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2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5/656

  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朱怡成就笑道:“作日朕思量了下,如今我大明已是天下正统,虽神州还未全复,但满清已不足为虑。皇后所出,朕之嫡长子朱伯现已五岁,聪慧康健,所以朕决定立其为太子,以正国本,诸位爱卿觉得如何呀?”
  众人先是一呆,廖焕之第一个反应过来,顿时满面狂喜之色,几步出列就叩首道:“陛下立嫡长子殿下为国本实乃国之幸事,老臣喜不自禁,老臣为陛下祝,为大明贺啊!”
  “臣等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众人连忙异口同声呼道,同时朝着朱怡成跪拜下来。这些人中有的早就打算劝说朱怡成立太子了,虽然朱怡成子嗣不少,但太子一日不立就一日不能确保储君,而且朱伯这个太子之位毫无疑问,他不仅是皇长子,更是朱怡成和皇后的嫡子,是当仁不让的太子唯一人选。
  这事的结果朱怡成早就预料到了,立朱伯为太子非但不会有丝毫阻碍,反而会受到所有臣子的欢迎。甚至不少人还为之欣喜若狂,要知道现在朱伯立了太子后就必然会开府,而且太子年幼,也正是到入学的岁数,如果能借此机会搭上太子,那么未来就肯定前途一片光明。
  但这些人却没想到,朱怡成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帝,他早就有另外的打算,所以这些人的算盘注定是要落空了的。
第551章
赶鸭子上架
  册立太子是国家重事,更是大明的大喜事,自此国本已定,大明也拥有了它的储君。但刚刚登上太子之位的朱伯却不知道,他的皇帝老子已为他规划好了未来,而等待他的并不是悠闲的生活和数十年后安安稳稳的即位,而是朱怡成给予他的磨练和敲打。
  “皇爷,您真是好算计。”在朱怡成常办公的偏殿中,邬思道有些哭笑不得,他怎么都没想到朱怡成虽然答应他可以提前从军机处退下来,但是他得担任皇家学堂的祭酒,同时还出任太傅一职。
  “这可怨不得朕,先生大才朕可是清楚的,放眼天下,除了先生之外,朕根本就想不出谁能胜任。”朱怡成笑呵呵道。
  也就是邬思道,要换个别人也不会这样埋怨自己,这点朱怡成是清楚的。而且邬思道虽然当年落弟,从“学历”来讲并不高,但相比那些饱读诗书的大儒和官员而言,在朱怡成看来邬思道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邬思道精通帝王之术,而且行事不拘一格,至于学问也很不错,更关键的是邬思道此人对皇家并没有太多的敬畏感,更不是读死书的人,就连同朱怡成之间也是半臣半友的关系,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教授出合格的皇子来。
  听朱怡成如此说,邬思道忍不住摇了摇头。其实他几次向朱怡成提出要辞去军机大臣之位,一来是他的性格的确不喜政务,邬思道是个谋士一般的人物,他这样的人物善于看透人心,更善于从大方向进行把控和判断,而普通的政务却都是实实在在的琐事,这些琐事对于某些人而言是乐此不疲,而他却是苦不堪言。
  二来,之前就说过,邬思道这人从性格上来讲同当年姚广孝极其类似,如今大明已兴,天下最终归于大明已成定局,从这点来看邬思道胸中抱负已展,再也没有什么遗憾了。既然如此,那不如归去,隐于乡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如陶渊明诗中所写那边采菊东篱下,这才是他所向往的生活。
  但谁想,朱怡成虽然答应了他的要求,可同时又提出了另一个条件,而且这个条件又是邬思道无法拒绝的,这不由得邬思道哭笑不得。
  看来,自己同当年的姚广孝还真是一样,想退而退不得,恐怕如今的朱怡成就和当年的朱棣那样是同样的想法吧,把自己用这种方式留在朝中,既是用自己的才能,也是避免放归自己而不放心。
  沉咛片刻,邬思道只能答应了这个请求,同意出任皇家学堂的祭酒,并加以太傅之衔。听到邬思道答应下来,朱怡成心中也松了口气,要知道邬思道猜的一点都没错,像他这样的人朱怡成怎么会轻易放手呢?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只有把邬思道放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朱怡成才能真正的放心。
  敲定了邬思道的去处,朱怡成脸上的笑容更甚了,招呼着邬思道坐下,朱怡成又问道:“皇家学堂筹建完成到正式开学还需些时日,这些日子军机处那边先生还得多多费心才是。”
  邬思道一愣,紧接着苦笑着点了点头。朱怡成想了想又道:“之前朕设置军机处,每任军机大臣任期四年,最多连任两次。而今才刚过六年时间,离更换人员尚早,先生此去不知有何人可推荐,以替先生之位?”
