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2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8/656

第612章
胆寒
  要论智谋,廖焕之并比不上邬思道这样的奇才,要说能力,朝中比他能力强的并不是没有,要讲资格他也没董大山跟随朱怡成时间长,不过廖焕之却有着其他人没有的优点,那就是他为人谨慎小心,而且忠心耿耿,向来在朝中唯朱怡成马首是瞻,再加上运气不错,又是第一个投靠朱怡成的正式官员,这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说句实话,廖焕之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有今天这样的地位,当年以举人身份当县太爷的时候,他最大的希望也就是这辈子能以知府之职告老回乡。可是,如今的他却已位及人臣,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做到了文官的顶峰。
  廖焕之在政治上并未太大野心,而且他更清楚自己的地位来自于何处,这也是朱怡成看重他的原因,并把他一手扶到了首席军机大臣的位置上。
  但在这个位置上坐的越久,廖焕之就越是谨慎从事,在朝堂上廖焕之的官声还是不错的,再加上朱怡成改革官制,实施了新的官俸和养廉银后,作为首席军机大臣的廖焕之每年的收入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足以令他舒舒服服地过日子而不用伸手去弄脏银子。
  之前,廖焕之建议蒋瑾接替邬思道入军机处,一方面是出自于公心,毕竟蒋瑾是朝中重臣,不仅执掌工部,而且这些年立下不少功劳。而且蒋瑾此人能力颇强,做事也极为果断,当初第一次军机大臣人选中就有蒋瑾的名字,只不过因为其他原因而未入军机,如今邬思道退了,蒋瑾替补入军机处在所有人看来都是理所当然的。
  其次,廖焕之和蒋瑾本就是好友,双方的关系非常亲密。这也是当年廖焕之主动向朱怡成献计,从而拿下宁波的主要原因。
  无论于公于私,廖焕之举荐蒋瑾都是理所当然的,可惜的是最终这个位置并没落到蒋瑾的头上,朱怡成而是选择了史贻直,这个结果让人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
  原以为十拿九稳的结果居然发生了变化,再加上这些日子蒋瑾的暗中举动,顿时令廖焕之警惕和不安起来。
  他猛然间就想到了一桩旧朝故事,说起这个故事来还得提到当年大明开国的时候。朱元璋驱逐蒙元,以布衣身份建立大明,之后封赏群臣,并对于开国贡献最大的六人封为公爵,而这六大公爵中五人是名将,分别为徐达、常茂(常遇春之子,因为常遇春早亡而封)、李文忠、冯胜和邓愈。
  除这五位名将外,还封了一人而且是六大公爵之首,那就是韩国公李善长,更重要的是这李善长并非将领出身,而是文官。
  由此可见,如今的情景同当年极其类似,现在大明将星闪耀,名将辈出,先不说已为陆军海军的董大山和王东,还有马功成和庄岩,另外杨勖、林建章、黄朝云、张鲣、朱一贵、潘梦园……等等,这些将领个个独当一面,都是身经百战立下大功的人物,可是实际上,作为文官的廖焕之无论职权还是地位都在所有人之上。
  可是相比朱元璋所封的六大公爵中的其余五人,反而是首功的李善长的下场最为悲惨。廖焕之是读书人,当然知道当年的故事,李善长是如何死的?他是被卷入胡惟庸案最终被朱元璋处死,而同他一起被处死的还有其家人七十余人,一代名臣,开国功勋就这样而去,当年廖焕之读史读到此处时还忍不住叹息不止。
  但廖焕之怎么都想不到,他当年所看的史中故事居然发生在他的身上了!李善长是文官位及人臣,他廖焕之同样是文官位及人臣,李善长为大明立下大功,他廖焕之同样也是如此,李善长同胡惟庸私交甚好,两者还有亲戚关系,李善长弟弟的儿子娶了胡惟庸的侄女,而他廖焕之和蒋瑾一样是好友,而且他的外甥女几年前还嫁给了蒋瑾的堂侄……。
  这些情况联系起来,不由得让廖焕之吓出一身冷汗来。更可怕的是,蒋瑾入军机这事先是朱怡成作为皇帝没有蒋瑾替补而入,反而选择了其他人,足以表示朱怡成对蒋瑾,或者说对他廖焕之和蒋瑾一起担任军机大臣有所顾虑,不愿意看见廖焕之或蒋瑾两人同在军机处。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倒也不算什么。毕竟皇帝的皇权要保证,政治平衡是不可缺的。蒋瑾入了军机处,他廖焕之在军机处的影响力必然大增,换而言之蒋瑾也是如此,这样一来就会打破朱怡成对军机处的平衡安排,所以否决蒋瑾而挑选史贻直反而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对于这点,廖焕之事后已想明白了,为此他还特意找了蒋瑾,虽没有明说,不过他安慰蒋瑾时顺口提了一句等几年后他退出军机处,定会有蒋瑾一席之地。当时蒋瑾似乎接受了这个事实,廖焕之也未多疑,这就放下了心,谁想到蒋瑾依旧对此耿耿于怀,甚至暗中拉党结派趁着凤阳之事推波助澜。
  蒋瑾这么做打着什么算盘,作为好友的廖焕之如何看不明白?他不仅对夺了他军机之位的史贻直恨在心头,拉拢都察院的御史为己所用,而且还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推荐史贻直的王樊。
  那些上书,明着似乎冠冕堂皇,但实际上是削弱史贻直在都察院的影响力,同时用这些御史攻击朱一贵之事来引起朱怡成对御史的反感。
  毕竟,史贻直现在虽已是军机大臣,但他依旧还是左都御史,都察院的御史要论起来都是他的属下。刚刚入军机不久,他所管辖的御史就对朱怡成所重用的朱一贵群起而攻之,这让朱怡成会如何想?
