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2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3/656

  马齐这句话说完,忐忑不安等着建兴皇帝的回答,可惜他最终等来的却是建兴皇帝一声“朕乏了”。
  无奈,只能跪安离开,等出了寝宫后,耿额忍不住就嘲讽张廷玉,张廷玉原本心里就不舒服,当即两人又吵了起来。
  这一下更把马齐给气坏了,朝政如此,两位上书房大臣还不团结,尤其是耿额在这种情况下还给建兴皇帝火上加油,实在是不顾大局。
  作为满人的马齐,对于汉人的态度其实是和当年康熙一样的,就是既要用又要防。相比汉人,满人的数量太少了,满清要巩固统治不使用汉人是根本不可能的,这是所有外族在获得中国统治权后都绕不开的一点。
  但是,满人毕竟是外族,在使用汉人的同时对汉人怀有防备之心,心口不一往往就是他们的体现。就如同后世所说的,这是极度不自信的体现,其他的就不去说了,仅仅满臣和汉臣在皇帝面前的自称就是不一样,一个称奴才,一个称臣,前者表示是自家人,而后者表示外人。
  马齐虽然政治能力比不上张廷玉,但他的头脑却清醒的很,他知道岳钟琪反清后朝廷一旦处置不当,那么会必然激发满汉分裂。以岳钟琪的举动,朝廷要灭他九族丝毫不为过,可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眼下可不是大清坐镇北京城的时候了,现在大清丢失了中原偏安一隅,朝廷上下已是惶惶不安的局面,在这种时候一旦大兴牢狱,并非好事。
  马齐原本是打算打个太极拳,尽量减少株连,诛九族改为夷三族,这样话既能保全大清的面子,给皇帝一个交代,同时也能达到安抚汉臣的目的。可谁想,建兴皇帝今日却未同意他的建议,反而不置可否地把他们赶了出去,这使得马齐忧心忡忡。
  不过还好,至少建兴皇帝同时也没坚持诛连九族,也许建兴皇帝是在气头上一时间不好意思改口吧。出了宫后的马齐如此想到,他琢磨着等过上几日,等建兴皇帝气消了再进言,以建兴皇帝的智慧,当能接受自己的建议。
  转眼就两日过去,这一日马齐突然接到召他入宫的旨意,急急进了宫。等到了宫中发现耿额已经到了,却没见张廷玉的人影,马齐连忙上前打着马蹄袖给皇帝请安,建兴皇帝一句:起来吧,马齐这才站起,居然见到建兴皇帝无论是精神头还是气色都要比前两日好了许多,更重要的是他的神色中还有着一丝喜色。
  这让马齐有些疑惑,前两日建兴皇帝还因为中原大败的消息一蹶不振,怎么转眼间就精神抖擞?再瞧他脸上的喜色,还有在一旁同样面露欣喜的耿额,一时间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马相,鄂尔泰漠北大捷!”耿额笑着说道。
  “漠北大捷?这……。”马齐一愣,这鄂尔泰不是在察哈尔整军么?怎么突然跑到漠北去了?而且所谓大捷又是怎么回事?他记得大明的势力没有延伸到漠北去呀。
  瞧着马齐一副摸不着头脑的样子,建兴皇帝顿时笑了起来。对于漠北一事,都是建兴皇帝乾坤独断,知晓的人极少。马齐虽然是上书房大臣,可他不管军务,自然就没告诉他,倒是耿额,他原本就是兵部尚书,这件事一直都是他替建兴皇帝出面同鄂尔泰谋划。
  建兴皇帝摆了摆手,耿额笑眯眯地把一份奏折交给马齐,马齐疑惑地看了他们一眼,这才翻开奏折细看了起来。
  随着奏折的内容,马齐的眉目越皱越紧,等看完之后,他甚至闭上了眼睛,过了好半天这眉目才逐渐舒缓开来。
  “奴才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漠北平定,鄂尔泰定能整合蒙古各部,令我大清军力顿增,更使我大清复国都多了几分把握,只是……。”
  “只是如何?”
