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2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6/656

  新城的兴起,不仅吸引了大明本土,也引来了不少日本商人和贵族。他们的前来,对于大明来讲并无坏处,而且这些人同样可以起到促进北海道发展和当地农商的目的。
  当然了,无论是谁,只要踏上北海道的领土,这必然就要按着大明的规矩来办。大明的法律才是这片领土真正的法律,别说那些武士、浪人之类,就连松前藩藩主到了新城都要规规矩矩,如违反大明法律,驻扎在新城的驻军可不是吃素的。
  就像最初那样,几个武士和浪人跨着刀跑到北海道来发财,在新城附近居然抢劫了几户为大明做事的阿伊努人家庭,还拔刀伤了人。这一下顿时给捅出了大漏子,接到报告的明军瞬间出动,很快就抓到了这些武士和浪人。
  对方起初还要反抗,几声枪响后,精通某某流的武士老爷的刀哪里有子弹的速度快?当即就被打翻了在地,随后一个都没跑全部被抓进牢里,后来按其罪明正典刑,该杀的杀,该关的关,并贴出告示广而言之。
  几回下来,大明的威信彻底树了起来,日本人也不是傻瓜,再说日本人个性被就崇拜强者,之后再到北海道的日本人全都规规矩矩,而且这事更让松前藩的家主心服口服,再加上松前藩如今已受大明所封,同样拥有大明的官职,一来为了表示忠心,二来也是为了给子弟一个前途,松前藩家主不仅征求大明同意后在新城给自己建了一座宅子,还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包括嫡子继承人都送到了新城来。
  其中,松前矩广最疼爱的六子松前邦广,也就是当初打算拜王东为义父而改名为王邦广的那位小子就在其中,王邦广虽说是六子,但实际上他是嫡子继承人,如今在新城拜知县汤恩赐为师。
  汤恩赐江南人士,前年的三甲进士,他来北海道任职主要是看重新出台的政策,汤恩赐虽然文章不错,人品也不差,但做官却很一般,所以中进士后在地方蹉跎了两年都因为政绩平平而未有升迁。
  就这样,他主动报名来到北海道,只要在北海道干上几年,等回去后高的不说,一个六品官是稳稳的。何况北海道这里政务简单,再加上驻军的原因,他这个父母官除了安抚地方外,主要的工作就是交化,这也正好是汤恩赐的特长。
  “老师,文章我写好了,还请老师您过目。”王邦广的汉语很一般,说话中口音更重,但对于师长的态度却是无可挑剔,在汤恩赐名下,王邦广恭敬异常,平日里更是持弟子之礼丝毫不敢怠慢。
  说起来最初汤恩赐是不打算收这个弟子的,因为在汤恩赐看来小小的倭国之民根本没这个资格。不过,王邦广的地位特殊,他作为松前矩广的嫡子继承人以后是要接任松前藩的。
  再加上松前藩现在已受了朝廷之封,松前矩广已有守备之职,从这点来讲自然和普通日本人有所区别。此外,大明也考虑拉拢松前藩,汤恩赐身为新城知县有教化地方之责,所以最终还是收下了这个弟子。
  放下手中的茶杯,汤恩赐接过文章细细看着,看了几眼,他的眼角不由自主地微微跳动起来。
  王邦广的字写的还马马虎虎,而且文章字迹清晰,写的一丝不苟,但其中的内容就不怎么样了。日本人爱好汉学的不少,可说要真正懂得汉学精髓的却没几个,也许幕府和天皇那边一些大人物还算上,但松前藩只不过是一个小藩,说白了如今的松前藩充其量就是个地方豪强土财主,没有什么底蕴,就连藩主松前矩广最多也就只能看懂些字而已,自然他王邦广的文章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是普通学生,恐怕汤恩赐早就黑着脸臭骂一顿了,不过对于王邦广这个好学的学生,而且一直又如此待自己如亲父一般尊敬的弟子,汤恩赐还是按捺下了心头的怒火。
  “这里的典故用错了,还有这,如何能这样写?你应该如此才是……。”汤恩赐手指着几处说道,王邦广睁大着眼睛看着,脑袋点的如小鸡啄米似的。
  “让老师费心了,学生实在是感激不尽……。”听完后,王邦广还五体投地跪下,冲着汤恩赐伏身道谢。
  汤恩赐叹了口气,从边上取过一本书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几天你好好看这本书,把这书读通,读透,然后再写一次。”
  王邦广连连道谢,正要再说什么的时候,有人急急来报,说是国内有舰队到,让汤恩赐尽快去一趟港口。
  汤恩赐顿时站起身来,让王邦广回去继续细读书籍,然后准备更衣去港口。
  而这时候,王邦广迟疑地询问能否跟随老师一起去港口开开眼界,汤恩赐想了想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当即就同意了他的请求,王邦广顿时兴奋不已,帮着汤恩赐换上官衣,然后一行人出了衙门后朝着码头那边而去。
