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2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3/656

  “老师,学生去瞧瞧是怎么回事。”见到程顺则脸上的表情变化,一个年轻人顿时起身,程顺则微微点了点头,年轻人先是给程顺则行了一礼,随后这才转身向外走去。
  边走,这年轻人沉着的脸就显出了一丝怒色,这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国相金正元家的小公子,作为国相家的公子,别看他在程顺则面前毕恭毕敬,但其实并不好相于,毕竟国相家的衙内不是普通人能惹得起的。
  正当金公子几步来到走廊外,朝着小院的院门那边走去,这喧哗声不仅越来越大还越来越近。听到这,金公子心中更怒火上烧,他甚至打定了主意不管是谁弄出来的喧哗,今日非叫他好看不可。
  可当他来到院门口,还没来得及伸手去开门的时候,只先听得一声巨响,随后只见到门板突然间飞了起来,以根本来不及反应的速度就朝着自己的面门而来。年轻人吓得惊叫一声,只勉强抬起双手,但这时候被一脚踢开的门板已重重撞到了他的身上,一股大力传来,金公子的惊叫瞬间变成了惨叫,紧接着整个人就朝着后倒去。
  “咦,这有个小子。”金公子毫无防备挨了这么一下顿时滚落在地上,眼冒金星同时脑子里一片空白,耳边只听到一个陌生的声音传来。
  “呵呵,这小子运气不好,居然被门板给拍了一下,这下可够他受的。”另一个声音幸灾乐祸地笑道。
  接着,之前一个声音道:“这能怪老子?鬼知道这小子居然藏在门口,要怪就怪他倒霉……。”这句话还没说完,只听这人语气突然一喜,顿时笑道:“哈哈哈!这还真是拍巧了,兄弟们都来看看,这家伙是谁?”
  “咦,还真是巧了。”
  “你小子运气好,居然一脚就拍晕了个正主。”
  “哈哈,运气来了挡不住,小子,给老子起来吧!”大笑着那人一伸手就拽住了金公子的衣领,把摔的七荤八素的年轻人从地上提起,这时候金公子的脑袋渐渐回过神来,当他感觉到一股大力把自己提起,同时还有人剪着自己双手往后拗的时候,年轻人顿时又惊又怒,大喊起来:“大胆!快放下本公子!你……你知道本公子是谁么?混蛋!放开本公子,再不放手本公子要你全家好看!”
  “呵呵,你小子能耐不大,脾气倒是不小?还要老子全家好看?啧啧,老子可不信,别说是你这小子了,就算是你老子恐怕都没这个能耐!”那人听到金公子的威胁丝毫不在意,反而手上的力气更大了,金公子拼命挣扎丝毫没有作用,片刻就被牢牢绑住,这时候他才睁开肿胀的双眼看清楚面前那人的模样,当他看到那人和同那人一起冲进来的同伴身上的穿着时先是猛然一愣,紧接着满眼都是不可思议,脑袋里嗡的一声就像什么东西炸开了似的。
第545章
误国
  外面的动静早就惊动了堂中众人,正当金公子被反剪双手绑起之时,程顺则等人终于出现在了堂门口。
  程顺则跨出门口的瞬间心头带着极度愤怒,何人居然敢在明伦堂闹事?这实在是胆大妄为,可当他看清楚眼前的一幕时,程顺则心头的怒火猛然像被一盆冰水从头浇下瞬间熄灭,取而代之的是惊愕和一丝慌乱。
  跟随程顺则一起出来的那些学生都不是没见过世面的,要知道他们本就是琉球各大族家的子弟,当他们看见被按在地上绑得如此杀猪一般拼命挣扎却无能为力的金公子,再看清楚那些冲进来凶神恶煞之人的穿着时,原本已差一点儿脱口而出的大骂和训斥就如同被割喉的鸡一般半字都无法说出。
  “你们是何人?为何擅闯明伦堂?难道不知这明伦堂是老夫做学问的地方?”程顺则眼中的慌乱瞬间即逝,他深吸口气,依旧摆出一副沉稳的样子,上前一步喝道。
  “你就是程顺则?”对面人中一个领头者当即问道。
  “正是老夫!”程顺则抚着长须镇定自若道,紧接着抬手一指:“你等是那位驻军将军部下?擅闯明伦堂又当何罪?你可知犯了如何大罪?还不快快放了金公子,或许老夫可向何太傅求情免尔等罪责,有道是上天有好生之德,如今悬崖勒马为时不晚,尔等千万不要自误才是!”
