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3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1/656

  在控制全桂后,赵弘灿把持了全省军政,同时整编部队,联合地方力量打造精锐。
  前后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他赵弘灿就把整个广西经营得如同铁桶似的滴水不漏,更让满清和大明双方对此无可奈何。
  从名义上,赵弘灿依旧当着满清的封疆大吏,但实际上却已如藩镇一般,整个广西成了他的独立王国。
  就算后来不管是满清或者大明,又或者其他地方力量无不在想着办法盯着广西,可在赵弘灿的手段下却丝毫不惧各方,显示出了他不同于人的强力手腕。
  这样的人,自然是值得投靠的明主。再加上这时候的赵弘灿又恰恰是最需要人才的,就正如三国之时刘皇叔遇卧龙先生一般,只要他彭荣去投,以他的本事定能得到重用。
  就这样,打定主意的彭荣当即收拾行李南下,半月后入了广西,直接找到了在桂林的总督衙门。
  递上名帖求见,一开始彭荣并不为注意,吃了几次闭门羹,毕竟他只是一个没有什么功名,又是丢官职的前六品主事而已。可是后来终于被赵弘灿接见,彭荣这才获得了机会,随后因为他不错的口才再加上对局势的判断能力和谋略能力引起了对方的重视。
  之后,彭荣暂时担任了赵弘灿的师爷,虽然这个安排对于彭荣来讲并不算好,可彭荣却没在意,反而尽心竭力为赵弘灿做事,不久后因为几件事做的着实漂亮,又为赵弘灿做了一系列的谋划,彭荣的才能终于得到了肯定。
  如今,彭荣实际上已是赵弘灿的头号谋士,同时挂了桂林知府衔。虽然这个所谓的知府衔并没有得到满清朝廷的认可,但在赵弘灿这边却是名副其实的,深受重用权利不小,这样一来就让彭荣更为忠心。
第729章
意外的客人
  这次前来遵义,明面上为首者是范清,但真正拿主意的却是彭荣。所以说,范清在会谈中从开始所表现的态度和后来的一系列表现,这些其实完全都出自于彭荣的授意,他才是真正代表赵弘灿的人。
  同高进一样,谈判中发生的一切,刘荫枢的心思他是一清二楚,更明白刘荫枢打什么算盘。其实对于这点他并不意外,在来之前就有所预料,而事实同样也是如此。
  不过相比高进,赵弘灿这边却有利的多,不管如何赵弘灿依旧是奉了建兴皇帝圣旨的清廷封疆大吏,从名义上来讲还是清军中的一员。也正是因为这点,赵弘灿才有胆量直接提兵进入贵州,甚至在贝和诺没反应过来之前吞并了贵州一镇兵力,使其实力进一步大增。
  可惜的是,贵州的地盘太大了,再加上贵州山地众多交通不便,赵弘灿根本无法抢在前头一口把贵州吞下,所以当贝和诺和贵州当地清军反应过来后,之前的打算也无法全部实施。
  不过就算如此,眼下赵弘灿已占了贵州近三分之一的地盘,再加上他的官职和地位,牢牢掌握了被并吞的地盘和军力,这对于广西方面而言已算是收获良多。
  在目前这个情况,赵弘灿自然清楚一口气吃下贵州已不可能,再加上四方混战消耗军力更是徒劳无益,倒不如稳扎稳打守住眼下的地盘,近一步加强自己的实力才为上策。
  从名义来看,赵弘灿是清廷总督,但实际上赵弘灿却已成了彻底的藩镇,也就是后世所言的军阀。
  自广东之后,赵弘灿早就同清廷分道扬镳,隐隐已成了独立地方的势力。之所以直到现在依旧未彻底撕下脸皮,一方面是考虑到眼下的清廷虽然势微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旧当着满清的总督对于他来讲更为有利。而另一方面,那也算是报道当年建兴皇帝还为皇子时候的一份恩情罢了。
  不过,老谋深算的赵弘灿对于大势也看得清楚,更因为此私下和彭荣讨论过未来的出路。
