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2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7/656

  “岳老将军今年春秋几何了?”
  “回太子爷的话,老臣今年五十有九了,再过几个月就到花甲之数。”
  “不老不老。”八阿哥听后笑道:“想当年廉颇七十依能破燕拜相,年近八十依旧食斗米、十斤肉,披挂上阵,如不是郭开唯恐廉颇再得势以威胁其位,或许当年之史就两说了。岳老将军如今这才不到花甲,何谈年老呢?”
  岳升龙笑了笑也不作答,八阿哥既然提到了廉颇之事,那么对方的用意已非常明显了。
  果然不出所料,接下来八阿哥就直接提出希望岳升龙重新出山,他将再任岳升龙为四川提督,统领西南军务。
  “太子爷如此,老臣实是感激不尽,但老臣如今年迈,恐怕力不从心而误了太子爷大事呀。”岳升龙急忙起身道。
  “无妨。”八阿哥摆手道:“岳老将军也知道,这四川刚经历了白莲之难,如今正需岳老将军这样的老将坐镇,岳老将军曾为四川提督,在四川威望甚高,而且更是我朝名将,国家危难之时,岳老将军当挺身而出才是!何况,十阿哥到时候会随同老将军一起入川,有些麻烦事老将军尽管让十阿哥去办就是,孤看重的是老将军在川中的威望和能力,还请老将军助我大清,助孤一臂之力啊!”
  当听到最后那声“孤”,岳升龙心中叹了口气,这件事已不容他推辞了,而且八阿哥也同他说的明白,他需要的是岳升龙的经验、威望和能力,至于名义上是自己副手的十阿哥,实际上就是四川真正的当家人,只要他岳升龙辅助好十阿哥就行。
  无奈,岳升龙只能答应了下,谁想接下来八阿哥还告诉了他另外一件事,也就是岳升龙的弟弟岳超龙,现在已授山西副将,他希望岳家一门能够在此国难当头精忠报国,以全忠义。
第482章
忠义大清
  八阿哥几句话就瞧定了岳升龙的事,岳升龙跪下谢恩后,八阿哥亲自上前扶起了对方,又好言好语安抚了岳升龙几句,同时还让人好生安置岳升龙的住处,不得怠慢。
  等岳升龙跪安离去后,马齐等人这才进来,见了众人,八阿哥先说了岳升龙的安排,对于这事众人非但没有异议,反而表示八阿哥用人妥当,有岳升龙在四川,这西南就能稳得多了,这是一步极好的棋。
  “上面,刚接到消息,朱皇帝前些时候抄了范家在江南的产业,范毓馪的三子范翊畴更被处以斩刑。”马齐上前说道。
  “什么时候的事?”八阿哥顿时皱眉问道。
  “回上面,就是上月的事,朱皇帝已把此事大告天下,这是朱皇帝授意所写的文章。”马齐取出一张纸递了过去,八阿哥接过后细看,这里面写的的确是一篇文章,这文章就是当初朱怡成让宣传部搞出来的东西,其中不仅有对范家的罪行累累所批判,还有对包家和严家的处置结果,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号召大明百姓对于国家概念的灌输。
  这文章洒洒扬扬几千字,虽然文笔不怎么样,几乎大多都是白话,却很容易让人理解其中之意。看完着这篇文章后,八阿哥沉思了片刻,眉头渐紧皱起来。
  范毓馪死了儿子,这对于范家来说是件大事,可对于大清,对于他八阿哥来讲根本就是件不足挂齿的小事。
  别说死的只是范翊畴,就算死了范毓馪又如何?一个奴才而已,死就死了。只不过这件事一出,等于表示八阿哥之前企图从大明那边获得新式火器的打算彻底破灭了。
