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3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0/656

  “嗯,诸位请坐。”身着戎装,肩上有着三颗将星的岳钟琪步入厅内,对着等候自己的众人微微点头,随后在主位坐下后用着低沉的声音说道。
  刷地一声,在场众人整齐的坐下,双手放在膝上,腰杆挺得笔直,目不转睛地看着前方。
  这就是自己的部下!岳钟琪心中感慨道,虽然这一幕他已不陌生,但每次见到时心中依旧不由得和自己之前所带的兵暗暗比较。
  江北军在岳钟琪手中是一支精锐,甚至在清军的行列里也算是数一数二的。一直以来,岳钟琪都为自己练兵的能力感都自豪,更为能打造出一支骁勇善战的强军而骄傲。
  可是,在投靠大明后,岳钟琪这次发现大明军队和自己以往所熟悉的军队完全不同。孙子兵法有言: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在大明军队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再加上严格的训练要求和行令禁止的作风,更让大明的军队是所有将领梦寐以求的强军。
  越是对大明越了解,岳钟琪就越明白为什么大明的军队能够战无不胜,就算自己当初没有因为淮安之变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局,继续再打下去他也不可能真正战胜明军。
  只有身在大明,彻底了解了大明军队的构成和组织,这才会发现大明军队根本就是一件可怕的战争武器,无论是士兵还是各级军官,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位置,从下至上,严密组合,从而形成了整支军队。
  至于指挥军队的将领,更能够用它来发挥出将领最高的指挥艺术,比如说他这样的统帅,他根本不需要考虑平日军队的情报、训练、后勤、装备等等因素,因为这些都有着专门的部门和人来负责,而他只需要一心一意地进行决策和指挥,然后通过手下的军官把命令传达下去,然后再由每一个士兵彻底贯彻实施。
  一开始,岳钟琪对于这种方式很不习惯,一直以来习惯于亲力亲为的他对此有些别扭,但不久之后,他就发现了这样做的好处,而随着在大明军的时间越长,越为这种结构和规定感到佩服万分。
  自来到南阳已有两个多月,虽然南阳的明军并非是他的旧部,可这些部队依旧严格执行了他的命令。不过,在这两个多月里,岳钟琪最主要的还是对于部队进行加深了解,包括自己部下的情况,再加上大战后对于地方的稳定和囤积物资,岳钟琪并没有像其他人所想象的那样迫不及待地领兵攻击。
  满清对于岳家诛杀九族,这令岳钟琪愤慨不已,满怀着一腔愤怒,他这才来到南阳。
  在来南阳之前,部队暂时由总兵张高蓟统帅,中原大战之后,张高蓟由副总兵升至总兵,之后根据明军的整编计划授以中将军衔,并被划归到岳钟琪部下,原本张高蓟以为怀恨而来的岳钟琪到达南阳后会迫不及待地出兵对付满清,并为此有些忧虑,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岳钟琪到达南阳后并没有那么做,反而深入军中,了解部队情况,筹备物资,考察训练。
  岳钟琪的这些举动让张高蓟极为意外,同时也是佩服万分。在他看来,朱怡成如此看重岳钟琪,并委以重任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的,岳钟琪有如此大的名声,的确有常人所不及之处,仅凭这点就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张将军,关于如今贵州、四川两之事你来说说。”坐下后,岳钟琪把目光投向坐在自己左首第一位的张高蓟,开口说道。
  “是!”张高蓟站起身应道,接着走向一旁挂着的地图,随手拿起一根小棍,在地图上说道。
  “接情报,广西的赵弘灿自称宋王,向我大明称臣,如今广西所部已大肆入贵,其中兵力主要集中在贵州东南一带,也就是铜仁、余庆、凯里、平塘一线,其部兵力号称二十万大军,但根据锦衣卫的情报确定大概在七、八万人左右。”
  “赵弘灿在贵州的部队分为两部,一部以广西军为主,而广西军中的精锐是一万五千的狼兵,其余为之前的绿营和编练的新兵,这一部兵力在四万五千人上下。至于另一部是赵弘灿入贵后收编的两镇清军,人数大致相比前者稍有不如,而从战斗力而言,也更差些……。”
  众人目不转睛地看着地图,目光在张高蓟手中的棍子上游走着,在地图上还用各色圆圈画着不同记号,边上加以标注这些部队的位置、数量和编制等等。
  说完了赵弘灿的情况,接下来张高蓟把手中的棍子移到了贵州北部,讲起了高进部的情况。相比赵弘灿的部队,高进部从部队数量来讲要超出不少,不过其装备并没有赵弘灿那么好。
  但是这不等于高进的部队没有战斗力,其实上要以战斗力来论,高进的部队可以说是身经百战,毕竟高进举兵这些年来一直在各地转战,部队中善战的老兵不少,再加上高进的部队又是白莲教为核心,有着狂热的宗教信仰,打起仗来凶狠不说,还悍不畏死。
  除去这两部,其他的就是贵州当地的清军和土司和头人的一些部队了。原本贵州当地的清军力量对比赵弘灿并不占优,但如今清廷已经拉拢了贵州地方力量,使得贵州地方相对稳定,而且又从土司和头人那边得到了兵力支持。