  等他们到了码头,舰队已渐渐靠岸了。这一次来的是一支规模不小的舰队,其中不仅有海军的战列舰五艘,还有三艘大型补给舰,另外随着这支舰队一起到来的还有七艘大型商船,十五艘巨大的舰只让王邦广看的是心旷神怡,更心中升起对大明的无限羡慕和向往。
第480章
我大明来了
  挂着旗舰的最大那艘战舰首先靠岸,汤恩赐同新城驻军校尉庞泯连忙迎了上去,只见身着戎装的潘梦园正带着几个亲军走下船来。
  “潘将军!怎么是您?”庞泯和潘梦园可是老相识了,当初王东在北海道设置新城时他们就认识,不过潘梦园那时候是大明驻琉球的最高指挥官,新城设置后不久潘梦园就回了琉球。
  “呵呵,是不是很意外?”潘梦园大笑着说道:“蒙皇爷和王帅重用,琉球那边的差事我已交了,此次朝廷让我率舰队东行。”
  “如此,实在是恭喜潘将军了!”庞泯脸上露出羡慕之极的表情,朝廷派舰队东行,他之前已经得到了消息,这次东行主要是探路北美,这是朱怡成确定的一件大事。
  为了谁来指挥这支舰队,海军内部许多人都有过猜测,有的猜可能是张鲣,也有的说王东会亲自领军,但谁都没猜到居然会是选了潘梦园。不过回头想想,潘梦园倒是个非常合适的人选,无论是王东还是张鲣,他们的职位太高,而且离开大明时间太长更会影响到海军的指挥和稳定,至于让别人去,由于这是远洋探索,大海茫茫谁都不清楚会遭遇什么,必须要有一个精通航海又有丰富经验和能力的人。
  潘梦园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人,潘梦园此人早年出身福建水师,又是张鲣的副将,这些年又担任大明驻琉球的最高指挥官,无论是在海军中的资历还是经验,甚至包括地方治理方面都有着不俗表现,让他出任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潘将军,下官新城知县汤恩赐。”
  “汤大人,久仰久仰,此次我舰队在新城休整,还请汤大人多多费心才是。”潘梦园很是客气道。
  “潘大人说的哪里话,为皇爷和朝廷办事,本官自然尽心竭力,前些时候下官已收到朝中公文,新城已做好了一应准备,潘大人尽管放心就是。”汤恩赐含着笑客气地回答道。
  接着,庞泯和汤恩赐向潘梦园介绍了一下后面的众人,其中大多都是新来新城任职的各官,虽说新城是海外之城,但各级官员配备完善,人数也不少,除驻军和汤恩赐外,还有五个从七品至八品官员一一上前见过。
  至于在后面凑数的王邦广,自然就被忽略过去了,望着码头上这一幕,王邦广是更羡慕不已,他心中甚至升起了有朝一日能去大明看看的想法,琢磨着找机会和老师提一提。
  舰队会在新城停留数日,然后从北海道出发,然后一路向东北,过白令海峡直抵后世的阿拉斯加。
  之所以选择这条航线,一方面是考虑第一次进行东行探路,靠北走相对来讲距离短些,而且容易辨别方向。第二方面,向北有大陆架,一旦海上情况危机可以就近停泊。
  当然了,靠北航行也有不利之处,那就是靠近北极可能会有冰山出现,不过相比之下这条路线的选择还是最为妥当的。等找到阿拉斯加后,船只再顺海岸线向南行驶,一直可抵达墨西哥后再返回,这样一来就可以完成第一次远航的任务。
  为了保证这次远航的成功,这支舰队不仅配备了大批最好的水手,还有着专门大型运输舰同行,以确保航运中的后勤补给。此外,还有几艘商船同行,这些商船也是征得朝廷同意后进行同行的,主要商船都是宁波商行的船只,以随同海军舰队一起进行这次航行。
  可以说,这次航行,是中国自大明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后的又一次壮举。如果航行成功,不仅打通了大明至北美的航道,更能使得大明真正一步跨进了同世界争夺的行列。
  自大航海时代开始到现在,整个世界的瓜分已逐渐进入了尾声。如果大明这时候再不出手,再过几十年后,这世界就被西方全部占据,到那时候大明再想染指北美就难上加难了。
  所以,在同英国签署合作协议,借安妮女王北美之战的机会,大明趁此机会占领北美西部是最好的机会。这个机会可以说转瞬而过,一旦北美英法战争分出胜负后,那么作为打败法国的英国人是绝对不可能再像现在这样大方的。
  汤恩赐同潘梦园说的没错,早在多日之前新城就接到了朝廷的公文,一应物资也都已准备就绪。当日,舰队全部靠岸后,新城对舰队的补给,包括舰队各船只的检查和维修工作就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潘梦园为了这次远航,自然做了不少准备,对于这最后一次补给也是极其重视。等几日后,补给全部完成后,潘梦园极为满意,同时确定了明日就将起航离开新城。
  “潘将军,不在新城多呆几日?等好好再休息几日启程也不迟呀。”
  “不多呆了,此次远去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趁现在季风之时尽快出行,一旦风向变了就麻烦了。”潘梦园对的送行的众人摆手道,紧接着看看站在他面前的庞泯和潘梦园,郑重其事地行了个军礼以表示感谢。
  “诸位!等潘某凯旋归来之时,你我再叙!”
