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2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6/656

  一想到这,赫寿就悲从中来,他出身正皇旗,从一个笔帖式入官场,数十年来好不容易才官居漕运总督,怎么说也是一方大员,但就算他这个一方大员却如同白痴一般被人玩于掌中。
  “再说了,以现在的战况,决战就在眼前。”文栋继续说道:“明军大军同隆科多在河南对峙,另一部已入扬州同岳钟琪僵持不下,至于山东那边,诚亲王的日子也不好过。大明打通南北的姿态异常坚决,如预料的不错,接下来河南、江北、山东三地必有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等此战过后只有两个可能,一则是大明彻底打通南北,从而使南北联成一线,我大清势力被逐出中原,江北和山东苟延残息朝不保夕。二则是我大清此战获胜,并挟其大胜士气大增,随后收复各处失地重光天下,依你看来,那种可能性更大些?”
  赫寿默然不语,这不废话么?眼下的局势大家心里都清楚的很,无论天时地利都在大明那边,现在大清能保持如今的状态已经极为勉强了,至于什么收复失地,赫寿想都不想,能保住目前地盘就得烧高香了。
  赫寿听明白了文栋话中的意思,文栋分明就是告诉他无论胜负,这极可能是决定大明在中原和江北、山东的最后一战。也就是说,此战过后,无论结果是怎么样的,他和文栋都彻底失去了利用价值。
  一股说不尽的悲哀从心头涌起,赫寿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落得如此下场。他甚至看到了自己和文栋的结局,这结局就是以军法从事,如同他曾经监斩过的犯人一般被拖死狗到刑场,然后跪在地上生生去受那么一刀,落得身首分离,被人唾骂的下场。
第554章
离心
  想到这,赫寿全身的肥肉情不自禁地颤抖着,脸色更是变的惨白。
  但是,他却对此无能为力,如今的他几乎已失去了所有权利,所谓的漕运总督,再无往日的半分权势可言,甚至连他手中可以调动的漕丁也屈指可数。
  至于文栋也好不到哪里去,相比赫寿稍强些的,就是淮安府的衙役还归文栋管辖,可这些衙役加起来也不过百余人而已,再者这些人又能派得上什么用处?
  “不对!”赫寿在惶惶不安的时候猛然想起一件事,他急切地问道:“这事你又是如何知晓的?”
  对啊,岳钟琪密报康熙一事可不是普通人能知道的,自己的职位要比文栋高,朝中也有老关系在,就连自己都不知道这事那么文栋又是如此知晓的呢?
  文栋轻声道:“有人偷偷告诉我的。”
  “有人?这消息……。”
  “这个赫兄尽管放心,消息绝对可靠!”文栋正色道。
  赫寿想了想,眼中顿时露出一丝希望:“文兄,你这朋友能否替你我美言几句?只要能让皇上放我一条生路,我赫寿甘愿献出全部家财,赫寿可对天发誓,今后马首是瞻,绝无二话!”
  赫寿是个聪明人,他从文栋的话中听到了一丝希望,既然如此隐秘的事都能知晓,那么此人肯定是建兴皇帝身边的重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康熙已死了,这躺在棺材里尸体估计也早烂得差不多了,现在是建兴皇帝当朝,只要建兴皇帝开口保他,那么自己就是逃过这一难。
  虽说在岳钟琪的敲诈勒索下,赫寿剩余的家产已不多了,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勉强挤一挤再掏给数十万还是拿得出来的。拿这些钱买自己的命,这笔买卖可以一做,再者建兴皇帝登基时间不长,赫寿作为一方大员从地位来讲还是有份量的,保下自己,然后自己以漕运总督的身份全力支持建兴皇帝,这对于风雨飘摇的新朝来讲也是件好事。
  但赫寿万万没有想到,文栋摇了摇头,见到他摇头赫寿的刚提起的心顿时又落了下去,转瞬间满面死灰。
  “难道说自己终究逃不过这一死么?”赫寿几乎要绝望了,两行老泪情不自禁落了下来。
  “赫兄不必如此。”文栋见他这样忍不住劝道。
  抬起袖子抹了抹眼泪,赫寿带着咽呜声道:“我知道……我懂……文兄呀,我赫某的家财就交给文兄了,赫某死就死了,但赫某有一事相求,还请文兄看在同赫某多年的交情份上照顾以下赫某的家眷,如今乱世已到,赫某也不作他求,只愿文兄能让他们活下去,好好地活下去就行……。”
  说着,赫寿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如不是文栋强拦着,他甚至要当场给文栋磕头了。
  “赫兄如此言重了,你先别激动,听我说!”文栋也没想到赫寿的脑洞会如此之大,居然以为自己要弃车保帅,万般无奈之下做出了如此举动。当即,文栋这才压低声音道:“赫兄误会了,其实不瞒赫兄,这消息并非来自陪都,而是来自南边……。”
  “南边?”挂着眼泪的赫寿一愣,猛然抬头,只见他眼珠子瞪得老大,不可思议地看着文栋。
  “你是说……?”
