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2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0/656

  一声父亲,打断了范毓馪的思绪,把他拉回了现实。
  只见他的大儿子正站在门口,范毓馪应了一声后他这才走了进来。
  “何事?”范毓馪开口问道,他这个大儿子能力平庸,文不成武不就,更没什么做生意的天赋,只是有一点好,就是老实,所以一直留在他身边。
  “庄叔来了。”
  “请他过来吧,另外让人去沏杯好茶来。”
  “好的父亲……。”
  不一会儿,范家的大掌柜,范毓馪的心腹庄致东到了,进门后先给范毓馪行了个礼,口称大人。
  挥手让儿子把门关上,等儿子走后,范毓馪摇头苦笑道:“什么大人,还是和以前一样喊我东家吧,这一路辛苦了,来来,先喝杯茶。”
  “谢东家。”庄致东年龄比范毓馪小二岁,可看上去却比他要大十来岁一般,常年在外奔波,晒的是又黑又瘦,不过一双眼睛却依旧明亮。
  “这次去南边还算顺利,这是三少爷让我给东家您带的信。”庄致东坐下后并未去动茶,而是从怀里掏出封信来递上。
  范毓馪点点头,也未去看信,直接问道:“走之前交代你的差事如何了?”
  听到这句话,庄致东微微摇了摇头道:“回东家,那事实在是不容易办,三少爷那边还在想办法。”
第467章
另一条路
  范毓馪不置可否,再问了问庄致东这次南下的情况,庄致东细细讲述了一遍,如今大明已拿下了湖北,再加上湖南投降,很快整个湖南也将落入大明之手。原本盘据在湖北的高进部已主动向西南撤军,看样子似乎有入云贵的迹象。
  至于广西那边,现在如临大敌,而且湖南投降后,一些依旧忠于大清的部队已撤至广西或者湖南西部。
  至于大明的主要统治区,南京、上海、宁波、福州、广州等地依旧繁华,海贸数额不断上升。甚至连北地,大明各商人也由天津卫登陆前往北京,由此可见其商路之繁华。
  此外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朝鲜国已派使者到达南京,上表称臣。当听到这件事时,范毓馪微闭的眼顿时睁开。
  “朝鲜?”范毓馪若有所思道。
  “回东家,正是朝鲜,小的北归前听说南边的朱皇帝已接了朝鲜的国书,朝鲜投入大明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朝鲜蕞尔小国一向就是有奶便是娘,当年见我大清势大,就投我大清,如今瞧着南边占了上风就又见风使舵。”范毓馪冷笑道:“这件事我知道了,朝鲜投了南边,我范家在关外的生意也需调整下了,免得到时候措手不及。”
  “正是如此,东家早做打算是最好不过的了。”庄致东点点头,紧接着又道:“除了朝鲜这件事外,小的还听到了些风声,就不知是真是假。”
  “但说无妨。”
  “据说,蒙古那边也打算派人去南边,只不过这是井市传言,小的并不确定真假。”
  微微点点头,范毓馪想了想道:“蒙古王公也不是省油的灯,别说现在了,就算是当年皇上带兵远征大漠时,这些王公也各有心计。你是我范家的老人,草原的情况你也熟悉,这样吧,先歇息几日,正好下月有支商队要北上,你替我去跑一趟草原,打听打听消息。”
  “全凭东家安排就是。”庄致东连忙起身道。
  “坐着说话吧。”范毓馪摆摆手让庄致东坐下,叹道:“现在的局势你也清楚,这天下大乱,最终如何谁都无法确定。我范家传至今日已有数百年,好不容易才有了今日之地位。但这天下之势,实是如履薄冰,创业难,守业更难,万一行错一步,这百年基业就将毁于一旦。”
  范毓馪指着身后挂着的朝服道:“外人见我范家世受国恩,如今朝廷又以红顶相增,位居人臣,作为商人几乎是从未有的事。此事,看起来似乎是光宗耀祖,可谁又能知道,面对如今我这心中实是战战兢兢,生怕这一不小心就给范家带来灭顶之灾。”
  “东家,其实如今之局势倒不如另想办法。之前东家派三少爷南下,这不就是一步好棋么?如我范家能在南边立足,就算局势有变也可有个退路……。”
  范毓馪摆手打断了庄致东的话,叹道:“南边的安排只不过聊胜于无罢了,你在我范家多年,你祖父、父亲也一直都是我范家几代人的得力臂膀,外人看来,你我只是掌柜和东家的关系,但实际上你我却比兄弟还亲。你并非外人,当知道当年我范家是如何壮大起来的,以我范家当年所作所为,你觉得这朱皇帝得了天下后真有我范家落足之地?说句不好听话,范家就是大清一条的狗,大清在,我范家在,一旦大清亡了,我范家也就走到头了。”
  庄致东心中戚戚,范毓馪这些话作为他的心腹当然听得明白,更明白范家在现在并没有太多的选择。
  这也是范毓馪把自己最能干的儿子派到南方去的原因,而且就算去了南方,在形式上南方的商号同张家口的范家是隔离开来的,这是为了避免一些麻烦。
