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3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0/656

  最早开口的还是张淼,张淼不亢不卑地坦言道,说是他非常感谢刘荫枢的为民之心,同时也提出了一个不错的条件。不过,高进部真正能决定的只有高进一人,他张淼虽然身居相位,但毕竟只是部下和臣子,但他保证会把这个消息尽快报于高进,由高进来定夺此事。
  张淼如此回答后,范清同样也说了类似的话,口口声声说会尽快把消息告知在广西的赵弘灿,一切将由赵弘灿来决定。
  等到他们两人说完,田仁统自然也不可能一口答应,但他原本就是当家作主的人,但他也找了一个理由,说是要同各土司和头人商议此事才能决定。这样一来,三方都无法当场决定,刘荫枢倒也不生气,笑着微微点头,还说着应当如此的话。
  随后,现场的气氛比之前融洽了许多,刘荫枢和众人谈笑风生,说着一些贵州的地方事,又扯了些故久来拉近各方的关系,很快时间就过去了,等看时日差不多,众人也起身告辞,这一次头一回的四方会晤就如此结束,各人各回了在遵义的住处。
  “王爷,今日之事您看……?”一回到住处,张淼陪着高进步入书房,关上门后转身就问道。
  “你觉得如何?”站了小半天,高进虽然身强力壮但也有些脚酸,直接坐下后给自己倒了杯水,喝着水问了句。
  张淼迟疑了下,说道:“刘荫枢此人虽不可信,不过他提出的条件对于我部倒没什么坏处,依我看来,倒不如暂且答应于他,拖延时间积蓄力量,就算最后如何,那也不是王爷您说了算?”
  “你倒是打着一手好算盘。”高进听了这话顿时哑然失笑,这张淼的小算盘分明就是摆着占便宜不吃亏的想法。
  这个想法倒也没错,反正他刘荫枢自己讲了,如果高进部对于圣旨的条件不满意的话,双方完全可以继续撕下脸来。如今只不过要求双方暂时停火,各自互不干涉而已。
  这种条件,从表面上来看接受了也没什么坏处,最终的主动权还是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所以答应他也是可以的。
  张淼顿时也笑了起来,摇头道:“王爷说笑了,我哪里来的什么算盘,只是觉得这样不吃亏罢了。”
  “呵呵,你难道真的觉得如此不会吃亏?”高进突然间神色中带着一丝嘲笑,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王爷的意思是……?”张淼一愣,顿时有些不明白高进这话的意思,他仔细想了想并没觉得刘荫枢的建议中有什么圈套,难道说高进另有其他看法?
  “你呀,一叶障目,未知天下!”高进不客气地批评道,接着他用手沾着茶水在桌上画了个地图,随后拿起三个茶杯往地图上一摆,然后让张淼来看。
  “这是贵州势力图?”张淼一眼就认出了这地图所画的是贵州地势,而这三个茶杯分别代表着高进部、贵州地方清军和广西清军的势力范围。
  其中高进的位置在贵州的北方和东北,而广西清军占据了贵州的东部和东南一部,至于中部到西南是由贵州地方清军的地盘。
  高进点了点头,接着又用手指沾水在贵州各处点了十几个点,张淼自然知道这些点代表着以田仁统为首的贵州地方土司和头人力量。
  “瞧出什么来了么?”高进手指着图和茶杯问道。
  张淼瞪大了眼睛,仔细看着这一切,可看了半天都未看出问题来,他惘然得抬起头望向高进,高进叹了一声,随后又在贵州北方、东方各处画了个大圈,然后在上面写上了“大明”二字。
  “啊!”
  当看到这一幕,张淼眼睛猛然一睁,顿时神色一变。
  “王爷,您的意思是说,这刘荫枢是打着让我部当他屏障的打算?”
  高进微微点头,说道:“不仅是我部,还有广西的赵弘灿部,如今我部同赵弘灿部已占了贵州北部、东北、东、东南四个方向,从地图上来看已把云贵清军同明军势力完全隔开。假如我部继续在此停留,并不再同贵州地方清军交战,固然能得到休养的时间,但是别忘了,如今大明已拿下了中原,接下来如何举动无非就是功略四边,云贵一地就在大明的眼皮底下,难道大明会放过?”
