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1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656

  按照之前的计划,是东南并进,合击江西,可现在杨勖才刚刚离开南京南下不久,算算日子恐怕还未到广东,但九江却已拿下。这一下子就把原来的计划给打乱了,总参谋部急忙做出紧急方案,经朱怡成同意后发八百里加急至广东,提前由广东出兵江西。
  同时,黄朝云部快速由安庆而出,除留下二万部队驻守安庆,以防清军由凤阳南下外,其余主力同朱一贵部尽快汇合,速度扫平九江周边区域,随后摆出一副北攻的架势逼迫湖北清军调动兵力。
  “这个周忠良,还真是人才!”朱怡成看着军报,忍不住笑了起来。
  说周忠良是人才不假,他当初能在袁奇部如鱼得水,甚至占了高位,还是有些小聪明的,但此人心计太重,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爱耍小聪明,同时还特别怕死。
  当年,朱怡成原本是打算拉拢周忠良同袁奇搞平衡,但周忠良转眼间就把朱怡成给卖了,转身直接投靠了袁奇。关键在于他师爷当的太久,格局太小,眼光又不怎么样,这才眼看着绩优股白白在手中溜走,从而跟着袁奇沦落地方。
  话又说回来,假如他一直对袁奇忠心耿耿也就算了,如果当年没有背叛袁奇,如今的周忠良依旧会在袁奇部逍遥自在,以袁奇的为人,虽然有些心狠手辣,但对于自己人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跟随自己的那些老兄弟,袁奇可堪称义。
  谁想到,周忠良为了荣华富贵直接出卖了袁奇,这一下名声直接在义军中臭了,而今又为了自保弄了这么一出,堂堂江西布政使居然在战前提前跑出九江,打着幌子巡视地方去了。
  周忠良这么做看似聪明,实际上就是愚蠢之极,如果他在九江坚守些日子再跑,至少也能在官面上过得去。可恰恰因为他怕死,这样一跑非但起不到任何效果,就连清廷那边都无法立足,如今周忠良等于是一条落水狗,处境就连鲍坚都不如,毕竟鲍坚手中还有兵,有兵就有权,但他周忠良又有什么呢?
  丢下江西的战报,朱怡成笑着摇了摇头,江西的局势是一片大好,拿下江西看来远比广东更容易些。早知如此,当初就应该早些出兵江西,也不用耽搁到现在这时候了。
  暂时放下江西的事,朱怡成仔细看着另一份由锦衣卫送来的报告,这份报告中的内容并不是别的,正是北边的康熙策封太子之事。
  让朱怡成有些意外,康熙居然封了八阿哥为太子,这可是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看来由于自己的原因,历史改变了许多,这位在清史上赫赫有名,却以悲剧落幕的八贤王居然成了太子,实在有些令人不可思议。
  仔细看着内容,朱怡成又有些若有所思,根据锦衣卫的探子打听得来的消息,康熙之所以策封八阿哥为太子是因为满清王公的逼迫,从而被迫无奈。从这点来看,满清内部已不再是铁板一块,而且随着全国局势的不断变化,康熙对于大清的控制也不如以往那么强了,作为由部落演变而来的满清王朝,从先天就有着不足,尤其是满清旧势力的庞大导致这件事的根源所至。再加上江南大变,各处义军四起,满清上下已有不少人对康熙产生不满,所以开始以这种方式试图挑战皇权。
