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2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8/656

  “何人?”
  “左都御使史贻直。”
  “史贻直?”朱怡成听到这个名字倒是一愣,一直以来他倒从来没有想到过史贻直。
  说起史贻直,此人倒不简单,他是康熙三十九年,也就是十九岁那年中的进士,中了进士后曾为太子詹事,当然这个太子詹事可不是后来的太子现在的建兴皇帝,而是之前老二废太子的属官。
  之后因为史贻直年轻气盛性格耿直,得罪了太子,史贻直丢了这个职务,被调往江南为官。谁想到前脚来到江南,后脚就遇上了江南起义,先是被袁奇部俘虏,差一点儿就给砍了脑袋祭旗,后来袁奇攻击杭州兵败,史贻直好不容易趁乱逃了出来,原本打算去宁波那边避一避,可谁想到一头撞进了兵转宁波的朱怡成的碗里,义军拿下宁波后他莫名其妙又当了一次俘虏。
  也算因祸得福吧,由于史贻直进士出身,再加上他又精通典章,做了一段俘虏后就被朱怡成看中,当时求贤若渴的朱怡成以监国之位亲自出马,费了不少力气才说服了史贻直,从而使其转投大明。
  从满清的官就这样成了大明的官,最初史贻直在刑部任职,随后又因为朱怡成调整各部职能,为加强监督就把他调至都察院,几年下来,史贻直已成了都察院的左都御使,这个官职可不低,要以品级来讲同六部部堂相等,如果要讲独立性,只为皇帝负责的左都御使更不是部堂可比的。
  都察院有两位大佬,一个就是史贻直,而另外一个就是邬思道。直到现在,邬思道还兼着右都御使的职务,足以看得出史贻直在朝中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史贻直不仅能力强,做事还有极强的原则性,这些年都察院的工作在他管理之下可以说卓有成效。
  王樊一提到史贻直,朱怡成顿时就动了心。仔细琢磨着,觉得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因为当时他设置军机处的时候就注重了各方面的平衡,如今军机处陆军、海军各一人,这两人代表着军队方面的声音,吸取了之前大明灭亡的教训,朱怡成绝对不允许文官一手遮天的政治再出现在如今大明的政坛上。
  国虽大,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儒者往往之取前四字,却主动忽略了后面四个字,这也是之前大明到末期后导致文官集团掌握政治,玩弄权术,从而使得兵事衰败而亡国的主要原因。
  至于文官方面,要治政是必须的,所以军机处同样也有廖焕之和邬思道两个文臣,其中廖焕之还作为首席军机大臣,同样也是考虑到文官的地位和影响力。
  以文抑武,出发点没错,但需要一个限度,却不能过,这就是朱怡成如此安排的原因。而王樊作为军机处的第五人,表面上代表着文官集团,但他的出身却又是商人,这也是朱怡成为了提高商人地位,或者说推进资产阶级在大明开始萌芽的一种手段。
  这样一来,整个军机处可以说划分为三股不同的代表,相互依存,又相互钳制。在之后,朱怡成或许还会逐步扩大军机处的人员熟练,从而把代表其他阶级利益的代言人一点点吸收进来,从而组成一个既能为自己控制,又能形成相互竞争和促进的有活力的中枢机构。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当邬思道交了军机处的差事后,朱怡成所考虑的接替人选只能从文官集团中进行选择,而且这个人绝对不能和廖焕之有太深的关系。
  之所以蒋瑾无法成为军机大臣,除了其他一些原因外,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廖焕之作为首席军机在军机处拥有压倒其他军机联手的力量时,这个军机处就彻底失去了朱怡成设立军机的初衷,这也是他绝对不愿意看见的结果。
  而史贻直这个人选细想之下的确是比较合适的,首先他的职位没有任何问题,作为左都御使品级直入军机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来,其次就算他入军机,依旧可以继续担任左都御使的职务,就和邬思道类同。
  更重要的是,史贻直这人的性格和能力让朱怡成放心,也不担心他压不住他人,或者和廖焕之同流合污,所以王樊一提起他后,朱怡成眼前顿时一亮,越想越觉得这是个极合适的人选。
  不过朱怡成并没有表态,甚至没有露出欣喜的表情,依旧只是淡淡地点点头,随后又逼着王樊又想了几个人选。
  这可苦了王樊了,不过既然开了头,再多说几个也就说吧,所谓死猪不怕开水烫,王樊也豁出去了,当即绞尽脑汁又说了几个人选。
