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656

  而实际上,曹寅在整个康熙朝更是绕不开的一个人物,别看他官位不大,仅仅只是个四品江宁织造,因为兼了盐运使才能身穿三品官服,但仅看他的顶戴就和旁人不同,上有三眼花翎,这是连总督噶礼都没有的殊荣。
  其实说穿了也简单,曹寅十六岁就入宫为康熙銮仪卫,陪伴康熙,再加上曹寅深得康熙赏识,更被康熙识为“自家人”。曹寅之父死后,康熙让他出任苏州织造,几年后又迁任江宁织造,几次下江南康熙甚至直接住在了曹寅家中,可以看出康熙对曹寅的宠信。
  此外,作为江宁织造的曹寅他不仅仅是明面的官员,更是康熙设在江南的一个耳目。凡是江南官场的内幕和民间异动,曹寅都有直接密奏之权。面对这么一个人物,别说张云翼了,就连两江总督噶礼都得客客气气。
  “子青请放心,我就是拼了这把老骨头也一定替皇上平定浙江之乱。”张云翼斩钉截铁地道,紧接着又道:“不过皇上那边还得请子青多多替老夫说话,浙江匪乱闹的如此之大,此战恐怕不能一时就能了结的,老夫这里还需要些时间啊!”
  “这是自然,子青晓得其中利害,侯爷老于军务,如何排兵布阵子青绝不会插手干涉。不瞒侯爷,子青早已秘奏皇上告知现浙江局面,想来以皇上的英明当会认可侯爷的方针。”
  “好!”听曹寅如此说,张云翼心中大定,浙江之乱到现在这程度不是随便带兵南下就能解决的,他张云翼要么不动,要动就是雷霆万钧,才能把浙江之乱彻底平息。
  这几日,张云翼已开始连夜调集人马,准备采取水陆并进的方针南下,之所以还未正式出战,那是因为人马准备未绪,还需要些时间集结。他这时候最担心的就是被人催促,就像今天一大早总督噶礼几次派人来追问他何时出兵,一日几催就算张云翼已做好打算,但也担心有人会借此攻击自己,给他脑袋上扣一个畏敌不进的罪名。
  现在有了曹寅给他做背书,张云翼算是放下了心。不过对于浙江之乱的焦虑曹寅也是有的,忍不住悄悄问张云翼此战究竟有几分把握。
  “这个么……。”张云翼抚须道:“如杭州能坚持到我军抵达,老夫有九成把握。”
  “如果杭州陷落呢?”曹寅又问。
  张云翼笑道:“那老夫也有七成把握,何况杭州为浙江省府,城中粮食不缺,人口众多,黄大人和傅将军又不是庸人,只要肯守哪里会这么容易被攻破?”
  张云翼的话让曹寅宽了心,觉得他的话有道理。可实际上,张云翼这么说只是安慰曹寅,浙江局势一日一变,张云翼心中同样焦急万分,但作为大将,雷霆起于侧而不惊,泰山崩于前而不动,这点张云翼还是能做到。
  第一天的杭州之战的结果让黄秉中和傅保实在是忧心忡忡,他们一方面派人抓紧夜间修复城墙,另一方面继续在城中招募兵勇参与防守。这时候两位大员也豁出去了,一旦城破不要说是兵败身亡,就连整个杭州城所有百姓也将生灵涂炭。
  黄秉中以巡抚身份下令打开藩库,取出库中五十余万两银子交给傅保募兵。有了这笔银子,果然兵勇的招募顺利的多,一夜间就新募兵勇近两千人,足以填补白天的损失,但实际上新招募的兵勇无论是训练还是战斗力都比不上正规军,但在现在情况下只要有补充人员,杭州城就有希望。
  杭州城守军第一日伤亡一千多人,袁奇的义军伤亡更大,初数大约近5000左右。这5000多伤亡,义军主力所占比例并不多,主要还是蚁跗的老百姓。对于这些本就是用来牺牲的炮灰,义军上下并不以为然。当第二天天色亮起的时候,已摩拳擦掌的义军迫不及待地发起了第二日的攻击。
  和昨天一样,攻击的主要目标是凤山门、庆春门、涌金门这三门,考虑到昨天的攻击情况,袁奇特意又加上了清泰门,四门齐攻,杀声震天,杭州城守城的压力是越来越大。
  虽然昨夜杭州守军抓紧修复了城墙,也破坏了城下部分土袋垒起的土丘,可相比头一天,摸清楚防守情况的义军攻城反而更顺利些。一个半时辰不到,城下的土丘就重新垒了起来,挥舞着武器爬上城墙的义军和守城官兵展开了激烈异常的争夺。城头上无数擂石、金汁依旧阻挡不住蜂拥而来的义军,官兵伤亡急剧上升。
  “兄弟们跟我来,把他们赶下去!快快!”
