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2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9/656

  曾逸书正要开口提醒史贻直,却被朱怡成拦住,朱怡成缓步走到他近前,从边上的架子上拿起一份文书翻看着,手里这份文书是由福建那边发来的,里面的内容是关于地方缺粮拯济事务,这事不算急事,但也不是小事,上面有着史贻直的批注,不仅给出了意见,同时他还注明需吏部、户部还有都察院各部门派干员核实地方情况,酌情拨款,同时会知厦门市舶司协助的建议。
  朱怡成微微点头,对于史贻直的批复他是比较认可的,看来史贻直在军机处干的不错。
  随后,他放下了手中的文书,去取另一份批复好的文书,此时史贻直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停下手中的笔抬头向右边望去,一眼就看见了离他仅几步远处的朱怡成。
第615章
收拾心情
  “臣不知皇爷驾到,失礼之处还行皇爷……。”史贻直慌忙放下手中笔起身行礼。
  不等他话说完,朱怡成就笑着道:“朕只是一时兴起而已,史卿操劳国事,何罪之有,坐吧坐吧,这可不是朕的宫中,可是你们军机大臣的所在。”
  怕史贻直尴尬,朱怡成向后面招了招手,曾逸书赶紧搬来把椅子,朱怡成坐下后曾逸书又沏了盏茶放到他的面前,随后退出了殿房,关上了门。
  “曾舍人不错。”朱怡成笑笑说道,他知道曾逸书出门后定不会远走,肯定守在门前防止他人打搅,再加上之前同朱怡成对答如流,又是自己的天子门生,特意夸赞了下曾逸书。
  “曾舍人办事认真,能力颇强,臣入军机后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而起,多亏了他多方协助。”史贻直这时候已平静下来,笑着赞同道
  “自卿入军机至今也有月余,在此卿可有难处?”
  “回皇爷,军机处同僚都极好相处,下属办差得力,臣并无难处。”史贻直连忙回道。
  “这就好。”朱怡成笑着点点头,史贻直是他决定入的军机,对于他在军机处的工作朱怡成百忙之中定要询问一下,如今看来,他在军机处做的还算不错,而且从刚才的文书批复内容来看,已可独当一面,怪不得廖焕之能放心让他一人值守。
  接着,朱怡成又问了问他在军机处的具体工作事务,其中也包括了刚才所见的福建文书的批复考虑。对此,史贻直侃侃而谈,朱怡成边听边赞叹,这史贻直虽然是左都御史出身,但对于政务并不陌生,而且对有些公务的见解有着不同看法,看来把他送入军机这一步还真是做对了。
  这一谈就是小半个时辰,史贻直说完了这些后,稍稍迟疑了下,见朱怡成正端着茶水喝着,他想了想后站起了身。
  “皇爷!”
  “嗯?”
  “前些时候,都察院上书弹劾朱将军,臣以为此举虽不妥但对于目前大局却并无益处,为此臣有御下不严之责,故臣向皇爷请罪。”
  朱怡成端茶的手顿时一停,不过很快就继续喝着茶,喝完了这口茶,他缓缓才把茶盏放回原处,微眯着眼看了眼史贻直,只见史贻直垂手站在他的面前,神色平静。
  “御史之职原本就是行监察之事,就算风闻奏事都可,何况他朱一贵在凤阳的确犯下大错。为此都察院上书弹劾也是自然的,卿统领都察院,又为左都御史,当知晓其中区别。再者,朕也没庇着他朱一贵,如不是人才难得,又是大战将及,朕非得下旨锁拿他入京不可!”