  说道着,高进叹道:“当初我决意领军入贵,原本就是打算经贵州南下,然后继续向南打通路线,随后跳出天下之争,为各兄弟姐妹寻一片真正乐土。只可惜,我小看了云贵清军的战力,更没预料到赵弘灿会同时出手,这才被迫陷在如今局面之中。一旦我部继续停留,到时候必然会成大明的攻击目标,等到那时候,我部就算不想和大明作战也由不得自己了,非但如此,还因为这成了刘荫枢的挡箭牌。”
  “这个老王八!口口声声仁义道德百姓万民,到头来却是一肚子男盗女娼阴险毒辣,着实不当人子!”张淼顿时脸色气得铁青破口大骂。
第727章
送信
  高进倒没有张淼表现的那么愤怒,其实各人所在的立场不同,如果他处在刘荫枢的立场,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这样做既能缓和各方的关系,又能借此稳定贵州局势,更重要的是还能让高进和广西清军作为云贵清军的屏障,以帮着挡住明军进攻的路线。
  一旦明军准备进攻贵州,有高进和广西清军在前,他刘荫枢完全可以躲在后方从容应对。此外,虽然高进部和广西清军占据了贵州近半的土地,可一旦他们同意刘荫枢的条件,从名义上来讲整个贵州依旧属于满清的领土,这对于刘荫枢而言也能给建兴皇帝一个交代。
  不得不承认,刘荫枢的算盘打得极好,而且这个建议对各方而言也没有拒绝的必要。高进相信,不仅是他,赵弘灿也能猜到刘荫枢的打算,可这却是摆在明面上的阳谋,在四方势力都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占据全面主动的情况下,这个结果也不是不能被接受。
  见高进沉思不语,发泄了一通后的张淼有些诧异,忍不住问高进难道真的想接受刘荫枢的建议。
  “不接受又如何?”高进苦笑道:“难道凭我们一部能打穿贵州整省?你可不要忘了云南那边的清军增援并不少,再加上贵州西北部原本就同四川接壤,如今川中由中原撤回的清军虽是败军,但兵力却不少,从中抽出部分增援贵州也不是不可能的。一旦其余两方接受刘荫枢的条件,而我军却持反对意见,极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到那时候这局势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张淼一愣,神色顿时也变得极其严峻,高进说的没错,尤其是广西清军和云贵清军,虽然这两部清军大打出手,可真要论起来赵弘灿依旧是满清的封疆大吏,一旦合流其兵力就不可能是高进一部可以抵挡的。
  至于田仁统,这家伙高进早就看明白了,别瞧着田仁统在众人面前摆出一副地方大族,土人首领的样子,实际上他并非表面上那么简单,能趁势而起,在这种情况下抓到这样的机会,其实是想奇货可居。
  田仁统非常清楚,以他的出身和力量,在这场大争之世中妄图争夺天下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他的目标仅是彻底恢复田氏往日的辉煌,所以成为贵州土人名副其实的共主,得到宣慰司使之职就是他的目标。在这个基础上,再想办法捞点好处,暗中壮大自己足已。
  所以高进认为,假如他预料的不错,田仁统答应刘荫枢条件的可能性是最大的。而且刘荫枢在拉拢了田仁统后同样没了后顾之忧,可以借田仁统的力量稳定贵州局势,同样给其余双方施加压力,可谓双赢。
  “就算接受他的条件也不能如此轻易。”高进仔细琢磨了一下,其实在之前谈判时刘荫枢摆出这方案的时候,高进就已经在暗暗想着破局的办法了,这时候他最终下了决心。
  “王爷您的意思是……?”
  高进笑道:“之前在知府衙门大家不是都说了么,此事事关重大,非在场之人能独断,需回秉后方能决断。既然如此,那就派人给老营送信去,等些时日再回复也不迟。”
  张淼顿时点头:“这倒是个好办法,这一来一去再快也得好几日的时间,暂时拖延些时日不成问题,不过王爷,您觉得万一到时候……。”
  “哪里来什么万一。”高进说道:“就算暂且同意又如何?刘荫枢不是有言在先,一旦清廷旨意不合,此事作罢也并非不可嘛。”
  “王爷说的极是!”张淼一合掌,顿时也大笑起来,当即表示自己这就安排人去办这事。
  不过高进却喊住了他,告诉他,既然是送信,那边信肯定是必须要送的,可不能简简单单派一个人空手跑一趟了事。如今他们身在遵义,四周都是地方清军的耳目,有些事还需考虑的全面一些。
  何况,高进的确是准备写一份信回去,但这封信不是用来迷惑清军,更不是给自己的两位夫人。说起来,这份信是要给留守老营的林娘子,因为他需要通过送信的机会让林娘子尽快做一件事,而且这件事异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高进破局的后手。
  而在广西清军的那边,副总兵范清同样在问类似的问题,同之前谈判不同,现在的范清已没了之前趾高气扬的模样,反而如同下官同上官相处一般和身为师爷的彭荣说着话。
  “今日范副镇表现不错,几句话就探出了各方虚实。”
  “这不都是先生之前教的好,范某只不过依葫芦画瓢罢了。”范清嘿嘿笑着说道。
  彭荣摆摆手,笑道:“教的再好也得范副镇去演,这功就是功,不必谦虚,我自会上书制台大人给范副镇请功。”
  彭荣这么一说,范清当即喜不自禁,当即连连道谢。
  接着,范清忍不住问了一句这是否要接受刘荫枢的建议,对此彭荣只是简单地解释了下,之后就告诉他暂时不要管这件事了。除了在之前谈判所言的需回秉制台大人等候消息之外,任何人来问都只是这句话,总而言之,这事只有赵弘灿才能做主,至于其他不必多言。