  在凤山门,一个游击将军见一段城墙被突破,转眼时间就有数十个贼兵跳上城墙,他连声大呼,带着身边亲兵直接就扑杀了过去。
  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惨叫声此起彼伏……仗着兵甲和地理优势好不容易才把缺口给夺了回来,而这时游击将军的亲兵已阵亡近半,就连他都全身带伤,满面血污。
第37章
杭州大战3
  杭州之战的第二日,杭州城伤亡比第一日更大,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守住城墙,等义军退去后城上城下到处都是尸体,空气中弥漫着强烈的血腥味。
  当日,杭州守军伤亡已超过了3000,不仅前一天招募兵勇的数字全部填了进去,还多损失了1000多人。看到这样大的伤亡,傅保的眼都急红了。
  “这样下去杭州守不了几天了,张云翼的兵怎么还不来?”
  “守不住也要守,你我一个是杭州将军,一个是浙江巡抚,城在人在,城亡人息。”黄秉中咬牙说道,他的双眼布满了血丝,身上的官袍也早就不像几日前那样整齐,这两日他和傅保根本没怎么合眼,为守住杭州绞尽脑汁。
  “可惜,杭州没装备大炮,如果有炮在手的话就……。”傅保摇头叹道,杭州位于江南,虽是大城却并非军事要地,城头当然不会摆着红夷大炮这样的大杀器。别说大炮了,杭州守军的火器也没多少,除了当年三藩之乱遗留的些已经生锈不能用的库存外,无论八旗还是绿营都没装备。
  再者,清朝统治者在入关夺取天下后就开始不重视火器,在满清上层看来火器这种玩意是一种可怕到可以颠覆他们政权的发明。如果汉人拥有数量庞大的火器,那么作为少数民族的满人怎么能坐得稳这个天下?
  故此,清政府一直对火器把控很严,除边军和部分军队外,军队中的火器比例很低。尤其是三藩平定和收复台湾之后,清政府更是找各种理由减少火器的装备,其中说的最多的理由当然只有一个,那就是满清是以骑射起家,骑射才是满清根本,火器仅仅只是些奇技淫巧罢了。
  清政府的这种态度给后世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也正从这个时代开始,东方和西方的差距开始渐渐拉大,最终酿成了后世赔款割地的局面。
  仗打到这个份上,作为满人的傅保却想起了火器的好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没了火器优势,仅仅靠着城墙协助在袁奇大军的几次攻击中能守住杭州,这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最大努力了。
  “火器之事就不用谈了,眼下我们也只能坚守到底。杭州是省府,张云翼更老将,绝不会坐视杭州失陷,我们只有一个字——守!”黄秉中在开战前就打定了坚守的念头,只是这两日的攻城战带来的伤亡已经超过了他的预期。但不管如何,杭州还是必须坚守的,只要能多坚持一天,张云翼来的希望就多一分,这也是他们唯一能做的了。
  西湖是杭州的象征,人们一提到西湖就会想起杭州来。而在这时代,西湖并不在杭州城内,而是在杭州城的西边。此时此刻,袁奇移驾西湖的石舫,正在听取各部的军报。
  “诸位!”听完军报,袁奇成竹在胸地说道:“我义军兵临杭州已有近三日,连续两日攻城虽未能破城,但观杭州城防已摇摇欲坠。明日还需众将士再接再厉,一举打破杭州城,本王在此保证一旦破城将三日后再封刀。”
  袁奇话音刚落,下面的各部首领个个露出喜色。袁奇的意思很清楚,三日后封刀,那就是告诉大家破城之后允许义军在城中抢掠三日。杭州可是大城,又是首府之地,别说余姚了,就连绍兴也是远不可比的。抢掠三日下来,其收获远远比之前几地加起来的更大,这怎么不能让人心动?
