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2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5/656

  说到这,赵弘灿起身朝北拱手行礼道:“我赵某世受国恩,又蒙太子爷如此重托,当以身死报国!鞠躬尽瘁万死不辞!但现在的局势,却是如履薄冰,艰难险阻。我赵某一人死不足惜,可一旦三省在我赵某手中丢失,我大清就危也!如此,还请阿大人助我一臂之力才是!”
  阿灵阿见赵弘灿如此表态,心中暗暗点头,赵弘灿忠心大清,不负八阿哥当年之恩,这也让阿灵阿心中为之感动。
  虽说阿灵阿在广西这么多时间一直靠边站,但实际上赵弘灿并没有怎么亏待他,除了没什么权利,这好吃好喝好住着,见面也是客客气气。而现在,赵弘灿又如此相求,无论于公于私,他阿灵阿也不能袖手旁观。
  “赵大人这话言重了。”阿灵阿问道:“如今国家危难,我等作为朝廷重臣自当挺身而出,却不知赵大人如何打算?”
  “有阿大人鼎立相助是再好不过。”听阿灵阿如此说,赵弘灿精神一振,随后道:“朝廷的圣旨中说的明白,朝廷要我统领三省,这广西也就罢了,关键还是云贵。如今贝总督执掌云贵,本帅实在担心那边……。”
  “你是觉得贝和诺不肯交权?”阿灵阿听出了赵弘灿的意思。
  赵弘灿摇摇头道:“这倒不是,只是贝总督其人,你我兄弟都清楚,他虽是干臣,也在兵部任过事,可其实并不怎么通军事,而且也未同明军交过手。这明军如何,你我兄弟自然是知道的,我别的不担心,就担心贝总督未能知己知彼,到时候误了大事。”
  “这……。”阿灵阿皱眉想了想,微微点头。
  赵弘灿这话倒是说的不错,如果论忠心来讲,贝和诺完全不用考虑,他不仅是满人,更是正黄旗富察氏,可以说贝和诺和大清之间是一体的。而且,贝和诺这人也是有干才,更懂得些兵事,要不当初康熙也不会任他为兵部侍郎。
  不过,正如赵弘灿所讲的那样,贝和诺从来没有和明军交手的经验。云贵两省地处偏僻,自江南大变以来,云贵这边却未有丝毫波及,而且贝和诺这些年一直关注的都是云南方面的地方事,云贵两省和广西一样,少数民族众多,地方官员不仅要治理民生,更要随时平定这些少数民族的乱子,贝和诺对于这点倒是做的不错,去年时还镇压了一支地方叛乱,这件事阿灵阿是知道的。
  可赵弘灿的顾虑也是有道理,无论贝和诺怎么样,他毕竟没和明军交过手,一旦大意,这就会误了大事,云贵不保,这广西更是独木难支。
  “赵大人如何打算?”阿灵阿问道:“既然朝廷已有旨意,让赵大人统领三省,以本官对贝和诺的了解,他必然会尊旨更不会大意。何况,太子爷如此安排,也是存了襄忠公当年曾在云贵的考虑。赵大人其实无需多虑,直接同贝和诺沟通就是,想来贝和诺必然知道轻重缓急……。”
  “哪里有如此简单。”不等阿灵阿把话说完,赵弘灿就摇头道:“而今局势险峻,虽说湖南那边明军还在攻城掠地,但以明军的军威恐怕过不了多久就得攻略三省了。如今,我又无分身之术,贝总督又远在昆明,千里之地,山高水长,这一来一去根本就不可能。再者,阿大人,这湖北高进部已入湖南,如本帅判断不错的话,极有可能由湖南入贵州,到时候明军和高进两部一攻广西,一攻贵州,你我又如何应对呢?”