  摆在赵弘灿面前的路无非就是几条。第一条,就是继续效忠满清,当满清的忠臣,对此赵弘灿可以虚与委蛇或许没问题,但要让他再当满清的忠臣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早在广州之战时,赵弘灿就差一点儿被康熙过河拆桥,如果不是他机灵恐怕早就被拉到北京菜市口挨上一刀了,哪里还会有今天的他存在?再加上如今满清已日薄西山,在这种时候继续为满清卖命又有什么好处呢?何况更重要的一点,岳钟琪被灭九族,这使得本为汉人又拥兵自重的赵弘灿更对满清充满了戒备之心,所以这条路是根本走不通的。
  至于第二条,那就是依托广西一地争夺天下。对此赵弘灿也不抱任何希望,他赵弘灿是个明白人,虽然广西被他经营得如同铁桶一般,手下还有精锐的近十万大军,可这些兵力要放在天下根本就算不得什么,别说现在的满清了,就连云贵两省的清军他都拿不下来,更不要谈把满清打得满地找牙的强悍明军了。
  而第三条,原本是赵弘灿所打算的,那就是趁当初的机会先拿下贵州,如果可能的话进而吞并云南,然后以云、贵、桂三省为基业割据一方。等手握三省地盘和资源,那么他赵弘灿进可攻,退可守,到时候不仅能有机会割地为王,就算不行他也可以和最终的赢家讨价还价,从而保其赵氏一族荣华富贵。
  而现在,这个目标已无法实现,所以在来遵义之前,赵弘灿同彭荣再一次商议对策,决定走第四条路,至于这第四条路怎么走,那也得先看看谈判的情况再做决定,而这一次谈判的情况并没出乎彭荣的预料,沉思良久后,彭荣就此做出了抉择。
  “赵弘灿的人要来拜访?”第二日,高进突然间接到一个消息,张淼告诉他一大早有人送来帖子,说是陪同范清一起来遵义的那位彭师爷求见,说有要事商议。
  张淼不敢专断,当即找到了在后院的高进询问他的意见。
  对于彭荣,高进记忆深刻,不仅是他在之前醉仙楼所见的一面,更因为在昨日的知府衙门中,虽然范清才是主使,可嗅觉敏锐的高进却觉得这个彭荣更像是做主的人,另外这彭荣还给高进一个非常奇怪的感觉,那就是他觉得似乎以前见过他一般,但事后高进怎么想都想不起来何时何地见过此人。
  手里拿着名帖,高进想了想,最终觉得既然对方求见那么见上一见也无妨。更重要的是,高进这时候也好奇彭荣为什么要求见张淼,难道说对方有着什么打算不成?
  让张淼派人去回复,午后邀彭荣过府。之后高进也未继续多想,反正等人来了后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时间过的极快,刚过午后,这天气就突然暗了下来,外面下去了细雨。贵州之地就是如此,前一刻还艳阳高照后一刻或许就变了天,所谓贵州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说的就是这道理。
  彭荣来的很准时,到了后早就侯在门口的人把彭荣请了进去。他是一人来的,依旧穿着一身青衫,手中拿着折扇,仿佛就像是一个去朋友家的普通士子一般。
  过了前堂,来到后堂,张淼已等着了,至于高进依旧扮作卫士的模样站在堂中不起眼的角落。
  “张相,久仰大名,昨天一见名不虚传,彭某不请自来,还请张相不要怪罪。”彭荣远远瞧见张淼,脸上露出笑容极是客气地行礼道。
  张淼也不托大,快走几步上前笑道:“来者都是客,再说彭先生不提前下了帖子么,如何说得不请自来。彭先生大才,乃赵总督亲信之人,能来作客是求之不得呀。”
  两人当即客套了一番,随后张淼请他入座,等坐后自然有人上了茶水,随后就着贵州这天气你一句我一言地没营养地聊了起来。
  聊了几句,这话题这逐渐进入主题,彭荣也不打埋伏,直接笑问张淼对昨日刘荫枢的建议有何看法。
第730章
论天下
