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656

  “一群废物!无能!该死!”
  傅保没想到局势会变得如此之快,前一刻他还在和黄秉中商议如何救援绍兴,袁奇就先领兵渡过钱塘打了过来。
  三十万大军,这个数字看的傅保是头皮发麻,就算袁奇这三十万大军是吹出来的,那至少七八万是肯定有的。更令人担忧的是,义军先后攻下余姚、上虞两县,紧接着又拿下了近在咫尺的绍兴,地方非但没能灭掉义军,相反仅仅一个月不到的时候让袁奇攻城掠地,更把哈占打得落花流水。
  如今,袁奇大军最多两日就要抵达杭州,江南局势乱成一团,作为杭州将军的傅保是心急如焚。
  咬牙切齿的傅保恨不得抽刀砍死哈占,如不是哈占轻敌兵败,局势怎么会到现在这地步?杭州虽说是一省首府,可实际上杭州驻扎的兵员并不多,傅保是杭州将军,有统领浙江一省八旗之权,但不要忘记浙江各府各有八旗驻扎,杭州仅是一城。
  眼下,傅保能拿得出来的八旗只有2000余人,再加上杭州的4000多绿营,总数才不到7000人。如果能多给他点时间,等各路援军抵达杭州,傅保就不再担心了。
  时间,可惜的是就是时间。兵员未到反贼先至,面对三十万袁奇大军,傅保心里是一点把握都没有。
  “张云翼的兵大概要几日才能到?”见傅保先是愤怒后是发愁的一副样子,黄秉中问道。
  “起码得十天半个月。”张云翼是江南提督,手握江南绿营精锐,是江南最大的一支军力。可惜的是,张云翼的驻地并不在杭州,而是在江宁,虽说已派人前去求援,但算上路程和兵力集结南下的时间没有十天半个月根本就到不了。
  “傅大人,还是准备守城吧。”长叹一声,黄秉中站起身来,此时他已恢复了平静。浙江出了如此大事,他这个浙江巡抚难辞其咎,就算最终打败义军,擒杀朱、袁二人,他这官也做到头了。
  最好的下场也是夺官罢职,而一旦杭州城破的话,黄秉中就算战死杭州,他的家人族人也必定脱不了干系。如今他也只有背水一战,力守杭州,以待援军这一个选择了。
  傅保默默点了点头,黄秉中的打算他也清楚,同样这也是他的唯一选择。一咬牙,傅保和黄秉中急急就商议起了守城策略,同时各道命令从将军府和巡抚衙门发往杭州各地,杭州城门开始封闭,城中人员一律不准外出,各部加紧战备,同时由府衙出面在杭州城内抽调精壮以协助守城。
  打杭州不比打绍兴,杭州是省城所在,城坚墙高人多,更重要的是钱塘江绕杭州东部,把杭州和绍兴相隔。本来,杭州城是有准备机会的,但万万没想到绍兴的陷落会是如此之快,还没等杭州方面接到消息绍兴就落到了袁奇手里。
  拿下绍兴后,袁奇又在投降的守备鲍坚协助下突袭占了钱塘码头,这么一来钱塘天险也不复存在,这也是黄秉中和傅保最终选择守城的原因。望着身后的滚滚江水,已经踏上江北土地袁奇眼看着杭州城就在眼前了,心中不由得得意非常。
  一旦拿下杭州,袁奇就成了气候,或将拥有和清王朝一争高低的本钱。如果再占下江宁的话,那么半壁江山就将落入袁奇之手,其大业可成!