  至于所谓的善后处理和恢复民生,拉拢凤阳民心,重修凤阳等等,这矛头又指向了王樊。王樊掌管户部,如今户部是什么情况廖焕之是一清二楚,户部根本就拿不出这么多钱来,而且朱怡成现在首要关心的是中原战场,对于其他事他能缓就缓。
  可是这样,以大义直接压下来,闹得朱怡成也无可奈何,作为大明天子,他总不能当着天下说出不管不顾的话来。
  一旦王樊拿不出银子,耽误了拨款,那么妥妥的就是替罪羊一个,到时候不用朱怡成开口说话,朝中众人,甚至包括民间的口水就能把他给淹死。
第613章
军机
  王樊是何人?他虽是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可要论起出身是所有人中最低的,之前只是一个商人而已。可是他蒋瑾就不想想,王樊以一个商人的身份坐到如今的位置,难道真的就是靠他的理财本事么?
  其实并非如此,廖焕之比蒋瑾看得更清楚,固然王樊成为重臣有着一定的机遇,同样也有如今大明重视商业的原因,但实际上王樊和其他朝臣不同,因为王樊是朱怡成的人。
  要说是朱怡成的人,以朱怡成皇帝之尊,当然整个明的百姓都是他的子民,自然也包括朝中各级官员。而廖焕之之所以说王樊是朱怡成的人,那是因为王樊几乎等同于朱怡成的管家,或者说是朱怡成的家奴。
  如果说整个大明是一家商行的话,那么朱怡成就是东家,他廖焕之、董大山、王东甚至包括蒋瑾等人都是掌柜和伙计。而王樊却不然,他是朱怡成从自己家里派出来的帐房,是替东家把着钱袋子的“自己人”,所以从这点来讲,王樊是和其他臣子有着本质区别。
  蒋瑾自以为聪明,用这来逼迫王樊,可廖焕之却知道国库里的确是暂时拿不出这么多银子,但朱怡成却是拿得出来的。
  逼迫王樊也等于逼迫朱怡成,一旦王樊群起而攻之,那么作为皇帝的朱怡成难道就没半分瓜葛了么?就如同之前所说的那样,天下是大明的天下,子民都是朱怡成的子民,王樊替朱怡成挡了枪,这事还是需要办,该花的银子还得掏。
  更重要的是,如果王樊由此而下台,那么谁来执掌户部?又谁能替代入军机?廖焕之想象得出朱怡成到时候的恼怒。
  所以,这事归根结底板子还是打在朱怡成身上,为了解决问题,替自己也是替王樊解围,朱怡成必然会动用内库的钱,不管他用什么办法把内库的银子借给户部使用,但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王樊并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用这招术看起来似乎巧妙,可实际上却是愚蠢之极。蒋瑾这样做等于是自找死路,而且刚前长子廖方正的那番话更让廖焕之心中愤怒不已,这蒋瑾居然还暗中挑唆自己长子去凤阳,明着看似乎没任何关系,而且还有使廖方正施展抱负的机会,但实际上他这是用这种方式把廖方正绑到他的战车上,并且把自己也扯了进去。
  说实话,刚才廖焕之真想一口否决廖方正,不让他去凤阳,可话到了嘴边却又被他生生咽了回去。
  毕竟这事从明面没有问题,廖方正自己也想去,自己否决不仅不近人情,更容易给其他人一种错误的判断,尤其是蒋瑾那边定会有什么想法。在这种时候,所谓一动不如一静,廖方正去还是不去都影响不了结果,所以廖焕之最终还是答应了。
  目光继续向那奏折望去,如果在一个时辰前,廖焕之已经决定明日入宫递交这份辞呈的,但是刚才廖方正的那番话却让他改变了主意,他思来想去,打算把这份辞呈放放再看,另外他还需要彻底摸一摸朱怡成的真实想法。
  内库借款给户部的是就这样定了下来,这令为钱焦头烂额的王樊总算松了口气,接下来就按照李娟儿的要求去进行安排,这些事王樊自然是办得妥妥当当,要不他也不会执掌户部这么多年了。
  事做完了,朱怡成的心里却极不舒服,这件事的来源和背后隐藏的东西,他是看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不过朱怡成并没有像常人那样大发雷霆,更没有追究任何人责任,依旧和往常一般处理政务,关心各处战局。
  这一日,在偏殿忙了半天的朱怡成出了殿,打算在附近走走活动一下筋骨,谁想想着心思的他居然走到了离军机处不远的地方,抬头看了眼前面的军机处,朱怡成径直走了过去。