  “居然有此事?”阿灵阿顿时一惊,站起身来急问。
  赵弘灿点点头,取出几份军报递了过去,阿灵阿接过后仔细翻看,果然如赵弘灿所说,高进部已从湖北进入了湖南西部,瞧着架势极有可能攻击贵州,一旦真的如赵弘灿判断的那样,那么局势甚至比他预料的还要险峻。
  再者,赵弘灿讲的也没错,他赵弘灿现在在桂林,如果前去昆明找贝和诺商议是根本不可能的事。这一来一去黄花菜都凉了,况且如今广西是前沿重地,他赵弘灿作为主帅更不可能离开。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云贵来配合赵弘灿,而不可能让赵弘灿配合云贵。
  阿灵阿久经宦海,略一思索就明白了赵弘灿想法,赵弘灿是打算让他出面去一趟昆明。一来,阿灵阿现在依旧是朝中重臣,其他的不说,仅以他上书房大臣的身份就足以压制住贝和诺了,何况现在朝廷又已下旨,他作为协助赵弘灿统领三省的朝廷大员,说白了也等于是监军,再加上他阿灵阿和贝和诺都是满人,相互之间也比较容易沟通。
  果然不出所料,赵弘灿等阿灵阿看完军报后就提出了这个要求,他希望阿灵阿能够替自己走一趟昆明。有阿灵阿去云贵,那么他赵弘灿就能在广西从容布置,而且阿灵阿入贵州后可以先帮他压制住贵州的清军,使贵州同广西先连成一体,以抗明军和高进部接下来可能的进攻。
  “这……。”阿灵阿虽然明白赵弘灿这个安排没有丝毫问题,而且从目前来看也是最好的选择。可是阿灵阿却有些迟疑不决,一来这路途实在遥远,二来贝和诺真的能听他的话么?
  “阿大人,这份圣旨你可带之随行,另外本帅已写了份奏折给太子爷,请太子爷尽快另行下旨给贝总督,以全万策。”赵弘灿从怀中取出一份奏折来,直接递给了阿灵阿。
  阿灵阿接过后翻开看了看,奏折中的确如赵弘灿刚才所说,里面写着赵弘灿对于统领三省的一些看法,另外不仅要求朝廷直接下旨给贝和诺,还希望朝廷能给阿灵阿一个正式的名义,以便于阿灵阿在云贵制约贝和诺。
  尤其是最后一点,如果八阿哥同意,那么等于阿灵阿就有了钦命,其权利转眼间就大了许多。而且远在云贵,阿灵阿压制住贝和诺的话,那么不仅能同赵弘灿平起平坐,更有了可进可退的余地,这让坐了快两年冷板凳的阿灵阿不由得动心起来。
  “赵大人,如此你就不担心我分你的三省之权么?”阿灵阿试探地笑问。
  赵弘灿神色严峻道:“阿大人何出言?你我都是为大清,为太子爷做事,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要能守住三省,静待北方局势转变,你我就是大清的功臣!如今,你我兄弟应携手并肩,共度难关才是,区区小事何必在意?”
  赵弘灿这番话顿时说的阿灵阿羞愧难当,他觉得自己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赵弘灿现在考虑的是如何保全三省,和明军包括高进部作战,而他阿灵阿却目光短浅,还在盘算着手中权利,实在是惭愧之极。
  “赵大人真乃国士也,阿某不才,还请赵大人受我一拜!”阿灵阿整整衣冠,顿时要向赵弘灿行大礼道歉。
  赵弘灿哪里能让阿灵阿如此?连忙一把拦住,握着阿灵阿的手诚恳道:“自到广西以来,赵某亏缺阿大人不少,只希望阿大人千万不要放在心上才是。此次远去昆明,只请阿大人看在国事为重,以我大清基业为重!”
  赵弘灿如此之言,更是让阿灵阿感到愧疚,心中打定了去了云贵后一定要帮赵弘灿解决云贵后顾之忧,以保证三省的平稳。
  当即,阿灵阿拍着胸口做了保证,让赵弘灿放心就是,他会尽快启程前去云贵,先入贵州,到贵阳见贵州巡抚刘荫枢,随后再继续前往昆明。
  只要刘荫枢能配合自己,那么贵州一省基本就没问题了,接下来就是昆明的贝和诺那边。对于如此安排,赵弘灿当然表示赞同,而且还当场亲手写了份书信给刘荫枢,信中用词真切,言语诚恳。
  既然已经谈好,阿灵阿短短一日间就做好了准备,翌日,赵弘灿亲自送阿灵阿出了城,同时为了路上安全还特意派了一支三百人的队伍护送阿灵阿前去云贵。在城外,赵弘灿备下水酒,同阿灵阿握手道别,当阿灵阿一行顺着官道渐渐远去,再也见不到的时候,赵弘灿这才长叹了一口,脸上的愁离之色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冷笑,转身回了桂林城。
第478章
飞灰
  回到衙门,赵弘灿先洗了把脸,随后端起刚沏好的茶喝了口。这时候,下人来报,说是广西提督郭永来了。
  “末将见过大帅!”郭永一进门就打着马蹄袖给赵弘灿行礼。
  说起来郭永如今也是从一品的大员了,堂堂广西提督,以级别来讲仅比赵弘灿这个总督差一级而已,按照官场的规矩,郭永根本无需如此。可是,一直以来郭永都是以下属的身份参见赵弘灿,因为郭永自己心里很清楚,他的荣华富贵都是赵弘灿给他的,何况赵弘灿还有大恩于他。
  满意地点点头,赵弘灿让郭永起身,而且以长辈和上级的身份说了他几句,意思无非就是以后不用如此行礼。但郭永却只是说这样是他应当的,也只有这样才能表现他对赵弘灿的尊重。
  “坐下说话。”赵弘灿摆了摆手,等郭永坐下后问道:“梁世勋那些人现在如何?”