  得意归得意,袁奇还是比较谨慎的,他并未像前几次那样直接下令攻击,而是耐心等义军各部到达后展开了阵型,就地驻扎。
  大营在杭州城外连绵数十里,夜中灯光连成一片,看得杭州城内守军惶恐不安。而在正中的一片营地,这就是袁奇的中军,同样也是朱怡成行营所在。
  随着义军接连不断的胜利和壮大,朱怡成的行营也今非昔比,再也不是当初的草头班子那样了。
  坐在奢侈豪华的行营中,朱怡成却没有丝毫的快乐。按理说义军的胜利作为监国的朱怡成应该是欣喜非常才是,要知道这是近数十年来规模最庞大的一次起义,如今局势一片大好,反清复明大业成功就在眼前。
  可惜的是,朱怡成自己知道自家的事,他又不是真正的朱明后裔,说白了就是个冒牌货而已。什么反清,什么复明,这和他有什么狗屁关系?如果能让朱怡成自己选择的话,他情愿是这时代的小老百姓,找个地方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日子,最多靠着他后世的眼光做一个富家翁罢了。
  历史的走向朱怡成非常清楚,大清王朝在这个时候正是强盛的时候,想在这时代推翻大清王朝简直比登天还难。再说了,朱怡成只是个普通人,又没有什么主角光环和系统旁身,更不是什么军事奇才。要不然当初他初来乍到的时候也不会稀里糊涂地被人当钦犯抓起来了。
  之前在牢里吃的苦头和被押解去杭州路上的感觉到死亡到来的恐惧直到现在还笼罩在他的心头。而后来摇身一变成了什么监国,朱怡成更是身不由己地如傀儡一般被袁奇牢牢掌握在手中。
  “殿下,这是王爷派人给您送来的燕窝。”
  侍女李娟儿端了一碗燕窝进来,朱怡成看了一眼并没有什么反应。
  “殿下放心用,奴裨已试过了……。”李娟儿用两人才能听到的声音说道。
  朱怡成这才取过,用勺小口地吃。
  吃了几口,朱怡成放下了碗,看了眼低眉站在他身前的李娟儿:“娟儿,你想家么?”
  李娟摇摇头:“回殿下,奴裨不想家。”
  “是呀,你是被家人丢进火坑的,如果回去同样是一个火坑。”朱怡成叹着替她回答道。
  “不!殿下这里不是火坑,奴裨能跟着殿下是奴裨上辈子修来的福份。”李娟儿微微抬头回道,这些日子如果不是朱怡成特意维护着,李娟儿恐怕早就像那些入营的女子一般成为别人的玩物了,弄不好还会白白丢了性命。
  一开始,对于朱怡成,李娟儿有着很深防备,但自从那天后她感觉到朱怡成并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样,随着和朱怡成在一起的日子越来越长,聪明的李娟儿也感受到了朱怡成的为人和内心变化,对于这位监国殿下,李娟儿已有了同病相怜的感觉。
  “可是这里也没什么好的,你跟着我可惜了。”朱怡成苦笑道:“如果有机会我还是放你回去吧,当然你如果不想回家也可以,到时候给你笔钱,你去找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过日子,再找个老实人成个家……。”
  “殿下!如果殿下硬要赶奴裨走,奴裨情愿一死!”话未说完,李娟儿跪了下来,眼中满是坚毅,看得朱怡成心中感动万分。
  朱怡成自认自己只是用平常人的态度对待她,却没想到李娟儿居然会如此待自己,这同样令他感慨万千。可惜了,他可以找机会放李娟儿走,但自己的自由却是无法把握,想到这朱怡成心中又是极度的无奈。
  “殿下您放心,奴裨会为殿下留意的,如果真要走,奴裨愿意跟着殿下一起……。”似乎是猜到了朱怡成的心思,这个柔柔弱弱的小女孩居然对朱怡成说出了这样的话。
第35章
杭州大战1
  李娟儿的话让朱怡成心中异常感动,这还是他来到这时代头一回听到如此为自己着想的话,是不是能做到这姑且不论,重要的是李娟儿仅仅只是个十三岁的孩子。
