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2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9/656

  想到这,穆忠明脑海中突然一闪,似乎明白了些什么。这时候就听得白晓鸣继续说道:“之前卑职同大人说过,这包掌柜的荣盛昌就是一个布店,但他所售卖的布只是普通的布,根本不能同我大明从南方而来的那些布相比。同样的价格,新布不仅比他的布更好更漂亮还能多扯三成布,这样一来,这荣盛昌如何会有买卖?这北京城里的老百姓又不是傻瓜,谁会去买他的布呢?”
  “他就没去想办法进点新布?”
  “大人问的极是啊!”白晓鸣道:“关键就在此,要是换了别人,见这买卖如此下去早就急上火了,可这包掌柜非但一点都不急,反而悠闲的很。之前也有一家南方商人找过包掌柜,毕竟他的店面位置还不错,打算入股同他合作,一方提供布匹,另一方在北京经营,这听起来不是什么坏事,但这包掌柜居然没同意,您说奇不奇怪?”
  “也许是他打算卖了店,关了张呢?”穆忠明想了想问。
  “这不可能!”白晓鸣道:“就我刚才说的要合作那商人之事,对方也曾提出要买他的店铺,价钱出的不低,但包掌柜也未答应。”
  “那他就没自己另想办法找货源?”
  白晓鸣摇头道:“没有,丝毫没有!这已经一个来月了,荣盛昌几乎日日没进项,就连里面的伙计都闲出病来了,可这包掌柜却依旧丝毫不急的样子。这天下有这么做买卖的?能有这样的掌柜的?这打死卑职也不信啊!”
第487章
南北一线
  锦衣卫的效率极高,当穆忠明确信荣盛昌有问题后立即加派了人手进行调查,白晓鸣自然也在其中,毕竟荣盛昌的情况是他首先发现的,而且对于荣盛昌也是最熟悉的人。
  几日之后,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摆在了孙嘉淦面前,另外同时在场的还有驻扎北京城的新军将领张昭。
  孙嘉淦看完了这份报告,眉头紧锁,然后一言不发递给了张昭。
  作为顺天府尹,孙嘉淦可以说是如今大明在北京城的民政首官,自孙嘉淦抵达北京后,耗费了不少精力才使得北京重新运转起来,现在刚刚见到好景象,就冒出了荣盛昌的事来。
  “穆千户你打算如何处置?”孙嘉淦想了下后直接问道,锦衣卫的报告非常详细,何况锦衣卫的能力孙嘉淦也清楚的很,所以他并没有问这事是否真假。其实,穆忠明作为锦衣千户完全可以直接处置这事,但他特意来拜访自己,而且还把张昭请了过来,应该是另有打算。
  果然不出所料,穆忠明笑了笑道:“此事发生在北京城中,锦衣卫通报孙大人是份内的事,至于处置,这还要看孙大人和张将军的意思。”
  说完,他把目光投向了一旁的张昭,此时张昭已看完了报告内的内容。
  “穆千户,这里没外人,有什么话直说就是。”张昭直接回道。
  “好!”穆忠明正色道:“此事处置真说起来也容易的很,现已证明这荣盛昌同清廷有很深的瓜葛,更同南边的十三皇子胤祥有着密切关系,最简单办法就是直接封了荣盛昌,随后捉拿包掌柜等一应人员,严刑拷打问出是否在城内另有同伙,在掏出他同胤祥之间的具体联系内容……。”
  穆忠明说到这停顿了一下,看看孙嘉淦和张昭道:“这样做最为便利,但如此所为必然打草惊蛇,如城中不仅有荣盛昌一家,必然会惊走他人。此外,这还是小事,关键在于我明军接下来的计划,之前南京传来消息,让我锦衣卫等配合新军做好情报准备,如在下猜测不错的话,我军应该很快就有行动?如此,在下倒是觉得可暂时留着荣盛昌,一来可以借荣盛昌这条线继续往下挖,看看这城还藏着那些魑魅魍魉,二来如有必要也可以用荣盛昌之手为我大明做些事。”
  孙嘉淦转瞬就明白了过来,点头道:“穆千户的意思是放长线钓大鱼,然后再借荣盛昌之手浑水摸鱼?”