  朱怡成似乎并没任何不悦之色,反而有些开玩笑地对史贻直说道。
  “臣明白皇爷苦心,不过正是臣身为左都御史,如今又为军机大臣,更觉得此事有所不妥。臣以为御史虽行监察之职,但也需分清敌我,如此事真的让朱将军因此获罪,那将来这战场上各领兵将领还如何打仗?再者,当初凤阳之战,中都还在清军手中,凤阳百姓如何为我大明子民?更重要的是根据战报,凤阳之战城中青壮上城同我军对战者甚至多,战火无情,死伤自是难免。”
  顿了顿,史贻直继续说道:“就算之后城中清军驱赶百姓,蚁附进攻我军,难道百姓的性命是性命,我大明将士的性命就不是性命了?由此可见,朱将军所做虽有伤天和,但深查下来并无多少不妥,故臣以为此次有些过了。”
  接着,史贻直想了想后又道:“而重修中都之事,臣也以为有些操之过急,至于百姓安抚也无需同江北类同,只需暂时稳住中都之局,确保安稳即可,至于其他事可一步步来。”
  这些,史贻直似乎已想了很久,今天难得和朱怡成在这种情况下见面,直接全说了出来。
  对此朱怡成虽心中表示同意,不过史贻直现在说这些也晚了,而且他说这些话的真正用意并不是要表面自己的态度,似乎是在为都察院的御史开脱什么,想到这朱怡成有些明白他的意思了。
  “这些日子,都察院那边可好?”朱怡成突然问道。
  史贻直一愣,当即答道:“分歧颇多,但臣保证都察院的众臣对于我大明,对于皇爷的忠诚,只是有些人一叶障目,一时间看不明白罢了。”
  朱怡成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好!好一个一叶障目,一时糊涂!”
  史贻直顿时神色有些惶恐,朱怡成见他如此摆了摆手,让他坐下道:“朕心里明白的很,史卿不必惊惶,再者朝堂之上也不可能人人有史卿这样清醒的头脑,这天下嘛,聪明人从来不少,是不是如此?”
  史贻直心中一惊,这时候他有些后悔自己说了刚才那番话,但皇帝问话又不能不答,当即点头连连称事。
  “史卿是做事的人,既然做事,那就不是怕有事,朕把你摆在军机处是要大用的。”说到这,朱怡成站了起来,指着茶盏笑道:“好了好了,原本朕就是随意走走过来看看的,谁想在这同史卿聊了这么久,还喝了军机处的一盏茶,这时日也不早了,朕也要走了。”
  史贻直连忙送朱怡成,出门时的确看见曾逸书守在门口,听到身后门开的声音,曾逸书连忙向朱怡成行礼。
  朱怡成和颜悦色地向曾逸书点点头,接着迈步向前走去,走了几步后摆手让跟随身后的史贻直不用送了,军机处事务繁忙,他过了前面就可直接回宫,还是早点回去忙正事。
  史贻直口中称事,脚步却不停止,一直送朱怡成过了那门,然后站在那边目送朱怡成穿过回廊身影在前面消失。
  等再也看不见朱怡成的身影后,史贻直的心头这才彻底松了口气,这时候他才发现背后一片冰凉,原来背后的内衣早就被汗湿透了。
  “中堂……。”身后传来曾逸书的声音,史贻直回头一看见是他站在自己不远处,神情很是关切,史贻直微微点头,也不说什么,收拾一下复杂的心情转回了殿房。
第616章
跳眼皮
  西安行宫。
  夜已深了,建兴皇帝却依旧还在忙碌,有些昏暗的烛光下,把他的容貌映的有些模糊,仔细看去,仅仅一年时间,似乎一下子变了许多,再也不是当年那位翩翩八贤王,显得很是憔悴。
  建兴坐着,手中翻阅着折子,张廷玉、马齐和耿额依此静静地坐在下首。
  “耿额,岳钟琪的事就按衡臣的意思办吧。”建兴叹了声道。
  “奴才遵旨!”耿额连忙应到,同时心里总算松了口气。自江北丢失后,大清上下惊恐不定,江北之局不仅会影响到山东清军安危,同时还会给眼下的中原大战带来问题。更要命的是,远在山东的诚亲王,也就是建兴皇帝的十四弟胤禵为此闹了起来,一份接着一份的弹劾飞向西安。