  “好!好!起来吧,如果有机会,孤一定不负你!”朱怡成含着泪水把李娟儿拉起,并给了她一个承诺。
  杭州城一夜无眠,当阳光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出现的时候,袁奇的大军也做好了攻城准备,震动天下的杭州之战就此开始。
  清朝的杭州并不是现代的杭州,那时候的杭州还是以城墙内为中心,杭州在南宋时期作为当时的都城,人口开始增多,朝庭为此重修了古杭州城,并在原杭州城向外扩张。
  南宋的杭州城修建规模基本沿用至今,明朝时又在原来基础上进行了完善,现在杭州城一共拥有十个城门,分别是武林门、艮山门、凤山门、清泰门、望江门、候潮门、清波门、涌金门、钱塘门、庆春门。
  袁奇的中军驻扎在凤山门一带,新装备的水军从江上封锁了望江门和候潮门,其余各部分义军别堵住了清泰门、庆春门、涌金门、清波门、钱塘门、武林门,唯独留下艮山门。
  这样一来,局势已形成了围九缺一的形态,这种围城方法深得兵法。袁奇不是草包,能在草莽中崛起自然有他的本事,看着眼前局势黄秉中和傅保都大叹不妙,看来这杭州城可不好守。
  黄秉中是文官暂且不说,傅保作为杭州将军对军务并不陌生,原本防守最好的方式是留部分人马在城外机动周转,然后城中守军严防死守,看准时机再里应外合以破敌军,这样的话守城成功的概率是最大的。
  但不要忘记如今杭州城兵马并不多,加上动员起来的民夫也不过万人而已,何况杭州城大又有十门,在失去钱塘天险的情况下如果分兵那么必然会造成杭州守军力量不足。
  守军力量不足,别说执行机动打击的战术了,弄不好义军蚁附攻城一口气就被对方突破。杭州作为重镇可是万万不能有闪失的,这也是黄秉中和傅保最终选择死守的原因,毕竟双方的人员相差太大了,眼下只有死死在杭州拖住对方,等江南提督张云翼的援兵来救。
  从绍兴出发,袁奇的兵力是八万,而当他扎营杭州城下的时候,他的实际兵力已超过了十二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原因当然是用当年李自城的那套办法,一路上大军如风卷残云一般扫过,所有大军路过的地区无论人和物全部被这支义军给一口“吞”下。虽说那些裹协来的老百姓并没有什么战斗力,但经不住人多啊!从城头望去城下密密麻麻的一片,看得守城官兵是胆战心惊。
  “传令,攻城!”
  随着袁奇一声令下,杭州大战正式开始。凤山门、庆春门、涌金门这三门为主要攻击方向,其余六门为辅攻。
  首先攻城的当然不会是袁奇的老营,更不是他直属的义军。这些是袁奇的本钱,他是不可能一开始就投进去的。
  攻城几方各派给了义军其他几支队伍,再由一支千人组成的督战队押阵,至于袁奇的精锐在后方游走,一方面是防备各部发生意外,另一方面也是暗中盯着艮山门方向。
  “武威侯,王爷的攻击命令下来了,令你部先攻涌金门。”传令兵骑马赶到涌金门,对驻扎此地的祝建才下达了命令。
  已做好准备的祝建才点点头,脸色阴沉地作出了攻城手势,一声令下,上千个裹协的百姓每人背着一个麻袋,在祝建才的军队掩护下展开了第一波攻城。
  古代的战争是非常残酷的,其实直到近代同样如此。无论中外,一旦大战起老百姓是第一个倒霉的。就连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也是如此,如果不是苏联当时在前线拼命投入无数的人力,凭着连一杆枪都没有的士兵用人海战术淹没德国人的话,那么苏联早就亡国了。
  如今,祝建才,或者说整支义军同样是这样干,直接把这些老百姓作为先锋赶过去攻城,一来可以消耗杭州城的兵力士气,二来也能借此试探出杭州城防的弱点。