  而且,范毓馪作为范家的当家人,如今对于大清也是有几分用处的,要知道现在大清财政恶化,当年在北京城的时候就已焦头烂额,现在在西安行在更是紧张,再加上八阿哥现在在大力发展大清的火器研制,还有各地练兵,这些都需要钱,范家可以算八阿哥半个钱袋子,既然范毓馪为了大清死了儿子,对于八阿哥来讲还是要安抚一下的。
  “着人去一下山西,发旨安抚一下范毓馪,另外给他长子一个骁骑尉的封,毕竟他是为大清做事,不要寒了下面人的心。”
  “上面明见,此事奴才定会安排的妥妥的。”马齐松了口气,来之前他还担心八阿哥对此事就如此过去了,如今八阿哥特意下旨安抚范毓馪,足以表示八阿哥的头脑依旧清醒。
  “另外,你们对这个东西如何看?”八阿哥把刚才那份写着文章的纸给身边太监,让太监给在场所有人看看。
  众人除早就看过的马齐之外,其余人一一看了看,随后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话语中无非是对朱怡成的愤怒和咒骂,同时也有人提出这一次朱怡成居然还动了宁波包家和严家,是不是可以借这个机会想想办法,收买那些宁波商人?要知道朱怡成之所以能在宁波坐大,而走到今天这一步,这些宁波商人的助力是极大的,如果能借此机会拉拢这些人,使其和大明离心,也许倒一件极好的事。
  其中,十阿哥对此是最为起劲,嚷嚷着说朱怡成分明就是在养猪,现在猪养肥了,就趁此机会下刀子什么的。
  听着众人的讨论,八阿哥表情虽然不变,但心中却微有失望,不过他留意到张廷玉却一直没有开口,似乎若有所思。
  “张衡臣,你说说自己的看法。”八阿哥心中一动,直接点了他的名。
  张廷玉迟疑了下,这才道:“回上面,臣以为上面关注的一不是范家的事,二也不是宁波包家和严家。”
  “哦,为何如此说?”八阿哥笑问。
  张廷玉道:“范家自前明之时就同我大清有来往合作,当年太祖太宗和世祖之所以能屡败明军,最终入关得取天下,范家在其中可谓立功不小。上面之前表彰范家,并给予二品顶戴,也足以证明这个道理。如此,可以说范家于我大清有功,但于明却是仇深似海,朱皇帝拿范家下手,这是早晚的事。”
  顿了顿,张廷玉继续道:“其实杀了范家,抄了范家在江南的产业对于我大清并非坏事,反而是件好事。他范家暗中在南边布局,据说范翊畴还化名埋姓,明显就是狡兔三窟之策。如今范翊畴身死,范家除我大清就更无去处,倒是坚定了范家,包括其余各家死忠我大清的决心。”
  张廷玉这么一说倒是让众人恍然大悟,的确如此,这事反过来思考对于大清的确是件好事,不仅逼的范家除了大清外再无后路。
  接下来,张廷玉又说起了包家和严家,他详细讲了讲宁波各家和大明之间合作的情况,阐述了大清和大明的不同。而且这一次朱怡成只动了严家,却放过了包家,另外还用国家大义宣告天下,在这种情况各商家并不会对大明反感,反而会对严家表示不屑,所以用这种理由去拉拢那些商家根本就不切实际。
  “所以,臣以为,上面看中的其实并非范家、包家甚至严家之事,而是其文中朱皇帝对于国家的看法和那蛊惑人心的言词,这才是诛心之言,如大明那边人人如此,这是我大清最大的麻烦啊!”
  “说的不错!”八阿哥满意地点点头,赞道:“张衡臣的确心细如发,见微知著。正如衡臣所说,这篇文章最重要的就是如此,而且这些说词极为蛊惑人心,但孤以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朱皇帝可做的,孤同样可做。圣人有言,忠君爱国,无论身为臣子还是百姓,这都是本分!”
  八阿哥用目光扫视了在场众人,道:“你们回去好好想想,也需拿出这样的手段来,如今国家危难,更需忠臣,如我大清所有人都能忠于朝廷,忠于孤,人人忠义当先,为国出力,这区区伪明何足道哉?”