  “只是这罗刹国,皇上不可不防啊!”马齐忍不住劝道,当年在东北时大清和罗刹国大战,马齐那年还是康熙的侍读学士,随后又调任山西为布政使,虽然他没有亲历前线,但是对于罗刹人的凶狠和其战斗力却是很清楚的,当初大清和罗刹人打了四年之久,最终签署了尼布楚条约,从表面看这场仗是大清打赢了,但实际无论从双方损失的数量还有条约的内容来看,大清都是输了的。
  建兴皇帝同罗刹国进行接触,企图向罗刹借兵对付大明,这件事马齐是知道的。虽然他对此有些不赞成,可从目前的局面来看,借兵一事也并不算过。何况马齐在内心中还打着师夷之技已制明的想法,大明的火器厉害,大清想在这点胜过大明,也只有求助于罗刹一条路可走。只要保持一定的合作,那么大清在这方面的稍许让步倒也不是不可以。
  可是马齐没有想到,情况随着时间的变化居然发展到了这种程度,鄂尔泰借着漠北三部不尊朝廷命令的理由联合蒙古其他部落再加上罗刹国突然间出兵,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把漠北给平了,甚至连漠北最为强大的土谢图汗部也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这还不算,接下来各方直接瓜分了漠北,其中罗刹国拿到了漠北大片草原,从而直接把触角伸到了漠北深处。这使得马齐顿时警惕起来,所谓驱虎吞狼之策,看起来似乎不错,但谁能保证这头猛虎不比原本的恶狼更有威胁性?
  “无妨无妨。”建兴皇帝的此时此刻心情极好,在他看来强大的漠北三部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能一气而下,足以证明他用人之能。鄂尔泰是一员了不起的将领,以其这次战绩丝毫不亚于当年的图海,大清依旧强大,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这样的大捷恐怕当年的康熙都无法做到。
  就如同打了一剂强心剂,使得建兴皇帝一扫颓废,让他感觉到大清依旧存在的威严和强盛。更重要的是,漠北一战,拉拢了罗刹国,有了如此强援,还怕打不赢明军么?
  等到鄂尔泰在漠北休整完毕,领百万铁骑南下,区区明军又算得了什么?至于明军的火器更不值得一提,他大清还有罗刹友军,到时候夺回北京城,收复中原指日可待。
第681章
与虎谋皮
  “传朕的旨意,鄂尔泰公忠体国,甚得朕意,着其抬入正黄旗,兼领满州都统职,并赐黄金三百两,白银五千两,绫罗绸缎八百匹……对了。”说道这,建兴皇帝拿起放在自己手边的明黄色玉如意,笑眯眯地道:“这柄如意还是当年先帝赐给朕的,一并赏了他吧。”
  话音刚落,耿额就笑着吹捧了建兴皇帝几句,无非是建兴皇帝有识人之明,更有用人的魄力,如此重赏鄂尔泰实是英明之极,鄂尔泰必然会再接再厉,报效皇上和朝廷。
  满意地点了点头,建兴皇帝心中更是高兴,接着又让耿额直接拟旨,旨意中自然写了那些赏赐,并且要求鄂尔泰尽快整顿兵马南下,以为大清收复北京城。
  “皇上,岳超龙如今正在鄂尔泰旗下当差,是否……?”
  耿额提笔飞快写着,随后停顿了一下开口问道。
  还没等马齐反应过来,建兴皇帝脸色顿时一变,当即就道:“让鄂尔泰把岳超龙抓起来押送西安。”
  “皇上,不可啊!”马齐顿时大惊,连忙劝道:“岳超龙乃山西副将,向来忠于朝廷,何况岳超龙早年就出走岳家,就算岳钟琪之罪也牵连不到他……。”
  “笑话!”耿额顿时在一旁反驳道:“岳超龙乃岳升龙之弟,岳钟琪的叔父,如何不是岳家之人,岳钟琪反出大清,犯下如此大罪,难道不应该处置么?况且是岳超龙!难道马相能担保他岳超龙自漠北南归得知岳钟琪之事不会有所想法?要知道他可是山西副将,手握重兵!一旦有所异心,别忘了岳钟琪之事就是前车之鉴!”
  说到这,耿额又冷冷一笑道:“之前马相也说过可夷其三族的话,他岳超龙怎么算都在三族之中,如今未雨绸缪,先把他逮捕入狱有何不可?”