  这些兵力虽然不多,可在山地战中而言却是极为有用的,由于熟悉地形,再加上又是当地人的原因很不好对付。
  更重要的是,云贵总督贝和诺亲领数万军队支援贵州,从而使得贵州的清军数量已经超过了十万。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再加上地方的支持,无论是赵弘灿还是高进都很难抵挡。
  现在,赵弘灿和高进已经联起手来,两部正在联手攻击平越道,平越道位于遵义东部,离遵义并不远,一旦平越道被两军拿下,那么赵弘灿和高进两支部队就能合流,随后无论是西进遵义或者向西南直接攻击贵阳都可选择。
  说到这,张高蓟特别说明,现在贝和诺的清军采取的是一攻一守的策略,也就是集中力量攻击高进部,而对于赵弘灿的部队只是进行战略防守。并非贝和诺是考虑到赵弘灿原本出自于清廷,彼此之间有什么香火之情手下留情,他这样做的真正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想用集中兵力先解决掉高进部,然后等收拾了高进后再对付赵弘灿罢了。
  当然,以贝和诺的兵力想短时间内打垮高进是不容易的,虽然眼下贝和诺这边略占上风,但是别忘了赵弘灿还在一旁虎视眈眈,一旦让对方打同平越道两军合兵,到时候别说逐一收拾对手了,弄不好会反过来被对手给收拾掉。
  而这时,张高蓟手中的棍子向西北一转,直指向了四川方向,神色严峻道:“诸位注意,就在昨日,刚接锦衣卫所报,伪清诚亲王已领近二万大军由四川而出,沿松坎河南下入贵,这支部队是清军在四川的精锐,领兵者又是伪诚亲王,一旦入贵后必然会直击高进部侧翼,如果高进挡不住的话,恐怕贵州局势将急转直下。”
  说完后,张高蓟把目光投向了岳钟琪,岳钟琪微微点头,张高蓟这才放下了手中木棍坐回了位置上。
  “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岳钟琪把目光望向众人,开口问道。
  现场沉静了片刻,一位少将开始先说道:“大帅,张将军,末将以为贵州如今打成一团,这对于我大明而言并不算是什么坏事。其实朝廷之前下旨封赏赵弘灿,也是表现出了支持对方的意思。至于高进那边,虽然高进此人一直不肯归顺我大明,可毕竟也算是义军一脉,而且这些年来高进也未有对我大明作出什么事,所战目标一直都是满清一方。所以末将觉得此时应该适当支援一下高进,避免高进部腹背受敌。”
  他说完后,岳钟琪并没有说什么,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其他人。接着一个领着少将军衔的参谋长站起身来说道:“从刚才张将军的介绍中看,现在贵州的局势对于高进部有些危险,但我觉得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参谋部对于高进部的军力还是有些了解的,现在贝和诺进攻高进部的兵力在五万左右,就算再加上伪诚亲王的二万人马,充其量也就七万余人。假如再加当地土司和头人的兵力,绝对不会超过八万之数。这些兵力,以高进的数十万人马足以挡住。何况,赵弘灿对此也不会坐视不管,如果赵弘灿真要出力的话,贝和诺的那些兵要拦住他极难,再说眼下已是冬季,贵州地形复杂,气候变化多端,用兵有所限制,短时间内高进部当可无忧,所以我建议暂时静观其变更稳妥些。”
  参谋长的发言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自朱怡成设立总参谋部以来,同时在军中推行参谋制度,参谋在军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再加上这些年来各大小战役无不有军中参谋出谋划策,所以许多将领对于参谋尤其是参谋长的建议极为重视。
第780章
西北
  参谋长的话音刚落,就有人表示赞同,这一方面是觉得参谋长的分析有道理,第二方面也是因为朱怡成对于贵州方面的态度。
  一直以来,大明放着广西和贵州两地不动,主要就是打算让各方势力相互争斗,如果这时候仅仅凭着猜测就举兵入贵的话,恐怕会打乱朝廷对于贵州的整体策略。
  何况,高进出自于义军是没错,但不要忘记高进现在是白莲教的头子,大明对于白莲教的态度所有人都是一清二楚的。再加上之前朱怡成几次试图招徕高进,但高进一直不肯抛弃白莲教的身份,这使得大明军中许多将领对于高进极为不满,认为这人简直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不识抬举,所以许多人对高进的感官也不怎么样。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许多人都觉得继续坐视贵州乱斗更符合大明利益。再说了,眼下已是冬季,受以限制,往往在冬季很少出兵,更何况是出兵贵州这样的地方。贵州地形复杂,山地众多,很不利于大部队展开,再加上季节的原因出兵更有难度,就算真的要支援高进一把,那也要等到来年开春的时候再说。
  一时间,对于是否支援高进的意见分成了三方,一方是同意最先发言的少将的建议,可以适当地派兵牵制一下清军,给高进部减轻压力。而另一方是支持参谋长的意见不要去管贵州的事,继续静观其变。至于第三方是觉得两方都有些不妥,但又拿不出什么太好办法,只是不直接发表意见。
  对此,岳钟琪思索了片刻,终于开口道:“贵州之局眼下只是猜测,最终要分胜负实在难测,不过诸位是否想过,如果我部入贵参战的话,会不会引来贵州的变动?”