  在这种情况下,两者取其轻,康熙只能以策封太子的方式缓和矛盾,但朱怡成同样察觉出,这把火既然烧了起来,那么就不是容易熄灭的,无论是满清贵族还是康熙本人,甚至刚刚登上太子之位的八阿哥,这些人为了各自的利益和权利,必有一番明争暗斗。
  若有所思的朱怡成凝神想了想,让人去召汪景祺过来。
  汪景祺靠着一本《清宫密闻录》扬名天下,更因此功劳被朱怡成任命为宣传部的负责人,虽说这个宣传部不同于六部,只不过是算礼部之下的一个衙门,但之后朱怡成几次提升汪景祺的官位,如今汪景祺是也礼部右侍郎,堂堂从二品的高官了。
  自汪景祺捣鼓出《清宫密闻录》后,又接连不断弄出了几本书,都是披露清廷内幕,或者攻击清廷上至皇帝,下至各旗老爷的玩意,这些东西虽说没有《清宫密闻录》那么影响力,再加上康熙在清廷控制区内严查这类书籍,所以成效并不太好。
  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和宠信,汪景祺一直也没闲着,总是绞尽脑汁在琢磨如何再能在朱怡成面前显露自己的才华。当得知朱怡成召见自己的时候,汪景祺第一时间就赶到了宫中,见到朱怡成就山呼万岁,磕头问安。
  “行了,别给朕来这么一套,朕又不是康熙。”朱怡成对于汪景祺这人知之甚深,实际上汪景祺不是一个太过贪恋权势的人,作为文人的他更重视的是让人看重,尤其是皇帝的看重。
  这点,倒是和邬思道有些相似,但汪景祺的性格更为跳脱,再加上他骨子里还有一种文人天然的刻薄,对于他认可的人可以是忠心耿耿,但对于他看不起的人却是极尽讽刺嘲弄,这也是他能够担任这职务的主要原因。
  听得朱怡成如此笑骂,汪景祺也不慌张,大大咧咧地从地上爬了起来,一本正经说着皇爷乃天下英主,如此明主自然是千载难遇,自己作为臣子能在皇爷面前请安是他几辈子修来的福分,不管别人如何,反正他汪景祺是发自内心出自肺腑的。
第349章
火上浇油
  受了汪景祺一顿马屁,朱怡成笑着连连摇头,指着一旁让他坐。
  就算面对朱怡成,汪景祺倒也不客气,道了谢后安安稳稳地一屁股坐下。朝中曾有人攻击汪景祺只懂溜须拍马,但许多人并不知道,汪景祺这些仅是表相,实际上他骨子里是异常骄傲的。
  “皇爷让微臣过来,可是有事?”坐下后,汪景祺也不客气,大大咧咧地问。
  “你先瞧瞧这个。”朱怡成直接把那份关于八阿哥为太子的报告丢了过去,汪景祺接过翻开一看,先是微微一愣,这事是锦衣卫刚刚报来的,除朱怡成外也只有锦衣卫指挥使张冉和几位军机大臣知晓,其余朝中官员还未接到消息。
  一目几行,很快就看完了,汪景祺略一沉思后拱手问:“皇爷可是想借此事让微臣做些什么?”
  朱怡成微微点头,反问道:“依你看,宣传部应该如何应对此事?”
  “这……。”汪景祺想了想,试探道:“胤禩此人颇有才干,据说也深得康熙重视,在其十七岁时就受封为贝勒,而后又加封为郡王和亲王,在康熙各子中能力算得是出类拔萃。另外,此人在清廷上下口碑甚好,结交广阔,更有八贤王之称,所以康熙立他为太子,可以说是众望所归,理所当然。”
  说到这,汪景祺看了眼朱怡成,笑着又道:“不过,这些都是表面,实际上以臣所知,康熙对于此子防范甚深,虽看起来康熙待他不薄,更是接连重用,但实际上却丝毫不肯让他染指朝中权利。其他的不说,仅从康熙令他管理广善库,并属理内务府的安排来看,其位虽尊,却不掌实权,甚至连其他执掌一部的皇子都不如。皇爷您想,假如康熙早就打算把他作为太子培养的话,如何会这样做呢?”
