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2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7/656

  “这……。”朱怡成一下子神色有些尴尬,原本他请李娟儿过来就是打算想问皇后要钱的。自大明重复以来,朱怡成和前明的皇帝一样着手兴建了内库,也就是皇帝的自己银库,至于这些银库的钱来源自然和前明不同。
  之前的大明,皇帝的私房钱都是从盐税和矿税上搞来的,同时为了捞这些钱还派出宫中太监,也就是盐监和矿监这些。如今,朱怡成很少使用太监,而且对于太监的控制极为严格,现在大明的太监根本没任何权利,这也是他避免之前太监乱政的措施。
  再加上朱怡成的内库来源不同于盐铁这些,而是利用皇家商行进行贸易后获得的资金。从这点来讲,朱怡成这样做是极为稳妥的,既能让内库有一个稳定来源,同时也可以避免落一个揽国税为私库的坏名声。
  这些年,无论是皇家商行还是其他方面,给予内库所带来的利益是非常巨大的。但同样内库方面也有不少支出,其他的不说,就说皇家研究所吧,皇家研究所是半官方机构,所有权属于皇家,但如今皇家研究所除了部分方面产生的收益外,在大部分情况下却只是一个只入不出的吞金兽。
  再加上新明的移民,皇家商行在这方面的投入巨大,内库的银子基本全扑在这些方面了,所以收入虽丰却积蓄并不多。更重要的是,内库方面朱怡成把它交给李娟儿进行管理,平日很少过问,而李娟儿原本能力就不差,管得井井有条。
  现在,就像是后世的丈夫硬着头皮找媳妇要钱似的,朱怡成也是纠结了许久这才做出这个决定。虽然他在王樊面前有些不讲理,可朱怡成心里也知道,以目前户部的情况要弄这么一大笔钱是极难的。无可奈何之下,他只能想从内库拨款调头寸,把这事处理过去后再说。
  可他没想到,还没等他开口,李娟儿就主动提起了这事,这令朱怡成尴尬之余心中同时一暖。
  “这个……娟儿……我……。”朱怡成神情有些不好意思。
  瞧着他这样子,李娟儿扑哧笑了,掩嘴道:“皇爷用自己的钱办国家大事,妾如何会小气,不过用这钱没关系,约法三章妾还是要和皇爷讲的。”
  “约法三章?”
  李娟儿点点头,正色道:“自然,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国库内库各不相同,妾可不想皇爷因为此事落得和祖宗那样两面不讨好。”
  听到这话,朱怡成顿时就明白了,心里知道李娟儿要说些什么,当即赞赏地点了点头。
  李娟儿的约法三章很简单,内库如今可拿出二百万银元,但这笔钱需要以债券的名义通过银行给户部,而不是直接拨款给户部。此外这笔款子需由皇家商行出面进行交接,而不是内库的名义。最后,这笔款项不能让朝中大臣知道来源,以免闹出不必要的麻烦。
  朱怡成听完后顿时就笑了,当即点头表示没问题,随后赞李娟儿真是考虑周全,实是自己的贤内助。
第610章
忧心
  “相爷,该用饭了。”
  廖焕之的府中,下朝后廖焕之先去军机处安排了些事务,因为今日不是他值日,所以处理完后难得早些回府。
  到了府里,廖焕之就进了书房,直到傍晚时分,他的夫人康氏来到门外轻声唤道。
  这时候,廖焕之才发现天已经黑了,起身出门,见到门口的康氏点了点头,随后顺着走廊而去。
  家中的人早就等着,其中有廖焕之的三个儿子,长子今年二十一,次子十七,三子最小才六岁半,见廖焕之过来众人急忙站起身来向他行礼。
  廖焕之点点头,在主位坐下,众人这才依此入座,等着廖焕之拿起筷子先吃了一口后,大家这才也动起了筷子。
  廖家家规严厉,能同廖焕之在一桌的也就是三个儿子和夫人康氏,至于其他女眷是没资格上桌的,只能在偏堂用餐,就连廖焕之宠爱的小妾也不例外。
  至于康氏,一来这是正妻,二来康氏有浩命在身,作为军机处首席军机大臣,甚至可以说大明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廖相爷,康氏的浩命身份自然是不一般的。
  吃饭讲究食不语,廖府自然也是如此,何况廖焕之原本就是读书人出身,要知道他可是正正经经的举人,当过满清县太爷的,可不是义军中那些泥腿子出身。自从龙后廖焕之步步高升,如今又已是堂堂首席军机,可以说已做到了文臣的顶峰,这家中规矩自然更严。
  这些日子,廖焕之一直心思重重的样子,从外人看来,廖焕之位及人臣,走上人生巅峰,但外人却不知廖焕之坐在首席军机这个位置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威风。