第483章
老八改良
  八阿哥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试想一下,一个普普通通的庶出皇子,又无母族的势力支持,居然能在康熙众多皇子中脱颖而出,不仅同废太子争斗了这么多年,而且还能得到朝内外许多人的力挺,这就足以证明他的能力。
  要知道,相比其他皇子而言,八阿哥从一开始可是半点优势都没有,可就算这样他依旧是走到最后一步的人。康熙之前忌惮他不是没有道理的,也是这个原因,康熙当初在封他为郡王的时候同时又无比防备,因为康熙非常清楚这个儿子的不简单。
  事实也是如此,八阿哥如今已成了大清的实际控制者,但同时,八阿哥也非常了解大清的问题所在。
  除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以寡控制中原王朝的先天不足外,大清立国后无论是八旗政策还是其他,这都导致了大清王朝必然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
  八阿哥精读史书,更有帝王之术。大清最初是是靠八旗起家,可同样八旗也成了后来束缚大清的枷锁。可谓,成也八旗,败也因八旗。如今的八旗已早不是当年的八旗了,除少部分八旗还保持着些血勇外,绝大多数八旗子弟已蜕化成不可一用的废物。
  其实,康熙也看到了这点,但康熙一直沉醉于天下太平的繁华之中,再加上所谓的祖制,康熙并未对八旗有丝毫改变。如是太平年代,康熙这么多最多也就是放至任之罢了,八旗的逐渐腐烂,对于整个王朝虽说是由根基上的腐烂,可毕竟才刚刚开始不久,恶化还没有后来那么严重。
  这就像前明时的朱家子弟藩王差不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藩王花开茂枝,人口越来越,宗室的压力把整个前明压的透不过气来。再加上明朝把藩王宗室当猪养,担心他们起异心造反,而到明末时候,那些藩王宗室不仅无一可用,甚至还成了前明灭亡的最大隐患。
  所以,八旗和前明的藩王宗室之策虽然有所不同,但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一样的。
  如果天下太平,这隐患或许还没这么快暴露,但现在不同,随着朱怡成在江南崛起,大清已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候,作为大清的基础,现在的八旗已到了不能不变的地步,就像是建造在沙子上的高楼大厦,如再这样下去,大清就再无挽回的余地。
  除此之外,还有火器等技术的运用,这也是大清之前目光短浅所造成的后果。一味地拼命吹嘘所谓骑射无敌,蒙骗天下人的同时甚至把自己都吹得信了。关于这点,之前也提及过,这也是八阿哥现在特别关注的一件事。
  另外,对于大明的死灰复燃和重新崛起,八阿哥也一直在研究着,在他心中,对于朱怡成此人是又恨又佩服,因为随着研究,他发现朱怡成无论是改革兵制、研制火器还是发展商业或者凝聚人心等各方面都比大清强得许多。
  虽然嘴上不说,但心中不能不承认,正是因为这些使得大明在复国后短短的几年中就不断膨胀,如今甚至到了已有真正夺权天下能力的地步了。
  八阿哥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人,他也清楚如果大清还是如以前那样不作变化的话,就算能守住这半壁江山也是不长久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将越来越强,而大清也将越来越弱,等到大明有着压倒性的力量时,那就是大清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那天,这对于八阿哥来讲是绝对不愿意看见的结果。
  也正是这些原因,八阿哥如今已经在着手逐步推动大清改制。之前丢了北京城,看来是件糟糕的事,更动摇了大清的绝对统治,可在八阿哥看来这未尝也是一件好事。
  正是因为明军北击,八阿哥才有机会从康熙手中夺过大清统治的权利,同样也是因为主动撤出北京城西狩,也使得原来在京的八旗制度发生了改变。
  借夺权的机会,并在西狩途中,八阿哥已初步打破了原来的八旗制度。现在,清军已开始在八旗制度上进行改良,试图用另一种制度来取代八旗,从而模糊八旗和绿营,甚至包括满汉之分。
  虽然现在名义上八旗还存在,但实际上八阿哥已从山西、陕甘甚至包括四川等地开始着手改制军制。再加上研制和发展火器,训练类似明军的新军等等,这一切说白了都是在向大明进行学习。
  而现在,八阿哥又敏锐地看到了朱怡成一手打造的宣传的力量,相比那些圣人之言,这种宣传更容易让普通人接受,毕竟圣人之言面对的只是读书人,但这天下读书人毕竟不是多数,更多的是普通老百姓。而且,读书人中有忠臣,也有小人,这些年主动投降大明的不都是读书人么?