  张淼一时间不明白彭荣的问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他也是久于同人打交道的人,当即打着哈哈说了一堆不痛不痒的话。
  张淼的这番话毫无营养,无非就是和他在知府衙门中讲的差不多,并直言相告他已去信给高进,此事必须由高进来决定才行。
  除了这些外,张淼甚至还笑呵呵地道,假如高进同意谈判建议的话,那么各方不仅能罢兵言合,甚至以后就是一家人了。彭荣乃赵弘灿的亲信,再加上赵弘灿又是受建兴皇帝之命统领三省的军政大员,将来还得由赵弘灿多多关照,并让彭荣见到赵弘灿替高进部美言几句。
  一听这话,彭荣当即哈哈大笑起来,张淼陪着同时也笑了起来。可谁想,彭荣的笑声越笑越大,一时间却停不下来,这让张淼觉得奇怪,渐渐收敛起了笑容。
  “张相,明人不说暗话,你可是言不由衷啊!”终于,彭荣停下了笑声,正色说道。
  “彭先生此为何意?张某着实不知。”张淼一脸疑惑的表情。
  彭荣见张淼依旧在装糊涂,摇头长叹一声,当即站起身道:“原本彭某是打算前来与张相你商议这天下大事,寻求合作,谁想张相却用这些来搪塞彭某,真令彭某失望不已。罢了罢了,既然如此,彭某这一次算是白来了,就此告辞……。”
  “且慢!”见彭荣起身要走,张淼神色一变连忙拦住了他,随后问:“不知彭先生所言的大事同合作究竟是怎么回事?可否直言?”
  彭荣原本就是做做样子,既然来了没有达到目的之前他如何会走?当即摇头道:“这大事自然是天下大事,甚至包括这贵州之事。至于合作嘛,就是张相所理解的意思。”
  张淼顿时皱起了眉头,但他很快就又放松下来,邀请彭荣再次入座。
  “彭先生,其实我刚才的话倒也不算搪塞,这事事关重大,非高王爷不能决断,我此次前来也只是奉了高王爷的命令而已。不过彭先生既然说到这,足以见其真诚,依我看来,刘抚台的意思无非就是兵不血刃稳定贵州,随后以你我为屏障以对明军罢了。”
  “久闻张相足智多谋,果然不出所料。”彭荣当即合掌赞道:“彭某没有料错,他刘荫枢的算盘瞒不过张相你,既然如此,彭某也就直言不讳了?”
  “先生请讲。”张淼很是客气地道。
  当即,彭荣侃侃而谈,与张淼说起了这天下大局,并且一针见血就指出了高进部南下贵州的用意。
  在他看来,高进部南下贵州一是要避中原的明军锋芒,二来也是打算找一块地盘远离神州,所以贵州实际上并非是高进部所选定的目标,而在贵州更南边,也就是安南或者缅甸一地,这才是高进部真正的目标。
  对此,张淼心中一惊,他没想到彭荣居然一眼就看出了高进的计划。彭荣所言的确不虚,高进决定进入贵州之前就定下了策略,准备打通南下的道路,由云贵入安南或缅甸,随后在这片化外之土建立一片“乐土”。
  但这个方针就算是在高进部中,所知道的人也是甚少,除了张淼、林娘子还有高进的两位夫人外,其余的也就是军中寥寥几个高层了。
  而彭荣并非义军之人,而是广西清军那边人,再加上除上次会谈一面外,今日他同彭荣仅是第二次见面,谁想到彭荣一口就说出了高进部的战略。
  一时间,张淼心中有些恍惚,但他神色却未有太大变化,不置可否地继续静静听着对方往下讲。
  “刘荫枢的建议虽说不错,如果贵部并无继续南下的用意,那么凭此暂可在贵州安定下来,甚至如刘荫枢所言那般,朝廷那边封高王爷一个藩王封号或也不一定,如此一来荣华富贵唾手可得。”
  说到这,彭荣看了一眼张淼,顿了顿继续道:“如在往日,这一步棋也算不上坏,所谓杀人放火金腰带,起兵造反受招安,古往今来并不少见,只要拥兵自重,不能说长久太平无事,至少保十数年平安无忧。但如今天下大变,清廷日薄西山,这清廷的藩王当了会如何,彭某想张相自然比我清楚。”
  “彭先生,此话似乎有些过了吧?”听到这,张淼忍不住反问道:“先不说彭先生您,就说广西的赵总督吧,他如今不也是清廷封疆大吏,更受贵皇帝、朝廷之命统兵一方?你如此直说清廷不是,难道当的不是清廷的臣子?”
