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1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9/656


第360章
逃出生天
  前面父子还在说事,转眼间圣旨就到了。
  圣旨中,康熙对岳钟琪称赞有嘉,并下旨授其为奋威将军,同时调岳钟琪为江北提督。
  江北提督,这是一个新设立的职务,在之前清廷只有江南提督和江南水陆提督。但在朱怡成拿下南京之后,江南提督这个职务已名存实亡,所以清廷重新调整了江南一带的防务,为对付南京的大明,从而新设了江北提督一职。
  在历史中,太平天国占据南京之时,清廷也同设了相应职务,以针对南京军事集团。而现在,康熙调岳钟琪为江北提督,实际上就是要岳钟琪统领江北军务,对付大明。
  这点,倒是和刚才岳升龙、岳钟琪父子所讨论的相同,看来康熙也敏锐地看到湖北和江西战场的微妙,试图在江北打开局面,从而协助隆科多解决湖北战场问题。
  接完圣旨,安排好天使,捧着圣旨回到屋中,父子两人再次坐下。
  “父亲,圣旨已到,战事紧急,皇上那边催的紧,孩儿需尽快动身启程,父亲刚来,孩儿却不能多陪父亲几日,还请父亲……。”
  岳升龙摆手道:“这些就无需说了,为将者当以军令为上,为父自然是清楚的。而今皇上授我儿为江北提督,并加奋威将军衔,其意当可知晓。依为父看,川中至江北路途遥远,你还是尽快准备,早日动身的为好。至于为父,你不必担心,我这把老骨头独自回乡不成问题。”
  岳钟琪当即跪下,对岳升龙重重磕了三个头,随后起身快步离开。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岳升龙欣慰地发现自己的儿子不仅长大了,而且比自己更强,光大门楣以后就要靠他了。
  先不去说岳钟琪接旨后快速准备,随后带着几百亲军由重庆出,先入河南,然后再由河南入安徽再进江苏。
  而在此时,湖北战场四方混战,局面微妙之极。王致清同祝建才分手后,带兵直接西进,同时化整为零试图摆脱清军追击,但正如祝建才所预料的那样,王致清这种举动非但没能甩掉追兵,反而使得本就士气大跌的义军顿时自己先乱了起来。
  化整为零的义军四向奔逃,非但没能阻止清军追击,反而让义军失去了原有的组织状态。另外,白莲教义军结构本就不太严密,其部下缺乏锻炼也并非真正的精兵,王致清这么一胡搞,更让他失去了手中已非常紧缺的兵力,使得对清军应对困难重重。
  王致清很快就发现了自己的失误,急忙再一次集结兵力,试图挽回局面。但这时已晚了,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王致清才勉强收拢了些部队,但这时候他的实力已再一次消弱,导致手中能用之兵已减少到原来的一半,而这失去的一半中被清军击垮的仅仅只是部分,大部分却是因为自己化整为零政策而跑的不见踪影的。
  面对这种情况,王致清几乎已走到了穷途末路,后悔莫及的他只能期待于能甩掉清军追击,逃出生天。
  但在天门,王致清最终还是被清军给追上了,两军在天门大战一场。虽然王致清所部兵力大损,士气也不算高,可在这种情况下王致清部依旧爆发出了最后的勇气,几千人同近万的清军激战数日,蒙靖亲自带兵为王致清突围,最终却陷于阵中,而王致清带着残部拼死抵抗,却始终未能打开逃生缺口,正当他四面楚歌,即将全军覆没之时,高进的部队终于赶到了。