  文栋点点头,抬手在桌上划了个字,虽然没有沾水,赫寿却能分辨出这个字是“明”。
  其实,无论是赫寿还是文栋,这些年和大明之间并没有中断联系,从一开始的债券交易开始到后来的走私粮草,他们两人通过这些渠道筹集银两和粮食,以满足岳钟琪的需要。
  不过,同最初的债券交易不同,后面的联系却是被迫的,换句话来说,岳钟琪是利用他们给清军解决军饷军粮的困难,同时也让他们出面来做这事。这样做一来可以满足其需求,二来也能废物利用,一旦出了问题,无论赫寿还是文栋就是个替死鬼,再加上之前的事,把责任推到他们身上再砍他们的脑袋是最天经地义不过。
  但赫寿却没想到,文栋居然暗中和大明取得了另外联系,这是他都不知道事。不过仔细想想倒也正常,要知道最早搞债券就是文栋出面的,文栋私下联系大明并不是绝对机密,可能瞒过岳钟琪的监视却有些意外。
  说实在,满清到现在这处境,赫寿早就心灰意冷了,再加上岳钟琪和康熙算计自己,赫寿对于满清的忠诚也直线下降。可惜的是,现在文栋告诉他这个又有什么用?假如是岳钟琪刚来江北的时候,自己那时候手中还握着大权,别的不说,仅手中数万漕丁就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再加上文栋掌握的淮安府,还能奋力一搏。
  但现在呢?一切都晚了。自己和文栋手中的实力早就被分得一干二净,那些漕丁已被岳钟琪全部整编成了部队,成为别人的人了。再者,就算那时候自己奋力一搏还有机会,可赫寿会去这么做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作为大清的一方大员,赫寿虽贪,却对康熙忠心耿耿,可现在一片赤心却换来的什么?悔之晚也。
  希望的精光在眼中一闪,赫寿的精神气一下子又没了。他非常清楚自己现在处境,这时候他已是无法反抗的鱼肉了,就算大明那边有活路,可对于他来讲,这个条活路和没有根本没太大区别。
  “文兄呀,一切都晚了。”赫寿摇头叹道:“你我还能做什么呢?要人没人,要权没权,再者这岳钟琪早就派人盯着咱们,咱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眼皮子底下,就算有心也无力啊!”