  对于这件事,邬思道原本是不打算插手的,毕竟军机大臣之位等于之前的内阁阁老,这是何等身份?一入军机,可以说直接进入了大明中枢,而且随着这几年军机处的完善,军机处的权利也日渐越大,无论在朝中或者民间,他们这些军机大臣已被称为相爷。
  军机大臣虽无相名,却有相实,当然相比真正的相其权利还是要弱不少。毕竟军机处从名义来讲只是皇帝的秘书处之类的机构,而他们这些军机大臣也只是协助皇帝管理朝政。
  但无论如何,军机大臣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再加上邬思道这人从来不拉帮结派,独立于各势力之外,这也是他的处身之道,也是朱怡成放心和信任他的主要原因。但现在,朱怡成直截了当地询问谁能够接替他的位置,这让邬思道有些为难,可他又不能不回答这个问题。
  邬思道想了想,这才开口道:“从朝中众位大人来看,无论其资历、能力还是地位,当以工部蒋尚书为首,但臣觉得蒋尚书并不适合入军机。”
  朱怡成当即眉毛一挑,饶有兴趣地问:“这是为什么?这些年蒋瑾可是干的不错,朕虽在大内,但也听说过朝中有不少人已把他视为下任军机的人选了。”
  邬思道淡淡笑道:“蒋尚书虽功劳不小,但蒋尚书此人目光并不长远,其能力执掌一部尚可,可一旦入军机却要面临整个大明的政务。另外,皇爷不要忘记蒋尚书可是文官出身,从来没有亲历过战场,对于军务也不甚了解。”
  “呵呵,这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吧。”朱怡成顿时笑了起来,故意道:“廖先生同样是文官,但他当首席军机不也做的好好的么?再说了,军务一事自有其他军机可以负责,他可入军机慢慢熟悉也不难呀。”
  听到此话,邬思道明知道朱怡成是故意说,却又无能为力,只能开口又道:“皇爷,蒋瑾此人私心太重,而且同廖大人走的实在太近,不让他入军机,臣是为了他好。”
  话说到这份上,朱怡成也不再追问了,至少他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紧接着他又追问邬思道谁能可以接替,但邬思道并不说谁可接替,而只是讲了几个人不能入军机的原因。
  邬思道的意思很明白,他是用这种方式来剔除不合适入军机的人选,至于留下来的几个合适人员,那就显而易见了。而且,朱怡成无论在其中挑选何人入军机接替自己,都是朱怡成的决定,和他邬思道没有任何关系,这也变相地算是回答了朱怡成的问题。
  “这个滑头!”朱怡成心中忍不住暗骂一句,不过同时也佩服邬思道的这种方式,也只有他这样的聪明人才会用这种方式来撇清自己。
第552章
江北
  接替邬思道的人合适的并不多,但朱怡成心里挑来捡去也只有几个人合适,可偏偏这几个合适的人选眼下都有重用。
  比如在琉球的何显祖就是其一,别看最初朱怡成并没把何显祖放在眼里,认为他这个满清的叛臣并没有拿得出来的能力,充其量是比较会做官和做人而已,所以朱怡成一直只把何显祖放在礼部,直到后来因为同满清谈判中立下了功劳,之后才把他派至琉球。
  可谁想到,何显祖去了琉球后却大放异彩,在琉球的他不仅长袖善舞更极好地贯彻了朱怡成的意图,让朱怡成刮目相看,更重要的是他的头脑非常清醒,在眼下大明只要努把力就琉球彻底并吞的时候反而直接提出了缓一缓的建议,建议中有理有据,条理分明,像这样的清醒的头脑可不是普通官员能有的。
  不过何显祖暂时还无法入军机处,眼下琉球那边还缺不了他,至少在琉球正式并入大明之前,何显祖恐怕都无法离开。
  除了何显祖外,还有一个合适的人选,那就是如今的顺天府尹孙嘉淦。孙嘉淦作为永业元年的进士,这些年来战战兢兢一步一个脚印走的异常踏实,而且他更是朱怡成一直所看好的能吏。
  之前把他放在顺天府尹这个位置上,实际上朱怡成不仅是要考察孙嘉淦的能力,同时也是做好了大用他的准备。顺天府尹这个官位虽然不高,但位置极其重要,而且等朝廷还都北京城后,孙嘉淦必然水涨船高,到那时候入一部为尚书或者当个左右都御史是绝对没问题的,接下来入军机也是顺理成章。
