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3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4/656

  三日后,张冉身着便衣悄悄来到蒋瑾府中,关起门来同蒋瑾谈了许久,直到半夜这才由后门而出,身影消失在夜色之中。张冉悄悄到南京,又悄悄地离开,前后呆了一天都不到的时间,但随着他的南下,锦衣卫西南各处的千户所已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开始运转,在外人不知晓的情况下暗中布局。
  暂时不说回到广西的彭荣如何协助锦衣卫布局,随着马功成的部队开始进攻山西,已经摇摇欲坠的清廷接到消息后顿时惊恐万分,在西安的建兴皇帝已几日未能安睡,整个人一下子憔悴了许多,就连一双眼也是发红的。
  “鄂尔泰那边可有消息传来?”坐在宝座上,建兴皇帝焦虑万分地开口询问,这已经是他几天内第三次问这个问题了。
  “皇上,鄂尔泰手握重兵,又有蒙古骑兵之助,再者这两年我朝所练精锐大半都布置在山西一线,虽明军举兵来攻,但以鄂尔泰之能定可御敌于境,皇上不必多虑,国事艰难,皇上当越发要保重龙体啊!”马齐看着建兴皇帝的面容头一个就跪了下来,磕头安慰道。
  “是呀皇上,奴才(臣等)恳请皇上保重龙体!”众人慌忙也接连跪下,安慰声响成一片。
  虽然建兴皇帝知道这些奴才和臣子是为自己好,所说的话也有道理,但这两天这种话他听得太多了,而且局势变化也越发恶劣,他的心情根本就缓和不了。
  在几年前,他还是皇子的时候,八贤王的美名名扬四海,同时也正是年富力强,翩翩王公的模样。可仅仅几年时间,尤其是坐上了这个皇位后,大清是一日不如一日,如今更是到了日落西山的地步,国家的衰败,祖宗基业的不保,让建兴皇帝心中是忧虑万分,每天饭吃不好,睡也睡不安稳,时时刻刻都在提心吊胆,生怕突然间有什么坏消息传来。
  长期在这种情况下的建兴皇帝脾气开始越来越坏,这种情况在后世有一个说法,那就是焦虑引起的症状,所以现在建兴皇帝有着焦虑症是铁定的,甚至还有可能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心力交瘁之下再加上一些狂暴症。
  现在的他,虽然身穿龙袍,初看依旧气度不凡。可仔细瞧却能发现他的面容消瘦,脸色苍白,双目深陷,就连头发也有些灰白。甚至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掩饰不住的惊恐和惧怕,还有那深深的愤怒和无奈。
  有时候,在夜深之时,建兴皇帝躺在后宫的龙床上整夜整夜的合不上眼,就算勉强睡下往往也会被噩梦所惊醒。长期如此,虽然有着太医的调理,但建兴的身子骨却渐渐地不行了,哪里还是当年意气风发的模样?
  “鄂尔泰当真能够挡住明军?为朕御敌境外?”或许是为自己打气,也或者是想听到更多能安定自己的话,建兴皇帝忍不住又问道。
  张廷玉跪在下首心中暗叹一声,洞察人心的他自然明白建兴皇帝的用意,在这种时候就算鄂尔泰那边的局势不好也千万不能明说,必须要讲一些安慰建兴皇帝的话。
  作为大清的主心骨,建兴皇帝是万万不能失去信心的,如果他都没了信心那么大清就真的完了。其实从去年开始,岳钟琪攻入四川后,大清上下已如同惊弓之鸟,四川被占西南三省就此隔绝,等于大清已失去了连同四川在内的四省地盘。
  而现在除了山西和长城以外的蒙古各部外,大清能够直接控制的仅仅只有陕西、甘肃和西域了。假如山西再落入明军之手的话,那么大清还有多少地盘可言?到时候又将何去何从?