  “这不然!”谁想,文栋却如此说道,在赫寿不解的目光中文栋悄悄道:“赫兄,所谓困兽犹斗,这句话你应该比兄弟我更清楚,虽说你刚才的话讲的没错,可要知道你我依旧是朝廷的官员,只要一日不被罢官,这还是有用的。”
  “此话如何讲?”赫寿顿时急问,刚刚熄下的火苗一下子又燃烧了起来。
  文栋把脑袋凑到赫寿耳边,轻声开始说着,赫寿的眼中先是疑惑,但随着文栋的讲述这目光中渐渐亮了起来,等文栋把话说完,目光紧盯着他后,只见赫寿稍迟疑了会顿时眼中坚毅了起来,他一咬牙,重重点了点头。
第555章
江都
  岳钟琪如今领兵正在江都,说起江都还得讲到当年的西楚霸王项羽,正是这位楚霸王当年在此立都,才被称为江都。而在后来,江都更成了扬州的代名词,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取而代之。
  直到宋时,扬州和江都才各有其称,而且江都也从首要地位降到了扬州下属地区,至明清时代,江都已成了扬州府下的一个县,而到后世同样如此。
  自明军开始打通南北的战略目标后,北方的明军由北自南向开封进军,而在南方的明军在扫平湖南湖北的清军后自南向被展开攻击,至于同南京仅有一江之隔的扬州,更是明军主要的突破方向,何况早在之前明军就在江北取得了立足之地,也就是安庆,并由此向徽州攻击。
  江北是清军重要的防御地区,当年康熙之所以重用岳钟琪,并他把放到江北提督的职务上,就是想用他这位良将为满清把明军拒之长江以南,以保住满清北方半壁江山。
  可是后来朱怡成利用强大的海军直接攻击天津卫,随后精锐新军由天津卫登陆,在满清没有丝毫防备的情况下打到了北京城下,从而导致满清被迫丢弃首都北京狼狈出逃,其美名曰“西狩”。
  在这种情况下,江北的处境就发生了变化,其战略地位已同之前不一样了。由于直隶的丢失导致后路断绝,再加上江南的明军虎视眈眈,江北,包括山东一地实际上已成了死地,陷入被南北夹击,自身难保的处境。
  这时候,摆在岳钟琪唯一的出路就是确保东西畅通,以同徽州、河南等清军连成一片,以抗明军。可一旦明军打通南北,这东西就将截断,而等待他们的只有被团团包围,最终逐一歼灭的结果。
  对于熟读兵书,善于作战的岳钟琪来讲,他不会看不到这里面的风险。但岳钟琪却无可奈何,丢失江北,山东就完了,接下来就是河南和徽州,等这些地方一完,表示在中原满清就再也没有能抵抗的军事力量,到那时候满清的彻底灭亡就成定局。
  如果说,岳钟琪是总指挥的话,他并不想死守江北,甚至不打算守山东。这样死守除了延迟陷落的时间外对于整个大局来讲并没太大意义。在岳钟琪看来,眼下最好的办法是集中江北和山东的军力直接向徽州撤退,同在开封附近的隆科多主力汇合,随后以优势兵力同南下的明军进行大战。
  这样做虽然有风险,但还是有一定的成功把握,只要能打败由直隶南的下明军,那么满清还有翻盘的可能。可如果各自为战,清军在缺乏充足兵力的情况下极有可能被各个击破,从而陷入困境。
  但是,岳钟琪虽然已是江北提督,但他在这种战略部署却无能为力,何况在他头上还有诚亲王在,此外建兴皇帝也几次三番发来圣旨,要求他牢牢守住江北,不得让明军突破江北防线,以协助在河南的隆科多力阻明军打通南北的意图。
  这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尤其难。再加上这些年随着江南的陷落,满清的财政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如果不是岳钟琪到江北后捏住了赫寿和文栋的把柄,搞到了大量军饷和粮草的话,恐怕不用明军来打,清军自己就崩溃了。
  不得不说,岳钟琪的确是这时代最出色的将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他带兵同渡江的明军周旋,大小仗打了好几场,居然各有胜负,始终牢牢把江北大部控制在手里,而未让明军取得实际性的突破。
  从装备来看,清军的确不如明军,更不用说已经开始进行换装的明军新军了。随着新军在北方战场的大显身手,明军的火器部队也开始越来越多,装备新式火器的明军其战斗力更上了一层,相比之下江北的清军虽然在岳钟琪手中其战斗力提高了些许,士气也算不错,但还是比不上明军的强大。
  在这种情况下,岳钟琪吸取之前清军同明军作战教训,并没有带兵和明军硬碰硬,而是利用江北特殊的地形和水道繁多的优势扬长避短,使得明军在作战中有力使不出,相互之间各有胜负。
  就像现在,岳钟琪之所以把部队摆在江都而不是扬州府,主要就是出于明军的优势考虑。要知道明军不仅在长江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和控制力,而且明军的火器更是凶狠,如果打普通的守城战,假如是之前那还罢了,但如今随着战争方式的变化,死守城池说白了就是守死。
  一旦扬州城破,那么岳钟琪的部队不仅伤亡惨重,还会导致江北全线崩盘。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岳钟琪只在扬州留下了部分部队,至于其主力一直分散在江北各处,依靠地形不断周旋并找寻战机。
  “大帅!”这一日,岳钟琪正在看着地图,默默盘算着如何用兵,一个千总急急来报。
  “何事?”岳钟琪头也不抬地问。
  “禀大帅,何游击……他……他阵亡了。”那千总面露戚色道。
  岳钟琪猛然一愣,抬头道:“何游击?你说的是何卫?”