  可惜的是,邬思道退的太快,眼下还都的时机还未到,所以孙嘉淦接替邬思道也不可能。要知道现在孙嘉淦在顺天府的工作刚展开没多久,还有许多工作需要他一步步落实,这些工作如果换别人的话,朱怡成也不放心。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人选,但这些人要不是资历不足,或者就是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仔细想了一想,朱怡成只能暂时把这事放一放,毕竟邬思道卸任军机处的工作还有些时日,他还可以再慢慢考虑。
  等邬思道离开后,朱怡成招人来问了问关于北京那边的消息,当得知北京那边一切正常,至于其他并没什么不同时,朱怡成挥了挥手让来人下去,随后默默思考了起来。
  张冉和董大山去了北京已有些日子了,之前两人分别派人送来密折,密折中详细写了关于对怀安一事的调查结果和后续安排。
  两人密折的内容大致相同,一方面都确切了那些异族人的身份,同时还搞清楚这些人并非是普通沙皇俄国的佣兵,而是属于正规军团的士兵。
  除此之外,张冉已派人深入山西、蒙古等地打听消息,以确保搞清楚这些俄罗斯人的来历和人数规模,而且对于辽东那边,锦衣卫也有探子在深入调查,不过由于要调查的地方范围太广,再加上锦衣卫在这些地方的力量并不强,要取得情报还需要些时间。
  至于董大山,他已调整了北方战区的部署,在不影响打通南北整体战术的情况下,准备用一支部队由怀安出发向山西进军,这既可以牵制满清在山西的军力,同样也能直接索敌,以摸清楚那些俄国人的所在和部队建制。
  不仅如此,在张家口、山海关一带,明军也开始部分集结,在做好防御的同时适当地出击。
  董大山认为,最好的防守还是进攻,北方不同于南方,大明在北方同满清的势力边境太过漫长,另外还有蒙古人站在满清这边,蒙古人的骑兵机动性极强,再加上满清的精锐和还不知多少人的俄国部队,如果只是被动防守的话不免顾此失彼。
  此外,董大山还考虑到摆在长城一线的部队大多都是二线部队,也就是由投降的绿营和兵勇再加上后续在北方招募壮丁整编和训练后的部队。这些部队虽然相比之前的清军要稍强些,其战斗意识也更好些,可一旦大战开始,谁都无法确保这些部队能否和精锐明军那样独当一面,所以董大山这么安排既是前面所说的原因,还有打算用这方式练兵的想法。
  对于这些,朱怡成最终做了认可的批复。既然张冉和董大山都做出了相应安排,那么就放手让他们去干就是。眼下,朱怡成除了突然出现的俄国人外,更关注的是打通南北的大事,而打通南北虽然表面上进展顺利,可实际上却依旧在僵持阶段。
  摆在河南的隆科多部,还有江北的岳钟琪部,再加上在山东的十四阿哥一部,而现在十阿哥领兵从四川而出,同隆科多隐隐连成一片,几部和明军不断争夺黄河周边区域。
  十四阿哥胤禵如今被封为诚亲王,在历史上这个诚亲王的头衔是属于老三,也就是三阿哥的。不过,如今三阿哥因为私下传播康熙之死的谣言,被建兴皇帝给圈了起来,直接由原来的亲王降为了贝子,而城亲王这个帽子就落到了胤禵头上。
  十阿哥胤一直都是建兴皇帝铁杆中的铁杆,建兴皇帝登基后就把他原来的郡王头衔升为了亲王,同时还给了双亲王俸的待遇。
  升为郭亲王的胤也没辜负建兴皇帝的重用,别看他之前被称为“十草包”,但实际上胤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在建兴皇帝派人入四川整顿川中军力后,胤用了很短时间就把整个四川的军事力量牢牢控制在了手中,而且还借着“尚方宝剑”对川中各派是又拉拢又分化,使得清廷在极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对川中的整合。
  而且,建兴皇帝之所以能够最终坐稳皇位,胤的功劳可不小,如果没有他后来领兵控制西安的话,或许这清廷因为康熙之死的原因还将乱上些时日。
  如今胤带着川中近十万人马分别支援陕西和河南两省,不仅给了在中原的清廷各部打了一剂强心剂,同时还给在江北的岳钟琪一个提醒,当然这个提醒是非但隐秘的,但当事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江北岳钟琪部虽然数量最少,但以其卓越的军事指挥下同江南的明军不断周旋,使得明军一直无法在战场上取得实际突破。
第553章
悲凉