  顿了顿,汪景祺又道:“去年之时,旧太子被废,康熙曾让群臣推举太子,而当时清廷推举胤禩的可不在少数,其中更有马齐、佟国维、李光地等满汉重臣,可结果又是如何?马齐事后被罢职,直至不久前才被复职重出,佟国维被遏令归家休养,至于李光地据说也被同意告老还乡了,至于其他人,康熙也一一敲打,都未放过。由此可见,康熙从来没有让他担任太子的想法,之前所谓推举只不过是试探而已。”
  说到这,汪景祺拿起了手上的报告道:“所以,康熙如今立他为太子,这表示清廷内部已有激斗,胤禩在公推太子失败后不甘心就此罢手,联合满清王公大臣借今局势逼迫康熙做出如此选择。臣以为,可借清廷目前情况离间各方,使康熙、清太子和朝中王公大臣相互争斗,从而让我大明渔翁得利。”
  “那依你来看,又如何挑拨离间,让各自反目呢?”朱怡成笑眯眯地问。
  “这个……。”汪景祺想了想道:“回皇爷,此事还待臣仔细琢磨,但无非是让其父子、君臣相互猜忌而已。其实从目前来看,清廷上下已有裂痕,我等只需找个切入点火上浇油即可。康熙此人自视甚高,又当了那么多年的皇帝,他是绝对不会甘心如此的。”
  朱怡成点点头,对于汪景祺的看法他表示认同,这也是他特意把汪景祺给招来的原因。不过,对于具体如何做,朱怡成却有另外考虑,火上浇油固然好,但这油一旦浇的不当,说不定就把这把火给浇灭了。对此,朱怡成告诉汪景祺,此次行事和之前不同,他需要宣传部和锦衣卫私下配合,在满清,尤其是北京城内散布关于议政王制度的谣言。
  如果仅仅是康熙和八阿哥之间的争斗,这算不了什么。毕竟康熙当了那么多年皇帝,其权谋不是普通人可比的,何况清廷忠于康熙的人可不少,既然他之前废过一个太子,那么等此事逐渐淡去后,再找理由废掉另一个太子也是举手之劳。
  朱怡成需要的是满清上下彻底离心,使得康熙的皇权和满清祖制造成直接冲突,从而在其中获取利益。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从议政王制度入手,也就是挑起满清的八王议政,再加上新太子和康熙之间的矛盾,把这水搅的更浑。
  听完朱怡成的打算后,汪景祺是一脸佩服,连声称赞朱怡成深谋远虑,为臣所不及。
  “行了行了,这些拍马屁的话就不用多说了,此事就交由你去办,要仔细办,用心办!除朕和张冉外,其余人都不得告诉实情,只要把这事办好了,朕定重重有赏!”
  汪景祺想都没想一口答应,同时他如同一个即将要上战场的将军一般感觉到全身热血沸腾。一旦真的能挑起满清内乱,他汪景祺必能名扬四海。向来,汪景祺最为佩服的就是春秋战国时的那些谋士,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搅动天下,既能兴一国,也能灭一地,而如今,他汪景祺就将效仿前贤,做此壮举。
  汪景祺的动作极快,原本对于满清制度颇有研究的他,再加上锦衣卫的协助,仅仅半个月不到就弄出了些成绩。很快,关于康熙年老昏庸,已无当年英明的传言在清廷控制区内逐渐流传,而同这些传言一起流传的还有当年努尔哈赤创建八旗所制定的议政王制度的解释,在传言中,当年的努尔哈赤之所以要推行议政王制度,其目的就是要避免大汗(皇帝)的无能,用这种方式在皇帝无法履行职权,或者说无法带领后金(大清)走向胜利的情况下,能够有另一种替代来解决这个问题。
  满清入关已近百年,经过入关前的皇大极和入关后的顺治和康熙三朝,八旗的地位逐步下降,议政王制度也等于名存实亡。其他不说,仅仅是八旗各旗主,许多在旗的满人自己都搞不清自己的真正主子是谁,这也是康熙一直所要达到的目的。
