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2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8/656

  听八阿哥说到最后一句话,十阿哥顿时站了起来,拍着胸口保证一定听八阿哥安排。
  十阿哥性子莽,却非常听话,这也是八阿哥派他去四川的原因。同时,八阿哥详细说了说他对于岳升龙的安排,并且着重关照他必须要尊重岳升龙,另外要以他郡王的名义协助岳升龙在川中行事。
  这些,十阿哥全都一一答应,但他最后依旧问了一句,如果岳升龙有异心的话怎么处理。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八阿哥斩钉截铁道:“岳升龙此人素以忠孝为名,而且岳家有祖训,当精忠报国!何况,岳升龙平日为官直来直去,要不当年也不会恶了皇阿玛,最终被逼告老还乡了。如今他既然答应了任职四川,以他性格必是尽心竭力,更何况,岳升龙也不傻,你在他身边,他自然也明白我的意思,再加上岳钟琪如今又在江北,老十四也在那边,这里面的奥妙难道你还不懂么?”
  十阿哥一拍脑袋恍然大悟,心里对八阿哥的安排是佩服不已。他和岳升龙在四川,十四阿哥和岳钟琪在江北,一父一子,再加上两位皇子,无论是岳升龙还是岳钟琪都必然能为大清尽力而为,而不会有任何二心。
  八阿哥现在虽然手下人不少,但真正能信得过的人也就是这几个兄弟。十四阿哥早早派了出去,现在又要把十阿哥派去四川,而最后一个九阿哥……。八阿哥看了一眼九阿哥,心中有些犹豫不决。
  “八哥,如有要兄弟去做什么事直说无妨。”九阿哥笑着说道。
  八阿哥叹了口气道:“我掌权未久,虽说朝中局势如今已稳,但你们二人才是我最信任的。除去十弟去四川外,如今还有另外一事,那就是山西那边。前面马齐说的范毓馪的事你们也知道了,不过我刚才思来想去,还是打算让九弟你麻烦跑这一趟。”
  “这没问题,八哥您前面不是说了要给范家一个恩典嘛,这差事交给我了。”九阿哥想都不想就直接答应道。
  “不仅此事。”八阿哥又道:“你去了山西后对于另外几家的家主都见上一见,同时告知他们范家在江南的事。如今,大明那边对于他们八家可是恨之入骨,如他们想享此长久富贵,唯一也只能跟着我们大清走!”
  九阿哥点点头道:“此事小弟清楚了,想来这些商人也不是傻瓜,现在范家落了此难,另外几家未免也兔死狐悲,此事不难。”
  八阿哥又道:“另外,你等会去找一下张廷玉,让吏部给各家一个官身,官不需大,五六品即可,至于具体为何官,张廷玉自然明白。”
  “八哥,当初你给范毓馪三品官位二品的顶戴,朝中已有不少人有所非议,如今再给另外几家官身,是不是……?”九阿哥迟疑道。
  “无妨。”八阿哥摆手道:“只是些官身而已,又非授以实职,一纸公文能换得些许利益,这笔买卖算下来并不亏。所谓非常时行非常之事,你如何看不透这点?”