  范清连连称是,等范清走后,彭荣嘴角挂着若有若有若无的笑意,端起了面前的茶盏悠闲地品了一口。
  彭荣不是普通人,他和高进一样直接就看穿了刘荫枢的想法,而且他同样对这件事有自己的判断。
  说起彭荣彭希文,当年也是搅动天下的风云人物。还记得当初在袁奇部下显赫一时的周忠良么?袁奇之所以兵败身死,周忠良背叛袁奇是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因为周忠良在袁奇作战的时候突然投了满清,从而导致后路被断,从而导致大败。
  这次战败,不仅使袁奇失去了原本的地盘,更令得袁奇损失惨重。也是因为如此,导致袁奇受伤后一病不起,最终身亡。
  而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就是这位彭先生,他当年恰恰就是说服周忠良的关键人物。假如不是他的出现,也不会有后来的大变,至于天下闻名的袁奇也不会由此而亡了。
第728章
改换门庭
  要说起来,彭荣曾经以一己之力铲除了袁奇主力,并且令满清兵不血刃地收复江西全境,甚至差一点儿还把接替袁奇的高进逼得走投无路。
  假如不是后来高进收缩兵力以地形苦苦支持,又得到了四川那边白莲教的帮助,也许早就被满清给一口气灭掉了。
  可以说,彭荣是当时的“大功臣”,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事后,清廷着实犒赏了彭荣一番,可令彭荣失望的是,他做下如此大事却得到的赏赐却并不多,除了一些黄白之物外,对于彭荣心中最为期待的官职,清廷仅只给了他一个区区六品主事的头衔,然后把他丢在京中刑部就不管不顾了。
  刑部的六品主事,这官职在常人眼里似乎不错,可要相比彭荣的功劳而言却是不值一提。
  要知道,周忠良投清后得的可是子爵爵位再加布政使的高位,就连跟随周忠良一起背叛袁奇的那些人个个官职也不低。可作为功臣的彭荣担惊受怕劳心劳力,把脑袋提在裤腰带上费尽心机劝得周忠良反叛袁奇,使清廷直接去了心中大患反而只捞了这么一点好处,这让彭荣心中极为不忿。
  对此,彭荣对于清廷极为不满,一肚子的牢骚不说,再加上他这个区区刑部六品主事在四品多如狗,红顶子满地走的京中根本就算不得什么,要权没权,要钱没钱,除了一个官身再加些普通俸禄之外一无是处。
  随着时间的推移,彭荣心中的怨气更甚,之后因为一件事更同上官争论起来,大气之下的彭荣索性一狠心就丢了官位直接离开了京城,随后南下跑到湖南投靠了亲朋好友。
  到了湖南不久,明军就开始大肆反攻,各地的清军在几场大败后接连丢失地盘。这时候,嗅觉敏锐的彭荣觉得这天下似乎要有大变,而恰恰这时明军开始进攻江西,在江西的周忠良畏敌似虎,在还未开战之前就借巡视之由狼狈而逃。
  当初从京城弃官的彭荣得知此事后长叹一声,原本他是可以去江西投靠周忠良的,之所谓未去江西而是去了湖南,这是因为彭荣对于周忠良这位“好友”所知甚深。
  他非常清楚周忠良是什么货色,好谋而无断,又贪生怕死,再加上性格上的缺陷,他知道周忠良并非什么好主,投靠于他非但没有什么前途,反而会惹上些祸事。
  亏得自己没去江西,眼下周忠良连同明军交战的勇气都无就弃城而走,其败亡之日可想而知。
  之后的事情的确如彭荣所预料,周忠良最终兵败被擒,而这时候,彭荣也为自己找了一条路,那就是继续南下去寻在广西的赵弘灿,为他效力。
  之所以选择赵弘灿,彭荣也是经过仔细盘算的。纵观当时天下势力,一共有几处。
  其中最强大的自然是满清,而占据江南的大明蒸蒸日上。对于这两股力量,前者就不用说了,如果他打算继续为满清效力的话当初也不会从京中离开,继续当他的六品主事即可。
  至于大明那边,彭荣虽然说动过心,可是这时候的大明已经有了极强的气象,朱怡成手下文臣武将不计其数,有能力的人更是不少,以彭荣的身份去投如今已是晚了,除非他甘愿再从低级官员一步步地做起,可他骄傲的内心却不允许自己这样做。
  高进部是肯定不能去的,自己可是害了袁奇的罪魁祸首,一旦被高进得知自己的身份这小命顿时不保。再加上当时高进部并不强大,自顾不暇,彭荣哪里会考虑。
  至于在中原的祝建才,只不过是区区草莽而已,而在川中的白莲教他更不会考虑,在他看来这些用宗教折腾起来的义军永远都成不了气候。
  所以算来算去,彭荣最终把目光投向了在广西的赵弘灿,觉得也只有投赵弘灿那边才有出人投地的机会。
  在他看来,赵弘灿不是普通人,原本他就是满清的封疆大吏,无论其能力还是手段都是远超常人。更重要的是,他赵弘灿不仅能力强,而且还有比其他人更强的决断和敏锐嗅觉。
  当初广东之战,在还未最终决定胜负的情况下,赵弘灿就判断出广东已不可守,再加上他还察觉到了康熙对他的敌意,当时作为总督的赵弘灿在那种情况下居然做出了令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决定,那就是丢弃广东,然后领兵直接入桂,以满清朝廷和大明两方都没反应过的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控制了全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0/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