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2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9/656

  又咳嗽了几声,刘荫枢的目光扫视了一下众人,长叹而道:“这近一年来,诸位在贵州搅起风云,无妄而动刀兵,虽说各有所图,其实以老夫的身份是不好评论的,但老夫忧心的乃是贵州万民,贵州一地向来贫困,百姓们原本就过得辛苦,而今更是遭受刀兵之难,老夫见此心中实是不忍。为此,老夫请诸位前来,其目的当为化解兵灾,还百姓一个太平,诸位以为如何呀?”
  刘荫枢一开口就把道德摆在最高,以万民为理由说起了今日谈判的重点,从话中来看似乎是占了理,但在场中另外三方却不以为然,表面上虽然点头赞同,但实际上都暗骂这个老狐狸搞道德绑架。
  “老大人说的有理。”范清第一个就跳了出来,大模大样地说道:“某部受皇命,领赵大帅之军令,奉命带兵入贵,原本就是为守卫一方,某倒要问问,为何贵州之地众部却刀兵相加友军?难道这就是老大人口中所言的忠君爱民?既然如此,老大人何不动身向东,去拜见我家大帅?只要我家大帅顺利接管云贵二省,自然就化解了兵灾,至于其他嘛……。”
  范清用目光不屑一顾地扫了一下对面的张淼和左手边的田仁统,冷哼道:“无非是区区小患,又何足挂齿。”
  “放肆!”范清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衅田仁统,那土司哪里还按捺得住,当即拍着桌子就站起身来:“贵州一地,历来是朝廷与地方同治,难道就以为靠着你们就能控制全境不成?如今你们三方为其一己私利,在贵州掀起大战,闹得贵州百姓民不聊生,我等身为土司当护民为责,何惧如此威胁!”
  这土司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头脑,一套说辞头头是道,范清当时就冷哼一声:“说得倒是说的冠冕堂皇,可这半年以来,尔等土司不服王化,趁势聚集,祸乱地方,其所为究竟如何?难道真的是所谓护民?某是个粗人,不懂得什么大道理,更做不来什么锦绣文章,某只知这普天之下唯皇上才是天下之主,某领皇命圣意而来,接管贵州军政,反对者就是乱臣贼子,当诛!”
  范清这句话顿时令那土司暴跳如雷,当即就气得哇哇大叫,田仁统伸手拦住了他,这神色平静地看着范清问:“范副镇这番话听起来似乎有理,但本人倒有一事不解,范副镇可否解释一下?”
  范清也不说话,田仁统接着看看坐在上首的刘荫枢,然后问道:“范副镇一口一个皇命,但为何贵州地方的官兵却同贵大帅刀兵相加?难道双方不是同一个主子么?刚才老大人的话说的不错,范副镇讲的似乎也有道理,可我却是越听越糊涂了。毕竟我等山民常在大山之中,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更不说得知天下之事。但我却知这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的道理。可如今无论是贵州地方还是赵大帅那边,都声称是朝廷之人,但又相互攻击不止,使我贵州一地生灵涂炭,战乱不休,令我困惑不已……。”
  高进在一旁听的仔细,心里却是暗暗好笑,这谈判一开始就是狗咬狗一嘴毛。刘荫枢是试图以资格和大义来压众人,而范清这边是准备以皇命来显示其名正言顺,而田仁统却是剑走偏锋,直指两部清军,试图把水搞浑,看来这个谈判真是一场好戏,值得一来。
  对于田仁统的疑问,范清自然不甘示弱,当即表示他们所部才是正统。毕竟赵弘灿有着圣旨在手,当初圣旨里的意思不仅是让赵弘灿统领三省军政,同时朝廷还加了他兵部尚书之衔,由此可见当然是他们为主。
  但对于这个说词,贵州地方却又不同。遵义知府当即忍不住指出,这份圣旨中分明就是让赵弘灿联合云贵总督贝和诺一起想办法守住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其中虽然赵弘灿为主,但却没有写明由赵弘灿直接接管云贵两省,贝和诺依旧是云贵总督,再加上阿灵阿为协办大臣,如今两位大人正在昆明。他赵弘灿不联合三省军力对付明军,反而带兵直入贵州,这分明就是想一口吞并云贵两省,究竟意欲何为?
