外人所知。这点朱怡成看完后自然也很明白,不过这事对于别人是外人,对于张冉却不同,因为锦衣卫原本就是情报机构,而且还有暗中监查百官的权利。
  张冉听朱怡成这么说当即就翻开看了起来,一看之下顿时眼皮一跳,等看完后张冉二话不说当即就跪了下来。
  “皇爷,臣有罪。”
  “你何之有?”朱怡成懒洋洋地问。
  张冉伏身道:“彭荣此事锦衣卫原本就已知晓,但因为疏忽大意未能报于皇爷,以至皇爷差一点儿错失良机,臣有贻误军情之罪,罪该万死!”
  深知朱怡成脾气的张冉额头流着汗水,当年彭荣说服周忠良投清,这件事锦衣卫事后就知道了,不过那时候的彭荣只不过是一个小角色,根本做不上什么用处,张冉觉得这事无需正式上报,所以仅仅只是在锦衣卫内部存档了事。
  但是张冉没想到,事隔多年,这彭荣又一次冒了出来,而且还成了解决西南三省之事的重要人物,这明显就是锦衣卫的失职了。
  如果说当时彭荣在广西崭露头角的时候,锦衣卫就把之前的江西一事联系起来,直接报给朱怡成的话,那么张冉就是尽到了义务,可偏偏由于时间太久,再加上彭荣又不是什么大人物,别说下面的人了,就连张冉也都忘了彭荣这号人了,刚才在看第一份奏折的时候张冉只是隐隐觉得彭荣的名字有些熟悉,而当看完第二份密奏的时候,他才猛然想起这么一件事。
  “朕一直说过,情报无小事!”朱怡成脸色很是不悦,开口道:“你掌锦衣卫多年,自然知道这个道理,为何还会忽略此事?如不是现在彭荣主动联系蒋瑾意图投我大明,此事的后果你可知晓?”
  随着朱怡成严厉的口气,张冉的额头的汗更多了,幸亏最终朱怡成只是狠狠臭骂了他一顿,罚了他三个月的俸禄以作警告,这才让他松了口气。
第885章
暴怒
  出宫之后,张冉当夜就赶往天津,随后坐船南下南京。
  西南之事事关重大,彭荣那边的情况不仅需要进一步核实,同时也需要锦衣卫做下一步的安排。这是朱怡成交给锦衣卫的任务,张冉丝毫不敢怠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3/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