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3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3/656

  所以十三阿哥直接向阿扎兰承诺,等到时候他会支持阿扎兰取得庄亲王之位,这个诱惑对于阿扎兰而言是极大的。
  宗室永谦和阿扎兰关系很近,从两人的身份来讲阿扎兰其实是永谦的亲叔叔,而永谦正是简亲王雅尔江阿的三子。
  说是三子,其实他这个三子和长子没什么区别,因为他上面的两个哥哥一个在十三岁的时候死了,而另一个在九岁那年也去世了。所以从兄弟排行来看他虽然是老三,却是雅尔江阿最大的儿子。
  永谦的年龄是几人中最小的,今年才十七岁,不过他身材粗壮,从小练武,双臂一振有千斤之力,更开得五石硬弓,骑射功夫极好。
  永谦的志向就是同祖辈一样横刀立马,驰骋沙场从而建功立业。在十三阿哥看来,颇有勇力的永谦虽然缺乏谋略无法为帅,却是一个极好的将才,何况永谦同阿扎兰的关系很好,自己正在用人之时,无论是为了大业或是拉拢简亲王一脉,十三阿哥都不会不用永谦。
  现在嵩祝正在说着黑龙江将军和吉林将军(宁古塔将军)那边的事,现在的黑龙江将军是托留,而吉林将军是孟俄洛,这两位将军在十三阿哥获得盛京支持的时候就投靠了他,所以从东北关外来讲,十三阿哥已完全获得了三大将军府的全部支持。
  “托留的身子骨现在不怎么样,去年冬天起他就经常卧床不起,据说有时还咳血,眼下开春后倒是好了些,不过医生让他继续卧床修养。”嵩祝叹着气说道,边说边摇着头:“他的年龄也不大,怎么就这样了呢?前些时候让人给奴才带信,说是自己恐怕熬不了多久,让奴才告知主子爷一声,还请主子爷早早安排。”
  这件事十三阿哥是知道一些的,但没想到托留病的居然这么重。原本,十三阿哥是打算现在开春后让托留和孟俄洛来一趟盛京,但现在这样托留是肯定来不了了。
  不过还好,孟俄洛到是已在路上,算算日子应该用不了多久就能抵达盛京。可是托留那边的确要提前做准备,作为关外的三大将军府,除盛京这边外,托留的兵力是仅次于嵩祝,再加上其辖地广阔,位置非常重要,直接控制着黑龙江流域甚至包括蒙古东部,是关外的后方重地,丝毫不得有失。
  一旦托留病重不能理事,甚至去世的话,黑龙将将军府就群龙无首,假如有异心者不同十三阿哥一条心,那么他就将失去这块重要的地盘。对于这个结果十三阿哥是绝对不愿意看见的,所以他当即就沉思了起来。
  “现在齐齐哈尔那边托留是如何安排的?”想了会儿,十三阿哥开口问道。
  “如今依旧是托留抱病理事,不过主子爷您也知道,这不是长久之事,再者托留也未让奴才转告谁可接替,依奴才的猜想,恐怕是托留让主子爷安排的意思。”
  微微点点头,十三阿哥表示明白。托留这么做是表示他的忠心,同时也是用这种方式来提醒十三阿哥恐怕他的几个部下都不堪当重任,或者是不能完全信任的意思,要不然他也不会如此。
  所以,黑龙江那边究竟由谁来接替托留,这个十三阿哥倒要好好想想,这个人选不简单,一要身份足够,二来要能信得过,三来也需有很强的能力,眼下十三阿哥倒一时间想不起谁合适。
第856章
来不及
  除去这件事外,让十三阿哥烦恼的还有另一件事,那就是目前在关外的军力整合问题。
  因为有三大将军府和几个王爷的支持,各部军力整合中配合倒是没什么,但关键是在于十三阿哥原本打算的扩军和训练精锐的数量和后勤方面出了点问题。
  自满清入关以来,关外老家就不再用心经营,随着大量满清贵族包括旗下奴进入长城内享受富贵后,谁又想留在关外的苦寒之地过日子的?