  “孙大人一言中的!在下就是这个意思。”穆忠明笑道,接着把目光望向了张昭:“不过,此事牵涉到军事,还需张将军来决断,如张将军觉得如此安排不妥的话,那我锦衣卫也可立即抓人。”
  “张将军,您看呢?”孙嘉淦倒无所谓,他是民政官,虽说这事发生在自己眼皮底下,但如今荣盛昌已被查清,无论是马上抓还是放长线钓大鱼,对于孙嘉淦来讲没有任何区别。所以,这件事还是需要新军那边来决断,张昭作为新军驻北京城的高级军官,他才是最后的决定者。
  张昭想了想道:“此事甚大,我需立即报林将军知晓。”
  “这是自然。”无论是孙嘉淦还是穆忠明对此没任何异议。
  现在,北方的最高军事长官是林建章,无论是北京还是天津两地,甚至包括古北口的部队全部是由林建章来统帅。
  在北京城稳定秩序,结束军管后,林建章的主力就撤出了北京城,驻兵丰台。
  丰台,原本就是之前清廷驻军所在,明军拿下北京城时,丰台的清军主力不是在同明军交战中损失惨重,就是随着清廷西逃。所以,当明军到达丰台后,丰台大营的设施一应俱全,并无多少损失,在稳定北京城后,考虑到城内并不适合部队驻扎,所以林建章就直接把部队主力拉到了丰台,在北京城内只留下了一个团的兵力,由张昭负责。
  作为新军的主要将领,张昭当然知道新军内部已接到了军机处的命令。在打下北京城后,考虑到北京周边未稳,再加上古北口的清军问题和临近冬季,所以新军休整了一些时日。
  现在,已是春季,随着古北口的清军投降,明军已牢牢占据着北京、天津甚至包括古北口一线的地盘,而且这几月中一应军用物资一直都在准备之中,而明军也在不断调动部队准备发动北攻。
  如果不出意外,至多一个月,新军就将对清军动手。但究竟是打谁,明军内部还是有所分歧。有的认为直接由北京城向南攻,沿保定府、顺德府一线直取开封府,一口气打到黄河。还有的认为由天津南下,攻沧州、德州、济南,然后先拿下山东半岛。
  其实在去年刚拿下北京城不久,王东、林建章、庄岩三人就讨论过,当时有三个目标,一是保定,二是沧州,三是古北口。但后来因为古北口的变化,使得明军最终招降了董象纬,所以说古北口如今已经入明军手中,剩下来的就是另外两个目标了。
  无论从哪里打,打哪里,对于明军来讲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打穿南北线,使其南北连成一片。但是,这两个方向都是硬骨头,前者十三阿哥和原直隶清军就在保定府以南驻扎,而且这条线打的是中原,中原为兵家必争之地,清军在顺德和开封两处兵力可不少。
  至于山东那边,十四阿哥和江北大营已经合流,一旦明军攻击山东,江北大营必然会北上,岳钟琪乃当世名将,他担任江北提督后,江北清军在他手中训练有素,军械精良,而且兵力雄厚。
  所以说,这两个地方都不好打。明军虽然强大,可新军的人数并不多,加上还需分别驻扎天津、北京各地数州县,能够抽调出来的兵力也不过二万新军而已,再加上这两月从南方补充的其他陆军兵力,至多也就三万多人。
  这三万多人,如是硬碰硬,就算正面打垮清军五万主力也不在话下,但战争并非如此,在天津卫和北京城下吃了苦头的清军也不是傻瓜,明知道明军火器强大,难道还会用原来的战术面对面地摆阵么?