  “皇上,马大人刚才说的极是,鄂尔泰乃我朝名将,骁勇善战功勋卓著。当年漠北一战,为我大清扫平三部,如今又驻兵山西,手下精兵良将不缺,再加上蒙古各部之助,挡住明军进攻那是自然的。再者皇上不要忘记,我朝同罗刹国有协议在,如今明军进攻山西,威胁北部,罗刹人恐不会继续坐视不理,自然也会派兵协助,所以皇上对此不必顾虑,静候佳音极是。”
  张廷玉这番话说的颇有道理,听起来也似乎不错,可真要细细品其实他所说的也是模棱两可罢了。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张廷玉这话倒是最好的安慰之语,也等于给建兴皇帝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安下心来。
  “对对,衡臣说的不错,鄂尔泰所部精兵良将不缺,还有蒙古、罗刹之助,定能为朕挡住明军。”听了张廷玉这番话,建兴皇帝眼睛顿时一亮,脸上情不自禁露出了一丝宽慰的笑容。
  不过这笑容在他脸上并没有停留太久,因为他很快就想到了眼下明军所占的各处优势,尤其是明军如今对山西下手,再加上明军又一直又在进攻关中,还有四川和西南三省的局面,忧虑又一次爬上了他的心上。
  心里琢磨着,鄂尔泰虽然能打,兵力也不缺,可作为大清皇帝他还必须做一些安排,尤其是千万不能让明军和攻入四川一样切断陕西和山西的联系。想到这,建兴皇帝琢磨着让谁带兵去支援一下鄂尔泰,以确保万无一失,一边想着,他一边拿起了放在一旁的茶盏,随意喝了一口。
  嘴唇刚碰上茶水,有些凉了的茶顿时让建兴心中先是一愣,紧接着一股无名的怒火就从他内心涌了上来。
  现在大清就如同没毛的凤凰不如鸡,从天下之主落到如今地步,可毕竟他这个皇帝依旧是皇帝,大清还依旧拥有六省和关外广阔领土。在这种时候,这些该死的奴才就敢怠慢于他?简直是无法无天。
  恼怒之下,建兴皇帝直接就把手中的茶盏狠狠往地上一掷,随后冲着一旁的小太监就喝骂道:“狗奴才!弄的什么茶?胆敢如此?”
第886章
左右为难
  啪的一声响,跪在地上的众人眼皮都未跳一下,继续眼观鼻、鼻观心仿佛什么事没发生一般。
  而负责伺候的小太监这时早已吓得面如土色,直接就跪下不住磕头,口称皇上饶命。
  小太监不喊饶命还好,这么一喊建兴皇帝心中的无名火越发盛怒了,当即就让人把这小太监拖出去乱棍打死。
  话音刚落,两个身强力壮的太监直接上前一左一右直接拖起小太监就走,小太监吓得不停地哀嚎,可马上这嘴就被死死堵上了。仅片刻后,殿外就传来噼噼啪啪的板子声,还有那因为堵了嘴依稀含糊不清的哭喊,大约一小会儿的功夫,这声音就由高至底最终消失。
  那小太监就在所有人眼皮下被活活打死,建兴心头的无名火也随着小太监的死而泻了,全身上下居然有一种说不清的轻松感。
  重新端起一杯另一个小太监刚为建兴皇帝沏好的参茶,悠悠地品了一口,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耿额!”
  “奴才在!”听到建兴皇帝喊自己的名字,跪着的耿额连忙应道。
  “山西战事需小心在意,你去东边跑一趟,告诉隆科多做好防备,以免让明军切断关中和山西的联系。”建兴皇帝开口说道,他刚才喝茶的时候想了想,眼下手中能用的人不多了,要说可堪大任的也就是隆科多。
  如今隆科多就在东边,同进攻关中的明军相互对峙,他的防线不仅要抵抗明军的进攻,同时还要维持和山西的通道。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建兴皇帝决定还是把这个任务交给隆科多来办。
  之所以让耿额去跑一趟,那是因为耿额出面更为妥当些。毕竟他不仅是上书房大臣,更是兵部尚书,以他作为钦差大臣更能体现建兴对此事的重视,同时建兴也想让耿额替自己去看看那边的情况。
  这话说完,建兴皇帝又迟疑了下,继续道:“见过隆科多后你再跑一趟山西,替朕把话带给鄂尔泰,只要挡住明军,朕可封他王爵!此外,让鄂尔泰尽快联络罗刹国,请罗刹国协助出兵,以抗明军。”
  耿额当即连忙答应,接下了这个差事。至此建兴皇帝心中才安了下来,不过转念又想想西南三省的情况,尤其是诚亲王如今陷在贵州无法返回,建兴的心中又不由得忧心忡忡。
  但相比山西,西南三省现在清廷是鞭长莫及,建兴皇帝只能期望贝和诺等人能忠于王事,独自御敌,同时又对反水投明的赵弘灿恨之入骨,假如不是赵弘灿突然间背叛大清,那么就算岳钟琪进攻四川局势也不会到现在糟糕的地步。
  可惜的是,现在说这些已晚,建兴皇帝只能听天由命,可相比西南三省,他更关心的是山西,山西必须要守住,这绝对不能有失啊!