  首先,这军机处不同于之前的内阁,军机处说白了就是皇帝的秘书处,虽然有不小的权利,但最终拍板的还是朱怡成,他们只不过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罢了。
  其次,随着各地战事不断推进,再加上民政、吏治、农商等各方面的工作,军机处极其繁忙。尤其是如今董大山不在南京,邬思道又刚退出军机处,至于王东主要负责的只是海军方面,所以军机处的许多工作都需廖焕之操心。
  除去这些外,随着在军机处坐的时间越长,廖焕之也越觉得这个位置不好做,再加上近期许多事频出,更让廖焕之心力交瘁。
  很快就用完了餐,仆人上了茶水,把剩饭菜撤了下去,端起喝了口茶,廖焕之随口询问起几个孩子的学业。
  长子虽然年龄最大,却没有什么读书的天赋,不过他的算学还算不错,再加上如今大明并不以进士科为唯一出仕之途,所以廖焕之托关系把长子安排进了皇家研究所,跟着黄履庄手下学习,将来凭这个也是一个出息。
  次子倒是读书种子,四书五经上面比他大哥强多了。虽说如今大明在朱怡成的引导下百花齐放,但作为读书人出身的廖焕之内心中还是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想法,所以他一直期望次子在下次的科举中能够出人投地,高中进士,以满足自己当年屡考不第,最终只能以举人身份出仕的遗憾。
  而最小的儿子,也是廖焕之最为喜爱的,已年过半百的廖焕之对于自己这个小儿子可以说疼爱异常,再加上相比他的两个哥哥,聪明伶俐的小儿子自出生起就跟随在他身边长大,自然更为宠爱。
  对于小儿子的安排,廖焕之和其余两子不同。在朱怡成着手建立皇家学堂的时候,廖焕之就决定把小儿子送入皇家学堂同太子为伴,和太子成为同学,从小一起长大,这对于他的未来自然是极好的。所以现在,孩子如今已入了皇家学堂,同学中不仅有太子,还有其他几个朝中大员的子弟,再过两年,几个小皇子也会到皇家学堂进学。
  随意问了几句,廖焕之就起身离开,也许是年龄渐长又坐着时间有些长了,他的脚步有些不利索,长子廖方正连忙上前搀扶着,廖焕之也不拒绝,微微点点头,在廖方正搀扶下向书房方向走去。
  到了书房门口,先一步推开了门,廖焕之笃步进屋,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说吧,有何事?”坐下后,廖焕之开口问道。
  廖方正微微一愣,神色有些意外。
  “父亲……。”
  廖焕之摆摆手:“之前就见你欲言又止的样子,有何事直说就是,需知你是我儿,我更是你父,在家中父子之间有何话不能讲的,非得如此?”
  廖方正表情尴尬,一时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廖焕之叹了口气道:“你可当知为父为何要给你起方正之名否?”
  廖方正垂着双手低声道:“父亲给孩儿起名方正,是出于管子所言:人主身行方正,以此让孩儿知道做人的道理……。”
  “说的不错,朱子曾言,义是初事截然方正,各得其宜。这方正,不仅是要做人,更要做事!可明白?”
  “孩儿明白了。”廖方正毕恭毕敬回道。
  廖焕之微微点头,静静等着廖方正说事,廖方正这才说起了他的事。
  原来,因为凤阳一事,工部近日已联系皇家研究所,要求研究所方面派人员协助工部进行中都重建工作。其中不仅有对中都的重建维护,更有因战火而至百姓流离失所的安置。
  原本这些事,工部自己出面即可,按理说皇家研究所并不需要参与。但考虑到凤阳不是普通城市,而是大明的中都,重修中都工程不小,需要大量专业人士协助,再加上这些年皇家研究所在器械上的研制和发明,如能运用这些器械进行工作,不仅能加快进度,更能减少劳力和节约开支。
  对此,皇家研究所方面倒没什么异议,毕竟这是一件好事,而且今日朝会朱怡成也明确了此事。所以,从皇家研究所派遣人选已在安排之中,廖方正虽身上并无实质官职,但有因为他的身份拥有官身,再加上他又精通算学,对于新制器械也了解不少,所以特意征求他的意见,询问他是否愿意去凤阳一行。
  这件事,廖方正虽然心中愿意,毕竟作为廖焕之的长子,他一直想在其他方面证明自己,如今恰好有这么一个机会,的确令他心动。不过这事虽然不大,但作为儿子还是要征求廖焕之的意见,所以这才吞吞吐吐讲了出来。
第611章
退意
  廖方正说完,廖焕之依旧静静坐着,过了好一会儿问道:“你自己想去?”