  “回大帅,还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这些家伙是铁了心要和大帅您做对。”郭永愤愤不平道。
  “怎么?你没告诉他们朝廷如今已下旨给本帅了么?”
  “说了,如何没讲,可是这老东西居然……。”郭永说道这迟疑了下,这才道:“这老东西出言不逊,说是大帅您乃乱臣贼子,还说这朝廷下的是乱命,更……更……。”
  “更什么?直接道来。”赵弘灿神色中没有丝毫怒色,反而平静的很。
  郭永这才告诉赵弘灿,粱世勋这些人对于八阿哥监国极为不满,还私下讨论说朝中出了奸逆,以至国家大乱,他们如有机会必然要跟随康熙皇帝扫除奸逆,以复朗朗乾坤。
  “哈哈哈!”赵弘灿听后顿时大笑起来,边笑着边摇头不已。在赵弘灿看来,梁世勋这些人是根本就搞不形势,而且读书读傻了。
  当初,梁世勋等人反对自己,这还能说是出自有因,毕竟那时候赵弘灿是为了保全自己被逼无奈。在那种情况下,一向自誉为忠臣清官的梁世勋不肯向自己低头还能勉强说得过去,赵弘灿也是考虑这点只是囚禁了他们而已。
  可是现在,八阿哥已经当了太子,而且以朝廷的名义直接下旨给他,这表示朝廷已用这种方式证明了他赵弘灿依旧是大清的封疆大吏。之前的事就算这么揭过去了,可偏偏梁世勋依旧咬着不放,分明就是同自己做对。
  更令人可笑的是,梁世勋还有胆子说出那番话来,这分明就是对八阿哥监国表示反对,就差明着说康熙是被八阿哥软禁起来,他要铲除的奸逆就是国家的储君,太子爷八阿哥了。
  如此所为,他梁世勋简直就是自寻死路而已。不过这样也好,梁世勋自然如此,倒是省却了自己不少麻烦,当即赵弘灿让郭永安排一下,悄悄把梁世勋这些人给处理了,至于用什么名义这很简单,病重而亡或者忧心国事自杀等等都行。
  “请大帅放心,此事末将定给大帅办的妥妥的。”郭永拍着胸口保证道。
  赵弘灿点点头,郭永办事他自然是放心的,接着赵弘灿询问起北海镇的情况。之前北海镇经过练兵和整合狼兵后,全军已达三万五千人,这一年多来赵弘灿对于北海镇的训练一直关注着,而且不仅耗费了大笔经费,还在军械中下了极大功夫。
  如今,北海镇可以说是赵弘灿手中的一张王牌,有北海镇在手,也是赵弘灿能够牢牢掌握广西一省军政大权的主要原因。除了北海镇外,对于其他绿营赵弘灿也没放过,经过一系列的拉拢分化,再加上前些时候对于湖南绿营的收编等等,现在赵弘灿手中的总兵力已达到了七万多人,而且这些部队基本全控制在赵弘灿的手中。
  郭永打仗一般,可对于部队的掌控和训练还是不错的,当即仔细向赵弘灿进行了汇报。赵弘灿认真听着,不时打断郭永的讲述,询问了一些细节,郭永一五一十进行回答,半个时辰后,赵弘灿满意地点了点头。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可知道这个道理?”
  “回大帅,末将清楚,只要大帅令下,就算是前方刀山火海,末将也在所不辞!”郭永斩钉截铁道。
  “说的好!”赵弘灿笑道:“对于你,本帅自然是放心的,但军中之事还需注意,你回去后好生替本帅关注一下各部将领,如有三心二意者,直接报于本帅!你要知道,如今这天下已大乱,大清、大明还有高进,天下大变就在眼前,一旦行差一步,就是灰飞烟灭的结果。”
  “末将明白,请大帅放心。”郭永抱拳道,接着又迟疑着问道:“大帅,既然如此,为何不早做准备?如今大清已是日渐式微,这西南三省危急重重,如大帅……。”
  “住口!”不等郭永说完,赵弘灿就喝止了他,随后看看左右这才低声道:“此等话当年我就交代过你千万不可随意出口,难道你忘了不成?”