  “哈哈哈!”彭荣顿时大笑起来:“张相真是目光如电啊!你说的没错,我家大帅的确依旧是清廷的臣子,但这臣子仅只是名义上的,如果这清廷真当我家大帅是重臣的话,云贵两地的清军又如何会同友军刀兵相见?”
  “你……。”张淼丝毫没有想到彭荣会如此大胆,直接就把这一层遮羞布给撕了下来,直言不讳地说出了真相。
  彭荣一副丝毫不在意的样子,轻摇着折扇道:“清廷?呵呵,如今无非只是冢中枯骨耳,这天下之局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瞧得出来。所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罢了。原本贵部是有一线机会的,只可惜先是袁王爷兵败,后来又因为中原变局导致大好局面一朝丧失,如今这中原已入明军之手,大明雄视天下气候已成,统一神州已成定局。”
  张淼这时候神色有些黯然,彭荣说的没错,之前袁奇就不讲了,作为第一个掀起风云的人物而言,当年的袁奇势力最为强大,更是统帅天下义军的最高首领,其部席卷几省兵强马壮。
  只可惜当初袁奇几步走错,尤其是打杭州城的那一次,使得大好局面一夜间翻转,从而导致袁奇失去了争霸天下的最好机会。之后袁奇虽然吸取教训重整旗鼓,可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功,而当在江西兵败后,袁奇由此身死,宏图霸业顿时烟消云散。
  之后,王致清在川中起事,一度占据了整个四川,其部号称百万之众,声势浩大一时间比在江南的大明更为令天下所惊。那时候,张淼作为王致清的左右手,也觉得以白莲教的力量争夺天下气候已成,全军上下更是雄心勃勃,志得意满。
  但谁想之后先是未听高进的话,王致清迫不及待地要直入中原逐鹿天下,并同祝建才联合。但谁都没想到这是这一步棋的错走,使得王致清的大军出川后受困河南一地,在极长时间内并没多少建树,从而失去了最宝贵的时间。
  再之后的事就不用说了,等到清军反应过来,还有祝建才的三面两刀,王致清部吃了大亏,不仅丢掉了四川老巢,后来就连河南都没守住,最终无奈领着残兵败将狼狈而逃,如果不是亏得高进来救,恐怕王致清和其部所有人都在那一战中彻底灭亡了。
  合兵之后,心灰意冷的王致清把权利交给了高进,并由高进接管了白莲教的大权。但这时候天下大局已经改变,虽然力量有所增强的高进部依旧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强军,可惜已经晚了,这时候再想争夺天下已不可能,高进这才无奈暂时和明军联手抗清,随后又因为明军对清军战略被逼迫撤离,最终这才定下了南下离开神州的战略部署。
  在短短的一瞬间,张淼想了许多,同样也心中无限感慨。争夺天下,的确是不可能了,这一点彭荣说的没有错,不过张淼同时也有些不服气,当即就问道。
  “难道,赵大帅依旧有逐鹿天下的雄心不成?”
  彭荣笑着摇头:“我家大帅是明白人,更是看得清形势的人,争夺天下?如在几年前或许还有些想法,但如今是不可能的。不过争夺不了天下,在这大争之世同贵高王爷一般寻一片乐土领军自保倒是不错的选择,这也是彭某今日前来拜访的原因。”
第731章
聪明人的对话
  不得不说彭荣直言不讳,这些话足以表示他的诚意。而张淼同样也是第一次从彭荣这得知赵弘灿那边的真正想法,他怎么都没想到赵弘灿居然是这样打算的。
  “彭先生,所谓交浅言深,今日你我只是第二次见面,又各为其主,难道你就如此放心于我?假如我部真的投了清廷,这对于赵总督来讲恐怕不是件好事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1/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