  这些传言在平常人耳中只是听个新鲜,但在旗人听来却是不同。而且这些年,康熙在执政中的确大不如前,其他的不说,仅是江南和各地的叛乱越演越烈,再加上丢掉江南后,清廷财政也出了问题,现在清廷为维持军力和统治不仅增加民间税赋,更减少了对旗人的待遇,这直接影响到了旗人的“铁杆庄稼”。
  满清入关,就此坐了天下,当年骁勇善战的八旗也从游牧民族摇身一变成了人上人,许多八旗子弟除了一些有出息的外,绝大多数人都已失去了祖辈的血性,从而变成了架鹰飞鸟,走马溜狗之辈。
  在他们看来,拿下天下如今享受富贵是理所当然的,可一旦朝廷削减了他们的待遇后,这些人心中不免得就有了怨气。
  这些人数量虽不多,但影响力却不少。一句老话说的好,做成一件事很难,但要毁掉一件事却是非常容易的。还一句话,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指的就是这些。
  当这些谣言逐渐传到京中的时候,本就有打算恢复议政王制度的各王公哪里还按捺得住?在他们看来,之前联合起来威胁康熙,逼迫他把八阿哥扶上了太子之位,这是满清王公的一大胜利,而这个胜利也让他们看到了皇权并不是不可挑战的,也许再努把力,这议政王制度的确能够恢复,一旦恢复了这个制度,那么各旗旗主就能同皇帝平起平坐,这天下就是大家的了。
  一股暗流就此在北京涌动着,此时此刻康熙还未得知,相比之前,这些人做的更为隐秘,但是这些事却瞒不了新任的太子,毕竟八阿哥的太子之位是这些人给推上去的,在他们看来,太子也是站在八旗这边的,可坐上太子之位的八阿哥却对此另有想法,因为他从中感受到了从所未有的危机。
  这些王公大臣想的没错,八阿哥之所以能坐上太子之位的确是利用了他们的力量才能得尝所愿,可如今他已是太子了,已成了大清的储君。在这种情况下,议政王制度一旦成功,那么所分的就是皇权。
  太子,代表的就是皇权的一部分,如果把这部分权利分出去让各旗旗主掌握,那么他当初何必去争夺这个太子呢?
  可要阻止这些人,他这个太子又极为难做,毕竟他是大名鼎鼎的贤王,刚刚坐上太子之位就翻脸,不仅有愧他的贤王之名,更会让跟随自己的人离心离德。
  再者,没了这些人的支持,他这个太子又拿什么和康熙去抗衡?八阿哥心里很清楚,康熙从来没有想过让自己当太子,如今父子两人表面上父慈子孝,可实际上已成了仇人,如果不是康熙顾及自己背后的力量,早就直接向他下手了。一旦自废武功,非但得不到权利,就连太子之位都难保,说严重些,以他对康熙这个父皇的了解,这位仁君弄不好不仅会废了自己这个太子,甚至会把自己贬为庶人并圈禁起来,到时候就后悔莫及了。
第350章
风满楼
  北京城暗流涌动,而在河南战场,隆科多更是怒火冲天。
  现在,隆科多的大军正在猛攻汝南,坚守半年之久的汝南城破就在近日。只要打破汝南,义军就在河南再无立足之地,到时候无论是祝建才还是王致清,他们唯一的路就是南窜湖北。
  对此,隆科多早有准备,已在湖北近河南处布下重兵,一方面是应对湖北的高进部,第二方面就是用来堵截河南南逃的义军的。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顺利,在河南征战一年,终于到了收获胜利果实的时候。可恰恰在这时候,从江西突然传来消息,九江丢了,这令隆科多目瞪口呆。
  明军拿下安庆后一直在向西试探,随后又拿下望江和彭泽,对于这隆科多是知道,他也清楚凭着九江的守军想挡住明军攻进江西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隆科多出于大局考虑,为先解决河南义军,随后再调兵为江西解围,这是他所制定的策略,而且从之前看来,这个策略从大局来看并无不当。