  见九阿哥有些明白,八阿哥又道:“此外,我本想通过范家从南边搞来火器,如今这条路堵死了,但我知道无论是范家还是其他几家一直同北边的罗刹国有联系,这些商人向来唯利是图,在朝廷眼皮底下偷偷摸摸和罗刹国那边交易可不是一两年了。不过也好,如今这倒也是一条路,需知罗刹国的火器同样锐利,你此去替我试探一番,告诉他们如能搞来大批火器朝廷必然重重有赏,到时候这虚衔转为实职也是可以的。”
  “这些该死的家伙!居然还暗中搞这些事?”九阿哥还没回答,边上十阿哥顿时就骂了起来。
  当年大清和罗刹国在雅克萨一战,虽说这仗勉强算是打赢了,可实际上这只不过是康熙在天下人面前自吹而已。别人也许不知道,他们这些皇子难道还不清楚么?这一战罗刹国总兵力仅仅为八百六十三人,而清军前后居然出动了数万大军,从开战到最后签订协议,前后一共经历了四年之长时间。
  最终,清军在战场上伤亡几千人,其中将领就死了好几个,而且虽然最后勉强打赢了这一仗,但也只是凭着人多和围困对方,使得对方缺乏补给而得胜的。更重要的是,所谓的尼布楚条约中清廷还割让了大片国土国罗刹国,其中更包括贝加尔湖以东的尼布楚等地全部给了罗刹国,这些领土面积加起来居然高达四十三万平方公里以上。
  所以说,所谓的吹嘘大胜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哪里有一个国家打赢了仗了还割去如此之多领土的道理?亏得康熙还自以为圣明天子,实际上从清王朝第一场对外战争开始,这和谁打仗无论输赢就割自己肉的习惯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住口!”八阿哥喝止了十阿哥,正色道:“此事你们心里知道就行,千万不得传将出去。如今山西各商家正是朝廷重用的时候,如真逼得他们反了朝廷,就算能抄得其家产又如何?难道有了银子就能变出火器来了么?你们不是不知道明军的火器厉害,只要我大清同样拥有锐利的火器,到时候反击成功,那些商人还不是任凭朝廷处置?就算是罗刹国,哼哼!到时候一样轻而易举灭了他们!”
  “十弟,八哥这是为长远打算。”九阿哥在一旁也说道:“八哥说的没错,此时一切以大局为重,只要我大清能收复京城,然后南下灭明,这天下依旧是我大清的。区区这些奸商根本不足一提,到时候自然会收拾他们。”
  十阿哥虽然心里气愤这些商人的无耻,但在八阿哥和九阿哥的劝说下也明白这事暂时的确不能在意。既然要用他们,有些事就只能当是不知,但十阿哥心里已经发誓,只要反击成功,他无论如何都要带兵灭了这些王八蛋,让他们尝尝如此做为的后果。
第485章
小校白晓鸣
  “穆大人您吉……。”
  穆忠明走在北京城的街头上,说起来他祖上也是在北京城里呆过的,只不过后来去了金陵,也就是现在的南京。
  如今的穆忠明已是十四所千户之一,在拿下北京城后,由于考虑到北京的重要性,张冉特意把穆忠明调至北京。
  这可是个好差事,天下人谁都知道,以后这北京城就是大明的都城,虽然现在大明还未迁都,可这也是早晚的事。一旦迁都,北京城就完全不一样了,作为锦衣卫最初就在北京城设置的千户,穆忠明的前途无量。
  身着飞鱼服,腰跨绣春刀,这身装扮走在街上显眼之极。现在的北京城,满清的痕迹已基本褪去,取而代之的已都是大明衣冠,放眼望去,已同南方没什么区别,就连之前满清所带来的“京片子”也逐渐改了正宗的大明官话。