  “孩儿……。”廖方正开口,顿了顿道:“孩儿的确想去,孩儿觉得这是一个机会。父亲您也知道,孩儿文比不上二弟,也未有三弟聪慧,作为家中长子,孩儿能拿得出手来的也只有算学而已……。”
  说到这,廖方正垂下了头,神情表现的有些黯然,作为父亲,廖焕之当然明白自己儿子的心思。
  其实作为长子,廖方正先不说他在算学上的天赋,再加上如今在皇家研究所的差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下次科举进士科肯定是没戏的,但以明算而言正式出仕绝对没问题。
  何况,作为廖焕之的长子,他身上本就有着官身,再加上廖焕之帮衬着,将来虽无法做到位及人臣,可要当个中层官员绝对没有问题。更重要的是廖方正还能袭爵,等将来廖焕之过世,廖方正就是廖家的家主,爵位自然也是他的。
  从这些方面来讲,廖方正远远超过了99%的人,可是从廖方正本人而言,他又不想靠着廖焕之和家族背景,相比兄弟显得有些平庸,但又是长子的他,一直希望有一个证明自己能力的舞台,而这一次恰好对他来讲是一个机会。
  轻叹了口气,廖焕之的眼神渐渐变得柔和起来,轻声说道:“既然如此,为父也不拦着你,但凤阳那边如今还不太平,自己小心。”
  轻轻一颤,廖方正没想到廖焕之这么容易就答应下来,脸上顿时露出喜色,不过良好的家教令他马上收敛起来,恭恭敬敬地给父亲行了礼表示感谢。
  挥手让廖方正离开,望着儿子步伐轻快的背影,廖焕之心中又一次轻叹。这孩子大了,自然有自己的想法,想到这,他突然又哑然失笑,自己这长子早就不是孩子了,如今自己连孙子都有了,已为人父的长子有自己的想法那不是自然的事么?
  可笑容刚刚浮现,又从廖焕之的眉目间褪去,他的目光不由得望向了放在书桌旁的一份奏折,这是一份刚刚写好没多久的奏折,也是他下午在书房内想了半天才写出来的,一手放在这奏折之上,廖焕之心中百感交集。
  奏折是写好了,但究竟要不要呈上去,或者说什么时候呈上去,廖焕之却没想好。因为这份奏折并非是普通的奏折,里面的内容也不是普通的国事,而是关于他个人的,如果这份奏折的内容被外界知晓的话,一定会惊动朝野。
  这是一份请辞奏折,说白了就是辞职信。按理说,以大明的规矩,军机大臣的任期是四年一任,每人可连任二期,也就是八年。
  从廖焕之坐上这个位置到现在,才刚刚过了一任,离着正式离任还有着几年时间,而且作为首席军机大臣,廖焕之深得朱怡成信任,这些年无论是做官还是做事都是四平八稳,并没出什么问题。
  以廖焕之的地位、能力和宠信,完全可以安安稳稳坐完这最后一任,直到期满后退下。而且就算退了下来,他依旧还是朝中重臣,执掌一部是不言而喻的,甚至连手中的权利也不会弱了多少。
  可就这种情况下,廖焕之居然写了这么一份请辞奏折,不能不让感到意外,但是之所以这样做,廖焕之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做的决定。
  中都凤阳一战后,朝中看似平静,但实际上却暗流涌动。或者说,其实这股暗流早在邬思道主动辞去军机之职的风声被外界知晓后就开始了。
  一直以来,廖焕之起初并不以为然,可以作为首席军机大臣,可以说他是第一批就知道邬思道要离开军机处的人,而且为了此事朱怡成还私下征求过他的意见,他也坦然向朱怡成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最终接替邬思道的并非他以为水到渠成的蒋瑾,反而是史贻直,当这个消息宣布后,廖焕之猛然间发现自己屁股下面的这个位置已坐在了火山口。
  而接下来事情的发展也让他更为担忧,得知失去军机之位的蒋瑾起初愤愤不平,但很快就恢复了常态,从表面看似乎是接受了事实,可廖焕之异常了解蒋瑾,深知这和蒋瑾的性格截然相反。
  果然不出所料,过了没多久,当凤阳一战的消息传来后,朝中对于朱一贵的弹劾奏折不断,这些奏折都是要严惩朱一贵的。从表面看这件事是御史带头,而且凤阳一战中朱一贵的确有难咎其职,弹劾也是正常的,可是廖焕之却从这件事的背后闻到了不寻常的味道,令他心中极为不安。
  紧接着,当朱怡成强压下对朱一贵的弹劾,令其戴罪立功后,这件事终于过去了。可谁都没想到,刚刚朱一贵的弹劾被按下,对于凤阳的善后处理又提上了议题,今日朝中许多大臣都振振有词,上书朱怡成要求朝廷尽快安抚凤阳百姓,重建中都。
  这件事,初看起来似乎正常,但实际却不正常。眼下,中原大战在即,西南还未平定,山东清军已窜入徽州,各处战事几乎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在这种时候,军费开支已极为紧张,何况之前江北收复后朝廷已拨巨款以恢复生产,眼下朝廷能拿出来的钱并不多。
  作为首席军机大臣,廖焕之对于朝廷的家底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他马上就感到了这事的蹊跷,这件事分明就是针对户部,换句话来讲是针对王樊的。第一时间,廖焕之就想到了蒋瑾,再结合之前弹劾朱一贵的事,他判断蒋瑾分明是在私下拉党结派,借题发挥,以此攻击自己的政治对手。
  他蒋瑾这样做究竟想干什么?廖焕之越想越是心慌,朝会后他特意找了个机会询问了下蒋瑾,谁想蒋瑾当着自己的面一口否认,而且在廖焕之感觉,蒋瑾对自己虽然和从前没什么两样,但他感觉到蒋瑾如今对自己的疏离,这更让廖焕之细思极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7/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