  淮安府,知府文栋同漕运总督赫寿面对面对坐着,两人都没说话,摆在面前的茶水早就凉透了,却始终没有碰一下。
  自岳钟琪到江北后,这两位难兄难弟就没过上一天好日子,先是被岳钟琪“敲诈勒索”,使得大大破了一笔财,随后岳钟琪又以整顿江北军力的名义直接接过了淮安府和漕丁的统属权,更让他们一下子成了空架子和摆设。
  随着十四阿哥,也就是如今的诚亲王到山东后,江北和山东更联成了一体,文栋和赫寿两人更失去了仅有的地位,彻底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闲人”。
  如果这样这也就算了,可是随着战火由江南烧到了江北,文栋和赫寿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这不,战事的发展导致各处粮食告急,诚亲王和岳钟琪几次下令,要求两人尽快为部队筹集粮草,而且这个数目极其庞大。
  命令下达后,文栋和赫寿顿时就傻了眼,假如是在以前这些粮或许还有些办法,但是大明占据江南后,漕运早就停了,淮安作为漕运中转的大府,之前就算有些存货也在这些年的时间里被陆续搬空了。
  文栋和赫寿又不是孙猴子,他们也不会拔根毛吹口气就能变出东西来的仙术,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前后忙了大半个月,所弄到了粮食还不到要求的十之一二,眼看着到期的日子越来越紧,这两人心中满是绝望。
  “岳钟琪实在是欺人太甚!”赫寿忍不住骂道,这些年岳钟琪捏着他们的把柄,已从他们身上弄了二百多万两银子和超过一百万石的粮食,如今又狮子大开口,这简直是要逼死人啊!
  “赫兄,现在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文栋苦着脸摇头道:“早知如今何必当初呀,人家分明就是把你我当肥猪来养,就算这次劫勉强躲了过去,可下一次怎么办?”
  赫寿在胸口的一股气顿时泄了下去,他长叹出声,神色沮丧。
  文栋说的没错,自从岳钟琪拿住了他们的把柄后,每月他和文栋就成了岳钟琪的提款机,少至几万两银上万石粮食,多则十多万的数字早就压得他们透不过气来了。
  之前好不容易积攒的那些家底就这样一点点从手中哗啦啦地如水一般流出,心中是又悔又痛却又无可奈何。赫寿曾经多次想和岳钟琪翻脸,来个一拍二散再不受他胁迫,但最终还是屈服了下来,心中的无奈和痛苦只有自己最清楚。
  “赫兄。”文栋见赫寿这副模样,同样也是一副兔死狐悲的样子,要知道他们两人是坐在同一条船上的。
  文栋左右张望一下,压低着声音道:“依我看,岳钟琪此次是打算拿你我开刀了。”
  “这……这话从何说起?”赫寿顿时吓了一跳,脸上的肥肉情不自禁抖动起来,脸色大变。
  “这不摆明着么?”文栋悄声说道:“你我有多少家底,这岳钟琪会不知道?这些日子来,他变着法子让我们给他筹集军饷和粮草,一来二去早就把你我家底全掏空了。岳钟琪又不是傻瓜,就算你我手上还有些,可这数字也远满足不了他的胃口,再加上这一次的数额如此巨大,难道换成别人就能成?”
  “我……我……。”赫寿气得双手颤抖,强自按捺着道:“这卸磨杀驴也得等磨好了吧?眼下大战将即,他如何这样做?难道你我兄弟这些年为他尽心竭力,就没半点功劳?”
  “功劳?呵呵。”文栋冷笑一声道:“你我有何功劳可言?说白了就是戴罪立功罢了,赫兄恐怕还不知道吧?其实你我之事岳钟琪早就密报先帝了,之所以先帝和岳钟琪都未拿下你我的人头,关键还是钱粮。等你我再也拿不出钱粮的时候,你觉得还能逃过这一劫?”
  “这……这怎么可能?”赫寿惊愕不已,一直以来他总是以为岳钟琪捏着他们的把柄是要他们就范,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地位,赫寿和文栋才会心甘情愿受他摆布。可是今天却突然得知事情并非如此,不仅是岳钟琪,就连已经驾崩的康熙早就算计好了他们,留他们一条命其目的只是为了钱粮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5/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