  当第一波蚁跗的百姓向城墙冲去的时候,城上的守军已做好了准备,随着城下越冲越近,随着一阵令下,铺天盖地的羽箭从城头射下。
  一阵阵惨叫此起彼伏,千多人一转眼就数十人被生生射中,有的当成被射死,有的负伤倒地惨呼,但各多的人依旧蒙头加快脚步拼命冲到城下后解下背后的土袋丢下,然后不顾一切地往回跑。
  等幸存者跑出弓箭射程,这才彻底放下了心,瘫坐在地上大口喘息。以义军的规矩,只要你能把土袋丢到指定的地方,那么至少在三波攻击中暂时不会再上阵。这也是蚁跗攻城的诀窍,这些抓来的老百姓虽然命不值钱,对义军来讲仅仅只是战争消耗品,但在这种情况下总要给人一点盼头,也只有这样才更好地让这些人去卖命。
  一波结束,上阵的千余人最终回来的有半数以上,这个结果让祝建才心里松了口气。伤亡的情况还在可接受范围,看来杭州的守备力量并不强,局面比自己预料的要好的多。
  “继续!”祝建才大声命令到,此时已做好准备的第二波开始了前一波的攻击,当第二波人回来时,不仅幸存者比第一波多了不少,更让人欢欣鼓舞的是堆在城墙下的土袋已明显开始升高。
  紧接着就是第三波,第三波开始,不仅是蚁跗攻城的老百姓伤亡只减到了三成,祝建才的功城器械和弓兵给杭州城头的伤亡也渐渐加大。
  仅仅一上午,三个主攻城门守军就出现了数百人伤亡,傅保带兵在各城门游走,哪里危机就往哪里填,战死的,或负伤的士兵一个个被从城墙抬下,片片血迹和在空中飞舞的巨石、羽箭和火油罐随时随地夺去一条条生命。
  到下午时分,涌金门城头终于被义军登上,在城头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如不是傅保带着机动兵力及时赶到,好不容易才把义军从城头赶下去的话,也许涌金门就告破了。
  等到傍晚时分,无论是守军还是攻城义军都显出疲态,袁奇下令鸣金收兵,杭州守军也精疲力竭地松了口气,这一日的攻城战总算结束了。
  将军府,听着各部汇来的伤亡数字,傅保脸色发白。这一日城中伤亡高达1163人,已占了杭州守军的一成还多,如果第二日也是这样的话,那么杭州城根本就熬不到张云翼来救。
第36章
杭州大战2
  江宁,江南提督府。
  张云翼自接到黄秉中的加急求援片刻都未耽搁,第一时间就开始调兵遣将,准备着手南下。
  张云翼乃将门出身,其父是康熙朝前期赫赫有名的河西四汉将之首张勇。对!就是金庸老先生在《鹿鼎记》里出场过的张勇。三藩之乱时期,张勇为平定三藩立下赫赫战功,后封为一等靖逆侯,加少保兼太子太师,可谓走到了汉将武人的最高峰。
  张勇死后,张云翼袭爵靖逆侯,次年又被授福建陆路提督,以大理卿驻泉州,随后几经调动,现为江南提督。
  康熙四十七年的江南提督其权已不是康熙初期可比,自朝庭裁去安徽提督一职,并把长江水师直接交由江南提督管辖后,如今的江南提督全称应该是江南水陆提督,其权不可不谓不重。再加上张云翼的一等侯身份,在整个江南更是跺一跺脚能震三分的人物。
  不过英雄也怕年高,如今的张云翼的年龄已经不轻了,年过六十的他已步入晚年,但当接到求援之后,张云翼依旧决定亲自带兵南下。
  “侯爷,此去浙江多加小心才是。”
  一位身着三品官服的男子忧心忡忡地对张运翼道,虽然他的官职相比张云翼来讲并不起眼,但是张云翼对此人却是异常客气,因为这人并不是别人,而是江宁织造、两淮盐运使曹寅。
  说起曹寅此人,后世对他了解的很多是通过他的孙子,因为他的孙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实在是太有名了,《红楼梦》,又名《石头记》的作者曹雪芹就是曹寅的孙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