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1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656

  不一会儿,八阿哥来到殿外,先是由太监大声禀报道,随后迈步入了殿中。
  半低着头,八阿哥走了进来,见康熙端坐着,连忙上前跪地磕头:“儿臣拜见皇阿玛。”
  “这时候你怎么来了?”康熙也不叫他起身,只是平淡地问道。
  “儿臣听说皇阿玛龙体不适,特意前来看望。”八阿哥伏在地上回道。
  “龙体不适?”康熙冷笑一声,反问道:“朕好的很,朕有你这样的太子如何会有不适呢?”
  “儿……儿臣不敢……。”八阿哥依旧伏着未起,声音中露着一丝惶恐。
  “今日朝会,朕已下旨立你为为太子,如此你心愿已了,选吉日可入东宫,如何?”
  “儿臣不敢……。”
  “此时入宫见朕,心中有何想呀?”
  “儿臣不敢……。”
  无论康熙怎么问话,八阿哥就四个字“儿臣不敢”,八阿哥是聪明人,他清楚今天康熙是被迫无奈,这才立他为太子,如今的康熙对于自己心中的愤怒已达到了顶点。
  如果是平常人的话,在这种情况下能躲康熙多远就躲多远,但八阿哥却不能这么做,因为他虽然还未正式入东宫,但从法理上来讲已是国之储君,东宫太子了。
  实际上,今天朝会的情况有些出乎意料,八阿哥的确和诸王有私下合作,更鼓动了一群朝臣为自己摇旗呐喊,但不管怎么样,八阿哥却未想到会把康熙逼到这种程度,尤其是诸王还瞒着自己试图搞八王议政,这令八阿哥心中起了大警惕。
  但事已做了,后悔也没用,而且能够得到太子之位,这也是八阿哥梦寐以求的结果。可做了太子后,接下来又如何呢?八阿哥思来想去还是决定马上入宫求见康熙,以在康熙面前稍稍挽回一些。
  “你有何不敢!”八阿哥越是如此,康熙心头的怒火越甚,狠狠一拍扶手,喝问道:“你胆大的很,朝中文武,满清王公,十之八九已入你囊中,堂堂八贤王振臂一呼,从者甚众,颇有唐太宗之风。”
  “儿……儿臣不敢!”八阿哥惶恐道,康熙此言诛心,把他和唐太宗相提并论,分明就是说的是玄武门故事。
  康熙话说讲的明白,今天等于是在逼他的宫,假如他今天未能“顺从民意”立他为太子的话,那么是不是接下来八阿哥就要效仿玄武门了?现在事情才过去了两个时辰,八阿哥就急急赶到乾清宫,难不成是来向康熙示威里的?
  看着伏在他面前的八阿哥,康熙心中恨不得拿剑直接把他刺死,但是他却不能这么做,不仅对方是自己的儿子更是名满天下的贤王和新太子,但这不能让康熙对此子有任何好感,心中的厌恶更甚。
  说句实话,在自己的所有儿子中,老大是个武夫,老二这个废太子就不去说他了,老三是个文人,老四是闷葫芦只会做事,而接下来的不是性格有问题就是生理有残疾或者是早早夭折的。看来看去,这个老八无论能力还是手段在众皇子中都是出类拔萃的,这也是之前几次众人推举他为太子的主要原因。
  但对于这个优秀的儿子,康熙却一直都喜欢不起来。从表面上看,康熙封老八为贝勒、亲王,足以证明对他的恩宠和重视,实际上,康熙所做的这些只不过是一个平衡罢了,这些都是让人家看的,而并非康熙本意。
  对于八阿哥,康熙的心态是非常复杂的,一来八阿哥出身不好,他的母妃仅只是一个低等宫女,他的出生是一个意外。其次,八阿哥太能干了,能干到满朝文武都对他称赞不已,有如此能干,还有如此势力的皇子,对于康熙这个强势皇帝来讲,他感到了危险。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康熙一直不肯让八阿哥当太子,屡次在朝臣面前出尔反尔,甚至因为推举太子一事还撤消了推举八阿哥的马齐所有职务。