  说起官话来,所谓的京片子从来就不是最初的北京话,后世许多人误解在大明时期北京话就同后世一样。实际上,京片子是满清入关后所带来的,在大明朝时期,真正的官话是江南金陵音,也就是南京语音,也叫中原雅音,自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后,中原雅音就成了汉人朝廷所通用的官话,朱元璋称帝后更是直接宣布中原雅音为大明朝的官话。
  满清入关,占据了北京,经过数十年的演变,用关外口音这才弄出了京片子为官话。如今,大明重复故都,当然要以正宗中原雅音取代京片子。在北京城里,老一辈能说雅音的人已经不多了,所以这些日子上上下下的老百姓们都不约而同地放弃了卷舌头,改口学起了大明官话。
  走过一个路口,恰好碰上一人,这人穆忠明认识,说起来他也是满人。不过他算得上是满人中的“败家子”,祖宗的家业早就在他父亲一辈就给挥霍一空,父亲死后,年纪不大的他又没有营生的本事,清廷西逃之时,像他这种满人中的底层一来没有资格跟着走,二来就算走了也担心饿死在半道上,所以一咬牙就留了下来。
  像他这样留下的满人其实不少,而且这些人都已改了汉名,之前满名早就弃之不用,明军进城后他们和其他人一样蓄发换衣,由于他们手上没有沾过血,又属于底层人员,甚至许多人对大清其实没什么好感,在这些人看来,能安安稳稳吃饱穿暖就是天大的好事,谁当皇帝坐天下都无所谓,所以大明对于这些人并未赶尽杀绝。
  恰好,锦衣卫也打算在这些人中挑选一些作为探子,毕竟整个北方大多地方还在清军手里,这些人在锦衣卫手中还是有些用处的。就如同现在穆忠明所碰到的这个白晓鸣,就是穆忠明手下的一个探子,这小子年龄不大,但脑袋还算活络,而且也很听话,就被锦衣卫给挑中了。
  见白晓鸣一见自己就习惯性地要行礼,口里还顺口冒出了满人称吉祥的字眼,穆忠明顿时牛眼一瞪,白晓鸣一个哆嗦立马反应过来,口中的京片子也换了还不利索的官话。
  “卑职见过穆大人……。”
  “你小子再和刚才那样,这锦衣卫就不用呆了。”穆忠明冷冰冰地说道。
  “请大人放心,卑职如果再忘不用大人您吩咐,自己脱了衣裳从哪来就滚哪去。”白晓鸣抬手就抽了自己一耳光,随后毕恭毕敬道。
  白晓鸣虽然在锦衣卫只是个最低的校尉,这个校尉和军中职位不同,在锦衣卫内所谓的校尉只是一个称呼,类同于衙役。可就算是这样,白晓鸣有了这身官皮这小日子可好过许多,相比之前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现在简直就是天堂。
  大明朝的俸禄可不低,要知道普通知县一年的俸禄如今定额在一千二百银元,也就是每月一百银元,锦衣卫中小旗每月俸禄等同知县,像白晓鸣这样的最低的校尉也能拿到五十六银元,这笔收入足以比在大清时强百倍。
  正是因为如此,加入锦衣卫后,白晓鸣跑前跑后卖力的很,如此好的差事这天下哪里还有第二个?至于什么大清天下,在白晓鸣看来根本就比不上每日的鸡鸭鱼肉和一壶好酒,要知道在大清时他几乎每天都是夹着尾巴,厚着脸皮到处想办法找钱混日子,至于什么大清的恩典,自他懂事以来就没享受过一天。
  微微点点头,穆忠明正要走,白晓鸣连忙上前一步,压低着声音道:“大人,卑职有事要报!”
  “何事?”
  “这……。”白晓鸣左右看看,欲言又止。
  “去所里再说。”穆忠明见他这副模样也不多问,直接交代了一句,白晓鸣连连点头,随后跟在穆忠明身后。
  片刻后,穆忠明回到所里,在正堂坐下,自然有小旗端茶上来。穆忠明端起茶喝了一口,看了眼站在自己面前的白晓鸣,随后向边上一指道:“坐下说吧。”
  “谢大人!”
