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1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8/656

  “八哥,再这么下去兄弟我可真要去要饭了。”
  东宫,新的主人,也就是已成为太子的八阿哥如今正同十阿哥在一起喝茶。说是喝茶,实际上是两兄弟在私下谈话,而十阿哥却是一脸的苦色,对着自己这位八哥大倒苦水。
  “你这里还差多少?”八阿哥神色平淡地问。
  “差得远呢!”十阿哥愁眉苦脸道:“前些时候帮这些王八蛋填了亏空,现在兄弟我可是两袖清风,多年的积蓄全搭进去不算,外面还欠着十二万两呢。”
  “辛苦你了。”八阿哥叹了一声,从袖中取出一叠银票放在桌上,随后向十阿哥那边推了过去:“这是十五万两,兄弟你先收着,至于其他帮忙垫出来的以后八哥再慢慢还你。”
  “八哥您这是做什么?”虽说十阿哥大倒苦水,可当看见八阿哥直接把银票放在自己面前时,十阿哥脸色顿时一变,极是不悦道:“小弟只是说说而已,八哥您现在也不容易,这些银子小弟绝对不能要。八哥您放心,小弟还是有些面子的,这些钱小弟自有办法解决。”
  “解决?如何解决?”八阿哥反问道:“赖着?不还给那些商人?还是你打算去你岳父家打秋风?行了,你八哥再缺银子也不会缺你这些,这些钱还是早点还给人家,免得时间长了闹出事来,毕竟别忘了,我现在可是太子,皇阿码对我如何你也清楚,这授人以柄的事还是不要有的好。”
  “这……。”八阿哥如此说,十阿哥顿时迟疑不决,他想了想后直接在那些银票中点出一部分,随后把剩余的部分推了回去:“这样吧八哥,我拿七万两,回去再凑凑应该就差不多了,剩余的您先拿回去,如果小弟实在凑不足到时候再来找八哥您。”
  看着面前的银票,八阿哥神色有些激动,想了想后点点头:“那就如此吧,十弟,实在是委屈你了。”
  “嘿!我们兄弟之间还说这些客气话?不是小弟埋怨,要是皇阿玛他早点把太子之位交给八哥您,哪里还会有现在的情况?”
  八阿哥不置可否地笑笑却没接这句话,虽然他心里也是如此想,但他作为太子却无法这么说,言语之间当然不如性格直爽的十阿哥如此随意。
  “我说八哥,这户部之事几乎掏空了您的家底,这又何苦呢?依我看,这些借了银子的王八蛋没有一个好东西,当初您杀了几个算是杀少了,不如趁机会多杀几个,多抄几家,这就不用那么累了么?”
  “你不懂。”八阿哥摇头道:“这刀子举起来怎么砍也要睁大眼睛,皇阿码对我成见颇深,一旦处置不当,谁知道会是怎样的结果。再说了,我如今已经贵为太子,还要这些银子有什么用呢?只要朝廷度过难关,上下齐心协力,将来自然会有回报。”
第358章
太子手段
  八阿哥在整顿户部过程中前前后后花了不少银子,对于户部的情况,朝廷上下没有比八阿哥更为清楚的,实际上户部的欠银一直是在八阿哥默许的情况下发生的,一来是因为朝廷官员的俸禄的确无法满足大多官员需求,不得不伸手向户部借银子,二来也是因为用这种方式控制官员,同时攻击当时的废太子,使其他在户部整顿中未尽其功,导致康熙彻底对他失去了信心。
  之所以拿户部这事入手,八阿哥自然有他的目的。说实话,收回的九百多万两银子中,其中有近一百多万两是八阿哥自己掏的腰包。他替一些官员和门人还清了债务,甚至因为银子一时不凑手,还向几个要好的兄弟借了不少。
  比如说十阿哥,十阿哥在户部也有欠银,但相比其他人,十阿哥的欠银实际上就是存心凑热闹的。十阿哥出身尊贵,其岳父同样是王公,家中的底子可不薄,根本就不缺那些银子。
  之前废太子搞清理户部,十阿哥第一个跳出来哭穷,那是因为他本就和废太子不对付。而现在,八阿哥当了太子,着手开始清理户部,对于八阿哥铁杆来讲,十阿哥如何会不支持?