  岳钟琪这句话一出,众人面面相觑,尤其是刚才极力赞同要支援高进部的少将顿时愣住了。这点倒是他没想到的,要知道贵州现在是四方乱战,这四方分别是清军、地方势力,广西势力和高进部。
  其中清军和地方势力可以说是地头蛇,而高进部和广西势力是外来者。这四方的力量虽然有所差距,但如今两两联合从总体来讲勉强达成平衡,而且正是这种平衡,再加上贝和诺有着四川那边的支持,这才敢于有先解决高进部再回头对付广西军的考虑。
  但是一旦明军出动,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要知道如今的明军是天下最强大的势力,而且明军无论在中原还是在广东,甚至包括湖南、湖北各地都驻有重兵。
  岳钟琪作为军中统帅驻军南阳,从地理位置来讲他和贵州之间还隔着老远,就算要出兵也只能动用驻扎在湖北和湖南的兵力。朱怡成让他提督南阳,给了他统兵大权,并且考虑到针对清军的整体战略部署,把湖北和湖南一部分也划归到岳钟琪的战区中。
  从这点来讲,朱怡成对于岳钟琪重用可见一斑。现在,岳钟琪可以说是西部战区的总司令,部下不仅有南阳的四万大军,还能调动湖北和湖南的五万部队,这些部队加起来就有十万人。
  这样的权利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对此岳钟琪对朱怡成感激万分,更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心情。
  不过作为名将,岳钟琪在战略上的眼光是常人所不及的,他非常清楚战争的重要性和风险,因为现在对贵州方面一旦这么做了,等于给天下带来一个信号,那就是明军打算以重兵进攻云贵,从而彻底解决云贵问题。
  如果是这样的话,势必就会破坏现在贵州的力量平衡,甚至会导致各方的变化。这是大明朝廷不愿意看见的,同样也是岳钟琪不会选择的原因。
  打一个混乱的贵州,倒不如继续让对方混战更为合适。岳钟琪站起身,清了清嗓子道:“贵州之事暂且放在一边,关于满清出兵西域之事诸位应该知道了吧?”
  见到众人点头,岳钟琪说道:“今年西北大旱,粮食减产甚多,满清财政早就无法支持地方稳定。为此,满清不仅北上漠北,联合罗刹国灭了漠北三部,同时又出兵西域,其用意显而易见。”
  “如不是从漠北和西域掠夺的财富和牛羊支持着,恐怕西北早就大乱了,而现在满清表面上看似勉强度过难关,但实际上因为多地用兵,导致其兵力开始分散。”
  说到这,岳钟琪走到刚才的地图上,拿起木棍点了几处道:“山西和蒙古这是一处,西南是一处,西域又是一处,当然还有辽东……。”
  他指向几处,继续说道:“辽东暂且不去说,就说西北和西南吧。从兵力雄厚和精锐而言,满清眼下最能打的部队在山西和蒙古,这部由鄂尔泰指挥,其兵力最为雄厚,除满蒙八旗精锐外还有所编新军,预计十万左右……。”
  讲到这些,岳钟琪神色有些黯然,因为他这时候想到了自己叔叔岳超龙,岳超龙原本为山西副将,后调至于鄂尔泰部下,在征讨漠北之战中山敌无数,立下了赫赫战功。
  可惜的是,岳超龙如此为满清卖命,却因为自己的原因同其子,也就是岳钟琪的堂弟岳钟璜一起被满清下狱,然后处死。每想到这件事,岳钟琪就心如刀搅,心中更对满清仇恨不已。
  深吸了口气,岳钟琪继续道:“鄂尔泰骁勇善战,极善用兵,可以说是如今除隆科多外满清最能打的将领。除去他外就不能不提到隆科多了,中原大战战败后,隆科多同伪诚亲王等人退居四川,眼下正在四川养精蓄锐,本帅曾经提督四川,对于四川情况还是有所了解,川中易守难攻,从这点来讲他们退入四川算得上明智选择,再加上西北大旱的原因,当初也只有四川一地才有让他们养兵休整的可能。”
  众人听到这都点头表示同意,对于这个问题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
  随后岳钟琪又道:“西南三省,张将军刚才已有提及,本帅也就不多说了,眼下主要说说陕甘和西域的情况,请诸位注意!”