  再者,虽说北方相比南方天气干燥,雨水较少,但要知道现在可是春季,接下来就是夏季到来。春夏两季本就是多雨季节,这对于善使火器的明军来讲不是什么好事。
  新军虽说训练有素,可一旦在大雨中进行战斗,其战斗力要大打折扣,再者新军又是稳定北方的主要力量,无论如何都不能有太多折损,一旦新军遭到重创,那么不仅无法打通南北,更会使得才拿下仅仅半年的北京城陷入困境。
  正是因为如此,作为北方战区最高指挥官的林建章一直都在迟疑,对于他最终选择的目标也未确定。而在南方,朱怡成也在耐心等着他的决定,无论攻击哪个方向,南北将同一时间开始行动,以南北同击,一口气打通南北线。
  “大帅,张昭张将军来了。”正当林建章对此为难之时,张昭来到了丰台大营。
  林建章听闻张昭来了也不在意,只是让亲兵喊他进来。
  一见林建章,张昭上前毕恭毕敬地行军礼,林建章回了一礼,然后让他坐下,并叫人给张昭上茶。
  “你小子在北京城不好好享福怎么跑我大营来了?说吧,什么事。”林建章笑呵呵地问道。
  张昭是他的心腹爱将,张昭原本就在新军中出类拔萃,之后担任先锋,无论在天津卫初战还是后来在北京城下的表现,都让林建章满意的很。收复北京城后论功行赏,张昭也终于以战功挤身当了将军,在安排北京留守人员的时候,为犒劳张昭,林建章特意把他留在了北京城。
  “回大帅,末将前来是有要事。”张昭正色回道。
  林建章微微一愣,挥手让屋里的亲兵出去,等亲兵离开后,张昭从怀中取出锦衣卫的那份调查报告递上,随后讲述了穆忠明对于荣盛昌的调查结果和建议。
  边听着张昭的讲述,同时仔细看着手里报告,等张昭说完后,林建章问:“这个穆忠明是不是就是协助我军攻入天津卫的锦衣卫军官?”
  “大帅好记性!”张昭赞了句道:“正是此人,由于天津卫之战穆忠明立下大功,如今已经是北京锦衣千户。”
  林建章点点头,对于穆忠明他还是了解的,在天津卫和北京城时都见过几面,虽然这人是满人出身,不过现在这个穆忠明已比一般的明人更忠于大明,而且做事能力很强,无论搞情报还是反间都是一把好手。
  这一次,穆忠明破获荣盛昌一案,足以证明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穆忠明想的比较长远,并没有莽撞地直接朝荣盛昌下手,而是暂时监视暗中不动,同时第一时间找到了孙嘉淦和张昭,仅此一点穆忠明如此决断就让林建章大为满意。
第488章
粘杆处
  现在,张昭所带来的消息让林建章极为心动,他甚至在想这是不是老天爷在帮大明,帮自己?
  眼下,自己正在对如何决断而迟疑不决,一直未能定下南攻的方向。就在这时候,穆忠明居然查到了北京城中清廷十三皇子胤祥设在北京城内的暗探,这不是老天的安排还是什么?
  林建章没考虑多久,顿时就有了决定,他让张昭马上赶回北京城去,立即找到穆忠明让他千万不要打草惊蛇。既然已确定荣盛昌和那位包掌柜的底细,那么正好借此机会做一篇文章。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南攻保定就将摆上日程,而荣盛昌这颗棋子也将是决定南攻的一步好棋。
  军令如山,张昭在丰台大营并没多呆,立即就赶回了北京城。当穆忠明得知林建章的决定后立即表示锦衣卫会用全力进行配合。
  随后,穆忠明招来白晓鸣,仔细向他叮嘱一番,这些日子依旧同往日那样,至于荣盛昌那边还是造旧,应该干嘛还是干嘛,千万不要露出马脚来,至于其他的等待自己消息,如果他能做好此事,到时候就是大功一件,并许诺事后会提拔他当个小旗。
  得到了穆忠明的交代,白晓鸣兴奋不已,一旦当了小旗自己就是从七品的官了,而且锦衣卫的待遇一向比普通官员好,从七品的小旗俸禄和七品知县没什么区别,到那时候自己可以说是前途无量,如何不让他兴奋不已?