  “请王爷放心,在下必能拿下杭州!”
  “王爷,您瞧好了,明天我老牛肯定是带弟兄们第一个破城的!”
  “城里那帮清狗已经不行,要不是天黑的早,我部今天就能打破杭州城……。”
  众人七嘴八舌地说着,个个兴奋异常,袁奇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又给众人作了一番封官的许诺,等这些首领离开后,袁奇招来高进问:“艮山门那边还没动静?”
  “没有,卑职一直盯着艮山门,暂时未有动静。”
  “不要大意。”袁奇郑重关照道:“一旦杭州城破,清狗必然会从艮山门突围,你部需牢牢盯死,不得让一人逃脱。”接着,他又道:“除此之外,清狗定会调兵遣将来援杭州城,艮山门在城北,是清狗援军必到之地,如有消息立刻来报。”
  高进点点头,他告诉袁奇自己的人马已在艮山门外设伏,同时还向四周派出了探子留意援救官兵的动静,任何风吹草动都蛮不过他。
  听高进如此回报,袁奇算彻底放了心。高进做是他是最放心的,不过杭州之战事关大局,袁奇在这紧要关头还是得叮嘱一二。
  等高进离开后,石舫中已没了其他人,袁奇这才把守候在外面的周忠良招进来。
  “臣见过王爷。”穿着朱红袍服的周忠良进来后端端正正地给袁奇行礼。这些日子,周忠良活得比之前几十年的任何一天都滋润,正应征了一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老话。
  作为一个不起眼的师爷,阴差阳错被袁奇俘虏,谁想到后来经周忠良一运作居然成了义军中的大人物。
  眼下,周忠良虽说官职还是大学士,但在大学士外袁奇另外给他加了几个头衔,其中一个参军的头衔虽然不大,但得到这个头衔后的周忠良是欣喜若狂。
  这表示什么?这当然表示袁奇已经渐渐把周忠良视认自己人了,打算重用自己啊。
  在绍兴之战之前,审时度势的周忠良就抛弃了朱怡成,彻底投靠了袁奇。不仅起劲地为袁奇出谋献策,更是暗地里充当袁奇的走狗,替他离间挑拨各部首领,以便袁奇能更好的掌握这支义军。
  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袁奇接受了他,这让周忠良心里是兴奋异常。随着义军吹气球一般的壮大起来,眼下更是攻破杭州城在望,周忠良更是觉得袁奇才是真龙之主,只有紧紧抱着这条大粗腿,他周忠良方有真正飞黄腾达的一日啊。
  在外面等候的时候,周忠良甚至已经琢磨起来等拿下杭州后袁奇是否会九五加身,到时候自己必须第一个劝进,以做开国功臣,名垂青史。
  “平身。”看了眼伏在地上的周忠良,袁奇淡淡说道。袁奇其实很清楚周忠良是一个小人,不过小人自然有小人的用处,何况义军到现在这规模武将不缺独缺文官,周忠良作为第一时间加入义军的读书人,无论如何也要把他抬起来当成标杆。
  “谢王爷。”周忠良摆出一副感激淋涕的样子从地上爬起,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
  “监国殿下这几日可好?”
  “回王爷的话,殿下这几日尚可,一直在行营未出。”
  袁奇点点头,之后说了一句话,这句话让周忠良当场就愣住了。
第38章
杭州大战4
  “王爷您要为监国殿下纳妃?”周忠良生怕自己刚才听错了,忍不住问了一句。
  见袁奇点头重复后,周忠良忍不住问道:“王爷,此时为监国殿下纳妃是否有些不妥?”
  “不妥?本王来看着实妥的很。”袁奇笑道:“杭州城破在即,等拿下杭州后,我大明就有了真正和清庭争夺天下的资本。这时候监国殿下纳妃可固国本,以安天下百姓之心。”
  “这……。”周忠良听了傻眼了,要知道他之前还想劝进呢,怎么一转眼就要给朱怡成纳妃了?袁奇难道是天下第一等的大忠臣不成?当然如果袁奇是出于公心,那么这个安排的确没错。可是袁奇是这样的人么?