  军机处的所在是由一处旧殿改造而成,其规模当然比不上皇帝和后宫嫔妃的宫殿,而且位置也靠近宫门,属于比较偏的地方,但好在这里离宫门近,进出极是方便,无论是朝外还是宫内,军机处都能第一时间联系,再加上后来又特意把宫门靠内的围墙向内移了移,重砌了一道墙把军机处和内宫隔开,同时由禁卫驻守,也不影响到军机处的办公。
  由此可见,军机处实际有两道门,一道是从宫门向外,而另一道是向宫内,两道门都有禁卫把守,无出入令牌者根本无法入内。
  朱怡成走过去的自然是靠近宫内的那道门,当他刚走到不远处,站岗的禁卫就瞧见了朱怡成,虽然禁卫没有前来迎接,但他们却由双脚分跨的姿势一下子变成了立正的姿势,同时紧紧手中的武器,用目光向朱怡成投来。
  见此,朱怡成点点头,这些禁卫都是军中精锐挑选出来的,其素质自然是没话可说,他们的表现也让朱怡成非常满意。
  很快,一个身着百户的禁卫军官小跑着迎了上来,在朱怡成面前立正敬礼,并询问朱怡成是否要去军机处,他可随时通报。
  “不用了,你们站你们的岗,朕自己进去走走就是。”朱怡成摆摆手。
  百户稍稍一愣,紧接着又向朱怡成敬了个礼,随后以其标准的姿势回到岗位。
  朱怡成点点头,大摇大摆地进了那道门,过了门后还有一条回廊,等过了这回廊再前面的院子才是真正的军机处。
  穿过回廊,来到那院子半圆的门近处,军机处那边相比幽静的内宫可要热闹多了,时时传来不住的脚步声,还有人轻声的交谈声,虽然都为太过喧哗,但却显得很是繁忙。
  过了院门,入眼终于看见了军机处的样貌。军机处的办公室是正中的一排殿房,这里是几位军机大臣处理公务的地方,而在左右边的两处殿是在军机处任职的军机各辅员的办公场所和休息处,这些辅员里有最低级的校正,也有比较普通的给事中,当然还有军机舍人。
  这些人忙忙碌碌,进进出出的人不少,相互间也只是见了后点头打声招呼,除非有事要说也都是走到一旁快速交流几句,然后各自离去。
  军机处协助皇帝统揽国务军机大事,每日里自然非常繁忙,如果靠五位军机大臣办事的话,估计全把他们累死也干不了多少。所以,在军机处真正处理具体事务的往往都是这些人,由他们进行资料整理和初步处理,再按归属交由军机大臣处置。
第614章
曾舍人
  朱怡成穿着道袍,其实明朝的皇帝平日里很少穿常服,更不用说龙袍了,除了比如祭祀或朝会这样的场合才会用这些服饰来表明自己身份,在普通情况下都是穿着普通,道袍属于汉服的一种,并非后世人们所认为的只有道士才能穿。
  穿着看起来并不显眼的朱怡成迈步入院,并没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军机处众人繁忙,各自来去匆匆,谁又会留意到一个穿着普通的青年男子呢?何况,就算看见了,也只以为朱怡成是刚入职的校正,或者是那个衙门来军机处办事的低级官员。
  就这样,瞧着这一幕,朱怡成倒也不急着去殿房找人,反而饶有兴趣地站在一旁看了起来,望着那些进进出出的人,感受着军机处的忙碌。
  不过朱怡成这种悠闲并没有多久,仅仅看了一会儿,就被人注意到了。那是一位刚从殿房中走出的男子,他先招来一个校正,低声同校正交代了几句,似乎让他去做什么事,交代完后正要转身回屋,这时候目光扫到了不远处的朱怡成,起初他也没太注意,可身子刚转过去后顿时一愣,又以更快的速度转了回来,同时把目光投了过来。
  当他的目光落到朱怡成的身上时,很快就露出了意外的表情,应该是认出了朱怡成,随后就朝着朱怡成的方向快步迎来。
  “皇爷,您怎么来了?”那男子上前后行礼道。
  “随意走走,恰好路过就进来瞧瞧,各军机大臣今日谁在?”朱怡成看着对方有些脸熟,却一时间想不起他的名字。
  “回皇爷,廖中堂刚去了吏部,王中堂还未从户部回来,现在坐值的是史中堂。”
  对方没提及董大山和王东,因为董大山如今还在北京,至于王东他虽然是军机大臣,不过平日里呆在宁波的时间更长些,毕竟他管的是海军。
  朱怡成微微皱眉,他没想到廖焕之和王樊都不在,只有史贻直坐值。随口问道:“其他军机大臣不在,仅史先生一人坐值能忙得过来?”