  如今,直隶的清军基本在南边,除了马兰镇总兵驻扎遵化和在天津卫和北京城下损失的部队外,成编制的清军绿营还有泰宁镇和大名镇。
  直隶七镇,眼下就剩下了三镇,而且马兰镇由于远在遵化,现在根本就同在保定的十三阿哥联系不上,更不用说调动其兵力了。不过还算好,马兰镇并没有像古北口的董象纬那样直接投降于明军,这对于清军来讲马马虎虎算是个好消息吧。
  至于泰宁镇和大名镇,其中泰宁镇因为驻扎保定,在之前增援天津卫之战时就同明军交战中被打得落花流水,残部撤至保定易县后,泰宁镇如今补充了些兵员,稍微恢复了些元气,可战斗力已弱了许多。
  而大名镇由于离得远,兵力未损,倒算是剩余三镇中势力最强,也能最用得上的一部。
  泰宁镇和大名镇两部如今加起来只不过二万多人,反而十三阿哥在直隶这一年中练了不少兵,现在力量最强的是十三阿哥一手练出来的兵勇,足有五万人,而且这五万人训练有素,装备也不差,虽比不上明军,可相比普通绿营来讲却强了不少。
  所以说,十三阿哥手中掌握的兵力已达到了七万多,相比去年明军占据北京城时的六万人马增加了一万之多。倒不是十三阿哥不想多练兵,关键是手中没钱,清廷西狩后,十三阿哥就没了朝廷直接拨款,后来的兵员扩张和装备是他想尽办法从地方挤出来的,为了搞银子,十三阿哥甚至还各地自设了关卡,对一应来往的人收取厘金,以这种方法来满足军费开支。
  虽然厘金可以解决一部分军费开支,但对于十三阿哥来讲依旧不能满足。十三阿哥虽然没有正式带过兵,可他从小就爱钻研兵事,而且十三阿哥此人做事果断,极有魄力,他非常清楚要练出强兵来,不仅需要严格的训练和精良的军械,更重要的是士兵的待遇。
  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对于那些从泥腿子成为兵勇的老百姓来讲,真金白银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有了银子,拿了高饷,他们才能为了卖命,要不然人再多也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
  在厘金之外,十三阿哥还把目光盯上了一些地方豪强和有钱人,虽然他也知道向这些人伸手是饮鸩止渴,但在眼下他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大清的基业和天下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了大清,他十三阿哥又能算得了什么呢?如今保大清就是保自己,为了这个目的,只要能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可以用。
  这小半年来,十三阿哥以皇子和统领直隶的身份可没少冲大户下手,对方识相的话,十三阿哥还能给对方留条后路,只是要了人家大半家产而已。如果对方不识相,那么就不要怪他心狠手辣了,在他手中家破人亡的可不是一户两户,至于罪名么,那还不简单?直接扣一个同叛贼同流合污的帽子上去,把人拉出去一砍,家产尽没了事。
  就这样,十三阿哥才拉起了这五万兵马,有了足够在直隶立足的底气。但是,面对强大的明军,十三阿哥还是没太多信心,虽说他没有参加过天津卫和北京城的战斗,可从得到的消息来看,十三阿哥却清楚自己这五万人再加二万绿营依旧不是明军的对手。
  为拉和明军抗衡,十三阿哥想了不少办法,不仅在自己军中想办法铸造大炮和火铳外,同时还找人打听明军的动静,此外十三阿哥还琢磨过如何从明军手里搞到新式火器,这倒和八阿哥的想法不约而同,由此可见十三阿哥也是一个头脑清醒的明白人。
  至于北京城里的荣盛昌和包掌柜,穆忠明的判断没有错,锦衣卫的调查结果也是正确的,包掌柜的确和十三阿哥有密切关系,而且也是十三阿哥在北京城的耳目。
  但实际上,包掌柜并不是十三阿哥的人,其实包掌柜是四阿哥的人。说起来包掌柜作为保定人能在北京城里立足,那是因为包掌柜的娘家表兄是四阿哥府里的二管事,正是有了这么一层关系,包掌柜才能在北京城里开了这家荣盛昌。
  清廷西逃之时,四阿哥原本是想借此机会南逃和十三阿哥汇合的,没想到八阿哥早就做了安排,牢牢看住了四阿哥一家。
  但就算这样,四阿哥也暗中做了安排,无奈只能把一些心腹转交给了十三阿哥以助其力,并为自己留一条后路。荣盛昌的包掌柜就是其中之一,他明着是个布店掌柜,可实际上就是后世四阿哥手下大名鼎鼎的粘杆处的一员。
第489章
怒火中烧
  “什么!隆科多还没北上?”真定,也就是后世石家庄的正定县,十三阿哥冷冷地对一人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9/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