  这番话倒是问住了范清,正当范清绞尽脑汁琢磨如何回答的时候,一旁的彭荣笑着解释了一番。
  他首先声明,赵弘灿才是三省统帅,这是无可非议的。其次广西军入贵州是为了整合兵力所需,正是如此在整合兵力完成情况下,清军联合三省力量才有同明军正式作战的把握。
  关于这些,赵弘灿有着正式公文,贵州地方清军一开始也是配合的,从法理来讲根本没有问题。可后来贝和诺因为一己私利下令对抗,这已完全违反了朝廷命令,所以其关键在于贝和诺而不是在赵弘灿。
  这样一来,如今贵州的复杂局面是贝和诺的责任,完全是因为他才导致的。彭荣义正词严地指出,如果贵州方面还认为自己是大清臣子的话,那么就应该团结在以赵弘灿为首的集团之下,乖乖交出军政大权,在赵弘灿的带领下共度难关,以抗明军,这才能保地方安定,还百姓太平。
  彭荣侃侃而谈,说话有理有据,范清在一旁是连连点头,刚刚把被打下去的气焰顿时又起来了,不甘示弱地看着在场众人,一副暗自得意的表情。
  “咳咳咳……。”这时候,刘荫枢突然间剧烈地咳嗽了起来,咳的是撕心裂肺上气不接下气,闹得一旁的知府又是端茶又是抚胸,折腾了好一会儿这才消停。
  也正是这一打岔,倒使得彭荣刚才一番话提起的气势在不经意之间烟消云散。停下了咳嗽后,刘荫枢用着抱歉的目光向众人微微点头,接着慢条斯理地说道:“大家都是为朝廷和皇上办差,何分你我呢?如有异议,也可上奏折给皇上,由皇上定夺才是。但不管如何,却不能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举止呀,老夫年纪大了,虽然每日昏昏沉沉,但这道理还是懂的。”
第724章
联手
  刘荫枢说完这句话,转而第一次面向一直未开口的张淼,和颜悦色道:“贵部高王爷我久闻大名,虽然未尝一见,但也知是极为忠信之人。早年之间,高王爷跟随袁王爷起兵,纵横天下,名震四海。之后袁王爷不幸遭小人暗算,虽老夫同他各为其主,但是从心里还是佩服万分的,每每想起感慨不已。”
  刘荫枢说这句话的时候,张淼并没有注意到坐在他对面的彭荣神色有些变化,但彭荣很快就恢复了正常,手中拿着折扇,有一下没一下的扇着。
  刘荫枢叹了一声,似乎他真的和袁奇神交已久,遗憾未能一见般,接着又道:“袁王爷为何起兵,这老夫就不多说了,但袁王爷身亡后,高王爷为报袁王爷之仇,其所为令老夫实在佩服不已。古往今来,如此忠义之人屈指可数,在老夫看来,高王爷之义可比关王,可垂青古!”
  “老大人过誉了……。”作为高进的下属,刘荫枢如此抬高高进,自然要做出些姿态,更何况刘荫枢把高进和三国的关云长相提并论,更是让步张淼对他有所好感,当即站起身行了一礼。
  高进站在不远处,听到这番话同样有所感慨,尤其是当刘荫枢提到袁奇的往事,心中不由得有些黯然,但他很快灵台一静,明白过来这刘荫枢在打什么算盘了,心中顿时冷哼一声,暗笑着看着刘荫枢继续表演。
  刘荫枢微笑着摆摆手,继续道:“高王爷之忠义古之罕见,更不用说之后又受贵教王教主之托付,挑起如此重担了。王教主兵败后,高王爷不仅亲身去救,而且还安置了贵教老弱,其举动足以可见高王爷乃天下英雄,忠义无双啊!”
  又吹捧了一下高进,刘荫枢这才道:“其实,老夫清楚,贵部同明军并非一路,以高王爷之心气、才能也不会甘于曲居大明之下,贵部之所以入贵,仅只避明军之锋芒,寻一片乐土罢了,不知老夫所猜可对?”