  那男子连忙告诉朱怡成,如今军机处的运作已有了一套完善的程序,作为军机大臣众人并不需要处理具体杂务,而是由军机处的中下级官员进行初步处置,只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或者需要军机大臣决定的事件才会按列上报,如果是有关军机大臣直接管辖的事再针对性的处理,如果事情比较麻烦牵涉到两部或者其他方面,那会在军机处内部进行各大臣商讨,拿出方案后再报到朱怡成这边。
  “这倒是省却了不少力气。”朱怡成听后笑了起来,不过他又问:“事务轻重缓急由谁决定?如下面的人疏忽大意不是误了国家大事么?”
  这句听起来似乎在责问,但那男子不慌不忙地解释道:“皇爷放心,对此军机处有专门的章程,无论是初选还是复核都有专人负责,并且这专人还并非是同一人,再者就算是不属紧急和重要的事,军机处也会另行整理文案,列出重点内容和解决办法,交由各位中堂审阅,所以绝对误不了的。”
  朱怡成微微点了点头,看来军机处的运转还是有规矩的,而且从这些章程来看已经形成了制度和模板,更类似于后世的国务院办公厅模式,这种模式已能完全保证军机处的运行。
  对于在自己面前不亢不卑,对答如流的这男子,朱怡成顿时起了兴趣,当即问起了他的姓名和职务。
  当他得知这男子是当年自己亲点的进士及弟,榜眼曾逸书时,顿时就想起来了。
  曾逸书不仅是翰林院编修、授中书舍人、军机中书,还是黄履庄的好友兼大舅子。这些年,曾逸书一直都在军机处,官职虽未上升,但责任却重,作为军机处的大管家他不仅要协调军机处内部的工作,而且皇帝和军机大臣来往的文件和旨意传达都是曾逸书负责,但因为他这个级别基本没可能直接面圣,所以朱怡成时间长了没想起来也很正常。
  “原来你就是曾逸书啊!”这一次,朱怡成算是把名字和人对了起来,目光望向他有些赞赏。之前就听说军机处的曾逸书精明强干,能力颇强,而今日一见虽仅仅只有几句对答,但朱怡成对于他还是及其满意的。
  点了点头,朱怡成也不说什么,直接道:“你带朕去见见史先生。”
  曾逸书答应一声,在前面引路,没几步就到了殿房,推开殿房的门,侧身为朱怡成挑起了帘子,朱怡迈步走了进去。
  这殿房的格局设计颇为合理,外面是类似书房的样子,地方不小,各自摆着六张桌椅,靠近门口的那张应该是曾逸书的,而在里面也是位置比较好的五张看起来就是五位军机大臣的了。
  而在书桌的另一侧,摆着一排排书架,书架上并不是书籍,而是放着各种资料和各部包括地方的文书和奏折。至于再里面些,就是里间了,曾逸书告诉朱怡成里间是会议室和休息室,用来各军机大臣讨论事务或者夜值时休息所用。
  进门,朱怡成环顾四周看了看,整个地方简洁明了,没有预想的那种繁琐。而且那些文书和奏折也是分明别类摆得整整齐齐,曾逸书告知这些文书和奏折只是一小部分,因为还未处理的部分在由其他人在进行初选和复核,至于之前的那些已经归档的自然也不会存放在这,而是放到了其他地方去了。
  史贻直的位置在五张桌子的其中一张,正埋着头手中拿着笔写着什么,听见进门的声音他并没有抬头,看来这地方进出比较频繁,虽然入军机时间不长,但他已经熟悉了自己的工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8/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