  “可……。”马齐向来不善言词,一时间被耿额反驳地说不出话来,正当他琢磨着如此分辨的时候,建兴皇帝说了话。
  “好了,就这么办吧,此外岳超龙之子就在西安为蓝翎侍卫,为以防万一先抓起来再说,耿额,此事你去办吧。”建兴皇帝轻描淡写地说道,根本不容马齐反驳。
  耿额顿时称是,随后继续写完圣旨,再把圣旨当众读了一遍,等建兴皇帝首肯后这才请出印来盖章。
  接着,君臣三人商议起了接下来如何安排鄂尔泰南下,又如何同罗刹国一起南攻北京城,从而收复中原的计划。在讨论中,马齐很少说话,他脑子是有些乱,更有些担忧,所以商量的最起劲的还是建兴皇帝和耿额两人,只有在询问他意见的时候这才斟酌着说上几条建议。
  到这种时候,马齐已经明白了今天为什么议事只有他和耿额两人,而不见张廷玉这个首席上书房大臣了。看来岳钟琪之事让建兴皇帝对汉人起了防备,再加上鄂尔泰平了漠北事关大局,为保证万无一失,所以特意没有喊上张廷玉。
  虽然从满人对汉人的防备,这样做算不得什么,可是马齐却感到非常不安,张廷玉被突然排除在权利中心,甚至不让他参与如此大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建兴皇帝终于下定决心向岳家下手,这更让马齐心中七上八下。
  也许是鄂尔泰漠北大捷给建兴皇帝带来的信心,或者是他一直迟疑不决因为此事的刺激而做出的决心,但无论是那一种,建兴皇帝处置岳家的决心已不会改变,可是这样做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马齐是忧心忡忡。
  当日中午,并未有值守的岳钟琪堂弟,也就是岳超龙之子岳钟璜突然被抓,连同一起被抓的还有在西安的岳家老少二十一口,再加上和岳家有亲属关系的一些人,陆续又有五家七十九口被抓。
  等到晚上,被抓的人增加到了一百三十多口,而且同岳家有关系的人进一步扩大,甚至连朝中各部都有汉官被莫名抓进大牢的情况发生。当消息传来,许多汉官惊恐莫名,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有些同张廷玉关系好的急急跑到张廷玉那边去打听,这时候张廷玉才知道出了这件事。
  张廷玉闻讯大惊,先安抚了这些人,随后就更衣准备入宫求见建兴皇帝,可还没等他出门,马齐就先到了。
  “张相,借一步说话。”见到匆匆出门的张廷玉,马齐连忙上前低声说道。
  张廷玉一愣,随后同马齐走到一旁,这才焦急地追问道:“究竟出了何事?为何突然闹出这种事来?”
  马齐神色黯然,摇头叹道:“还是岳钟琪之事,如今皇上决心已下,我已劝不住了,张相也不必再劝,回府去吧。”
  “这……怎会如此?前两日皇上不是还未下决定么?怎么一转眼就成了这样?”张廷玉顿时大惊,虽然他早就猜到是岳钟琪的事,但马齐的话证实了自己猜测后依旧让他意外。
  当即马齐低声把上午入宫的事告诉了张廷玉,其中又提到鄂尔泰在漠北大捷的消息,另外又说了朝廷和罗刹国合作的事,这一件件事令张廷玉大惊失色,他实在没想到情况会变化如此之快,而且对于罗刹国合作一事也是出乎意料,他虽然之前知道些,但没想到建兴皇帝为了拉拢罗刹国居然灭掉了漠北三部,更把漠北草原拱手送给了对方。
  “这……这是与虎谋皮之举!如何……如何能这样!”张廷玉大惊失色,顿时说道。
  “何尝不是呀。”马齐默默叹道:“可如今皇上也难呀,眼下中原丢失,如我大清再不想其他办法,最终被大明驱出神州是必然结果。虽然饮鸩止渴,但也能救得一二,假如皇上能谋划得好,说不定我大清还有机会。”
  “你……糊涂啊!”张廷玉一跺脚,恼怒道:“罗刹国向来狼子野心,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先不说能不能联合罗刹击败大明,就算最终收复国都,难道罗刹人就甘愿退回去?古往今来,借兵一事可有好结果的?马相您难道忘记了当年宋朝的故事?”
  马齐如何不知道南北两宋的故事?北宋是怎么亡的?不就是联金攻辽后被金灭掉的么?至于南宋是后来联合蒙古灭了金后再被南下蒙古灭掉的,这些都是前车之鉴,马齐熟读史书自然一清二楚。
第682章
隔岸观火
  正如同张廷玉所说,和罗刹国合作等于与虎谋皮,可是有些话马齐却不能和张廷玉细说,要知道他是满人,张廷玉是汉人,对于满人来讲,这中国的地盘原本就不是满人的,当年入关仅仅只是侥幸而已,说句不好听的就是走了狗屎运获得了天下。
  以百万人统一亿兆的庞大帝国,满人从来没有自信,更从未把自己当成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所以在满人的眼中,神州大地虽然好,却不是满人的根,他们的根在东北,在白山黑水之间,中原之地丢掉虽然痛心,但能够把恢复中原的大明打败,却是满人愿意付出一切所得到的目的。
  在建兴皇帝心里,或者在其他满臣的心中,就算到时候罗刹人贪得无厌,借此机会占了中国土地又如何呢?再糟糕也糟糕不到现在的局面,而且以满人看来,罗刹人作为异族容貌不同于中国,至少他们满人和汉人长相是一样的,到时候只要夺回丢失的地盘,就算给罗刹国一些好处又如何?难道罗刹国凭着这副稀奇古怪的模样能得到天下汉人的拥戴不成?