  所以,关外各地除了一些留守的王爷和八旗外,大部分都已迁入关内,至于关外的百姓也并不多。
  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讲,关外之地就是地广人稀,再加上所谓的龙脉一说,满清朝廷对于关外采取的是不开发,不移民,不经营的策略。在多尔衮时期为了防止移民甚至还设置了柳条边,以限制人员进出。
  这种政策导致关外的极大浪费,历史上直到清末时期的“闯东北”开始,这才让关外逐渐恢复了人气。
  三大将军府,其辖区极大,相比关内的总督所管地盘还要大得多,可是其人口却是极少。至于将军府的兵员更是比不上关内,其他的不说,就讲辖区最大的黑龙将将军府吧,这么大的地盘仅仅兵员只有一万出头,反而盛京的兵力还比黑龙江那边更多些。
  所以从满清在关外的布局来看,三大将军府的总兵力加起来仅仅四万人左右,如果再加上地方杂兵和衙役等也不超过五万。这么些人,假如是在太平年间,以关外的情况来看马马虎虎也够用了,但在现在却是少得可怜。
  所以十三阿哥到达盛京后很快就下达了增兵练兵的命令,并且在盛京郊外设置了军营,意图先练精兵十万,然后再继续增加以达到三十万的数量。
  对于这个数量,十三阿哥是考虑过的,三十万之数虽然看起来不少,可对于关内的大明军力相比却依旧不够。但是关外的人口不多,别说三十万了,就算前期的十万人直到现在十三阿哥也没凑齐,甚至为了兵源问题急上了火。
  除去人数外,十三阿哥还打起了各王府奴才和家丁的主意,在同几位王爷合作的时候十三阿哥就提出让他们的奴才和家丁组成军队,以构成增兵的基础。同时十三阿哥还派人去草原找人,作为半个蒙古人的他深知蒙古人是天生的战士,再加上现在漠北有变,必然有不少蒙古人南逃,把这些人收拢起来就是兵源。
  就算这样,除了三大将军府的原有兵力外,到现在十三阿哥才凑了八万人,加起来也不过十二万人左右。
  可接下来再去哪里搞了,这成了十三阿哥足以头痛的问题。这样的麻烦当初在关内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要知道中华大地最多的是什么?就是人,普通的一个小县的人数就数十万,如果是大县或者州府的话,人数近百万也是有可能的。
  在如此大的人口基数上,征兵是最简单不过的事,只要有钱有粮,部队很快就能和充气一般膨胀起来。但在关外就不一样了,整个盛京才多少人?至于其他地方人就更少了,在关外有些偏僻的地方或者走上几十里地都见不到一个人,这种情况下招兵哪里这么容易?
  再者,兵员有了,这后勤也跟不上。关外不是关内,更不是江南,当初满清兴起时靠的是什么?是掠夺起家的,所以满清自己根本就没有经营的理念。而在后来,满清,也就是当时的后金看到了这个弱点,就用掠夺来的汉人为他们进行耕重和手工,从而获得战争物资。
  而在满清入关后,满清调整了对关外的政策,导致在人口急剧下降的同时也荒废了大量土地。之后在关外的八旗和当地人除了一些少部分的汉人外依旧耕作,其余的不是靠着打猎就是捕鱼为业,又或者和蒙古人一样以放牧为生。
  满清贵族子弟,他们的钱粮都是朝廷提供的,也就是说以关内的资源来贴补关外的方式。这种情况自顺治年间就开始了,一直延续到现在,在关内一直被满清控制的情况下关外的满人过的极为滋润,可现在却不一样了。
  随着满清势力退出中原,关外的满人就开始过的紧巴巴了,那些满人也不是没脑子的家伙,随着关内物资的中断,他们也开始进行老祖宗的办法,重新试图让人耕种以解决问题。
  可是荒废了这么久的关外,要重新运行如何能简单?再者就算当年后金时代,耕种也仅仅只是解决部分问题,在没有人口基数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彻底扭转这些。
  一想到这,十三阿哥心里就有些糟心,甚至埋怨起当年制订这个政策的多尔衮,就连康熙他心中也有些责怪,如果早点开发关外,自己又怎么会面对这样的情况?