  范毓馪又道:“太子爷所安排之事,还是得想办法尽力完成。南边的事你暂时不要管了,我另有安排,你去蒙古之后替我留意蒙古各部的举动,另外还有一事也需你去办。”
  “何事还请东家示下。”
  “你到了草原后继续北上,找一下罗刹人,那些罗刹国也善用火器,而且火器也颇为锐利,既然南边打不开局面,我们就从北边想办法。多花点银子,找罗刹人帮忙,无论是买还是用其他办法,无论如何把火器制造办法和实物给我带回来。”
  “在下明白了,东家放心,这事我一定办得妥妥当当。”庄致东连忙答应下来。
  等庄致东走后,范毓馪这才拆开了儿子给他的那份信细看起来,信中除了问候之外,基本就是些南边商号的情况讲述,这些东西和庄致清同他讲的没有太多区别,只是更详细些罢了。
  在信最后,还提到了关于购买火器制造方法和实物的事,儿子告诉范毓馪,大明对于火器的管理虽然不像大清那样严格,普通人只要登记就能拥有火器,如果是海贸商人,直接拥有武装商船也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新军的装备却不在此,新军所使用的火器属于军方最新制式火器,控制极为严格,如果是普通的火铳或火炮,他还能想想办法,可是新军的装备却怎么都搞不到的。
  不要说他了,就连深受重用的宁波商行几位大商,他们也没有这种火器来源,所以对此根本是无能为力。
  看完信后范毓馪叹了一声,摇头把信收好,站起了身。
  这点他早就有所预料,他派庄致东南下只不过是看看有无这种可能而已。如今,事实告诉他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那么唯一的办法也就是罗刹国那边了。
  范家作为大清豪商,其商业触手不仅遍布全国,甚至连罗刹国也不例外。其实早在雅克萨之战前,范家就私下同罗刹国之间取得了联系,双方联手做起了买卖。
  别看罗刹国地处极北,又为蛮夷,但实际上和罗刹国交易的这买卖获利极大。要知道越往北边这天气虽冷,但出产的皮毛山货等等质量却极好,远胜于辽东的出产,拿到南边转手就是数倍甚至数十倍的获利。再加上罗刹国对于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物又极有需求市场,而且也卖得出好价钱,范家这些年同罗刹国方面的交易一直存在,同时也每年都能给范家带来百万计的获利。
  正是如此,范毓馪才会把主意打到了罗刹国那边,企图通过罗刹国来完成八阿哥交给他的任务。至于火器同火器之间的差别,这肯定是有的,不过想来只要能从罗刹国那边得到支持,至少也能勉强交差了。
  至于南边的儿子那边,范毓馪实际上并不想让他太过陷入此事,要知道他在南方布局也是为了为范家留一条后路,如果闹出大事来,这条路就彻底断了,一旦大清又亡了,那么数百年的范家也就真正算走到头了。
  可范毓馪万万没有想到,他自认为自己天衣无缝的安排却早就落入他人之眼,实际上早在范家在南方改头换面开设商行商号的时候,他的一举一动就落入了锦衣卫的眼中,而且不仅如此,就在范家三公子范翊畴的身边就有了锦衣卫的探子在。
  说起大明锦衣卫,这个机构给予后世人的想象中就是一个血腥、残暴、飞扬跋扈的特务机构。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锦衣卫中固然有诏狱这样的可怕场所,更有令人谈者色变的巡查缉捕之权,可实际上锦衣卫的主要职责并不是这么简单的。
  锦衣卫起初的设置是负责皇帝仪仗和侍卫,而后是为皇帝负责对内外情报的刺探和监视而已,至于其他只不过是后来衍生出来的职能,并非是锦衣卫最初的工作内容。
  尤其是朱怡成重设锦衣卫后,剥夺了锦衣卫的越开司法机构可以直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之权,同时取消了诏狱这个特殊的场所所在。而现在,锦衣卫已实际成了个纯粹的情报机构,虽说相比之下还有一部分特权,但这种特权也是在皇帝和军机处的控制之下。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张冉所控制的锦衣卫大大增强了情报工作能力,在之后通事处直接接手负责国外情报后,国内情报全部由锦衣卫来承担。在这方面,张冉做的极为出色,除了对清战争中的情报收集、反间、拉拢等工作外,还有对大明上至官员下至普通百姓的情报删选和监控。
  在大明复国后,朱怡成就把这工作交给了张冉,张冉也对此做了详细安排。可以说,如今大明通过锦衣卫不仅完成了所控制区域的户籍整理,而且还对一些敏感人员的监视。
  范毓馪作为范家的当家人,他派其子南下,实际上早就在锦衣卫的监控下了。至于范家在南方的产业包括商号,也都在锦衣卫的密切注视下,可以说范家在南方的一举一动都未逃过锦衣卫的眼睛,只所以暂时不动范家是出于一些目的而已,如果张冉愿意,随时随地都能让范家在南方的基业一夜间彻底毁灭。
第468章
生气的朱怡成