  当江夏清军频繁调动兵力时,高进就敏锐地察觉到湖北的变化,并判断出王致清极有可能已经南下。为救援王致清,高进带主力北上江夏,同时分出一支精锐偏师渡江迂回,找寻王致清的下落。
  当王致清被清军在天门追上,堵在天门一带的消息传来,高进北上的那支精兵极速向天门靠拢,以救王致清。虽然高进部速度不慢,可赶到战场时也已过去几日,亏得那时候王致清还有残部殊死抵抗,要不然一切都早就结束了。
  高进部的突然出现,使得已疲惫不堪的清军一时间摸不清情况,无奈只能退兵。从而解了王致清之围,把王致清残部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由于高进此部虽是精锐,但兵力并不多,而且为了保证机动都是轻军上阵,并未能对清军形成绝对优势,再加上清军后续部队还在增援,在救出王致清部后,高进部果断南下,直到过了仙桃同主力汇合后这才彻底安全。
  当见到高进时,之前意气风发的三圣王如今就如一个普通的老者,身上穿着的早就不是他的王袍了,为避免清军注意,王致清只是着了一身普通的盔甲,而且因为连日大战和逃亡,身上不仅血迹斑斑,整个人更是灰头土脸,狼狈之极。
  “岳父大人!”高进快步上前行礼。
  “女婿呀!”见到高进,王致清心中百感交集,瞬间老泪纵横。
  当日,他率部在四川起义,当时声势浩大,短短数月就占了全川,部下百万,其气势磅礴不做第二人想。那时候的王致清雄心勃勃,意图直入中原,逐鹿天下。在他看来,以自己的实力短时间内就能席卷天下,到时候真正坐上那位子也是手到擒来的。
  可谁想到,仅仅才一年,盛极一时的白莲教义军就成了这个样子。不仅入主中原的美梦破灭,就连自己的老巢四川都丢得一干二净。而在他身边,当年出川的几十万精锐,眼下跟随自己的仅仅不到一千余人,那些老兄弟更是死的死,失踪的失踪,最终还在的也只有林娘子和张淼两人了。
  一想到这些,王致清就悲从中来,不由得泪流满面。而再一次看见高进,王致清心中还有着深深的后悔,当初高进曾经劝说过他,让他千万不要由河南出川,可那时候的王致清却丝毫不听高进的劝阻,心高气傲的王致清当时哪里想那么多呢?胜利已经蒙蔽了他的双眼,一心想占据中原的如何能听得高进劝说?
  但现在,一切都证实了,高进的判断是对的。假如那时候自己能和高进合兵一处,直接入湖北的话,那么眼下绝对不会是现在的局面,说不定自己的大军不仅占据湖北全境,更已拿下了江西一省,再加上四川的老巢,拥有三省之地的王致清必然实力大增,进可问鼎天下,退可安守一方。
  可惜的是,这天下没有后悔药吃,王致清的自大和短视,再加他优柔寡断的性格断送了这一切,一想到此,王致清心中就如刀搅一般。
第361章
退意
  翁婿二人见面后叙了些话,由于王致清部损失惨重,残部,甚至包括王致清本人都有伤在身,而且这些日子接连交战,各自早就疲惫不堪。高进已经让人安排好了地方,让其残部扎营治伤休整,至于王致清等人,自然也特意安排了住处。
  脱下伤痕累累的盔甲,梳洗后包扎了伤口,再换了身干净衣服,王致清终于能好好睡一觉了。这一觉下去,直睡到第二日的午时,等王致清起身后,高进带着刚刚赶到仙桃的王玲儿和王婉儿已早在外等候着了。
  见到身着青衫,消瘦的不成样子,头发满是花白的王致清,虽早有心理准备,但一见面王玲儿和王婉儿就忍不住落了泪。
  “父亲,您……您如何这样了?”