  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要工业没工业,甚至要人也没人。
  这些问题把十三阿哥简直要愁死了,就这个样下去,他如何能抵挡万一北上的明军?至于说好生经营,这时间也不够啊,人又不是猪,这一生就是能是一窝一窝的,就算能生一窝这时间也来不及啊,难道大明会眼睁睁地看着给他几十年休养的时间么?
  无奈,十三阿哥只能另想办法,而这个办法是他的老祖宗野猪皮最拿手的——抢掠。
  抢掠的目标自然和当初不同,当时的前明正是虚弱时期,而崛起的后金那时能打能杀,趴在前明身上不断吸血,不断壮大。时机成熟后野猪皮在萨尔浒之战一举成名,从而创造了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所谓神话。
  而现在,大明已成了庞然大物,根本不是现在的满清可以招惹的,十三阿哥胆子再大也不可能跑到关内去挑衅朱怡成,这样做纯粹就是找死。
  所以十三阿哥的目标只有两个,一个自然是西边的蒙古各部,作为半个蒙古人的他对于蒙古的局势非常了解,尤其是大漠之战后漠北三部被灭,趁此机会招揽和抢掠些南下的小部落,以充已用。
  可惜的是蒙古本就是穷鬼,就算再抢也抢不到多少,而且蒙古人也不多,远远满足不了十三阿哥要求。
  最后想来想去,十三阿哥只能把目光投向另一边,而这边就是朝鲜。
第857章
好消息
  朝鲜这个国家对于满清意义重大,早在后金时期,朝鲜因为是前明的属国,当时的国君对于满清极为不屑,不仅直称后金上下为胡虏,还主动派兵万人协助前明攻击后金。
  毕竟那时候的朝鲜受前明大恩,如果不是万历出手,朝鲜国早就被日本给一口吞了。为了朝鲜,前明可是和日本好生打了几年,这才迫使日本无功而返,从而保住了朝鲜国柞。
  实话实说,那时候的朝鲜可以说是前明的铁杆小弟,老大说什么就是什么,老大让揍谁就揍谁,何况朝鲜一直都以小中华自称,虽然比不上真正的中华,但除前明外看其余各国都是用鼻孔瞧人的,哪里看得上野猪皮那帮野蛮人?
  只可惜,萨尔浒之战后朝鲜的老大前明是损失惨重,接着袁崇焕又擅杀了毛文龙,导致后金失去了来自皮岛的牵制,从此朝鲜势力彻底和前明被后金隔开。
  皇太极在位时,后金已成气候,为了自保朝鲜无奈向后金称臣,可实际上依旧暗中支持前明。为彻底解决朝鲜,皇太极决定派十万大军(号称十万,实际三万)直接侵入朝鲜,朝鲜军队根本不经打,前线一触及溃,国都被攻破,就连当时国君也被后金俘虏,朝鲜已到了亡国的边缘。
  原本朝鲜这个小弟本是想跟着老大出去耍威风,谁想到老大被别的堂口追砍了几条街,甚至被砍断了胳膊。作为小弟的朝鲜顿时就傻了眼,硬着头皮想说几句狠话找回场子,谁想到砍走了老大的狠人转眼间就把西瓜刀架到了自己脖子上,前面还不可一世的小弟这下瞬间就吓尿了裤子。
  自丙子之役,国君被俘,随同国君一起被俘的还有朝鲜三十万人,这三十万人可不是普通人,而是朝鲜的官员、贵族包括他们的亲属。
  被后金一网打尽,朝鲜终于服了软,直接就当起了二五仔。之后,朝鲜就彻底和前明断绝了来往,从而成了满清的属国,并由于朝鲜的物资和兵员支持,使得后金国力大增。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十三阿哥就把主意打到了朝鲜头上。如果能继续控制朝鲜,那对于关外的满清势力是极其有利的。
  有了朝鲜作为后盾,不仅能搞到他急需的粮食,同样也能从朝鲜拉到不少兵源。要知道朝鲜国虽然小,但人口可不少,整个朝鲜人口大约在一百五十万至于一百六十万左右,拥有这样的人口基数,从朝鲜弄个几万人简直就是轻而易举。