  至于岳钟琪,自撤军江北后已向朝廷上了请罪折子,在折子中他并不推脱自己的责任,但同时也详细写了当时的情况,指出一旦继续留在江北那么非但江北不保,反而会导致江北大营的清军全部陷落。
  在这种情况下,岳钟琪撤离江北既是形势逼迫,同时也是考虑到后续用兵之法。何况他入徽州,不仅能同中原连成一片,同时也可以通过徽州接应山东清军。
  岳钟琪的这番话从明面上来看没有问题,何况耿额是一个知兵的人,要不他也不会担任兵部尚书。但许多事不能看表面,要知道当时岳钟琪这样一走,不仅是丢城失地之职,更直接把山东的清军放到了明军的眼皮底下。
  大清以弓马立国,历来最重军功。所以,大清在军事上是极其重视的,尤其是对于前明末期农民起义中席卷神州之事有所顾虑,所以大清对于关于军事方面的奖赏虽重,但惩罚也重。
  其他的不说,仅仅是丢城失地,无论是地方官员还是领兵将领,只有一个死字!如果不是死守殉国的话,那么擅自逃脱死的可就不是仅仅他一个人了,一家老小都得一起陪葬。
  这种制度,也造成清廷在最初时地方抵抗力量顽强,地方文武官员抵抗决心坚决的情况。往往一些州县,地方官员亲自上阵同敌厮杀,直到最终战死或者自裁。
  这也是起义军开始时在江南艰难的原因,无论是最初四明山起义还是袁奇起兵,一路上都遭遇清军顽强反抗和疯狂反扑,别说州府了,就是小小的一县也打得极为艰难,守城的清军经常战到最后一刻,而守城官员也基本都以死殉国。
  但是,现在的清军虽然依旧保持着一定的战斗力,可已同之前不一样了。自朱怡成在江南崛起,攻城拔营,势如破竹,重复大明后,大明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清军在这种情况下也逐渐失去了死扛的斗志。
  别的不说,就以浙江、福建、广东、湖北、湖南甚至天津、北京和直隶等地的多次战役来看,清军也开始改变了死守的打法,至于地方官员与城共存亡的情况也越来越少。
  所以现在再以最初的制度来约束清军和地方官员,清廷也无法做到。清廷总不能明知道打不过还硬要死磕,白白把宝贵的有生力量在无意义地战斗中消耗掉吧。
  所以,岳钟琪的最大责任并非是撤离江北,无论从双方的局势变化或者战略战术角度来看他这样做并无什么不妥。可是,恰恰有另外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驻守山东的是诚亲王,岳钟琪这么一走,就等于把诚亲王陷入了尴尬境地,更要紧的是,以当初山东和江北的统辖而言,诚亲王才是主将,岳钟琪身为江北提督虽统帅江北大营,但依旧需要受诚亲王节制。
  在诚亲王的暴怒弹劾下,清廷也不能不考虑诚亲王这边。何况现在,山东清军的确因为江北清军的撤离导致危机,这就让朝廷左右为难起来,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处置才好。
  建兴皇帝不是傻瓜,当初他当八阿哥的时候就素有贤王之称,而且他无论是能力还是政治手腕都不弱,眼光也准的很,要不然也不会仅以阿哥身份就能引得群臣推荐为太子,更引得当初康熙的警惕了。
  对于诚亲王,他虽然是建兴皇帝的心腹和兄弟,但对于整个大清而言,作为皇帝和作为皇子,或者说太子是完全不同的。如果随了诚亲王的意,把岳钟琪撤职查办,这件事做起来虽然容易,可一旦这么做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建兴皇帝非常清楚,如今大明如日中天,往昔强大的大清已日薄西山,苦苦支持。诚亲王虽号称是最知兵的王爷,可实际上他所谓的知兵充其量只是一个普通将领而已,更不用说和那些名将良将相比了。