  郭永连忙跪下道:“末将口不择言,请大帅责罚。”
  赵弘灿叹了口气,上前扶起郭永道:“谈何责罚,你是我腹心之人,但需记得祸从口出的道理。至于未来如何,本帅自有安排,你只需按本帅的意思做好事即可,等到时候本帅自然会给你个交代。”
  “末将明白了……。”
  安抚了下郭永,等他离开之后,赵弘灿静静坐着许久都未起身。这阿灵阿被自己打发出去了,梁世勋接下来的日子也到头了,也就是说他赵弘灿身边已再也没有任何牵制,而现在的局势也马上就要到了他作出最终选择的地步,这个选择究竟如何将决定他赵弘灿或者说他赵家一脉的未来。
  正如他和郭永所说的那样,一旦行差一步,等待自己的就是灰飞烟灭,赵弘灿不能不谨慎从事。
  直到天色渐渐黑了下来,赵弘灿用了晚餐,回到书房中拿起本书就着烛光看着,一更天敲过,赵弘灿把书放下,起身走出了书房,没有人陪同,更没拿灯笼的他身影很快隐入了黑暗之中。
第479章
新城新貌
  北海道,新城。
  仅仅一年时间,新城的模样就已经大变,之前的一片荒地,如今已是一座不小的城池,城中的居民也从最初的驻守明军增加到了现在一万多人的规模,其中明军人数三千左右,再加上后勤民壮和来往的商人、普通百姓等等,已同内地的一个小县城差不多了。
  除去新城的建筑外,还有新城的港口。虽着大明在此建立基地,港口也渐渐繁华,这里虽然不像日本本岛那样人口密集,但北海道也有北海道的优势,除了这边有着天然渔港外,北海道还有着不少野生动物的存在,无论是那些马鹿或者熊,皮毛丝毫不亚于辽东,再加上特产的天盐和丰富的森林资源,这都吸引了大明商人的目光。
  另外,大明对于北海道的本地人,也就是阿伊努人采取了恩威并重的政策,相比之前的日本人,阿伊努人对于大明人极有好感,而且在最初建城的时候,王东就征用了不少阿伊努人,虽然说是征用,但大明也是给了粮食和酬劳的,这更让阿伊努人亲近大明。
  何况,朱怡成在意图染指北海道时就特意关照过采取如何针对阿伊努人的措施,从历史上来看,日本征服北海道完全采取的是灭绝政策,企图用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拿下这片土地。
  但是,无论是日本幕府还是松前藩都没有料的是,阿伊努人虽然生产力低下,却对于日本的征服始终不肯屈服,自十七世纪以来,直到后世近代,虽然阿伊努人大部被消灭,人口急剧减少,但从未真正灭绝。
  后世二十一世纪时,北海道依旧还有二万多阿伊努人的存在,由此可见,日本采取的征服政策前后耗费了三百多年的时间,依旧未使阿伊努人所屈服,最终不得不承认阿伊努人在北海道的原住民地位,采取怀柔政策才把北海道归于日本国土。
  大明想要掌握北海道的控制权,阿伊努人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所以收复为己所用,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在大明针对阿伊努人逐渐展开后,当地的阿伊努人对于大明也逐渐放松了警惕,再加上大明不仅给了阿伊努人一些好处,还适当地让阿伊努人参与北海道的开发,从中获取些利益。
  除此之外,大明也开始在北海道推广汉字和中原文化,阿伊努人作为一个原始部落的存在,只拥有简单的初级文化,而汉文化又是最能包罗万象和融合民族的文化,只要这样下去,不出五十年,这些阿伊努人就能逐渐融入汉文化中,从而成为大明的子民。
  新城建好后,这里的商业也逐渐繁华起来,再加上北海道的开发顺利,也使得新城一跃就超过了松前藩的福山城。
  之后,新城的人口不断增长,为了怀柔和教化阿伊努人,大明还在新城派遣了不少官员,这些官员中有的还是饱读诗书中了科举的进士,当然不是谁都愿意背井离乡来到遥远而又苦寒的北海道任职的,但大明朝廷对此特意实施了政策,只要能主动到北海道任职一任,等回到本土后,吏部自然会酌情升迁,正是因为这个政策的存在,这才解决了北海道官员的问题。
  另外,朱怡成已让廖焕之同吏部对这项政策进行完善,在未来之时,这项政策会成为大明的一个规定。当然,这种前往边远地区“扶贫干部”政策朱怡成自然是从后世学来的,不过在大明只有海外领土才适用这种政策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5/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