  “好孩子……好孩子……。”抚摸着跪在自己膝前的两个义女,王致清百感交集,眼中不由得湿润起来:“为父能活着见着你们已是侥幸了,还谈什么样子?地上凉,起来,都起来吧。”
  两人这才起身,搀扶着王致清在一旁坐下。坐下后的王致清看看这两个义女,再望向一旁的高进,欣慰道:“我王某人这一生做了许多事,有的做对了,有的做错了,但今日觉得把你们许给平寇王才是这一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
  “岳父大人……。”高进上前一步。
  王致清笑着摆手道:“女婿啊,都是一家人,无需如此,坐吧,都坐吧……。”
  招呼着高进坐下说话,王玲儿和王婉儿却不肯入座,而是在一旁陪着义父和丈夫。对于她们两人,王致清也不勉强,只是笑笑随她们去。
  “当年,为父未听你们所劝,才至有今日。回想当日,心有愧疚呀……。”
  “岳父,您刚才说了,都是一家人,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既然如今已脱离险境,岳父就不必担忧,这些日子好生修养,至于跟随岳父突围的兄弟们,小婿也做了安排,等过些日子,岳父可去华容或者安乡驻兵,如岳父另有去处也可自行前往,小婿来安排就是。胜败乃兵家常事也,以岳父您老人家的威望,只需修养些时日,一定能再卷土重来。”
  高进部现在所占的地盘不小,西至巴东到宜昌,中至荆州到常德和岳阳,东至仙桃,几乎把湖北三分之一的地盘全包括了进去,而且还占了湖南以北不小的地区。
  高进所提到的华容和安乡两县就在高进的腹地,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同样也便于养兵。高进做这样的安排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眼下王致清部仅千余人,而且几乎个个带伤,完全丧失了战斗力。要想恢复需要时间,而且招兵买马也需要地盘,把华容或者安乡其中一地交给王致清,既是表明态度,也是让王致清安心。
  王致清听后并没说什么,只是带着微笑看了眼高进,似乎想在高进的神情中找些什么。不过,他很快就把目光收了回去,不置可否地笑了笑,随后就同高进说起了其他事。
  对于战事,王致清并没谈太多,只是大致讲了些自河南南下后的一路情况,同时也提到了东进的祝建才部。随后,王致清就同高进和王玲儿、王婉儿三人拉起了家常,询问他们近来的情况,尤其是成亲已有些日子了,何时有孩子什么话。就如一个平常老人和自己的子女一般,如不知道的,哪里还能看得出这个普普通通的老者居然是名震天下的三圣王呢。
  三人一起用了午饭,随后又聊了一会儿,见王致清露出疲意后高进才带着二女告辞离去。
  王致清就这样暂时在仙桃住了下来,两日后身上的伤好了许多,人了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精神。
  由于清军虽击败了王致清部,但却为能全歼其部,更让高进把王致清救走。湖北的请军除隆科多率领的一部联合河南南下的精锐部队继续追击祝建才部,同时已同江西的明军交上了手外。其余清军也在集合兵力,准备南下仙桃同高进交战。
  故此,高进这些日子也忙的很,一方面在调兵遣将应对清军进攻,另一方面不断探查清军的兵力部署,意图击破清军直接东近江夏。所以说,高进同王致清的见面时间并不多,相反在仙桃的王玲儿和王婉儿却一直陪着王致清。
  这一日,同王玲儿和王婉儿说了些话,王致清就把她们先打发走了。倒不是因为王致清对她们有所不满,实际上对于这两个干女儿他如今是满意的紧,经历了荣华富贵和大起大落,在如今情况下居然还有这样孝顺的女儿女婿,王致清心中早就心满意足了。
  “师兄!”
  两女离开不久,林娘子和张淼就来了,他们前来是王致清让人传话喊他们来的,两人入内后,王致清摆摆手让他们坐下,等仆人上了茶离开后,王致清这才询问这些日子修养如何。
  “平寇王安排的甚好,这些日子身上的伤已好的七七八八了,那些突围兄弟们我也去看过了,都全安顿妥当,人也精神了许多。”张淼当即如此说道,林娘子在一旁点头称是。
  王致清似乎早就知道这个答案,微笑着点点头,随后又叹了口气:“这几日,我一直在思索着,如当日听从平寇王之劝直接入湖北而出川的话,也不会有今日之局了。都是我一意孤行,未听劝告,不仅至使四川丢失,更让无数老兄弟命葬清狗之手。一想到此,我心中悔恨交加,不能自己呀!”