  实际上,不仅是康熙这么想,就连八阿哥也明白了这点,就在之前康熙口口声声让朝臣上下推举太子,而最后又出尔反尔,甚至又夺了马齐职务后,八阿哥就彻底明白了一切。
  要想讨得康熙欢喜,名正言顺地当上太子,这已是不可能的了,康熙情愿让太子之位空悬,也不会让自己入东宫。
  这是八阿哥最后决定愤起一搏的原因,从如今看来,他这一搏算是成功了,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后果,无论是康熙对自己的态度,还有那些别有用心的满清贵族王爷。
  “皇阿玛。”八阿哥伏在地上,开口道:“儿臣曾记得皇阿玛曾经说过,为帝王者,当胸怀天下,皇权当不得假人,权术平衡乃是小道,又言为人君,止于仁……。”
  康熙猛然眼中冒出精光,死死盯着伏在地上的八阿哥。
  八阿哥继续说道:“皇帝、皇储,均为皇权,两者本为一体,无前者,何来后者?我大清立国百年,皇阿玛御极五十载,其威无人可撼。儿臣只想尽其本份,替皇阿玛分忧而已……。”
  康熙看着八阿哥,许久都没说话,眼中的精光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疲惫。
  “朕累了,你跪安吧。”过了会儿,康熙如此说道。
  伏在地上的八阿哥连忙应道,随后跪安起身。当走出乾清宫门时,八阿哥才发现大冷的天自己的内衣已全部湿透了,但回头望向身后的乾清宫,八阿哥的心情却比来之前好了许多,至少这一次入宫没有白跑一趟。
第347章
跑路
  新年,并未给九江带来半分喜气,望着眼前白茫茫的一片,周忠良不由得长叹一声。
  “老爷……。”
  老管家来到周忠良身前,毕恭毕敬地行礼。
  这个老管家是周忠良的家乡人,说起来也算是沾点亲带点故。最早义军打进绍兴时就跟随他身边伺候,南来北往,跟着周忠良一起颠簸好几年,直到他重投清廷后才享了些太平日子。
  “可安排好了?”周忠良问道。
  “回老爷的话,都已安排妥了,不过如今大雪封路,道路难走,是否等过些日子再启程?”老管家忍不住劝道。
  “过些日子?”周忠良冷冷一笑,正是要现在启程才是最合适的,等雪停了,天暖了,这路倒是好走了,但到那时候就走不了了。
  周忠良也是在袁奇手下当过大学士的人,跟随袁奇南征北战,没吃过猪肉难道还没见过猪跑不成?如今彭泽的明军一直都在汇集,长江来往的战舰从未停息过,这分明就是大战的前兆。
  周忠良早就嗅到了危险即将来临,此时再呆在九江那就是坐以待毙,所以周忠良早早地就把家人送走了,而这些日子也一直准备离开九江,南下南昌。
  当然了,作为江西布政使,周忠良的理由非常充足,他南下南昌打着的是巡视南昌的旗号,布政使巡视任下地方,这是常有的事,但挑这个时候出行却是不常见的。
  “休得多言!等过了明日,后日初一就启程,对了,千万不要走露消息,给我把下面的人口风全把紧了!”周忠良特意叮嘱道,做准备工作一直是秘密进行的,他防的不是明军,而是鲍坚。一旦鲍坚知道他要离开九江定然会出面阻止。
  自鲍坚任九江总兵以来,两人就不对付,相互间各自针对,周忠良虽知这是隆科多特意安排的,却对此又无能为力。更为可恨的是,这个鲍坚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自以为抱上了隆科多的粗腿处处为难自己,不肯听劝,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彭泽又怎么会丢?望江又怎么会落入明军之手?而他周忠良又怎么会出此下策?