  这些人选合适还是不合适,王樊就管不着了,反正有朱怡成来决定,他只是提建议罢了。等听完后,朱怡成这才终于放过了他,转而询问起关于新明的情况来。
  听到朱怡成问起新明的事,王樊一颗终于落地,这时候他只觉得背后凉津津的,原来刚才一番对答中王樊已出了一身冷汗。悄悄抹了抹额头的汗珠,王樊定定神,整理了一下思绪这才开始说起了关于新明的事来。
  对于新明的移民已进行了不少日子,具体工作自然有汪景祺等人去办,但整个移民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耗资巨大的工程,作为掌管财政的户部,在其中同样担任着重要角色。
第586章
鲜花和血泪
  开发新明,这是一个长期而投资庞大的项目,自大明决定向新明开始移民,同时派驻官员开始管辖,这花钱就如同流水一般。
  这还是建立在吸引民间资本和商贸的基础上,如果全部由朝廷来承担的话,就算大明如今的岁收也是承担不起的。
  短短大半年的时间,新明项目就花出去了七百多万银元,如果把民间资本也算上去的话恐怕再翻一番也不止,对此王樊身上的压力极大,要知道现在大明用钱的地方多如牛毛,尤其是军费开支是丝毫不能缺少的,如果不是这一次琉球那边趁着机会抄了金正元等人的家财弥补财政话,王樊几乎要愁得头发都掉光了。
  这也是王樊对朱怡成这次为江北拨款有所不满的主要原因,不过相比之下,作为商人出身的王樊也比任何人了解新明的巨大潜力。
  别看现在的投入巨大,不过一旦新明的第一期移民完成,随着新明的开发和建设走上正规,朝廷对新明的投入支出就会锐减。更重要的是,等到那时候,新明不仅不会再成为朝廷的负担,反而会反哺大明,成为新的财赋来源。
  不得不说汪景祺和潘梦园干的着实不错,如今潘梦园远在新明,根据传回来的消息,不仅望海、太阳两城向外扩了十几里地,而且还在其余各处新建了三城,这三城分别为镇远城、定远城和平夷城。
  当这三城的名字摆到朱怡成案头的时候,朱怡成差一点儿哑然失笑,尤其是前两个名字,分明就是后世北洋水师的主力战舰名,至于最后的平夷城索性使用了朝廷军职将军的头衔。
  不过,当朱怡成细看潘梦园的奏折后,倒也理解了对方之所以起这名字的原因。随着大明在新明,也就是北美大量移民开始,原有的两城已远不能满足需求,再加上中国历来是一个农耕民族,百姓对于土地的渴望从古到今都是无比热衷的。
  何况,为鼓励对新明的移民,大明还出台了专门的移民政策,其中就包括凡是大明子民移民新明后自动能够拥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也正是因为这个政策的出台,使得移民能够为许多百姓所接收,再加上朝廷对新明的农税完全取消,更激发了对土地无比渴望的大明百姓远渡重洋的热情。
  所以这些移民一到新明后,按政策就分到了大片土地,平均每人少者拥有百亩,多则几百亩,至于多寡自然是按照土地的情况来划分,比如说靠近南方,土地肥沃而易于耕种的自然少些,至于那些山林或者丘陵之类自然就多。
  原本以为这样的分配比较合理,但没想到中国老百姓对于耕种的热衷和狂热出乎意料,许多人情愿要适合耕种的土地,就算拿到分配比例更少也心甘情愿。而至于那些广阔的山林和不太适合耕种的丘陵,就算给他们几倍也不要。
  所以除了已经勘探出来的矿地外,大部分移民都选择了适合耕种的地区,也只有极少数想搏一搏,试图自己寻矿发财的冒险者选择了后者。这样一来,就导致原本分配的土地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迫使新明那边只能提前向南和向东进行扩张,获取土地来安置移民。
  正是因为如此,自然就会造成新明同地方土族的冲突。虽说新明自落脚以来,为了控制这些地区,新明所采取的政策还是比较温和的,至少不像西方国家那样对当地的印地安部落进行大规模驱赶、屠杀和清洗,而是用怀柔和刀剑并用的方式,同时大明人和当地土族无论从肤色还是有容貌近似的优势。
  但就算这样,当为了生存空间进行扩张的同时,新明那边和地方部落展开了冲突,这种冲突一开始并不大,可随着来到新明的移民不断增多,大明扩张速度加快,这些冲突也越发激烈起来。
  仅仅三个月,新明和地方部落的冲突大小加起来就近百次,导致了明军和新移民伤亡持续上升。为了确保扩张和移民的安全,潘梦园决定在围绕几个移民的重点区域建立新城,这就是镇远城、定远城和平夷城的由来。
  除了这三城的建立,潘梦园派出军队对控制区域及外围的印地安势力进行清剿,一连驱逐和剿灭了大小二十多个部落,死在明军手中的印地安人已超过万数,至于那些被迫背井离乡,怀着怨恨和怒火离开这片土地的印地安人数量更多。
