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1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0/656

  要知道赵弘燮此人在山东的官声极好,威望极高,如按朝廷正常升迁的话,不是转任一地巡抚就是入京为尚书,或者直接去都察院任都御使之职。可现在居然只是给了区区一个刑部右侍郎的职务,明摆着就是把赵弘燮找了个闲差挂了起来,而接替赵弘燮位置的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满人。
  由此可见,康熙如今对汉臣的防备甚严,这种现状不能不让文栋感到心寒。孟子有言: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所谓的满清一家,原来只不过是一个笑话而已,文栋不是读死书的人,更不是不懂得变通的人。如果文栋仅仅只是一个书呆子的话,他也不会在淮安府任上呆了这么多时日了,更不会一下子拿出如此巨额的银子来。
  思来想去,文栋还是决定为自己早寻一条退路,但要以他的地位和所处的位置找一条退路不是那么容易的。恰好,当大明发行债券的消息传来后,文栋马上就想到一个好办法,那就是趁此机会私下购入大明债券,以此来为自己打通退路。
  一来,文栋在任上捞的银子不少,但这些银子要带走或者转移不是那么容易的,银两目标太大,带起来不便,但换成债券就便利得多了。不过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存在钱庄里换成银票,这样也可以起到类似的效果,可这样做的话,钱庄的保密性远不如大明债券来的好,要知道大明的债券可是不记名的,拿着债券就能随时随地去大明的皇家银行进行兑换或者转让,这点比起普通银票要强得不少。
  再则,购入大明债券,文栋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婉转的表示他对于大明的亲近和投靠,在必要的时候这就是一条退路。实际上,文栋了解到,大明债券发售后,在江北和他存着同样心思的人不少,许多汉臣,甚至有些低级的满人官员也在偷偷地购入这些债券,他们一样打着差不多的算盘。
  而他同周士兴要求的再购一百万两债券,这笔巨额的款项中其中自己的部分只占少数,也就十万两左右,更多的都是一些可靠的同窗和同乡私下募集委托他代购的,另外还有一个人,在其中占了很大部分,这人的身份说出来恐怕谁都不信,因为这人不仅是满人,而且是满人中的高官大员,他就是如今漕运总督赫寿。
第316章
抢购风
  漕运总督赫寿,此人虽是正黄旗出身,但实际上仕途走的并不畅,他族上虽然是舒穆禄氏,但传到他这代早就没了什么特权,和其他大员不同,赫寿是笔帖式出身,所谓的笔帖式就是文书,在衙门里做些写写抄抄工作。
  不过赫寿的能力颇强,也善于经营,居然从一介笔帖式冒出了头,先任工部给事中,后来又转至刑部和户部,随后升为礼部右侍郎,还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内阁学士,几年前又任户部左侍郎,康熙四十八年,也就是一年半前,浙江大败后,赫寿出任漕运总督。
  漕运总督,这个职位相比大清各总督来讲并无地方实权,但其地位却尤其重要,漕运总督掌管的就是全国漕运事务,不仅管理跨数高官达3000多华里的运河沿线,并且还管理地方行政事务。不过自康熙二十九年后,漕运总督地方行政事务权就基本撤消了,但就算这样,漕运总督对于地方影响力也不小。
  说起来,漕运总督是天下第一肥差,可惜的是赫寿运气着实不好,他担任漕运总督的时候是康熙四十八年,而在这时,朱怡成已基本扫平了江南,在南京登基,随着江南丢失,漕运可以说名存实亡。
  在这种情况下,赫寿要以漕运满足清廷之前的需求是根本做不到的,这一年多,赫寿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维持之前漕运需求的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数额,如此大的差距,使得康熙对赫寿极为不满。
  这几月中,朝廷对赫寿的训斥接连不断,使得赫寿忧心忡忡。不过漕运办的不行,赫寿做生意的本事不小,在其漕运总督位上,赫寿借着南北中断的机会私下搞起了两边贸易,再利用手中职权进行南北交易,仅一年时间就捞了不少银子。