  之前冰天雪地,大战暂时无法爆发,在这种天气攻城也不太可能。如今天气好转,隆科多有把握在最短时间内打破汝南,而从汝南的祝建才和王致清的举动来看,对方也明白汝南已守不住了,正准备向南而逃。
  到时候,河南全境就将收复,隆科多挥兵随敌直入湖北,而他在湖北早就摆着的兵马前后围堵,即可歼灭这两部义军。
  一切顺利的话,最多也就是一个月的时间。等彻底解决掉祝建才和王致清后,摆在他面前的就是更南边的高进部和东边的明军了。高进部可以暂时放一下,凭着湖北的清军双份目前势均力敌,高进部不足为患。而明军,大胜之后的隆科多可直接由湖北带兵入江西,再来解九江之围。
  这就是隆科多的全盘计划,在他看来九江坚城,又有一镇兵力在,怎么都能守上一个多月,可他偏偏没有想到事情并非如他盘算的那样。在自己还未拿下汝南的情况下,九江反而先失守了,而且失守的原因竟然是己方自己放弃了九江。
  “周忠良!鲍坚!”隆科多咬牙切齿,恨不能生吞活剥了这两人,反贼就是反贼,那怕是出卖故主投靠朝廷的依旧是反贼!这两个贪生怕死的王八蛋,简直应该千刀万剐!
  “大帅,现如何应对,还请大帅明示。”
  几位总兵得知江西之变后也大惊失色,丢了九江对于清军无疑是致命的,之前的计划似乎已无法继续,众人面面相觑之下忍不住询问道。
  隆科多深深呼吸了几口气,好不容易把心头的怒火按捺下去,随后他毫不迟疑地令大军对汝南发起猛攻。这时候,再想其他的已无必要了,他必须先解决河南问题,着手剿灭祝建才和王致清部,等解决掉他们后,再掉头处理江西战事。
  “尊令!”众将齐声应道,急急出去准备。等这些人离开大营后,隆科多一手抚额,缓缓坐了下来。
  “主子,用点参茶吧。”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抬头一看见是自己的心腹富英,富英是佟佳氏,算得上隆科多的族人,其人虽无功名,但能写会算,做事谨慎,甚得隆科多信赖,所以隆科多一直把他带在身边替自己处理军中文书等事。
  接过富英递来的茶盏,隆科多却未拿起来喝,而是沉思片刻后问:“富英!”
  “奴才在。”
  “你说,这天下反贼能剿灭么?”
  “当然可以,如今汝南已岌岌可危,主子不日就能挥兵入城,到时候无论是祝建才还是王致清……。”
  不等富英把话说完,隆科多摆了摆手,打断道:“祝建才、王致清只不过是区区草莽,打败他们并不是难事。打下汝南后,其部必然南下,而我军在湖北兵力同本帅南北夹击,灭其更在翻掌之间。但我问的并非这些,而是这天下反贼,尤其是南京那边……。”
  “这……。”隆科多提到南京的大明,富英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才好。如果是旁人的话,当然会顺着话拍一下隆科多的马屁,可富英不同,他深受隆科多信任,要他说出违心话来是极难的。
  见富英迟疑半天都未开口,隆科多不由得长叹道:“看来你也没有丝毫把握,的确!如今伪明已经坐大,其势如日中天。何况这朱怡成自起兵以来就步步为营,不仅善于内政和军事,更借各地反贼于朝廷交战之时扩张其势力,而至今日局面。”
  摇摇头,隆科多道:“如果当年,大阿哥在江南时只出一部先牵制住袁奇,其精兵直取宁波,先灭掉朱怡成的话,如何会有今天的局势?可惜了,一步错,步步错,大好良机错失,以至今日啊!”
  “主子不用担忧,等先灭了祝、王二部后,以主子之才挥兵同贼决战就是,我大清依旧占有天下大半,区区伪明虽强,但想来还未有同我大清直接抗衡的力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