  对于这点,朱怡成也只能无声地感慨。历史的推动无论是初衷如何,都会带来残酷的经过。就算是相比西方国家血腥手段要温和许多的大明同样也是如此,征服者获得的鲜花和掌声往往是建立在被征服者的血泪和尸体之上的。
  但为了新明的发展,朱怡成又不得不这么做,这可以说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历史给出的答案。
  不过相比之下,大明并没有赶尽杀绝,在带来战争和死亡的同时,大明还是不断吸收愿意成为大明子民的印地安人归化。除了最初几个投靠大明和被征服的印地安部落外,在扩张的同时同样也有好几个印地安部落为之屈服。
  对于这些印地安部落,大明采取了历来的政策,也就是针对新明驯服土族的策略。从文字到语言,从衣冠到习惯,灌输着汉文化,使其融入其中。除此之外,对于那些表面上屈服,但骨子里却依旧企图反抗的印地安人,大明也毫不留情会举起屠刀,甚至还建立了残酷的连坐制度。
  自然,这些印地安人只要真心诚意地归顺大明,大明也不会亏待他们。除了文化的灌输外,大明还会教授给他们许多谋生的技能和先进的各项知识,并给予部分土地。在户籍方面虽然归化者户籍和正式大明子民稍有区别,但只要二代归化者得到新明政府的认可,归化者户籍就能转为正式大明户籍,而到那时候就可以成为真正的大明人。更不用说直接通过通婚后取得大明户籍的印地安女子了,这样一来也使得那些被大明政府的印度安部落中嫁女者屡屡不绝。
  同时考虑到人口因素和所面临的其他问题,新明还发布了印地安青壮加入明军服役,只要服役满十年并能说流利汉语,或为大明战死者就能获得自己或家人的正式大明户籍的命令,这也在一定情况下缓解了新明在面临移民数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兵力不足的困惑。
第587章
殷商的殷,英雄的雄
  当朱怡成正在南京皇宫内和王樊讨论关于新明的情况时,远在万里之外,大海另一端的新明正在展开一场战争。
  战争的一方当然是明军,另一方自然是当地的印地安土族,而爆发战争的位置就距离新建的平夷城东三十里地。
  这场战争的爆发主要还是因为新明不断扩张和印地安部落抢夺土地和生存空间的原因。在这几个月来,这些战争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但在先进和精锐的明军面前,印地安部落除了偷袭和小规模战中有所收获外,在其他冲突中都是一败涂地。
  毕竟双方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相比精锐和武装到牙齿的明军,印地安战士拥有的仅仅只是手中的弓箭和长矛,更要命的是由于缺乏合格的冶金能力,他们的武器大多还是用尖锐的石头或者动物骨头所打磨出来的。这种武器的杀伤力可想而知,如果和同样装备这种武器的同族战斗的话或许还些用处,可是要知道他们面对的是已经逐步走向热兵器时代的精锐明军,别说装备了火枪大炮的明军了,就算是普通明军都远远不如。
  半年以来的战争,使得新明已牢牢掌握了这片土地,并随着第一批移民的陆续到达,移民的高峰期也逐渐过去了。这时候,新明开始消化自己的战果,同时也对治下的百姓(当然也包括归化的印地安部落)进行安置,所以扩张的势头为之一缓。
  也许是这个原因,也或者是那些被不肯归化导致战败驱离的印地安部落对大明的仇恨和对自己家乡的思念,这些人并没有另走他乡谋生,而是无时无刻想夺回自己的土地。
  就在不久前,十几个部落在东方形成了联合,这些部落中大多是战败离开故土的印地安部落,同时还有东方的几个大部落。在这些部落眼里,大明是侵略者,是残害他们兄弟姐妹的恶魔,是把他们驱离故土的仇人。虽然大明现在停住了脚步,可仇恨和危机却始终挥之不去,为了族人,为了生存,也为了复仇,这些部落联合了起来,并以大明为目标展开了攻击。
  这些部落人数可不少,大大小小十几个部落聚集起了上万的战士,在印地安部落制度下,如此庞大的兵力聚集是从来没有过的,所以当这些战士汇集起来后,那些部落首领都毫不迟疑地认为必然能获得胜利,从而把所失去的所有给夺回来。
  起初,当战争一开始时,没有准备的大明是吃了些亏的。因为没有料到这些部落居然会集结起这么强大的力量,再加上移民的分散和土地的广阔,导致大明这边不仅被毁了几十处安置点,死伤了近百个移民,就连负责治安的二线部队也受到了些损失。
  当得知战争爆发的消息,潘梦园立即就调动兵力,精锐的明军在这时候发挥出了其优良素质,从命令下达到部队集结,前后仅仅只有数日的时间,很快一支三千多人的军事力量就出现在平夷城。
  “将军!这次非得给这些混蛋狠狠教训!”