  张淼迟疑了下,这句话他不知道如何作答,只能默默无语。
  刘荫枢笑着继续道:“如今天下大变,各为其主,冲突自是难免。但依老夫来看,贵部同我军并没有什么仇恨,无非就是为了一块地盘罢了。老夫作为贵州巡抚,执掌一省,乱世之时上当为圣上尽忠,下更要牧民地方,保百姓一方平安。为天下,为百姓,贵部何不如暂居贵州,驻军东北,双方罢手,同老夫一起联治地方?守望相助?也算是平息战火的良策?”
  这话一出,众人皆惊,一时间倒把刚才所谓的清军正统抛在了脑后。谁都没有预料到这刘荫枢年老归年老,却有如此大的魄力,居然打算招安高进部,更提出联治地方的建议。
  这代表着什么?等于代表着贵州清军直接向高进部伸出了橄榄枝,以联治贵州的名义联合起来。
  一旦高进部和贵州的清军联合,那么等于贵州的清军其势力将远远超过其他二方,这对于其余双方是一个重大打击。
  先说赵弘灿方面,赵弘灿虽然握着圣旨,更有着兵部尚书的名义,但实际上云贵两省并不鸟他,无论是贝和诺还是阿灵阿,就算是刘荫枢本人都拒绝赵弘灿入贵。
  眼下,赵弘灿在贵州的兵力大概在五六万人左右,这其中还包括了之前趁贵州未反应过来时所收编的一镇兵马。但相比贵州的本土清军力量,赵弘灿的军力并不占优,更何况云南那边已派兵援贵,这样一来还是贵州方面稍稍占了上风。
  至于田仁统,他在贵州地方势力不小,拥戴他的土司头人也有不少,可要知道凭着这些土司和头人的力量,这股力量虽然强大,但也仅仅只能割据一方,要想掌握贵州的统治那是绝无可能的。
  要不然,贵州土司延续千年,除了最初唐宋之时,土司的势力是最为强盛的,但宋之后,土司的力量就急剧下降,而且在中央政府正式把贵州收入统治之后,这些土司仅仅只不过是属于贵州地方官府的一员,来协助政府统治而已。
  这期间,土司虽有叛乱和崛起,但每一次都被强行平定了下去。田仁统作为田氏后人,更是田氏崛起的当家人,他不会不明白这点。
  田氏想恢复祖业没错,但知道以节度使的身份重掌贵州已是异想天开,无论是那个皇帝在位都不会允许田氏如此坐大。在大清不可能,在大明更是不可能,对于这点田仁统是清楚的很。
  田仁统趁此机会崛起,他的目的无非只是想重兴田氏,以依附官府获得些权利罢了。也许有一个宣慰司的权利就是他的目标,假如能获得一个王爵,那更是再好不过,至于朝廷,那依旧是朝廷,这可不是他靠着几十个土司头人,再加上万山民就能做到控制整个贵州的。
  在这四方中,田仁统的力量是最弱的,但他同样也是任何一方掌握贵州不可缺少的地方势力的代表。这是他的底气,也是他敢于和清军或者明军开价的决心所在。但他恰恰有一个致命之处,那就是高进的白莲教,白莲教以蛊惑人心擅长,这对于土司的统治是一个天然的敌人,所以最为反对白莲教的其实并非是清军或者明军,反而是他们这些地方势力。
  眼下刘荫枢当着他的面拉拢高进一方,甚至还说出了联治贵州的话,这让田仁统的黑脸顿时变得更黑了。假如高进一方真投靠了刘荫枢,两者合并,哪里还有他们土司的生存之地?
  等到那时候,无论最终贵州落入谁之手,但有一个结果是肯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司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小,再加上军事上的弱势,他们的存在就变得可有可无了。
  “老大人的意思难道是朝廷的意思?”田仁统当即冷冷问道:“老大人恐怕是老的糊涂了吧?高进部可是反贼!当年席卷川中,随后又搅乱中原,我大清如今局面,这些反贼可是罪魁祸首。老大人身为朝廷命官,倒不知道是拿着那家的俸禄,又当的那家的官!怪不得赵督帅领圣命入贵,老大人一意孤行强烈反对,难道说老大人已不再是我大清的臣子了么?”