  众人精神一振,从岳钟琪这句话中听出了些意味,顿时目不转睛地把目光投向了地图的西北。
第781章
调兵
  陕甘总督殷泰是岳钟琪的老上级,如今殷泰就在甘肃,因为满清的郭亲王带兵攻击西域,作为建兴皇帝指定的副手,殷泰自然不会像之前那样继续留在西安。
  对于陕甘的情况岳钟琪非常清楚,整个陕甘原本的兵力并不算多但都是精锐,在满清西迁西安后,又调集了其他地方的八旗和绿营守卫,加上这些年一直在编练部队,逐渐已增到了十数万人。
  不过因为现在满清攻击西域,从各处抽调了五万大军交由郭亲王和殷泰指挥,这五万大军中不仅有着八旗精锐和陕甘绿营,而且还有三千被建兴皇帝视之为宝贝的火器部队。
  这些火器部队大多装备着满清从罗刹国那边购买的新式火器,少部分是满清自己仿造的各式火炮等等,虽然从整体来讲无法和明军的新军相比,可对于这个时代而言,这支部队放眼天下已算得上强军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满清在西域的攻略才会如此顺利,在到达哈密后,郭亲王没花多少力气就彻底控制住了哈密的局势,随后领兵一路西进,依靠着强大的火器和手中的骑兵部队,每到之处攻城掠地,所向披靡。
  眼下,满清的军队已经推进到了准噶尔盆地南部,天山山脉的中部,也就是后世乌鲁木齐的地区附近。
  这里是西域商道的重要所在,乌鲁木齐在蒙语中的意思是优美的草场,由此可见这地方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如今乌鲁木齐并非是后世的大城,但也不算是什么小地方,当地王公贵族在此修建了一座城市,因为连接东西商道,商贾富豪比比皆是,城中可以说是繁华无比。
  满清大军势如破竹突然兵临城下,当地贵族这才慌忙组织抵抗,可惜的是在强大的火器部队和骑兵的冲击下,这种抵抗根本就起不到效果。仅仅不到三日,郭亲王就攻破了城墙,然后提兵入城大肆烧杀抢掠,城中死伤无数。
  乌鲁木齐,也就是如今的迪化被攻破后,使得满清控制住了西域这个最重要的商道,并且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无数的财富,也正是因为这些财富也使满清勉强度过难关,使得动荡的西北统治逐渐稳定了下来。
  等介绍完了现在陕西和西域的情况,参谋长第一个回过神来,表情若有所思。
  “岳帅,您的意思是……。”参谋长迟疑不决地开口询问。
  岳钟琪微微点头:“眼下陕甘满清的兵力并不算多,以此估计满清在陕西的部队最多也就六七万人,而且这些部队中真正能打的也不过近半而已。”
  “可是岳帅,您不要忘了,西安乃满清中枢之地,更是西北大城,如果我军攻入陕西恐怕将面临恶仗,再加上现在又是冬季,大军出战极为不便,还请岳帅三思。”
  “是呀岳帅,根据情报在陕西的清军虽然数量不多,可都是精锐部队,何况陕西离着四川、山西等地并不远,如遭受攻击满清虽然无法调回西域大军,但可在短时间内从这两地进行回兵增援,一旦战争打成胶着,对于我军来讲可谓得不偿失。”张高蓟在一旁皱眉说道,在他看来岳钟琪分明是打着清军现在主力分散,关中兵力不足的机会攻入陕西。
  如果仅仅从表面上来看,岳钟琪的战术听起来有些道理,但战争并非是这么简单,西安现在作为满清的中枢,建兴皇帝再傻也不会把自己陷入困境之中。更何况,自中原大战之后,河南一地已被大明所占据,河南向西就是关中平原,满清上下当然清楚陕西的重要性,怎么会如此轻视?
  正是因为这原因,明军一直没有马上发起对陕西的进攻,这不仅是考虑到清军在陕西的兵力布置,更重要的是由河南进攻陕西从地势来讲并不占上风。
  由南阳入陕西不能直接向西,而是必须要绕道函谷关进入关中,要不然就得翻越秦岭。后者完全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仅仅只是小股部队的话或许可以办到,但是数万大军想在严冬时期翻越茫茫秦岭,恐怕还没等到达关中,整支部队就要遭受无法承受的折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0/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