  同文栋不一样,对于大清和康熙赫寿还是忠心耿耿的,毕竟他是满人。但对于银子他同样喜欢,甚至为了银子,赫寿私下还给了那些和大明贸易的商人不少便利,从而在其中获得了巨额财富。
  而现在,随着漕运的停滞不前,赫寿自己心里非常清楚,他这个漕运总督是干不长了,弄不好这一次丢官罢职后再也爬不起来。而回到京后,弄不好还得问罪,再加上他捞的这么多财富,要想转移也不是一件便利的事,所以赫寿想来想去就把主意打到了大明债券上面。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赫寿一口气要购入近八十万的大明债券,这个数额极其巨大。再加上此事隐秘,赫寿做事又向来小心,他根本不放心把这么大的事交给普通的走私商人去做,一旦走露消息或者出点漏子,鸡飞蛋打不算,弄不好还得惹出祸事来。
  赫寿和文栋之间的关系不错,当文栋得知赫寿有此想法后就暗示他可以替他去办这事,要知道赫寿掌管漕运,大批银两的交接陆路肯定是不行的,那么也只有水运是最为方便的。这水运直接在赫寿的管辖范围内,只要赫寿放开口子,轻而易举地就能同大明那边进行交接。
  两人密谈之后,一拍即合,这也就有了第二批高达一百万两白银的大明债券购入。当这消息被锦衣卫得知,并在第一时间报到朱怡成这里的时候,朱怡成先是有些惊愕,紧接着不由兴奋起来。
  “如今江北那边私下购入债券的大致有多少?”朱怡成直接询问道。
  张冉当即道:“如不算上这笔的话,根据锦衣卫统计足有一百二十多万两,不过实际皇家银行还是按票额折扣计算,大约在一百三十万上下的样子吧。”
  朱怡成大致计算了一下,其中差额约有近三十五万两左右,也就是折合银元四十万。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不过话又说回来,水清则无鱼,作为皇帝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再说了这是私下购入,这些利润不仅有包销的各银号、钱庄和银行,还有一些中间人的利益。
  这些都是小节,朱怡成并不在意,而他在意的是一百三十万两白银从清廷控制区向大明流入,如果再加上后续的一百万两,那就是二百三十万两白银。
  相比整个清廷如今的财政收入,这可是一笔不折不扣的巨款。更重要的是,从开始到现在仅仅只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假如时间再长些,覆盖面再广些,谁能知道这数额会增加到多少。
  原本,大明债券的发行是为了解决户部运转问题,谁想到现在却得到了另一个意外惊喜。假如能使大明债券继续吸收清廷的白银储备,同时使得清廷控制区内的大明债券形成非正式的流通和交易渠道,这带来的好处是极大的。
  对此,朱怡成顿时起了浓厚兴趣,他让张冉密切关注这件事,同时在必要情况下给予这种私下交易以便利。此外,朱怡成招来王樊,交代他继续准备一千万的另一批特别债券发行,但这批债券不再给予其他银行包销,而是直接由皇家银行进行处理,至于销售方面一切由皇家银行自行解决。
  对户部来讲,原本的债券数额发行已完全可以满足现在运转需求了,要知道债券是有折扣和利息的,这些都是由户部在财政中另行支出。如今再增加一千万的发行量,王樊从户部来讲因为要承担额外支出是不怎么情愿的,但朱怡成却如此说了,他也只能照办。
  这批债券发行后,在朱怡成授意下,张冉的锦衣卫摇身一变,成了这批债券的推销者,通过锦衣卫的渠道和组织,大明肆无忌惮地把债券向清廷控制各省州府进行私下发售,由于没了中间环节,再加上为推销债券的便利,其中折扣相比文栋他们拿得更有利些,很快就形成了清廷方面私下的抢购风,当这股风越演越烈,引起清廷相关人员注意的时候,在一千万债券已在极短时间内一销而空。
第317章
真是好官
  “爷!齐大人求见。”
  “不见!”八阿哥想都不想直接回绝,这个齐世武这两日已来找自己好几回了,他来干什么八阿哥心里非常清楚,在眼下这个节骨眼,他哪里还管得上齐世武?
  戈什哈迟疑了下,说道:“齐大人前头说,如爷不见他的话,他就在外不走了,今天非得见爷一面……。”
  “呵呵,还和爷耍起横来了?”八阿哥怒极反笑:“那就随他去,爷倒要瞧瞧他齐世武能赖到什么时候。”
  说完,瞧见戈什哈依旧站在那边,一张脸顿时就沉了下去:“你不会拿了人家好处到爷这里说情来了吧?”