  白晓鸣坐下后,这才说道:“大人,城西的荣盛昌有所异动,如卑职所料不差的话,这荣盛昌应是清狗子的耳目。”
  “荣盛昌?”穆忠明想了想,他并未听说这家商行,白晓鸣见穆忠明有些疑惑,当即就解释道:“荣盛昌是一家布庄,规模不大,连掌柜的加伙计也就四人而已。这掌柜的姓包,五十上下,保定人士,在北京呆了已有二十多年了,至于下面三个伙计一个是他侄儿,另外两个都是北京城里的人,当初我明军入了北京城时,由于这荣盛昌一来店小,二来并无什么劣迹,再加上又非清廷皇商和官员的产业,所以就未列入敌产。”
  “既然如此,那你为何觉得这荣盛昌是清廷耳目呢?”穆忠明心想怪不得他没听说过,如此小的一家店铺,又和清廷没有瓜葛,里面上至掌柜下到伙计也来历清白,大明自然不会把它归为敌产。
  可奇怪的是,白晓鸣为什么突然说这荣盛昌有问题?难道这小子当年被这包掌柜欺负过?如今借着理由找他家的茬?这种可能倒不会没有,穆忠明当年就是八旗的将领,现在又是锦衣卫的中坚,对于下面的人这一套套熟悉的很,如果白晓鸣是打算用这来诬告陷害,以报私仇的话,那么他穆忠明绝对不会放过他。
  这天下是大明的天下,穆忠明可是大明的忠臣,何况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穆忠明清楚的很。想到这,穆忠明眼中冒出了寒光,向面前的白晓鸣扫了过去。
  白晓鸣心中顿时打了个突,连忙避开穆忠明的目光,这才忐忑不安道:“回大人的话,不瞒大人,小的当年和包掌柜有几面之缘,这些日子总觉得这荣盛昌有些不对劲,这才来报与大人。”
  “几面之缘?呵呵,白晓鸣,恐怕没这么简单吧?”穆忠明冷笑道:“你是锦衣卫的人,当知道我们锦衣卫是干嘛的。如我没猜错的话,你同这包掌柜当年是不是有仇?”
  听到这,白晓鸣浑身冒汗,哪里还坐得住?连忙起身冲着穆忠明就跪下道:“大人!卑职承认当年同包掌柜有过瓜葛,但这只不过是小事,卑职当年家中贫寒,老母病重,因为包掌柜早年同家父有旧,所以卑职曾找包掌柜去借过银子,可谁想这包掌柜非但没借银子,这不借也就罢了,居然还让人把我打了出去,亏得后来街坊伸手帮忙,这才把老母从鬼门关给拉了回来……。”
  磕了几个头,白晓鸣继续又道:“虽说这包掌柜不仁义,但卑职也只是自认倒霉,心里有些怨气罢了。这事,放任何人身上,骂几句娘也是难免的,可如果说卑职想以次诬告陷害,用这来报复包掌柜那是万万不能的。大人,您想呀,您是何等人物?卑职如有这些小心思如何能瞒得过大人的眼睛?再说了,荣盛昌是否同清狗有所瓜葛,这一查就能清楚,如卑职胡言乱语,这不是自找麻烦么?”
  说到这,白晓鸣又流起了眼泪,抹着泪道:“卑职少年丧父,虽是满人却家境贫寒,可以说在我大明未复京之前,卑职一家过的日子可以说是惨之又惨,而清狗西逃后,蒙大人看重,把卑职拉进所里,这才让卑职有了盼头,可以说大人是卑职的再生父母也不为过,正是因为有大明,有大人在,卑职这才过上了好日子,如今老母得以安稳,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来,街坊邻居见卑职有了出息也托了人帮卑职说亲,再过些日子,卑职就要成亲了,这都是大人的恩典啊!卑职就算是猪狗不如,也不敢在此事上欺瞒大人您啊!”
  白晓鸣说的情真意切,神色中更是没有丝毫隐瞒的样子,而且白晓鸣进锦衣卫的确是穆忠明一手办的,看中的就是他的机灵和能办事。此外,锦衣卫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白晓鸣进来前锦衣卫早就把他祖宗几辈查了个底朝天,的确如白晓鸣所说,这些都是事实。
第486章
荣盛昌
  “起来吧……。”穆忠明叹了口气,抬手让白晓鸣起身,白晓鸣抹去眼泪又磕了个头这才站了起来。
  “既然如此,那你倒是同我仔细说说,这荣盛昌究竟是怎么回事?”