  但岳钟琪不同,早在当太子之时,诚亲王就留意这个人了,而且他不得不承认当初康熙看人的确很准,相比其余将领,岳钟琪虽然年轻却是一个军事上的奇才,在这些年里清军和明军交手不知有多少回,但回回不是以压倒性的兵力和明军僵持,或者就是在明军锐利的攻势下节节后退。
  惟独岳钟琪能够在相同兵力的情况下和明军打得有声有色,甚至在江北赢得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这是极其难得的,不仅打破了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还差一点儿使得明军在江北的主力被彻底赶回长江以南。
  这样的将领,正是现在清廷极缺的人才,假如就此把岳钟琪处置了,那么建兴皇帝还能找出第二个岳钟琪么?答案当然是否认的,至于淮安丢失,导致江北局势大坏,清军被迫主动撤出江北,归根结底也并非岳钟琪的主要责任。
  就这样,建兴皇帝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同意了张廷玉的建议,先不痛不痒地处置了下岳钟琪,同时把他的江北提督之职降为总兵,再罚俸一年,戴罪立功,同时下旨安抚诚亲王,并另其部尽快南下徽州同河南清军汇合。
  “隆科多近日可有折子?”岳钟琪的事算是了了,建兴皇帝问起了隆科多那边的情况,眼下中原那边已僵持了不少日子,不知道为什么,这两天建兴皇帝的眼皮一直在跳,生怕出什么事。
第617章
太难了
  “回皇上,隆科多上一份折子是四日之前到的,按时间算下来这些天应该再来折子,或许就在这一两日。”耿额连忙回道,接着又说了一句:“奴才以为,如军情紧急,隆科多定会八百里加急。”
  建兴皇帝的心稍稍安了下来,耿额这话并没错,隆科多做事还是比较稳妥的,如果中原那边军情紧急肯定会加急来报,之所以未见折子应该是没什么事。
  “皇上不必担忧,郭亲王部离隆科多并不远,何况如今岳钟琪已在其东,三部联成一线,定无忧也!”张廷玉插了句话,建兴皇帝点了点头,笑着道:“隆科多乃国之干臣,这些年在外领兵实是辛苦他了,朕想给他加恩,诸位觉得如何呀?”
  三人私下对视了一眼,还是张廷玉开口道:“皇上所言极是,隆科多公忠为国,加恩并不为过,臣以为可赐双眼花翎。”
  “奴才附议!”马齐一直没说话,当张廷玉提议之后他稍一迟疑后开口道。
  “奴才也附议。”三人中,张廷玉和马齐都比他职位高资格老,耿额最后一个说道。
  建兴皇帝微微点头,想了想又道:“可赐双眼花翎,不过嘛……再赐四团龙补服吧。”
  这句话一出,众人都露出了诧异的表情。双眼花翎虽然尊贵,赏赐着更是极少,但以隆科多的身份和地位被建兴皇帝赐双眼花翎并不为过。可是这四团龙补服就不一样了,隆科多虽为皇亲国戚,由身份来讲还是建兴皇帝的舅舅,而且还袭一等公在身,但毕竟不是皇族。
  四团龙补服,一般只有皇族才能享用,就算是普通的郡王和亲王都不一定有,而现在建兴皇帝居然赐给了隆科多,这意义很不一般。
  众人默默交换了下眼神,也不好,更不说不好。大家都是聪明人,当然明白建兴皇帝的意思。如今隆科多掌握着满清近一半的精兵,更在中原同明军作战,再加上之前康熙死的以外,建兴皇帝上位一直有名不副实的传言,虽说隆科多之父佟国维是当初的八爷党,更在建兴皇帝继位之中出了不少力气,可毕竟父子之间是否一体,这谁都不知晓,不过建兴皇帝这样做足以表示他拉拢隆科多的诚意和决心。
  “张衡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9/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