  “潘将军,我等祝您一路顺风,早日归来!”众人端起面前的酒,异口同声道。
  “谢诸位!”潘梦园毫不迟疑也拿起了酒,抬手一饮而尽,随后大笑着向所有人拱了拱手,大步朝着他的旗舰走去。
  不多时,码头响起了锣鼓声,庞大的战舰缓缓离开了码头,开始在近海列队,很快,当舰队的队形完成后,只见一面旗帜在旗舰上升起,然后白帆如白云一般依此在大海中浮现,风鼓起了白帆,庞大的战舰的速度渐渐加快,朝着日出的方向远去……。
  站在甲板上,眺望着前方的海洋,耳边听着风声,坚固舰首如刀一般劈开海浪,潘梦园脸上带着无比的坚定,他手指着方向正是那未知的北美大陆,北美!新世界!我大明来了!
第481章
老将上马
  “诸位大人还请稍侯,上面正在会见岳老大人。”马齐、张廷玉、九阿哥、十阿哥等人来到行宫,八阿哥身边的太监首领见几位上书房大臣前来急忙上前,随后把他们请入偏房暂坐,一边上人上茶,另一边极为抱歉地解释道。
  上面这个词是不久前刚刚流行起来的,如今八阿哥可不仅只是太子,而且还是实际上的大清执掌者,换句话来说,八阿哥现在除了没有皇帝的名义已同皇帝没什么区别的,如果八阿哥想的话,他随时随地可以走出这最后一步,成为大清的皇帝。
  所以,再称他为太子爷,这已经有些不合适了,但称皇上同样不方面,故此也不知道是谁先提出来的,很快大家就以上面来代称八阿哥,以表示他同普通太子的不同。
  “岳老大人?那位岳老大人?”马齐顿时问道。
  “回马大人的话,是先前四川提督岳升龙岳老将军。”首领太监哈着腰回道。
  “原来是他……。”不仅是马齐,在场众人顿时恍然大悟。岳升龙在大清虽不是顶级大将,但也算是一员名将,此人经历过三藩之战、征讨噶尔丹、西炉之役,岳升龙从当初的千户一步步成为游击、参将、副将、总兵,直到最后担任四川提督。
  可以说,岳升龙的功劳可是实打实的,靠着他的本事一刀一枪拼出来的。此外,岳升龙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儿子,那就是如今的江北提督,奋威将军岳钟琪!