  “田大人这话说的极是!”田仁统话音刚落,范清就连忙把话接了过去,正色斥问道:“所谓自古以来兵贼不两立,老大人世受皇恩,为何做此举动?如老大人有叛清之举,那么恕某无理了!某定将带兵誓同反贼决一死战,以全某拳拳报国之心!”
  前面还闹得不可开交的双方就因为刘荫枢的一番话瞬间就站到了一起,无论是田仁统或是范清,两人仿佛一下子好成了亲兄弟好哥们,同时向着共同目标开炮。
第725章
拉拢各方
  西方有句谚语,没有永远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这句话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刘荫枢当着众人的面直接拉拢高进部,顿时使得范清和田仁统感到了危机,在利益面前,这前一刻还针尖对麦芒的双方立即联起手来,斥问刘荫枢究竟想干什么。
  “我朝历来以仁治国,当今皇上即位前更是有贤王之称。”说到这,刘荫枢还特意朝着北方拱了拱手,以示对建兴皇帝的尊敬。
  “古往今来,朝廷招安历来有之,这又有什么奇怪的?本官为贵州巡抚,替皇上守牧一方,国家危难之时行非常之事并不为过。况且,本官已上折皇上,想来皇上也不会拒绝其子民迷途知返,这又何尝有丝毫叛清之举?本官为官数十年,对我大清忠心不二,其为人天下皆知,哪里有尔等妄言之处。张先生可尽管放心,只要贵部高王爷携众投我大清,本官保证我大清必将善待贵部,高王爷义薄云天,乃天下英雄,我皇上又是英主,求贤若渴,定然给予重用,就算是王爵也不是不可以,到时候君臣相得,留下千古美谈,何不乐哉?”
  刘荫枢神色诚恳地说道,为了表现他话中的诚意和许诺,甚至连老夫都不称了,直接自称本官。同时还从怀中取出一份早就写好的奏书,主动递给了张淼,告诉他这是他给建兴皇帝的又一份奏书,这奏书的内容就是他答应高进部的那些条件,只要高进部同意归顺,这份奏书马上就会八百里加急送往西安,以奏请用旨。
  为了保证他的善意,刘荫枢还坦诚相告,如果高进部觉得这还不放心的话,只需暂时和贵州清军停战即可,双方耐心等待朝廷的最终旨意。等旨意到后,假如对内容不满,也可以拒绝招安,对此没有任何损失。
  “老大人,您如此做难道就不怕越俎代庖?虽说老大人为贵州巡抚,可毕竟不是大清皇帝,万一其意同贵朝廷相驳,岂不是欺君之罪?难道老大人您就不怕就此丢了脑袋么?”张淼思索了下,随后忍不住问。
  “哈哈哈!”刘荫枢大笑道:“本官已年过七十,在世的日子已无几日了,为我大清江山,为天下苍生,更为贵州百姓万民,本官的区区一条命又算得了什么?张先生尽管放心就是,如真有事,那也是本官的事罢了。”
  说到这,刘荫枢轻描淡写地看了一眼另外两方,笑道:“至于赵总督那边,毕竟是我大清友军,有些事大家可以慢慢谈,之前的误会就罢了,我们友军可由如今地界双方暂时收兵,等待朝廷旨意。何况,前面老夫说了,一切当以朝廷和皇上的意思为主,至于其他我等不必纠结细节,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我大清罢了。”
  笑了几声,他继续又道:“田大人这边刚才说的不错,贵州一地历来都是朝廷同地方同治,老夫并不否认。既然如此,田大人当以同治为重,安抚山民,效忠朝廷,大家都是自己人,又何必分得如此清楚了,如田大人能做到这点,本官也可给田大人一个许诺,其他的不敢保证,一个区区的宣慰司不在话下,如何?”