  这一番话说得那名明军百户一头雾水,边上兄弟们也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现场顿时静了静,但很快就是一片哄堂大笑声响起。
  “哈哈哈,笑死我了!”一个明军小旗捧腹大笑道:“这老家伙是不是读书读傻了?头儿你听听,居然还要到何大人那边替你求情。我说老大,要不我们给程老夫子磕个头认个错?再哭几嗓子求个饶?要不何大人一怒之下让人砍了我们的脑袋,这不冤枉么?”
  “哈哈,对对对,李兄弟这话一点都没错,老大,你觉得如何?”
  几人乐成一团,忍不住打趣道,那百户听得更是哭笑不得,他也懒得废话,当即先骂了一声娘西匹,随后一挥手就招呼兄弟们道:“和这老小子废什么话,正好人都在,兄弟们!给老子统统绑了!”
  话音刚落,众人脸上的嘻笑瞬间变成了严峻,异口同声地应了一声,紧接着就朝着程顺则及弟子们冲来,见此,程顺则等人早就惊得目瞪口呆,还没来得及等他们反应过来这群如狼似虎的军士就冲到了跟前,这些人个个都是拿人的好手,两人一组配合异常默契,一瞬间就把在场这些人全控制住了。
  一时间,惊恐弥漫在所有人的心中,那些只懂得风花雪月的公子哥们哪里见过这些?当即挣扎的挣扎,哭号的哭号,当然还有的人企图用自己的身世来威胁对方,可这一切都无济于事。
  就连程顺则同样如此,脑袋上戴着的东坡巾早就被人拍落在地,之前沉渊如海的气度早就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满面惊恐和掩饰不住的慌乱。他企图挣扎几下,但抓住他肩膀的两双大手如同铁钳子一般丝毫不动,原本扎得整齐的头发此时也披了下来,瞧上去一副狼狈不堪的模样。
  “你……你们不能如此!老夫乃是先帝之师,琉球国大儒重臣!你们如此所为难道就不怕挑起两国争端不成?圣天子在上,万万容不得你等胡闹!还不快快放了老夫!”
  “我呸!”领头的百户不屑一顾道:“死到临头还硬撑着?程顺则!你东窗事发了,跟老子走一趟吧!”
  听得此言,程顺则心中最后一丝侥幸瞬间而逝,其实当他看清楚来人都身着大明军士制服的时候,程顺则就已经猜到了原因。但他心中还那么半丝侥幸,企图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来压制住对方,可是现在这一切都成了空,对方摆明着就是来抓自己的。
  不仅是抓自己,同样也抓了在场的所有学生,而这些学生都是同程顺则、金正元有密切合作的琉球高官大族子弟,正如那百户说的那样,他的东窗事发了,眼下到了这一步表示他们之前的密谋完全落空,一切已悔之晚也。
  当日,不仅是明伦堂一地,可以说琉球的其他各处也在不断上演相同的一幕。从国相金正元到王叔尚乙和大儒程顺则开始,至下到普通中低级官员,共有四十七家被抓,这些被抓之人中地位和威望最高的当然是前三者,而其家人也没逃脱,上至老者,下至妇孺,全被抓起来打入牢中,而整个琉球朝堂更是差不多少了十之六七,眼下仅只有议政大夫郑思齐一党和其他一些大臣幸免。
  如此大事,整个琉球几乎乱成一团,不过大明驻军早就有所准备,在行动开始时驻军就第一时间接管了整个王城,牢牢把全城控制在手中。
  直到傍晚之时,抓捕才结束,得知此事惶恐不安的议政大夫郑思齐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他以为大明要用武力直接并吞琉球,甚至已经在家中做好了殉国的准备,谁知道在日落之时,王宫内侍筒平来到府中,为郑思齐带来了太后和大王让他进宫的诏书。
  以大礼接过诏书,郑思齐连忙换了衣冠随着筒平出门向王宫赶去,当出迈出府门的时候,只见外面早就有一队明军军士守候着了,这队明军军士是护送他们去王宫的。
  郑思齐看了一眼,并不说话,同筒平一起上了大轿,等轿起行了一段路后,郑思齐这才忍不住向筒平询问究竟出了什么事。
  筒平沉咛了下,心想既然太后和大王已召他入宫,而且何太傅也派人保护郑思齐的安全,这事早一点晚点他终归会知道,再说郑思齐虽是琉球国的三巨头之一,但他这人平日并不像金正元和尚乙那样骄横,为人平和,同筒平关系也不错,在这种时候给他露点风声也是情理。
  当即,筒平轻声讲述了今日这事的来龙去脉,郑思齐凝神听着,越听越是心惊,听到最后他的脸色剧变,双手更是忍不住颤抖起来,同时目光中有着按捺不住的怒火。
  “金正元!尚乙!程顺则!你……你们这是误了大王!误了我琉球国啊!”