  “没错,这些王八蛋毁了老子的地,天杀的!老子的地是好不容易才整出来了,这播种才多少日子呀,粮食才还没熟呢就给这些王八蛋糟蹋了。”
  “军爷啊!小人的婆娘和孩儿都被这些土人杀了啊,求军爷为小人报仇啊!”
  平夷城内,当见到大军到来,整个城市全都沸腾起来,尤其是那些因为印地安部落的攻击而家破人亡,或者被迫逃进城避难的新明移民们,个个神情愤慨地请求着。
  在行过这些人群的军队中,有一个年轻的军士听着四周百姓的哭诉和叫骂,脸色很是尴尬,这个年轻人看起来和普通士兵没什么区别,穿着一样的军服,拿着一样的武器,如果要说不同的话,就是他的皮肤看上去比旁人稍有些黑红罢了。
  “乳狼,别在意他们说的,你现在可是大明人。”身旁的战友似乎看出了他神情中的尴尬,顿时笑着说道。
  “我不叫乳狼!”话音刚落,年轻人的脸一下子就涨红了,用着流利但又带着些口音的汉语反驳道:“我的名字叫殷雄!”
  这年轻人并非纯粹的大明人,而是归化的印地安人,也是大明刚刚踏足这片土地时候第一批和大明打交道并归化的印地安部落中的一员。
  相比其他印地安同胞而言,这些人是最幸运的,因为那时候为了取得这些印地安部落的信任,大明给予了他们许多便利,尤其是一点,就是这些印地安人在归化后直接就获得了真正的大明户籍。
  这个叫殷雄的印地安年轻人就是其中一员,在他起这个名字之前,他和所有的印地安人一样除了自己出生时的小名外,也只有一个被部落中人称呼的名字,或者说是绰号。
  乳狼,从名词来看就是小狼的意思,听起来似乎不错。可在印地安人的习惯中,这却不是一个怎么样的名字。它的意思就是没有断奶,没有锋利牙齿还不会吃肉的狼崽,一向是用来嘲笑那种眼高手低心气高,却无法成为英雄和勇士的人。
  所以说,殷雄很不喜欢乳狼这个名字,但又没办法。印地安的习俗就是这样,一旦这个称呼得到了部落众人的认可,这个名字就会伴随着他的一生,除非他未来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来,得到部落首领的认可后才能更换新的名字,而且新名是什么也不是他能做主的,必须由部落众人认可后才能确定。
  所以在归化大明,并且学会了汉语,从大明这里了解了印地安人的祖宗其实是和明人一样的祖先,而且是来自于遥远的西方时,传说中的殷商就成了他心中的向往。
  之后,他在新明政府的号召下加入了明军,从而成为了一个明军士兵,也是因为如此,他给自己起了一个汉名字,以殷为姓,以雄为名,读起来就是殷雄,同样也表达了他一直想成为一个和祖辈一样真正英雄的希望。
  “好的,乳狼。”战友笑呵呵地打趣道。
  “我叫殷雄,不叫乳狼!”这一下,殷雄更生气了,脸上肌肉扭曲,一双眼睛更瞪得滚圆。
  “胡说八道什么!”一个军士抬手就拍了刚才开玩笑的兄弟脑后一巴掌,随后解释道:“行了殷雄,老葛在和你开玩笑呢,别生气啊!”
  “我不生气,我只是告诉大家我叫殷雄!殷商的殷!英雄的雄!”殷雄这时候表情放松下来,但依旧极其认真的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8/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