  半个时辰后,建兴皇帝有些疲倦,脸上显出了困意。众人见主子如此自然也跪安告辞,挥了挥手,让众人离开,建兴皇帝却未回转后宫,反而默默坐在龙椅中不知道在深思着什么,过了好久才发出一声长叹。
  出了宫,马齐的脸色极是难看,作为上书房大臣他虽然在刚才面圣的时候说了那么一番安慰的话,可是他心里却清楚那些话仅仅只是说说而已,目前明军大举进攻山西,这表示此次明军对于山西是势在必得,就算鄂尔泰能挡得了一时,又如何挡得了一世呢?
  至于罗刹国那边,马齐根本不抱太多希望。之前同罗刹国的合作中难道大清还未吃过亏么?无论是当年的尼布楚还是不久前的漠北之战,罗刹国不知从大清手里占了多少便宜。
  马齐早就看明白了,罗刹人就是一群养不熟的狼,根本没半点信义可言。假如现在大清强大明弱的话,估计那些罗刹人巴不得主动出兵捞取好处了,来一个锦上添花了。可真正的情况却是反之,在这样的局势下,罗刹人真的会做雪中送炭的事?
  之所以那么说,只不过是安慰建兴皇帝罢了。这一年来建兴皇帝的性格是越来越古怪,也没有当年初为人君时的气象。这让对大清忠心耿耿的马齐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可是他又无能为力。
  “衡臣!”
  “马相何事?”张廷玉走在耿额后面,突然间衣袖被人拽了一把,回头一看是马齐。
  “衡臣借一步说话。”马齐轻声对张廷玉道,张廷玉迟疑了下,这才点了点头,和马齐向一旁走去。
  他们的举动很快就引起了前面的耿额注意,不过他只是朝两人走的方向看了一眼,鼻中冷哼了一声,随后就当不知直接继续走了。
  “衡臣,你同我说实话,你觉得山西如今的情况有多大的把握?”走到一旁,直到左右无人的时候,马齐这才压着声音问道。
  张廷玉先是一愣,接着微笑道:“刚才见皇上的时候马相不是是说了么?廷玉的话马相也应该听到了,我的意思和您的意思其实是差不多的。”
  “我说衡臣,你我相识多年,刚才的那番话难道还当得了真?”马齐见张廷玉打着太极拳,顿时有些心急道;“我说那些话是安皇上的心罢了,衡臣你说的那些估计也是如此。但是你我作为上书房大臣,面对如今局面还需早做准备,衡臣啊!你的能力比我强多了,更一向佩服你的眼光,如今就你我二人,有些话绝对不会传到第三人耳中去,为了大清,为了这天下,还请衡臣直言不讳啊!”
  马齐一脸诚恳无比地说道,在朝中所有人都清楚马齐这人是个老好人,而且没什么太多花花肠子,这点张廷玉自然是清楚的。
  看着马齐的神色不似作伪,张廷玉沉咛片刻叹道:“此事马相何必找我?找耿大人不更好?或者向淳亲王咨询也比找我妥当啊!”
  “衡臣的意思我明白,可是我还是信得过你!”马齐清楚张廷玉这话的意思,随着大明的越强,尤其是岳钟琪投明后,满清现在对汉臣防备甚深,假如不是张廷玉资格老,地位高,再加上建兴皇帝知道他对大清忠心无二的话,恐怕早就被赶出上书房了。
第887章
失魂落魄
  见马齐如此,张廷玉心中轻叹,对方这样的态度再加上他又深知马齐为人,知道马齐不会因为这种事来套他的话并害他,想了想后张廷玉这才轻声道:“马相,山西一事凶多吉少啊!”