  恨就恨这鲍坚不懂顾全大局,一意孤行,才导致如今的局面。周忠良自己心里也清楚,他这么一走,虽然官面上马马虎虎说得过去,但实际上明白人都看得清楚,他周忠良是怯战而逃。
  但就算这样又如何呢?明知道挡不住明军,难道他周忠良还真的死守九江为大清当个忠臣么?如果是这样的话,想当年被袁奇俘虏的时候周忠良早就死了,哪里还会活到今天。
  老管家连忙答应一声退了下去,老管家走后,周忠良在院中呆了许久,望着这院子里的一草一木,还有他平日最为喜爱的假山亭阁。当初,周忠良新任布政使时,入住在此就喜欢上了这个府宅,可惜的是如今却要抛之而走,实在是有些不舍呀。
  但再不舍,也没自己的性命重要,如果没了性命那么一切都没了。再一声幽幽长叹,周忠良挥了挥衣袖,回了屋去。
  大年夜很快过去,大年初一来临,一大早周忠良就出了府,坐上了一辆马车,身后还跟着一辆大车,再由老管家和十几个亲近的侍卫护卫着,打着去城西灵泉寺上香的名义出了城,随后一路往南,到了码头登上了早就准备好的船,直接离开了九江。
  周忠良就这么一走了之了,由于是春节时期,各衙门都在放假,再说周忠良提前准备的周密,丝毫没有走露消息,等到鲍坚知道周忠良居然跑了的消息后,周忠良已差不多到南昌了。
  “这个老匹夫!居然如此?老子……老子非砍了他不可!”看着手中的一份公函,这是一份周忠良离开之前就早就留下的公函,并交代他留守在府的心腹下人在必要的时候交给鲍坚。
  公函中写的明白,周忠良以前线需要粮草,地方各处不稳等等各种理由,说他为布政使需巡视地方,以安民心,同时协助隆科多督办粮草之类。这些理由说起来就是聋子的耳朵——摆设!鲍坚见过顿时气得是火冒三丈,如果周忠良在他面前的话,他恨不能抽刀子直接砍过去。
  “总镇大人,这周大人如此一走,九江上下如今是人心惶惶,还请总镇大人连忙拿个主意啊!”
  九江知府大冷的天却是满头大汗,他没料到周忠良会出如此一招。这周忠良一跑,九江知府顿时没了主意,连忙找到鲍坚商议对策。
  “这该死的老匹夫,老子饶不了他!老子……老子要去告他!”鲍坚气愤异常,拍着桌子破口大骂,周忠良临阵脱逃,直接把他摆到了最为尴尬的地步。他周忠良南下说起来还有些理由,至少巡视地方这种借口还是拿出来的,可是他怎么办?要知道他鲍坚是九江镇总兵,他的防区就在九江,难道他也跑么?
  鲍坚的恼怒中四分是周忠良,六分却是因为自己陷入困境所至。眼下,所有的责任全在鲍坚身上,但鲍坚对于如何对抗明军是丝毫没有信心,他从来没有想过靠着自己一万多人马能够在数倍的明军攻击下守住九江。
  “总镇大人,还请您尽快想想办法。”九江知府急着说道。
  两眼一瞪,鲍坚不耐烦道:“他周忠良拍拍屁股走人,如何让我来想办法?老子是总兵又不是巡抚,哪里管得着他周大人?这样吧,你自己上书给隆科多大人,老子现在马上要回军营准备,万一伪明这时候攻来,老子还得帮你们挡住这些反贼呢!”
  说完,鲍坚丝毫不理睬九江知府,转身就走,当九江知府回过神来的时候,鲍坚和他的亲兵早就没人影了。
  目瞪口呆的九江知府半天都没回过神来,一个布政使就这么打着巡视地方的幌子南下了,而九江镇总兵却以军事为由也撒手不管,但他作为知府却又不能不理会此事,过了好一会儿,没有丝毫办法的知府狠狠跺了跺脚,也离开了这里,急急赶回自己府衙去了。
  往军营赶的鲍坚一路越想越是郁闷,而且对于即将而来的明军更是从骨子里感到惧怕。周忠良跑了,他鲍坚难道就要死战在此?好日子没多过久,自己就将失去这些荣华富贵?