  白晓鸣平复了下心情,这才道:“回大人,卑职入职锦衣卫来,这城西就是卑职平日的辖区。荣盛昌就开在城西,平日里卑职巡视自然会经常路过……。”
  穆忠明静静听着,并未打断白晓鸣的话。
  白晓鸣继续说道:“自我大明复京以来,卑职又蒙大人抬举进了锦衣卫,平日里战战兢兢办差丝毫不敢怠慢。之前卑职说过,这荣盛昌的包掌柜之前看不起卑职,但如今见卑职出息了,倒是变了嘴脸,三个月前,包掌柜还亲自登门向卑职赔罪,虽说卑职本不想和他这种人再有瓜葛,但因为包掌柜早年同亡父有旧,这家中老母劝卑职冤家宜解不宜结,既然当了大明的差,之前的事放下也就放下了。所以卑职听后也就尊了老母之意原谅了这包掌柜。”
  “揭开那事之后,由于卑职平日经常要路过荣盛昌,这包掌柜有时候就会请卑职去他店里坐坐,喝碗茶歇歇脚什么。卑职受不住他的热切,再说卑职自认从未拿他一分一钱,也就是喝口茶坐一会而已,这就答应了。一来二去,卑职去的多了,这包掌柜也就自然更熟了,喝茶之时也会交谈几句,一开始还没什么,可时间久了,包掌柜有时候会问起一些事来,这让卑职渐渐起了疑心。”
  听到这,穆忠明有了些兴趣,顿时问:“这包掌柜问你些什么?”
  “包掌柜问了些锦衣卫的事,但更多的问了关于新军的事,甚至还问到新军军备和火器这些。”白晓鸣说道这连忙又道:“请大人放心,卑职知道机密所在,绝无半点泄露,由于包掌柜并非直接问出,只是谈到当时我明军攻城的些事,所以卑职一开始还只以为包掌柜是同普通人一般好奇而已,但后来就感觉到不对劲了,一个普通的商人,如何能问得这样仔细?”
  微微点头,穆忠明听白晓鸣如此解释,倒是觉得他的警惕是对的。一个布店的小老板居然关注锦衣卫的事,甚至还打听有关新军的军备和火器,这完全不合理。
  就算是普通老百姓,最多也就是对于新军强大的战斗力而感到好奇,另外问一下当初如何在城外大败清军的经过而已,但绝对不会问这些敏感的事。何况,锦衣卫是什么地方?这天下人难道不知?虽说现在的锦衣卫和之前的锦衣卫有所不同,但锦衣卫的赫赫大名流传数百年了,旁人见到锦衣卫躲都来不及,哪里有他如此胆量还直接打听的?
  白晓鸣继续道:“正是因为如此,卑职就此对荣盛昌上了心,隐隐约约觉得包掌柜有些问题。但因为只是问了些话就确定包掌柜和清狗有关联也未免草率了些,所以卑职就暗中查了一查,没想到被卑职真的查出了问题所在!”
  “究竟查出了什么?”
  “回大人,大人可还记得之前朝廷拍卖店铺之事?”
  “这事记得,怎么了?”穆忠明有些奇怪道。
  白晓鸣道:“之前朝廷查抄敌产,拍卖了大量店铺,如今北京城中商贾云集,尤其是浙商、粤商等千里而来,北京繁华日胜一日。其他的不说,仅以布匹来讲,如今北京城里就有十几家大商的布店布庄开业,无论是绫罗绸缎还是江南最新的棉布等等,可以称得上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此外,各大商的的布类不仅齐全,而且售价也不高,有些好布甚至比几年前还便宜几分,如此令北京城中百姓受了不少好处,这可是我大明的仁政啊!”
  穆忠明笑了起来,现在的北京城在经历过刚刚收复后的萧条后已经开始了大发展。随着大明南边的各商人甚至大商行的进入,市面上已呈现了一片繁荣景象。就如同白晓鸣所说的布匹吧,现在大明在南边不少商人已自建工厂,无论丝绸还是普通的布,无论制造手段还是成本远远不是以前能比的,尤其是皇家研究所所制造出来的那些机器更是推动了纺织业的发展,再加上染料的进步,同时又使得印染业蓬勃兴旺。
  生产力的提高,生产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当然也会反应到成品的价格上。所以,现在大明的许多产品,包括布匹在内,质量和品种都比以前好了许多,但价格却下降了三成,从而使得在北京甚至北京周边的北方大受欢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8/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