  义军打的是大明的旗帜,奉的是朱明的天下,作为朱明正统后裔朱怡成更是核心的精神核心。可实际上整支义军的控制权掌握在袁奇的手里,就算有些首领心中不服,但至少也要听袁奇号令。如果拿下了杭州城……不!是一定能拿下杭州城,袁奇的威望将如日中天,到这时候朱怡成的价值将大大削弱,为什么不自己黄袍加身呢?
  “难道说……袁奇是在担心……?”周忠良猛然想到一个可能,也只有这个可能才会让袁奇这样做。
  “满清入关以来,我朱明后人凋落,今朱三太子又生死不明,正统只在殿下一人身上。如今反清局势大好,天下汉人无不满心鼓舞,殿下如能留下后嗣当能更振天下之人心,就算到时候有什么意外我等也可继续奉殿下之后人完成反清复明之大业啊。”
  也许是看出了周忠良所想,袁奇悠悠如此说道,周忠良连忙拜伏在地,称颂袁奇这一片公忠为国之心。
  抬起袖了擦了擦挤出来的眼泪,周忠良摆出一副感激万分的样子:“王爷之恩想来殿下也是很高兴的,臣已明白王爷的意思了,请王爷尽管放心,这事臣一定给您办的妥妥的。”
  “嗯,好好做,做好了这事本王不会亏待你。”袁奇满意地说道,摆摆手让周忠良退下。
  倒退着离开了石舫,周忠良回去路上就琢磨起来怎么给朱怡成纳妃了,很快他就拿出了一个方案,这方案就是立即着手挑选合适的女子,最重要的是这女子还必须好生养,能够尽快怀上龙种,诞下龙子。
  除了一个正妃外,当然还要再找几个侧妃,这叫多保险。等这些女子怀上了,甚至生下了龙子,那到时候袁奇的下一步才能走的稳稳妥妥。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个任务,周忠良甚至还做好了另外几套备用打算,那就是不管怎么样,朱怡成是必须得让这些女子怀上也必须要生下龙子,如果真的不行那就让他行。
  不去说一肚子坏水正盘算着阴谋诡计的周忠良,在行营大帐中,朱怡成正听着李娟儿对他轻声说的话,时不时点头或沉思。
  本已经有些绝望的朱怡成在李娟儿的那番话又燃起了一丝信心,虽说他认定袁奇必然会兵败,但是却再也没有了之前自暴自弃的念头,靠着李娟儿的帮助,朱怡成暗暗做起了打算。
  朱怡成的身份限制,他无法直接和义军旁人接触,甚至连单独外出都做不到,外面守卫的人全是袁奇的人,不过李娟儿不同,这个不怎么起眼的小丫头一副柔弱的样子,经常进出大帐,那些看守对她没有什么防备。
  这样一来就给了朱怡成一个空子,他借着李娟儿的身份开始了一些安排。李娟儿进到义军的日子也不短了,而且她的身份又能自由出入行营大帐,接触起人来同时又不引人注目。
  一方面,李娟儿替朱怡成留意外面的变动,其中包括义军各部的情况和战局的变化,另一方面李娟儿悄悄和几个尚可沟通的义军走的近,利用朱怡成给她的财物拉拢他们,一来二去,不仅李娟儿的自由度比之前大了许多,就连朱怡成在义军中也稍自由了些。
  不过,为了保密,朱怡成还是很少外出,继续和以前一样躲在行营中做他安安稳稳的监国傀儡。而现在,李娟儿就在和朱怡成说着杭州大战的情况,等听完战况结果后,朱怡成想了想又摇了摇头。
  杭州这样的名城,除了晚清太平天国时期,朱怡成从来没有听说过在清朝一代还有那一次被攻陷过。当然,由于他的出现历史造成了偏差,袁奇这个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人物在这时代闹起了如此大的风波。不过不要忘记,眼下是康熙年间,那位号称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会是好推翻的?义军再强大,那也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根基的浮萍罢了,等满清反应过来,袁奇的江山梦必定只有破灭一条路可走。
  眼下看来,杭州城岌岌可危,不过袁奇是否真能攻下杭州,关于这点朱怡成不看好。但是,什么意外都有可能发生,在没到最后一刻,朱怡成没有任何把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