  “范翊畴?”张冉冷冷地问道。
  “回指挥使,正是范翊畴,前些时候这人亲自去了宁波,不仅找了严家,还找到了包家,意图购买新军的新式火铳和大炮,说什么护卫商路所用,还不断打听其制造方法,另外还想招揽几个能造此火器的匠人。”一个锦衣卫副千户回答道。
  张冉是指挥使,级别是正三品,不过他现在已被朱怡成授了一等男爵的爵位,再加上锦衣卫地位特殊,可以说张冉在大明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也不为过。
  而副千户只是从五品的官,按理说并没有资格之间面见张冉,但由于这个副千户所汇报的这件事比较重要,所以得到消息后张冉亲自见了他这一面。
  听到副千户如此说,张冉直接伸手道:“把录册取来给我。”
  “是!”副千户连忙应了一声,从怀中取出本册子双手承上,张冉取过翻开细看,这册子里用蝇头小子写得密密麻麻,其中写着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某人同某人在某时某刻所说之事等等,对话中的一字一句写得明明白白,后面还有着谁的记录,原始档案在何处,又有谁可证明等等。
  这些,就是锦衣卫的“笔录”,而且这东西根本就造不了假,因为原始档案和原始记录都有专门的存档,再加上抄录和原始记录人都不会使用真名,而是用特殊的代号替代,再加上专门的归类方式和报告程序,如果想做假一查就能查得出来,谁也不会吃了豹子胆在这上面做什么手脚。
  张冉看的极为仔细,一字一句都未放过,尤其是这件事还牵涉到了宁波两大家,这严家和包家如今都是宁波商行的大人物,尤其是包家对于大明还有战功在,当年大明拿下广州,包家不仅为大明负责运输,而且还在同葡萄牙之战中受了不少损失。
  后来大明战胜,为奖赏包家,把香港一地的商业经营权交给了包家,从而使得包家一跃成了能同王家、叶家相媲美的豪商。
  而之前明军北击,包家在其中也出了不少力。至于严家虽说这些年比不上其余三家,可随着大明商业的不断发展,本就是属于宁波商界首屈一指的商行,严家依旧是了不起的大商。
  如果这两家被范翊畴拉下水的话,就算是张冉也要头痛不已。以朱怡成的脾气,必然会严惩不怠,可一旦动了这两大家,同样会导致大明的商界不稳,更会影响到整个大明的局势稳定。
  幸好,看完了录册,张冉松了口气,在录册中所记载无论是包家还是严家,对于范翊畴的要求都未有同意,而且还让范翊畴直接同相关部门联系,大明虽然不严禁火器,而且还默许海贸商船拥有火器,但这都需要在相关部门备案并批准后才能进行专门采购。
  这些相关部门首先就是当地的市舶司,随后是兵部和锦衣卫,得到批文后再由工部专门进行出售,然后登记入册,定期进行核查。
  一应火器的保管、使用甚至损坏和遗失都有一套完整的程序,这些程序既能保证正常的拥有和使用,同时也避免了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
  包家和严家给出的回答就是这样,也直接拒绝了范翊畴意图招揽工匠的想法,而且还警告了对方一旦这么做的话,他们必然会上报官府。这使得范翊畴彻底打消了原来打算用这种方式取得火器的想法,虽说商人是唯利是图的,但相比现在跟着大明的巨大利益来讲,范翊畴所拿出来的利益根本就不足以让别人铤而走险,更不用说如今财富和权利根本就不亚于范家的这两大豪商了。
  “还算是个聪明人。”张冉暗暗说道,不过心中对于包家和严家并未主动汇报也有所不满,这件事不是小事,范翊畴的来历他非常清楚,而且从这件事中他也看到了范翊畴这么做的目的。
  再向副千户仔细问讯了一遍,张冉这才让他退下。之后他起身,怀中揣着那份录册直接就向皇宫而去,一个时辰后,他来到朱怡成办公的偏殿,见到了朱怡成。
  把录册递上,张冉丝毫没有隐瞒,把这件事前前后后的情况汇报了一遍。朱怡成边听着边翻看着这份录册,眉头微微皱起。
  “皇爷,情况就是如此,接下来如何处置还请皇爷示下。”
  “这范翊畴这些日子在干嘛?”朱怡成问。
  “回皇爷,他在宁波碰壁后就去了上海,范家的商号如今就在上海,这些日子并无什么异动,微臣已让人紧紧盯着了,一旦有情况立即来报。”张冉急忙回道。
  “依你看,应该如何处置呀?”朱怡成又问。
  张冉迟疑了下道:“回皇爷,当年毅宗之亡,实是非战之过,而是受清夷和反贼李自成轮番祸乱天下所至,其中清夷只所以能够坐大,这范家其功不可没。可以所见,范家身为我明人,却私通蛮夷,吃里扒外,致使神州沦陷,其罪罄竹难书,如今刺探我大明机密,臣以为定是为满清所为,对于范家,皇爷当使雷霆手段,以灭之!”
  “包家和严家呢?他们事后有无汇报?”朱怡成继续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0/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