  同十阿哥类似的九阿哥、十四阿哥,甚至包括其他一些朝廷官员同样如此。这些人在八阿哥开始清理户部的时候全都是带头还清了银子,也正是这些人的表态,使得其他欠银的官员陆陆续续都主动把欠银交了出来。
  但这些相比整个数量仅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还有些人一种是的确还不出银子的,而第二种就是有银子却不肯还的。
  对于这两种人,八阿哥也进行了分别对待,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只要是对八阿哥有用的,或者说属于他这一党的,还不出银子的八阿哥会想办法替他们解决,把这些债务由户部直接转移到八阿哥身上。至于有银子却不肯还的,先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说他们还清欠款,如果还是不还的,那么也就不要怪八阿哥不客气的,这位贤王狠起心动起手来也不是吃素的,这些日子为了户部清理一事,八阿哥处理的官员,甚至用一些罪名直接抄家乃至砍了脑袋的人可不在少数。
  经营这么多年,朝中许多官员的底细八阿哥是一清二楚,拿捏起来也是轻而易举的。此外,还有些人,那就是八阿哥的政敌,这些人八阿哥同样借着户部一事清理了一批,狠狠给予对方打击,从而借着个机会近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势力。
  户部清理,这是明谋,康熙不会有丝毫反对。朝廷的财政情况摆在那边,在税赋锐减的情况下,户部的银子拿回来对于朝廷是莫大的好处,八阿哥从这入手不能不说他实在是高明。
  此外,通过这次户部清理,不仅让朝廷上下看到了八阿哥的能力,更借此机会扩大的自己的势力,同时打击了一些对手。另外,八阿哥还进一步以这种方式控制了户部,等于把朝廷的财政把持在手,这也是他入主东宫后的第一步胜利。
  至于练勇,在冠冕堂皇的理由之外,八阿哥也在用这种方式培养自己的班底。一直以来,八阿哥在军中势力并不强,而现在康熙对他极为提防,所以采取练勇的方式来插手军中,这同样是八阿哥下的一步棋子。
  还有那些嚷嚷着要恢复议政王制度的满清王公贵族,八阿哥并没有强行打压,而是利用这件事进行分化拉拢,使其为自己所用。
  八阿哥非常清楚,皇权绝对不能旁落,一旦议政王制度死灰复燃,那么作为大清皇帝,皇权就将极大的消弱,这对于胸有大志的八阿哥来讲是绝对不能允许的。从这点,他是和康熙站在同一条战壕中,正如他曾经同康熙说过的那样,皇帝、太子实际上是一体,都属于皇权的一部分,保住皇权不仅是为了康熙,同样也是为了自己这个太子。
  但八阿哥又非常明白,自己是如此坐上这个太子之位的。这些满清王公贵族是自己的助力,也只有他们的存在,才使得康熙被迫立他为太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八阿哥如果和康熙联手直接把满清王公贵族打压下去,那么等于是自找死路。以八阿哥对康熙的了解,一旦自己没了这些人的支持,康熙随时随地可以废了自己这个太子。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八阿哥表面上为康熙着想,但暗地里却同一些王公贵族达成协议,挑唆着他们同康熙进行争斗,同时又把这个争斗的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此外,几个看得明白的,或者说对于议政王制度仅仅只是一种手段的王公贵族,八阿哥也会区别对待,使其为己所用,暗中谋划,做着一些其他的准备。
  这些日子,八阿哥步步为营,一手操纵了这几件事,并且得到了相当效果。但他心里同样清楚,这些还远远不够,他的太子之位并不稳固,其主要原因还是康熙那边,只要康熙一日在位,那他的这个太子就依旧不能一言九鼎,如履薄冰。
  “老九和老十四那边现在如何?”说完了银子的事,八阿哥对十阿哥问道。
  “九哥那边还是老样子,不过八哥,您真要把老十四派到地方上去?”十阿哥忍不住问道。
  微微点头,八阿哥说道:“老十四一直好兵,而且在我们兄弟几个中对于兵事也是最有才能的一个。说句实话,其实除老十四外,还有大哥和老十三,大哥就不用说了,年少时就跟着皇阿码南征北战,是极好的将才,之前江南之战归根结底也不是他的问题,功亏一篑仅是意外罢了。但大哥如今我是不能用的。除此之外也就是老十三了,可是老十三这人你也清楚,我如何敢把这头老虎放出来呢?”