  “师兄,当日如何能料得到今日?再说这也并非师兄之错,自川入河南也是众人一起商议的,要怪就怪祝建才私心太重,如他能早些时日放我等出入河南,何来后面的事发生?”张淼连忙说道。
  “这些话无非是自欺欺人而已。”王致清摇头道:“师弟你曾经说过,祝建才此人不可信,而师妹几次也提醒过我,但我都未能听进去这些忠言。今日之果,自有当日之因,所谓这一饮一啄皆有来因也。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我王致清不是放不下拿不起的人,你们就不必用这些话来安慰我了。”
  “师兄……。”林娘子从王致清的话语中听到了一些东西,忍不住开口询问。
  王致清不等林娘子把话说出口,就先问道:“师弟师妹,你们觉得平寇王此人如何?”
  “师兄的意思是?”张淼和林娘子面面相觑。
  “说说吧,虽然他是我的女婿,但我也想听听你们的看法,实话实说,但说无妨。”
  张淼迟疑了下,先开口道:“回师兄,师弟同平寇王相识较早,那还是当初袁王爷刚刚兵败不久后。以师弟来看,平寇王此人重情重义,又善于用兵,当得是个豪杰。”
  “张师兄说的不错,如无平寇王相救,我等早就埋骨天门了,而来仙桃之后,平寇王更是以礼相待,无论衣食药品一应无缺,更给下面的兄弟们安排的妥妥当当,说句不好听的话,祝建才同平寇王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地,一个天!当年师兄把玲儿和婉儿许给平寇王,此事做的一点都不差,师兄可是找了个好女婿啊!”
  林娘子这番话让王致清哈哈大笑,神情中三分欣慰七分得意。的确,在如此天下,像高进这样的好女婿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正如前些时候王致清同两个义女说的那样,自己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把他们嫁给了高进。
  “还有件事你们暂且不知,平寇王已许诺把华容或安乡一地交由我驻兵养兵,另外在钱粮上也会尽力支持。”
  “此事当真?”听到这话,张淼顿时急问。
  “当然是真的!”
  “这太好了!实在太好了!”张淼兴奋之极,搓着双手满面喜色:“有一县之地养兵,还有钱粮无忧,以师兄在教中威望当可重聚旧部,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能再拉起一支队伍来,到时候师兄重振旗鼓,足可再卷土重来啊!”
  “是啊师兄,这可是大好机会,张师兄讲的一点都不错。对了,师兄您觉得是华容还是安乡合适?此事需早确定,也好让大家尽快准备。”林娘子的兴奋不亚于张淼,同样高兴不已。
  可是王致清却神色依旧淡然,仿佛说的这件事和他没有丝毫关系一般。
  “华容和安乡我都不选。”王致清如此说道,话出口后,张淼和林娘子同时一愣,一时间不明白王致清的意思。
  只见王致清轻叹道:“自来仙桃后这些日子,我想了许多,也考虑了许久。当年起兵,最盛时曾拥兵百万,初入中原更雄心勃勃,意图问鼎九州。可最后呢?这一切不都同云烟一般散去?其中固然有一些原因,但最根本的是我本人啊!本就非飞龙,却偏要遨游九天,如何不跌得头破血流?今日我们三人能坐在此处,说起来是幸运而已。我已想通了,这天下是不准备再争了,我已老了,已没了原本的雄心,同样我也清楚自己的斤两,就算能再重振旗鼓又如何?弄不好反而会害了大家。所以,思来想去,我决定把你们托付给平寇王,希望师弟师妹能跟着平寇王干一番事业,至于我这个老朽,以后就不再凑这份热闹了……。”
第362章
白莲易主
  “师兄!”
  王致清这话让两人同时一惊,林娘子和张淼情不自禁站起身,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他们怎么都没想到,王致清居然打算放弃,如果王致清这么做了,那么之前所有的努力又是为了什么呢?而那些教中兄弟们都白死了么?
  一时间,林娘子和张淼感到了迷惘,他们无法理解王致清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确,如今白莲教的实力大损,就连地盘也丢的一干二净,可不管怎么样,毕竟王致清还在啊!何况天下白莲教基未损,只要修养些时日,给他们点时间,再集聚教众不是没有可能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9/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