  刘荫枢这一套连环拳,把在场三方全包拢了进去,不得不说他早就有所准备,对于各方的优势、弱点和需求是拿捏得准准的。
  这番话说出,在场众人一时间都说不出话来,就算是张淼也不由得有些动心。
  倒不是张淼真的有投靠满清的想法,不过对于高进部来讲,毕竟是外来户,他们这些外来户入贵州以来虽说占了不少地盘,可根基却不稳,再加上这大半年四方乱战,使得其部根本就没办法空出手来做其他事。
  尤其是现在,原本高进部只打算路经贵州,由贵入云南,然后继续南下。但这个战略一时间看起来是无法实施,而且现在中原大战已经尘埃落定,大明彻底占据了中原,在这种情况下假如再把军事实力在贵州无意义的消耗,这对于高进部并不算是什么好事。
  如果能借着这个所谓的招安机会,暂时停止冲突,高进部就能获得宝贵的修养时间,然后练其精兵,再做准备,就算以后有什么变化,也不至于措手不及。
  至于范清那边,同样也有些心动。广西的清军说起来依旧是清军,但实际上早就成了军阀,其部上下唯赵弘灿马首是瞻。之所以借着所谓的圣意带兵入贵,赵弘灿的目的就是要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势力罢了,至于为大清效忠那只不过是嘴上说说。
  而现在,赵弘灿已占了贵州东部一大片区域,其部也有五六万人之众,虽然因为贵州地方和贝和诺的反应快,使得赵弘灿一口气吞并贵州的计划落空,但不管怎么说,赵弘灿已经占了不少便宜。
  现在这情况,再和贵州地方清军冲突下去,赵弘灿根本就没丝毫把握拿下贵州,甚至随着贵州的各方势力力量错综复杂,这场乱战已消耗了赵弘灿手中的力量。
  如果按着刘荫枢的意思,双方暂时收手,至于驻军地盘也已目前的姿态划分,对于赵弘灿这边也不是不能接受的,反正便宜已经占下,吃到嘴里的才是肉,又担心什么呢?
  而田仁统,当听到刘荫枢所提出的可以让朝廷授以他宣慰司一职,表面上虽然神色如常,但心中却是狂跳不止。
  如今田仁统虽说是贵州地方土司、头人的代表,他的身份更是思州田氏的当家人,在贵州地方是名副其实的望族。可要知道思州田氏已没二百余年,早就今非昔比。现在的田仁统看起来地位崇高,但实际上却无拿得出手的官职,他充其量仅仅只是个不起眼的八品武官而已,这也是他前来不穿官服只穿族衣的原因。可一旦被满清直接封为宣慰司使一职,那么他复兴田氏也就名正言顺了,而且还能以其官职直接号令贵州各部土司和头人,真正成为贵州地方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第726章
千年王八万年龟
  这些不就是田仁统无比期望的么?他没想到这个目标居然就近在眼前,只需要自己点点头就极有可能拿到手。
  至于未来,他这个满清所封的宣慰司是否在大明那边好使,这田仁统倒不担心,因为宣慰司一职并不像是朝廷的正式官职,而是属于授予地方土司的特殊职务。
  正是因为如此,只要有了这个头衔,就算满清灭亡,大明占了贵州又如何?等到那时候,他田仁统的宣慰司使已经名副其实了,大明要想治理贵州也不同样要依靠他们这些土司头人么?
  从心里,田仁统是想一口就答应下来的,但他却最终并没有开口,而是沉思了起来。
  倒不是对这条件不满意,而是田仁统觉得现在答应太过爽快了,这一次四方会谈,贵州的四方势力都在,虽然他田仁统实力是最弱的,但万万不能在气势上弱于任何一方,更不能给别人看出来他对于此职的热切。
  再者,故意摆摆架子,装着考虑考虑,借此讨价还价,说不定还能从满清那么捞到更多的好处。更重要的是,田仁统原本就私下和大明那边有所联系,他甚至暗暗觉得把这个消息传到大明那边去,一方面可以讨大明的欢心,二来也可以借此提高自己的身价,让他在大明那边得到更多的重视。
  所以,在刘荫枢说完这些话后,现场突然间变得平静了许多,所有人似乎都在默默考虑利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9/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