  那千总点点头,岳钟琪脸色微变急问:“如何会阵亡的?他不是驻扎在高庄么?什么时候的事?”
  等那千总仔细说完后,岳钟琪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驻扎在高庄的何卫前日间得知有一股明军正巧从高庄东部而过,经斥侯所探其方向是扬州,何卫原本没打算出兵,因为岳钟琪交给他的任务是驻守高庄,在无必要时不得擅自妄动。但谁想到当斥侯回报,这股明军人数并不多,而且装备一般的时候,求胜心切的何卫就此动了心,打算趁夜偷袭对方,就算不能歼灭这股明军也可以让对方受些损失。
  但谁想到,就当何卫带并从高庄而出,悄悄接近对方的时候,突然间在他身后又出现了一股明军,顿时火光大作,喊杀震天,何卫瞬间就明白了自己落入了明军的圈套中。
  此时此刻悔恨已晚,何卫只能下令前队作后队,后队作前队,整部向高庄方向突围,但这时候明军已经拦住了何卫部的去路,而一直作为诱饵的那支明军也同时动了起来,两部一前一后把何卫部堵在了中间,经过一夜激战,何卫部仅仅三成逃脱,其余不是战死就是投降被俘,至于游击将军何卫见大势已去,悲愤之下带兵冲阵而亡。
第556章
向北
  何卫一死,高庄也就丢了。高庄虽然是个小地方,但这却是岳钟琪摆在江北的一颗重要棋子,用于牵制江北明军而用,只要高庄在岳钟琪的手里,明军就无法集中力量肆无忌惮地攻击扬州,而也可以让在江都的岳钟琪有更大的腾挪空间。
  而现在,何卫大意阵亡,不仅是他丢了性命,就连摆在高庄的三千多清军精锐也灰飞烟灭。这支部队的被灭,让岳钟琪心中一痛,同时更担心其余几处的安危。
  “这何卫,误了本帅的大事!”岳钟琪忍不住骂道,可是何卫已经死了,再骂也无济于事,眼下只能想办法弥补所带来的恶果。
  “何卫部如今是什么情况,收拢了多少兄弟?现在在何处?”
  那千总连忙回答,根据来报的信息显示,何卫部逃出来的残兵败将只有五百多人,这人半路上又跑散了近半,最终逃到杨寿的仅仅三百不到,眼下已被参将周兴安收拢,关于何卫战败身亡的消息也是从杨寿那边送来的。
  岳钟琪按捺住心头的怒火,在屋中来回走动着,见他如此,其他人大气都不敢出一口,对于这位提督大人,众人是又敬又服,可眼下出了如此大事,所有人心中都感到不安。
  岳钟琪的大脑中快速转动着,高庄丢失使得他之前的计划已行不通了,而且高庄的缺口更让他对战场的掌控造成了漏洞,眼下最重要的是如此把这个漏洞弥补上,以确保扬州安危。
  屋里静悄悄地一片,只有岳钟琪沉重的脚步声一下下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不知过了多久,脚步声突然间停了下来。
  “传我命令!”岳钟琪转身道:“让周兴安部直接撤至下庄,其余在苗巷、毛巷的各部同时向东北后撤三十里驻军。”
  “大帅,这……这恐怕不妥吧?”岳钟琪话音刚落,在场的一个副将忍不住开口道。
  岳钟琪这样安排等于把扬州外围的部队全部撤走了,而且所撤离的方向已到了扬州北部地区。如此,扬州周边大部分地区全部让出了给明军,这就能让明军有足够的集结和进攻空间,以明军强大的火器战斗力,如果肆无忌惮地攻击扬州,以扬州的防御和城内兵力根本就守不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6/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