  最终,只要消灭大明,这天下还不是满人的?这就是这些满人打的算盘。可是这些话是绝对不能和张廷玉说的,毕竟张廷玉不是满人而是汉人,假如让他知道这些大清又如何令这些汉臣效力呢?
  “耿额这个小人,当初本相怎么就没看穿他呢?”张廷玉依旧愤怒不已,对耿额破口大骂,在他看来肯定是耿额进了什么言,而事实也是如此,在写圣旨的时候耿额特意提了一句话,如果不是他那句话也许建兴皇帝还不会下这个决心。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马齐好不容易才劝张廷玉回去,张廷玉骂了几句耿额后也逐渐冷静了下来,张廷玉心思甚密,自然明白马齐这么做是为了他好,何况今日建兴皇帝没有召他一起入宫商议此事就是为了避开他,如果他这时候进宫劝建兴皇帝,非但起不到任何效果,还会惹得建兴皇帝恼怒。
  无奈之下,张廷玉只能谢过马齐好意,回转府中,见张廷玉脚步蹒跚地向回走去,马齐心中也满不是滋味,站在府外过了好久,直到张廷玉的身影消失在那扇门那边后,这才长叹着离开。
  在离张廷玉的府邸不远处,这里是雍亲王的王府。
  自然,相比北京城,这个王府要寒酸得许多,说其是王府,只不过是一个稍大些的几进院子而已,不过在如今连皇宫都不怎么样的情况下,这几进的院子已经算得上是极好的了。
  在王府的后院里,雍亲王正端坐在一间佛堂中,手中握着一串念珠,双目微闭,口中轻声念着经文,一副得道高僧的架势。
  也不知他念了多久,随着一声木鱼响起,雍亲王终于停了下来,他缓缓睁开眼睛,望着摆在佛龛上的菩萨,开口问道:“漠北被灭,此事当真?”
  “回王爷,的确如此。”一个轻微的声音在佛堂一角传来,那边正是烛光照不到的地方,黑漆漆的一片,只有仔细看才能发现一个人影躲在角落里。
  “阿弥陀佛……。”道了一声佛号,雍亲王嘴角露出笑意:“看来当初十三弟离开漠北这着算是走对了,只可惜漠北三部不识大局,以至如此结果。”
  对方没有正面回答,等了会儿方才道:“十三爷已几次要求王爷想办法离开西安尽快去辽东,十三爷说,眼下辽东大半已落在十三爷手里,只要王爷去了辽东定然能重整旗鼓,凭王爷的威望和十三爷的辅助,我大清定能再次崛起。”
  “不急……。”雍亲王微闭着的双眼跳了一下,随后只听得他不急不缓的声音道:“让十三弟在辽东好好经营,如今西安正是风雨之时,本王还需看一场好戏。”
  “可是王爷,西安非久留之地,十三爷让奴才……。”
  “无需多言,替本王如此带话给十三弟即可,他自然明白本王的意思。”雍亲王幽幽说道,随后敲了一下木鱼,继续又念起了经,而在角落边的那黑影很快就消失了,整个佛堂就只有雍亲王一个人,仿佛刚才从来没有出现过第二个人一般。
  自建兴皇帝登基后,表面上对于各兄弟算是不错,可实际上除了几个铁杆外,建兴皇帝对于自己这些兄弟防备的异常严厉。
  之前的废太子就不说了,建兴皇帝登位后依旧把他继续软禁着,而大阿哥虽然因为之前的原因主动被拉拢到了建兴皇帝这边,可给予大阿哥的只不过是虚职而已,并无真正领兵之权,但相比废太子和其余阿哥倒好得许多,至少现在大阿哥替建兴皇帝负责火器研制的工作,算得上能出来做点事。
  老三就惨了,康熙死后,也不知老三这个书呆子那根神经搭错,居然在私下议论康熙的死因,过了不多久,这事传到了建兴皇帝耳朵里,建兴皇帝勃然大怒,以大不敬之罪夺了老三的王爵,直接贬为庶人然后圈禁了起来。
  而其他几个阿哥,虽说有封爵,却全部丢了朝廷的兼职,如今只能当一个太平王爷。
  其中自然就是有老四雍亲王了,这个康熙朝时期就独特立行的冷面王爷,一直以来都是和其他阿哥很不相同,但他的能力极强,这一点无论是当初的康熙还是太子又或者现在的建兴皇帝都是承认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3/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