  还是伟人说的有道理,书读的越多越反动!拉拢天下人的人,不仅要拉拢士族和读书人,更重要的是拉拢住那些平民百姓。朱怡成搞的这一套,对于老百姓的影响是很大的,这对于现在的大清来讲也是极其重要的,如能依葫芦画瓢,同样可以为大清所用。
  至于在商业方面,八阿哥同样在安抚和暗中扶持,虽然他不能同朱怡成那样直接打破四民之策,毕竟大清的情况和白手起家的朱怡成大不相同,对于八阿哥来讲,他有着太多的牵制和顾虑,无论是朝中的满清贵族还是文臣武将,八阿哥并没有一言而决的能力,而且强制推行下去必然也会遭到反弹,但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却还是做得到的,这也是八阿哥在山西时封赏范家,甚至给予范毓馪二品顶戴的真正原因。
  八阿哥希望用这些方式来解决现在所面临的困局,同时使大清变得更加强大。在场的所有人中,马齐只看到了几点,九阿哥和另外几人或许若有所悟,而十阿哥是根本就不明白八阿哥的用意,如果说有谁看得最清楚的话,恐怕也只有张廷玉一个人了。
  这也是八阿哥拉拢张廷玉为己所用的原因,在他看来,张廷玉虽然不像马齐那么忠直,更没有九阿哥和十阿哥对自己忠心耿耿,但张廷玉是个绝顶聪明的人,而且他的为政能力极强,再加上他又是汉人,做事滴水不漏,仅此三点,足以让八阿哥委以重任。
  处理完事后,张廷玉、马齐等人告退,但九阿哥和十阿哥被他留了下来。
  等众人走后,八阿哥用手指捏了捏有些发涨的额头,随后摆手让两个兄弟先坐。
  “十弟,我已让岳升龙担任四川提督,你回去准备一下,出任岳升龙的副将,几日后就随他同行入川。”
  “什么?我去当他的副将?”这件事之前八阿哥没有同他商议,初一听说十阿哥顿时瞪大了眼睛,紧接着想了想道:“八哥,您是不是让我看着这老小子?您放心,您说东小弟绝不往西,岳升龙这老小子小弟一定给你看得死死的,万一他有什么三心二意,小弟第一时间就给他来个一刀两断!”
  说着,十阿哥冷笑着提起手挥了一下。
  “胡闹!”没想到,八阿哥顿时喝骂了他一句:“谁让你这么干的?我让你去当岳老将军的副将,可不是让你干这些事的!”
  “八哥,难道您不是让我看着他?”十阿哥一听傻了眼,挠着头皮一时间搞不明白了。
  “十弟,八哥的意思是让你去岳老将军身边历练一下。”还是九阿哥明白了八阿哥的用意,当即提醒了一句。
  “历练?”十阿哥一愣,顿时脸上露出不屑的表情。
  “怎么?你觉得委屈了?”八阿哥哪里不知道自己这个十弟的性子?自己这些兄弟中,要论到这心直口快,这十阿哥说第二没人会排第一,甚至还得了一个“十草包”的雅号。
  可实际上,十阿哥真的是草包么?当然不是,如果他是草包的话,八阿哥如此精明的人又如何会对他这样看重?
  十阿哥性子直,对自己又忠心耿耿,而且他也是有几分本事的。虽然能力比不上老大和老四,就连老十三和老十四也差一些,但十阿哥相比普通人来讲依旧是强得许多。
  “岳升龙可是当世名将,当年无论在三藩之乱还是西征之中都立有大功。之前在四川提督之位,更是用兵精妙,一举平定叛乱。当年皇阿玛为了区区之事,就让岳升龙告老,实在是可惜了,如他当初不归乡的话,也不会有后来白莲在川中之变。如今,岳升龙再次出任四川提督,不仅能为朝廷稳固西南,更能为我大清增添一员猛将。”
  八阿哥对十阿哥道:“此外,岳升龙在川中威望甚高,你担任他的副将不仅能为我安抚地方,更能在岳升龙身边借机好生历练一番。要知道江北提督岳钟琪能征善战,正是少年时跟随其父在军中历练出来的。只要你能学到岳升龙的一半本事就足以,到时候,你八哥我定会招你回来,让你带兵反击,一起夺回京师!”
第484章
割肉习惯的来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7/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