  “没……当然没有,奴才哪里敢……。”戈什哈慌忙否认。
  八阿哥冷冰冰道:“那你还站着干嘛?难道爷刚才的话没听清?”
  “听清了……听清了,奴才这就去回……。”戈什哈急急答道,打了个千就慌忙向外小跑而去。
  齐世武,此人说起来也不是普通人,满州正白旗出身,初由荫生授内院主事,迁户部郎中。康熙三十六年,授山西布政使,寻署四川巡抚,调陕西、甘肃。四十七年,擢川陕总督,旋迁刑部尚书。
  此人也算得上是朝中重臣了,堂堂刑部尚书,地位不低。而且齐世武也算是有些才干的,当初就是因为康熙夸赞的一句“好官”评语这才入京执掌刑部。可惜的是,齐世武是前太子一系的干将,自太子被废后,齐世武就失去了后台,惶惶不可终日。
  太子倒台,牵连的人实际上并不多,但造成的影响却极大。作为前太子的干将,齐世武之所以能步步高升至刑部尚书,靠的就是太子的背景,而今太子倒了,他就如无根浮萍一般。
  没了后台的齐世武不甘就此止步,对于他们太子一系的人来将,最好的办法就是另找后台。一开始,齐世武是想投靠四阿哥,毕竟四阿哥本就是太子一党的,太子倒下,投到四阿哥门下从道理来讲是理所当然的事。可谁想四阿哥此人和别人不同,一向以孤臣自居,再加上四阿哥御下极严,他的门下人大多做事一板一眼,就同四阿哥的行事差不多。而齐世武却不同,此人一向善于专营,胆子也大,四阿哥历来对他并无好感,所以联系了几次后都没搭上四阿哥这条线,齐世武只能另想办法。
  除去四阿哥外,瞧来瞧去也只有八阿哥合适了。相比死板的四阿哥,八阿哥不仅有贤王之称,更在朝内外拥有极大的影响力。就此,齐世武转换门庭,向八阿哥靠拢。
  对于朝中投靠自己的官员,八阿哥一向是比较宽厚的,齐世武作为六部尚书之一,他的投靠八阿哥当然不会拒绝。但因为齐世武原是太子的人,八阿哥接纳他的也只不过是顺手而为,并未把他当作心腹。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齐世武也算勉强攀上了八阿哥关系,假如一直如此,经过一段时间耐心经营,那么他也许就能真正拜入八阿哥的门下。可偏偏前些天齐世武胆大妄为,居然私下购入了数万两的大明债券,这事一出,八阿哥当即就同齐世武划清界限,任凭他连着求见都见都不见。
  大明债券一事,最初是从江北开始的,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逐渐蔓延到了各地,就连京城也有不少人在私下交易。
  这个事,当然不可能是大张旗鼓的,购入债券全是私下交易,隐秘性极强。但不知道是谁泄露了风声,前些时候这事突然就被康熙得知了,得知此事后的康熙是雷霆大怒,在朝堂上直接发了火。
  八阿哥至今还清晰的记得康熙面容扭曲,大发雷霆的那副样子。不过说起来康熙发火也是正常的,作为反叛势力的南明,居然把债券卖到了大清地盘上,甚至在康熙眼皮子底下发售。更令康熙发怒的是,购买者不仅有民间的商家,更多的居然是朝廷官员,这些官员大小不一,有地方官,有京官,所购数额少的有几千两,多的甚至数十万两,如此行径简直是在打康熙的脸。
  江南半壁沦丧,漕运断绝,中原和四川大战正烈,清廷税赋锐减。在这种情况下,连康熙自己都削减了宫中用度,力图把每一两银子用在实处。再者,户部的欠银依旧高达近千万两,这些钱到现在还没收回,两者相加,清廷的财政已异常困难,以马齐私下同康熙所汇报,如明年依旧无法平定河南和四川两地的话,那么朝廷财政就入不敷出了。
  在这种情况下,居然有朝中官员和民间商人大肆私下购买大明的债券,使得大量白银流入南方,这如何不让康熙愤怒异常?