  岳钟琪之前为大清平定四川,剿灭白莲教在四川的力量立下汗马功劳,如今更已是江北提督之职,在江北统帅数万大军同明军抗衡,可以说是如今大清难得一员虎将。
  不过,岳升龙早在几年前就告老还乡了,现在八阿哥突然把他招来西安行在,恐怕是要大用。
  以年龄来讲,岳升龙实际上并不算大,今年才五十多岁,相比之下在广东阵亡的蓝理还比他大了许多。当初之所以告老还乡,这说起来还和康熙有关,据说是在西炉之役岳升龙同提督唐希顺不和,最后虽然打赢了这仗,可战后唐希顺被解职后郁郁而终,康熙为了此事对岳升龙极为不满,岳升龙得知后惶恐不安,就借着老母年迈的理由乞休,从而回到了老家。
  如今,岳升龙毕恭毕敬地就坐在八阿哥面前,面对这位名将,八阿哥见面后就细细打量着对方,几年在家养老,岳升龙的气色看起来还算不错,可身上当年的军伍之气却消却了许多,看上去仿佛有如普通的员外一般。
  但八阿哥还是在岳升龙的眼睛里看到了作为武将的锐利和光芒,这足以表示岳升龙依旧保持着他的武将精神。
  丢了北京城后,自来到西安行在,八阿哥已逐渐稳住了大清政局。但要想夺回京师,甚至反击北方明军收回失地,对于大清来讲却不是那么容易的。除去军械和部队训练外,更重要的是八阿哥手中并没有几个能独当一面的将领。
  除了在江北的岳钟琪、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外,也只有隆科多了。但隆科多身份特殊,如今领重兵在河南和湖北以北一线,至于十三阿哥同自己又本就怎么不对付,如果不是考着把持着四阿哥以钳制十三阿哥的话,八阿哥也没太多把握指挥得动他。
  十四阿哥可以稍放心些,毕竟他本来就是八阿哥的心腹。可这时间久了,随着天下局势的变化,八阿哥也无法保证十四阿哥会不会有自己的想法,这也是他利用岳钟琪同十四阿哥之间相互牵制的原因。
  还有广西、云南、贵州三省,八阿哥之前也做了准备,以他的安排,赵弘灿、阿灵阿、贝和诺三人相互合作应该能够稳住那边局势。那么下来,中原一带,再包括四川、陕甘、山西等地,八阿哥还需要能独当一面更可以信任的人,这挑来选去,之前告老还乡的岳升龙就被八阿哥给看中了。
  如岳升龙能为自己所用,那么不仅后方无忧,而且他还能得一大将。同时,八阿哥也能借控制岳升龙来掌握住在江北的岳钟琪,故此,他把岳升龙给招来行在,并且礼遇相待。
  至于岳升龙也不是傻瓜,接到八阿哥以朝廷名义的圣旨后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不过岳升龙还是丝毫没有耽搁,接到旨意当天就启程,前来拜见八阿哥。
  说句实话,岳升龙同八阿哥之间并没打过什么交道,一直以来他都是领兵在外,倒是征讨噶尔丹之时和大阿哥之间有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对于这位被称为八贤王,如今又是大清实际控制者的太子爷,岳升龙见面后小心应对,同时也暗暗观察着对方。
  所谓名不虚传,在八阿哥对岳升龙暗自表示满意的同时,岳升龙心中也不由得感慨八阿哥的气度不凡。相比康熙,八阿哥不仅待人如沐春风,而且对天下局势也有着清醒的判断和看法,再加上八阿哥不像年老的康熙那么刚愎自用,能听得起别人的意见,就像刚才,岳升龙故意提起了直隶提督董象纬之事,八阿哥并没尴尬和遮掩,而是直接叹道他当初未做好安排,如当时撤离同时下旨给董象纬,另其直接撤至江北甚至山海关的话,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事了。
  “董象纬此人世受国恩,受皇上重用却贪生怕死投贼,太子爷不必过于上心,等我大清卷土重来,必将能生擒此人,以明正典型!”
  “岳老将军此话说的有理。”八阿哥点点头,又道:“对了,如今东美在江北领兵,听说练兵极为不错,而且十四阿哥在山东已同江北大营联成一气,依岳老将军所见,此时是否可反攻直隶?”
  岳生龙皱眉想了想道:“回太子爷,以老臣所见,如今还不是到反攻的机会。虽以兵力多寡而言,我江北军力并不算少,但太子爷您别忘了,这明军无论军械还是训练都比我军强得不少,尤其是明军火器锐利,极为难挡。何况,明军还占有海上之便,只要天津卫在明军之手,不仅明军可从海上增援,而且一旦明军觉得北京不可守也可退回天津卫,依靠天津卫的炮台和明军战舰掩护。”
  “那就眼睁睁看着明军占据北京城?”八阿哥反问。
  “这自然不是。”岳升龙道:“老臣只是觉得要想反击就必须做好万全准备,一来是尽快加强我清军火器之利,二来是要多练兵更练精兵,再加上太子爷如今在各地的安排,先稳住阵脚,再找寻机会,然后以尽全力几路进军,争取一攻而下,千万不能让明军有喘息机会。”
  八阿哥微微点头,实际上八阿哥也知道这个道理,何况他已经在朝这方面做着准备了,只所以用这方式询问只不过想看看岳升龙的反应罢了。现在,岳升龙并没有用那些含糊其词的话,或者说夸夸其谈来糊弄自己,这就证明了他没看错岳升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6/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