  十阿哥默默点头,八阿哥说的一点没错,老大,老十三和老十四,这三人是他们几个兄弟里最为知兵的,从某种程度来讲,老大应该是最合适的,但老大绝对不能用,因为老大一直就是八阿哥的对手。至于老十三,这人和老四走的太近,老四这人虽说不怎么起眼,但一直被几个兄弟看不透,一旦用了老十三,天知道他和老四会不会有什么想法。所以选来选去,还是十四阿哥最为合适。
  八阿哥让十四阿哥去山东练勇,一来是看重他的知兵,二来十四阿哥属于八阿哥一系,把他派过去也放心。何况,练勇之事关系重大,康熙虽然同意,但同样也有着防备,让十四阿哥去,康熙认可的可能性极大,这也是八阿哥仔细考虑后才做的决定。
  其实,八爷党的这些兄弟中,八阿哥最为放心的不是别人,恰恰就是坐在自己面前的十阿哥。外人常道,十阿哥外号十草包,认为他为人头脑简单,性格冲动,但八阿哥却清楚,自己这个十弟真正并非如此,而且他和八阿哥之间的感情深厚,用这点来讲派十阿哥出去独当一面是最为放心的。
  但是八阿哥如今在京中还有千头万绪,需要十阿哥在旁协助,这样一来,十四阿哥去山东也就成了定局。
第359章
老少将军
  岳升龙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干了半辈子才好不容易得了个四川提督的职位,但他刚告老还乡仅二年多,自己的儿子岳钟琪居然从一个游击先升参将,后升副将,随后又变成了总兵。而就在几日之前,朝廷下旨,升岳钟琪为四川提督,也就是说岳升龙努力了大半辈子的目标在他儿子手里不到三年时间就完成了。
  一个仅仅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居然成了军中大员。要知道提督可是从一品官位,节制一省军务,可称得上是封疆大吏,这令岳升龙惊喜之余又不免得暗暗担心。
  岳家世代将门,子继父职,对于当父亲的当然高兴。但如今不同往日,这天下已是多事之秋,岳钟琪如此年轻得居高位,虽说有他赫赫战功所至,但同样也显出了现在朝廷无人可用的尴尬。
  作为老将,对于清廷的军力和各将领是非常清楚的,当年那一班能打的将领大多都已去世,就算还活着的也同他这样已经告老还乡了。如今清廷的优秀军事将领正处在青黄不接的情况,面对四起的烽火,朝廷除了寥寥几人外根本就找不出大将来。
  所以,这也是岳钟琪在平定四川所立下大功后,清廷破格提拔的原因。对于这情况,岳升龙是看得明明白白,为此他特意从老家甘肃入川,找到刚刚拿下重庆的岳钟琪。
  “父亲远道而来,一路劳累,还是……。”听闻岳升龙来了,岳钟琪急忙出府迎接,把父亲扶着进府落座后,先是恭恭敬敬地磕头问安,随后想让父亲先歇息下来,等养好精神再说。
  不等他把话说完,岳升龙就摆手道:“为父戎马一生,这身子骨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不堪,其他的事暂且放在一边,我儿!来来,陪为父说会儿话。”
  岳钟琪知道自己的父亲脾气,再看看岳升龙的精神的确不错,既然父亲有事要同自己说,岳钟琪当即答应,随后毕恭毕敬地在下首坐好。
  先是打量了一下坐在自己面前的岳钟琪,岳升龙微微点头,抚着须叹道:“三载未见,我儿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不错!的确不错!没有负了我岳家的名声。”
  “这都是父亲教导有方,如不是父亲从小教导,孩儿也无今日之成就。”岳钟琪认真答道。
  岳升龙哈哈一笑:“教导只是一面,如你无天赋也是不能成事的。好了好了,如今你也是当提督的人了,用不着在为父面前如此拘束。”
  听了这话,岳钟琪也笑了,虽然他已位具一品,但在父亲面前依旧还是当年的样子,面对岳升龙,岳钟琪没了在军中的那种勇猛决断,同平常的年轻人面对自己从小就严厉的长辈没什么两样。
  岳升龙同岳钟琪说着话,几句后问起了他在四川的战事。对于岳钟琪从广元出兵,随后截断四川东西要道,然后先取成都,后攻重庆,这些情况岳升龙是知道的,但也仅仅只限知道这些而已,对于具体的细节,比如说出广元后如何布置,截断四川东西要道后又如何调集的兵力,西攻成都时又如何防范川中反贼反扑,打重庆的细节又是怎么样等等。
  作为一个老将军,虽已退休不再上战场,但对于这些却有着浓厚兴趣。岳钟琪自然心里也非常清楚,当即一五一十地细细向父亲道来,讲述的非常详细,说到细处,他还特意取来地图,指点着地图上的位置解释自己当时的想法和决断,还有白莲教在川中的反应等等。
  这一说就是好几个时辰,一直从午后讲到傍晚。岳升龙原本就是四川提督,对于川中地形、人文异常熟悉,耳中听着岳钟琪的讲解,同样在思索着自己如果在那种情况下会如何决策,当细细听完一切后,岳升龙心中极是高兴,因为他现在可以肯定,岳钟琪平定四川并非是运气,而是凭着他真正的实力。
  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原本在来之前,岳升龙就担心岳钟琪少年气盛,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立下如此大功,更被朝廷如此重用,一旦迷失了自己,那么其结果可想而知。
  此外,岳钟琪平定四川,究竟是靠自己的本事还是运气,这岳升龙也必须要搞清楚。为将者,绝对不能心浮气燥,更不能过于狂妄自傲。诸葛一生唯谨慎,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当父亲的当然希望儿子有出息,但同样也担心岳钟琪失了本心。
  而现在,在细细听过岳钟琪的讲述,并且了解了他当时的所有决断和用兵时,岳升龙这颗心才彻底放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欣慰。
  “好!吾儿真乃我岳家千里驹也!”老怀大慰的岳升龙抚须大笑,连连点头。
  “这都是父亲的教诲,孩儿只是谨记而已。”
  含着笑点点头,看着在自己面前的儿子,岳升龙心中极是高兴,但同样也特意敲打道:“你有今日,为父极为高兴。但你也需要知道,川中反贼虽然势大,但实际上你入川之前王致清已带主力东进,从这点上拿下四川虽有你用兵得当,战术巧妙之功,但也有几分运气。而朝廷此次对你多有嘉奖,凭其一功就得居提督之位,你可知为何?”