  一来,这明显就是资敌行为,二者,这更给清廷的财政雪上加霜。更重要的是,一直以来康熙都未能放松户部追讨欠款一事,可那些口口声声说没钱还的官员们居然有这么多银子买大明债券,这不仅是吃里扒外,更是欺君之君,康熙如何不恼?
  天子一怒,血流成河!
  康熙当即下旨严查此事,很快就查出在京和地方的十几位官员还有七八个商人参与了购买大明债券之事。对于核查无误者,康熙二话不说,无论官职大小全部捉拿归案,同时派出大员抄家问罪。
  其中三品以上的官员就有五人,最有名的就属鄂善了,鄂善作为八旗都统地位显贵,而且算起来还是康熙的外甥,就连他也参与了私下买卖大明债券以牟利,被康熙捉拿下狱后直接抄家,不仅削去所有官职和爵位,弄不好还要因为此事去菜市口走一遭。
  和鄂善一样,齐世武同样参与了私下交易大明债券一事,而且他的胃口比鄂善还大。实际上,他们倒不是为了背叛大清,之所以这么做只是想在其中牟利而已,毕竟这些大明债券转手获利极高,短时间内转个手就能获利二成甚至更多,在他们看来这世界上还有那个买卖如何划算的?
  可惜的是,发财的梦刚做没多久就东窗事发了,随着鄂善入狱,齐世武是吓得胆战心惊,手中还未放出去的大明债券简直像是催命符一般,就在今日,康熙直接处决了参与大明债券交易的几个商人,这血淋淋的脑袋已挂到了城墙口,没有办法的齐世武只能求助于八阿哥,只希望八阿哥能拉自己一把。
  这种情况下,八阿哥哪里会沾手?他躲都来不及呢。何况,外人不知道,他八阿哥难道还会不知道自己的事?实际上,八阿哥的门下也有人参与了这事,虽然数额不大,可一旦被爆出去就是了不得的大事。
  这几日,八阿哥正忙着收拾手尾,尽量撇清和这事的关系。至于齐世武,不要说八阿哥不帮他,眼下不顺手踩一脚就算好的人,谁让他是贤王呢,在八阿哥眼里,齐世武已是一个死人,这种死人还有什么值得利用的价值?
  八阿哥所料一点都没错,当天夜里就传来消息,齐世武被抓了。
  “皇上……。”
  乾清宫,康熙看着伏在地上的三人,这三人分别是马齐、张廷玉和鄂尔泰,其中马齐和张廷玉是上书房大臣,鄂尔泰是一等侍卫,算得上是康熙身边的人。
  “说!”康熙神色平静,但声音透着骨子的冰冷。
  “齐世武的家奴才已带人抄了,不过没找到他私藏的伪明债券,奴才窃以为,这些东西都被齐世武暗中处理了……。”
  “处理了?”
  “是,极大可能是……被烧了……。”鄂尔泰战战兢兢地回道。
  “烧了?”
  鄂尔泰道:“奴才特意找人问过,齐世武家的一个仆人说,他在前日夜里见齐世武在书房内烧了一晚上的纸,如奴才所料不差的话,烧的应该就是那些债券。”
  “哦,大概有多少可知道么?”康熙依旧平静地问。
  “这个……准确的数字奴才也不知,不过初步估算约有十万两左右……。”
  “哈哈哈!”猛然间,康熙气极大笑:“十万两!好!好一个奴才啊!真是有魄力,有胆略,十万白白花的银子一把火全烧了,好!好!好!”
  嘴上说的好,可实际上康熙咬牙切齿,拳头捏的紧紧的,此时此刻,康熙心头就如同有团怒火在燃烧着。
  谁都不敢搭康熙的话,三人都清楚如今的康熙已到了狂怒的边缘,假如齐世武抄家抄出这十万两的大明债券的话,或许康熙还不会暴怒到这种程度,但是这些东西居然被齐世武一把火给烧了,这让康熙更是愤怒之极。
  齐世武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果被查抄出来,以他的地位分辨一二,也许还能留得性命,但这样一把火烧了,这性质完全不同,在康熙心里,如今的齐世武已是个死人了。
  “真是个好官啊!”这句话康熙曾经当面表扬过齐世武,如今同样的一句话用不一样的口气说出,却令人心中发寒。
第318章
再一次清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0/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