第546章
祸事
  郑思齐怎么都没想到金正元等人居然会如此妄为,作为议政大夫,郑思齐在琉球国的地位不低,从官职来讲仅次于金正元。
  早在琉球旧王在位时,郑思齐就是朝中重臣,新王继位后,他依旧保持着极大影响力。
  因为之前的缘故,琉球因为满清而恶了大明,从而导致后来琉球主动向大明请罪,以延续尚氏琉球的统治。作为议政大夫,郑思齐是当初的决策者之一,也是推动琉球成为大明属国的重要人物。
  但这样做,郑思齐只是尽到一个臣子的义务,其目的还是为了琉球和尚氏。小国正是如此,面对大国只能夹缝求生,作为小国之臣的郑思齐并没有太多选择,面对大明这个庞然大物,琉球也只能这么做。
  但之后大明的反应出乎意料,虽然明面上赦免了琉球之罪,大明皇帝也重新把琉球国归于属国治下。但同前明不一样,如今的大明皇帝是一位中兴之主,更是马上天子,气吞山河雄心勃勃,不仅放眼海内,更把目光投向了海外。成为大明属国后,大明又在琉球派驻了军队,同时还给国王送来一位帝师。
  对此,琉球朝中许多官员都有所警惕,就连郑思齐嘴上不说心中却也有过猜测,而且这些年来,随着大明海上力量的越来越强大,再加上朝着大洋深处的势力扩张,作为孤悬海外的琉球非但没有成为大明忽略的一环,相反因为大航海的兴起,琉球的地位这些年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些年琉球上下的变化足以看出这点,大明的强盛和扩张给予琉球带来了繁荣昌盛,尤其是海贸的高速发展,使得整个琉球在其中收益颇多,不仅是普通的琉球人,如同郑思齐这样的当地大族更在其中获得了极大好处。
  能做到郑思齐这样地位的人,当然能够在其中看出琉球的变化,甚至郑思齐已猜测到大明是打算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削弱琉球王室对琉球的掌控,同时使用这些利益使得琉球上下同大明逐渐形成一体。
  这样长久下去,琉球的独立性必然会遭到破坏,也许数十年后,琉球就由大明属国成了真正大明的国土,当所有人琉球人以大明子民自居的时候,琉球国也将名存实亡了。
  对此,郑思齐心里很清楚,可是他却无能为力。他所能做的仅仅只是尽量推迟这个进展,或者说保住琉球王室的权威和独立性。假如真的到了那一天,至少在失去统治权的基础上还可以保证尚氏对琉球的名义和影响力,能做到这就足够了。
  所以说,郑思齐和金正元两派对于此事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或者讲前者是保守派,后者却是激进派,但无论如何,两派的目的却是一致的,那就是保持琉球的独立性和尚氏在琉球的地位。
  相比金正元等人,郑思齐的头脑更清醒,他清楚的知道作为小国的琉球手里并没有什么筹码,而且所能做的也不多。更何况,历史曾经告诉过所有人,中原王朝崛起的前几十年中是强大和不容置疑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原王朝也将会渐渐改变,尤其是皇位的更替更会带来这种变化。
  这正如当年朱棣派郑和下西洋那样,可当朱棣死后,仁宗继位,万帆争流下西洋的壮举就再也不复之前了,等到宣宗朝后期,大明索性彻底放弃了海洋,而强盛一时的大明海军也在这片大海中彻底消失。
  正是如此,谁能保证如今的大明不会和当初的大明一样呢?所以郑思齐的做法从这点来讲更稳妥些,这也是郑思齐一直不看好金正元等人激进态度的缘故,可他怎么都没想到,金正元等人居然会瞒着自己悄悄做出如此大事来。
  一下子,天塌了!咬牙切齿怒骂几句后,郑思齐的目光中充满着绝望和无奈,金正元这些人自以为聪明,但恰恰做出了最为愚蠢的勾当,假如琉球拥有同大明抗衡的国力的话,那么他们这些所为或许可行,但是相比大明而言,小小的琉球根本不堪一击,在绝对的力量面前,这些权谋就是一个笑话罢了。
  就像现在,大明驻军突然出动,仅仅一天不到的时间看似强大的金正元一党就灰飞烟灭,而此所带来的后果更是严重之极,当郑思齐想到因为金正元等人的愚蠢所导致后果的严重性,他就恨不能提把刀亲手砍了这些家伙。
  当行至王宫,落轿后,郑思齐失魂落魄地从轿中走出,在边上的筒平提醒下,他才稍稍收拾了下心情,看看王宫外,原来的守卫如今已经全更换成了大明的军士,郑思齐心中不由得长叹一声,整整衣冠跟着筒平进了宫门。
  当来到殿中,看见安然无恙的太后和大王时,郑思齐这才稍松了口气,他真担心进了王宫看到的是另一幕情况,如今太后和大王安好,而且看起来也不像是被胁迫的样子,这让郑思齐在绝望之余看到了一丝希望。
  “臣议政大夫郑思齐叩见太后,叩见大王!”