  “啊!”马齐顿时一愣,他求助张廷玉是想让张廷玉帮他判断一下局势,并且看看能不能做些事来护住大清,但没想到张廷玉一开口说出如此话来。
  “不至于吧……。”马齐回过神焦虑道:“鄂尔泰的兵力不少,其部也是精锐,罗刹国那边是否可以指望暂且不说,但蒙古那边还是可以调集些人手的。就算打不过明军,维持局面应当可以……。”
  “马相!”不等马齐把话说完,张廷玉就打断了他:“如果马相想听那些话的话,我就不再讲了。”
  “不不不,还请衡臣直言不讳。”马齐张了张嘴,把还未说的话咽了回去。
  “马相知道,我对于兵事并不擅长,但这些年在上书房协助处理军务也略知一二。如今明军以马功成为主将,调集十数万大军进攻山西,马相以为其意为何?”
  “这……不是山西么?”马齐一时间搞不明白张廷玉问这话的原因,迟疑反问道。
  张廷玉摇摇头:“哪有这么简单,如今明军四处开战,岳钟琪攻入四川,另一部猛攻关中,还有西南三省之变,如此布局依我看大有深意。假如朱怡成的目标仅是收复故土,为何不先平定西南?只要西南一平,关中和山西就成了孤军。再者,马功成所部又东向西,为何不直接攻击关中而是掉头向北?如果他采取南下的策略,直取西安更不稳妥?”
  “这……这个……。”张廷玉的这番话一时间说的马齐无法回答,这些他从来细想过,但现在张廷玉直接问出,马齐也不是傻瓜,仔细想想的确有些奇怪。
  可是最终奇怪在哪里,马齐却又想不出来,只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张廷玉。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张廷玉轻叹一声,摇头道:“朱怡成此次是下得一盘大棋,他是故意留着关中不打,而是打算先以边角下手,然后再逼迫我朝西走。”
  听到这,马齐已经反应过来了,神色顿时大变,明白了张廷玉话里的意思。
  “这不至于吧……不至于吧……。”一时间,马齐不知道如何是好,口中喃喃着,过了会他急忙一把抓住张廷玉的手,期盼问道:“衡臣,既然你看出来了,那么可有破解之法?”
  张廷玉神色严峻,缓缓摇了摇头:“此乃明谋而非暗计,再者明军实力强过我大清数倍,以泰山压顶之势而来,就算猜出对方想干什么我等也是无能为力啊!”
  “可是这……。”马齐眼中的泪都要落下来了,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大清这样一步步走向灭亡不成?
  “马相,现在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顺势而行,早做打算。既然大明要的是天下,那么就要做好把天下让于大明的准备。何况自郭亲王西征后,我朝已占西域千里之地,或者继续西狩也是一条出路。这天下之大已非当年,只要留下我大清元气,到时候在西边复兴也是有可能的。”
  “你的意思是集中力量主动西撤,放弃天下?”马齐开口问道,嘴中是一片苦涩。
  见张廷玉沉重地点了点头,马齐一时间不说话了。他承认张廷玉的这番话有道理,可是大清能这样做么?
  毕竟现在大清还拥有几省之地,将兵数十万,就算无法和大明相抗,可偏安一地勉强也能做到。可一旦主动西撤,那么等于把中国之地全部丢失,白白送给了大明,一想到弃了祖宗基业,马齐心中就如同刀搅一般。
  还有,被中原驱逐的势力在历史上不是没有,最早的就是当年的匈奴人。汉朝强盛时期,把匈奴人打得落花流水,之后百年为了生存匈奴人无奈西迁,最终不知下落。
  除了匈奴外,后来的五胡、契丹不都是如此?各自强盛一时,最终随着历史飘散在尘埃之中。如果大清真的西迁的话,极有可能也是如此下场,失去了中国之地,哪里还有可能翻身?
  但是,除了这办法,马齐却又想不到其他更好的办法。就如同张廷玉说的那样大明这一次是堂堂正正地明谋,根本不是能够用什么计策来解决的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4/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