  鲍坚心有不甘,他不甘心就此了却,更不甘心他死后周忠良依旧还在逍遥。越想越是郁闷,越琢磨越是生气,最后鲍坚毅然横下一条心,决定也一走了之。
  虽然和周忠良不对付,但有一点鲍坚和周忠良是一样的,那就是他们都是贪生怕死之辈。此外,道义在他们心中也算不了什么,要不然这两人也不会先投降袁奇,之后又背叛袁奇了。
  面临危急关头,各自自保才是最实惠的,周忠良名为忠良都不忠不良,凭什么他鲍坚要为大清献身呢?一不做,二不休,鲍坚回到营中就召集了自己几个心腹,关起门来商议一番后决定火速撤离九江这个是非之地。至于去哪里,鲍坚也想好了,他周忠良不是南下了么?那么他鲍坚也可以南下,无论是到时候入湖北还是走湖南,甚至跑到广西去都行,总比在此白白丢了姓名强。
  说干就干,相比周忠良,鲍坚可是有魄力的多,同几个心腹商定后就马上动了手。先是把军中一些不是自己人的中下层军官全部抓了起来,挑出几个威胁比较大的以私通反贼的名义直接砍了脑袋,然后胁迫众人投靠,直接把整个九江镇的一万余主力全部拉走了。
  就在周忠良南下后十天,九江镇总兵鲍坚以东击明军的名义调集九江镇的主力离九江而去,先是向东行了五十里地,随后掉头就朝着南方而走,当几日后消息传到九江知府耳中时,鲍坚已带兵跑的远远的了,
  听到这个消息,九江知府是当场晕头转向,一口老血喷出。他怎么都没想到,先有周忠良,后有鲍坚,这文武两位大人居然在敌人还未见影子的情况下就如此跑了,这让他这个知府如何是好?
  “皇上!隆大人!你们看看!你们快来看看啊!这就是我大清的堂堂江西布政使,这就是我大清的九江镇总兵啊!哈哈!哈哈哈!”
  九江知府悲愤地仰天大呼,随后变成凄惨的笑声,随着这笑声,两行老泪情不自禁落了下来,有如此封疆大吏,有如此总镇,这九江还用得着守么?
  哭了半天,突然又有人来报,说是九江同知也下落不明,谁都不知去了哪里。得知这个消息后,九江知府已无话可说了,他清楚这些人都是当初隆科多招抚的反叛袁奇的那些人,这些人见势不妙一个个脚底抹油全跑了,而今就留下他为大清孝忠。
  九江的变化没有逃过明军的耳目,很快这消息就传到了彭泽,虽然现在还不是最好的出兵时间,但得知消息后朱一贵想都没想立即调集大军集合直接向九江攻去,同时他让长江水师同陆军一起沿江而上,一路上没有丝毫阻拦,仅仅两日就到了九江城。
第348章
汪大部长
  周忠良和鲍坚前后这么一跑,九江早就人心惶惶,再加上九江镇的主力全部被鲍坚带走,留在城中的只是老弱病残和一些衙役,虽然九江知府有心守城,但靠这些人又如何能守?
  仅坚持了半个时辰,城头的守军就在明军炮火下一轰而溃,各自撒脚丫子跑的人影都不见了,只有那位可怜的知府大人带着几个家人和十来个衙役坚持没跑,但当明军登上城头时,这些人一个照面就全垮了,知府死战不退,手中的宝剑劈砍没几下就断成两截,披头散发的他绝望地直接从城墙跳了下去,就此殉了大清。
  拿下九江,出乎意料之快,不仅朱一贵没料到,就连还在安庆的黄朝云也没想到。至于南京的朱怡成就更意外了,在所有人看来,九江是江西大城,地处紧要,仅全城就有数十万人口,再加上九江镇直接驻守九江,想打下九江起码也得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如果九江守军坚守不出,殊死抵抗的话,弄不好得打个一两个月。
  但现在从出兵到拿下九江,前后只有三日,而且其中两日还是行军过程。如此快的速度,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