  急步上前,郑思齐向端坐在正中的两人行叩拜大礼,同时称道:“王城混乱,臣来的迟了,还请太后和大王恕臣之罪。”
  “郑大人起来吧。”国王还年幼,如今是太后临朝,太后清脆的声音在殿中响起,只听得她道:“今日事发突然,国相金正元、王叔尚乙、永禄大夫程顺则三人密谋作乱,亏得上国出兵相助这才未酿成大祸,如今王城内叛乱初平,议政大夫是朝中重臣,哀家和大王正要依重郑大人才是。”
  “臣诚惶诚恐……。”郑思齐急忙伏底身子回道,同时心中急思太后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作为议政大夫,郑思齐一下子就从太后口中听到了几层意思,但这些意思那些是真那些是假他一时间无法判断,更不知道太后这些话有几分真心还是另有几分无奈。
  不过有一点太后说的好,那就是先把金正元等人之事称之为密谋作乱,这样一来就能把琉球王室从中摘了出去,同时也保全了琉球国其他朝臣,也许他正可以用此借口趁机把此事定性,假如大明能够接受的话,或者琉球国祚还能继续下去,至于金正元等人的结果如何?郑思齐根本不作考虑,为了琉球国和尚氏,他们这些人不足挂齿,更何况这祸事还是他们自己惹出来的。
第547章
变化
  可话虽是这样,但琉球之事是郑思齐无能为力的,不仅是他,恐怕连太后和大王也是如此吧。眼下,关键是要看大明的态度,也只有大明能够决定琉球的未来。
  俯在地上的郑思齐悄悄抬头看了一眼太后,随后目光又移向了殿中左右。至于年幼的大王,此时此刻也根本做不了主,只是小模小样地坐在正中的宝座上努力做出一副认真的样子罢了。
  “太傅正替哀家处理乱党之事,暂不在宫中。”似乎是看出了郑思齐心中所想,太后开口道。
  听到这,郑思齐心里松了口气,何显祖既然如此安排,那足以表明大明并没有过分的想法,也许这事还有挽回的地步,至少没有到最糟糕的境地。
  “臣……不知太傅那边可同太后有何……?”郑思齐沉咛片刻,这才斟酌问道。
  “金正元等乱党在国中势力盘根错节,如今罪魁祸首虽已经擒获,但谁又能保证有漏网之鱼?现太傅正带人严加抓捕,力求一尽其功,不知议政大夫可有什么教哀家的?”太后幽幽反问道。
  郑思齐当即又把身子俯了下去,毕恭毕敬道:“臣如何敢称教字?只是此事臣略有小见而已。”
  “议政大夫不必顾虑,此间仅哀家与大王还有你三人,但凡有话尽快说就是。”
  “臣诚惶诚恐……。”郑思齐连忙又磕了个头,这才回道:“金正元等人狼子野心,犯下如此谋逆大罪,罪该万死!臣以为,此事太后和大王当机立断,确为上策,但上国之怒火如何平息还需善后。太后如今最要紧的是以大王名义上表大明,以求大明皇帝宽恕,如有太傅在其中周旋那就更好不过。此外,国中各族还需太后同大王下旨安抚,如此大事现人心惶惶,至于其他些许事,臣会同他人尽心竭力。”
  “议政大夫所言甚是。”太后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看来,郑思齐此人还是可用的,太傅的交代的确没错。
  太后当即道这些事她已经做了,而且何显祖也答应为她们母子周旋,说起来这事罪魁祸首就是金正元等三人,尤其是太后从何显祖那边提前得知金正元等人的所作所为时,这个年轻的寡妇实在是气得不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3/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