  不过现在的朝鲜不同往日,自满清丢失北京城后,就等于失去了天下之主的地位,而在大明的强大国力面前,朝鲜又一次做了二五仔,从而再一次投入了大明怀抱。
  这还不算,大明天子朱怡成不仅重新收朝鲜为属国,并进一步从朝鲜手中拿到了济州牧,直接在那边设置了军港和驻军。此外,还派遣了驻朝鲜大臣以对朝鲜进行控制,一旦十三阿哥提兵进攻朝鲜,那么等于就是直接向大明挑战,不用大明本土出兵,仅仅是济州牧那边的军舰和陆军出马就够十三阿哥受的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十三阿哥采取了另一种手段,那就是笼络朝鲜,挑唆朝鲜和大明的关系,从而让朝鲜在私下向满清靠拢。
  十三阿哥能文能武,可以说是众阿哥中的出类拔萃的人物。当年虽然在大明手下兵败,丢失了雄厚的本钱,可同样也让十三阿哥快速成长起来。
  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当初的愣头青了,做事也谨慎小心了许多,再加上的眼光极为敏锐,判断力强,这也是关外各方除他身份外也愿意听命于他的主要原因。
  “朝鲜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
  十三阿哥听完了嵩祝的讲述,思索片刻后对阿扎兰询问道。
  阿扎兰微笑着说道:“回王爷,朝鲜那边一切顺利。”
  “哦,仔细说说。”
  阿扎兰当即道:“自朝鲜守大明逼迫后,同我大清名义上断绝来往,重新成为大明的属国,不过王爷您也知晓,为了让朱皇帝消除怒气,这一次朝鲜可是下了血本的。”
  在场众人同时点头,阿扎兰所说的情况大家都清楚,关外满清同朝鲜相连,两边的消息并不闭塞,朝鲜那边有什么风吹草动这边很快就能知道,更何况是那么大的事。
  朱怡成从朝鲜手里要了济州牧,随后又派驻了大臣和驻军,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朝鲜咬着牙答应了下来,但不代表朝鲜国内对此没有想法。
  “由于此事,原本占了上风的老论派现在被群起而攻之,再加上如今朝鲜国君年老体衰已不能理事,少论派趁势推由世子监国,但由于朝鲜国世子的出身和身体问题,在其国中也饱受非议,其余王子又不甘寂寞,可以说现在的朝鲜是一片混乱……。”阿扎兰很是平静地先讲了讲朝鲜的现状,众人也不插话,静静听着他讲述的。
  “自去年,王爷定下策略后,我就派人一直用心在朝鲜经营,鉴于目前情况来看,这经营还是很有效果的。正因为朝鲜国内各派争斗,国君、世子隐隐已无法掌控,再加上大明此次对朝鲜逼迫过甚,导致朝鲜上下极为不满。所以已暗中拉拢了不少朝中重臣包括两位王子,对方已答应了王爷的条件,不过也有所要求。”
  “是什么要求?”年轻的永谦忍不住问道。
  阿扎兰笑着伸出三根手指道:“无非就是大明、国君和自身的保障。”
  听到这个回答,永谦顿时一愣,如果是在以前这三方面对于满清来说没什么问题,这种承诺并不难。可是现在满清势力大减,在关外的满清军力甚至无法和关内的明军抗衡,人家不来打他们就不错了,让他们去对付大明简直难上加难。
  不过,十三阿哥倒是不以为然,当即反问:“你答应他们了?”
  “为何不答应?”阿扎兰笑着道:“告诉王爷一个好消息,再过几日朝鲜就能送二十万石粮过江,于粮草同来的还有五千民夫和其他物资。”
  十三阿哥眼睛顿时一亮,当即哈哈大笑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3/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