  “这个……。”岳钟琪恭恭敬敬道:“此事孩儿也曾细想过,朝廷以提督之职授孩儿之功,无非有其三。”
  “哦,那你说说。”
  岳钟琪道:“川中叛乱声势浩大,朝廷在短短时间内就丢了全川,可以说是震动天下。而今江南半壁由伪明把持,祝建才部又在河南等地屡未剿灭,如再此下去,恐怕天下不稳。孩儿带兵收复四川,不仅振奋人心,更是朝廷稳住阵脚,随后因为四川之失,逼迫王致清、祝建才两部在河南决战,从而夺回河南一地。为此,朝廷为天下人心之虑,更为激励三军士气,这才重封孩儿。”
  “嗯,此一你想的没错,的确如此。”岳升龙点头道:“这是大势,川中收复,朝廷稳固,厚封有功之臣也是理所当然的,何况皇上英明神武,不会不考虑这些。那么,其二呢?”
  “其二就是朝中战将如今青黄不接,堪能独当一面的老将几已凋零,皇上虽然英明神武,但手中却无可用大将,其他的不说,仅仅如今中原一地,隆科多大人亲自统领三军就能看出,而依孩儿来看,隆大人在河南虽打得颇有章法,但实际上隆大人用兵却有极大缺陷,如是孩儿……。”
  “接下来的就不用说了。”不等岳钟琪继续往下讲,岳升龙就直接打断了他的话。作为有名的老将,岳升龙如何不知道岳钟琪想说些什么,实际上在他心里也是如此看的,隆科多虽然地位很高,带兵也有些能力,可他并非是一员名将,充其量只是一个良将而已。
  名将和良将的区别是很大的,前者天马行空,能在敌人出奇不意的情况下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胜利。而后者只是按部就班,稳扎稳打。
  以清廷在河南的兵力和部署,如果是岳钟琪带兵的话,根本就不会让王致清和祝建才同清军对峙如此长的时间,更不会让他们轻易从河南逃入湖北,从而把战火烧到了湖北一地。
  在岳升龙看来,隆科多在河南一仗打的实在不怎么样,表面上看似大胜,实际上却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如今湖北的战场上更是错综复杂,一旦明军拿下了江西全境,直接再入湖北的话,恐怕隆科多之前所功将前功尽弃。
  但这些话也只能心里想想,说是绝对不能直接说出口的。而且岳钟琪现在还年轻,有得居高位,朝中眼红的人可是不少,一旦被人知晓,暗中参他一本,那么对于岳钟琪来讲可不是什么好事。
  “为将者,需慎之又慎,同样做官也是如此。”岳升龙如此提醒了一句,岳钟琪猛然醒悟过来,知道自己刚才说错了话,顿时脸露愧色。
  “好了,还有其三,你也一起讲讲。”见岳钟琪听明白了自己的话,岳升龙也不再多提,直接又问道。
  岳钟琪这才道:“回父亲,孩儿觉得其三实际上同孩儿说的其二有些关联,如今湖北、江西两省正在激战,四川现已收复,接下来只需地方治理即可。朝廷现缺少领兵大将,急需有人带兵入湖北增援隆大人。再者,南京那边这些年越发坐大,如不再遏制的话,恐怕无法收拾。依孩儿看,皇上现在面对这情况有些着急了,打算借四川、河南两地大胜之威集合军力同反贼在湖北决战。”
  “决战?”岳升龙沉思片刻,问道:“以我儿看来,如在湖北决战可有把握?”
  岳钟琪道:“如仅是王致清、祝建才和高进三部,以孩儿看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关键不在于此,而在于金陵那边。实际上,孩儿更觉得湖北决战并非上策,以目前局势来看,倒不如直接在凤阳向南攻,先行收复安庆为好。只要拿下安庆,一来可直接威胁金陵,二来也能切断入江西的反贼要道,只要这事成了,湖北之战凭隆大人的军力就能解决,何需让反贼牵着鼻子走呢?”
  岳钟琪的这番话让岳升龙若有所思,过了良久他长叹一声,正要说什么的时候,突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转眼间一人匆忙跑了进来,说是有圣旨到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8/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