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1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656

  齐世武的愚蠢不仅断绝了自己的生路,更把那些康熙本没想要他们命的人推向了深渊,虽然康熙还未直接说出杀人的话,但他交代马齐从重处置的话语中分明就是透露着这层意思。
  马齐胆战心惊,大明债券一案现在牵涉越来越广,牵连到的官员也越来越多,看着康熙依旧一副誓不罢休的样子,如果再这么下去如何是好?一旦认真地查,彻底的查,那必然会引起朝中人人自危,要知道朝中官员各派系中一向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重要的是马齐还发现这债券一事隐隐约约还指向了几个阿哥,这事是绝对不能让康熙知道的。
  “奴才尊旨!”马齐虽然心惊,但是嘴上却不打丝毫折扣回道,紧接着又道:“另还有一事,这两日查抄倒是有了些收获。”
  “哦,有多少?”听到这个,康熙顿时来了兴趣,连忙追问。
  马齐从怀中取出个折子递了过去:“回皇上,这是各家查抄的清单,还请皇上过目……。”
  康熙接过细细看了起来,清单里琳琅满目,各式各样都有,除了现银这些之外,其余物品后面都写着折银数量等等。这些细节他也不去多看,直接翻到了最后,当看见最后的数额居然有二百七十多万两时,康熙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好!”康熙今天第一次露出了笑容,对马齐道:“尽快把这些全部纳入户部,哼!这些该死的奴才!居然贪了如此多的银两,该杀!都该杀!”
  “皇上英明!”
  三人同时叩首喊道,等康熙摆摆手让他们起身后,马齐这才道:“皇上,伪明债券案据奴才等盘查现已差不多了,除去一些地方官员,奴才为保证地方安定需另行处置外,京中涉案各人均已捉拿,接下来奴才定会严厉审讯,以确保无误。不过皇上,眼下还有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户部欠银一事,以目前情况,奴才觉得正是重启清理欠银的大好时机。”
  康熙想了想,微微点了点头。康熙心里非常明白马齐说这些的用意,他哪里会不知道马齐是用这种方式来劝说自己适可而止。大明债券查到这程度已差不多了,如果再深挖下去天晓得会查出些什么。再说了,康熙心里也清楚,一旦深查,弄不好就会查到自己那几个不省心的儿子身上去,如果到那时候,康熙作为君王的脸面何在?
  此外,马齐考虑的也是,这火烧的差不多的情况下,正是清理户部欠银的好机会。这此大明债券问题,也不能说参与的人都是背叛大清的叛徒,说白了这些家伙是被钱给迷住眼了,碰了不应该碰的东西。可恰恰因为这事,许多人宁愿欠着户部的银子不还,却在为自己牟取暴利,这更让康熙愤怒不止,既然这样,康熙觉得马齐说的没错,清理户部的确是好机会,朝廷财政吃紧,如今正好借此机会缓解一二。
  “既然如此,马齐,户部这事就交由你去办了。”康熙心中还是对债券一案放不下,不过话语中倒是同意了马齐清理户部的建议。
  “奴才尊旨。”马齐连忙道,随后又道:“皇上,户部清理事关重大,奴才手上还得核查债券一案,皇上可否派人协助奴才一同办理,以免得顾此失彼,坏了皇上的大事。”
  “你这老货!”康熙忍不住笑骂道:“行了,你倒是说说谁人合适?”
  马齐早就想好了,当即就说了一人名字,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四阿哥。马齐提议四阿哥并不出乎意料,毕竟当初在太子主持清理户部的时候就是四阿哥为主要干将,而且效果显著。
  如今,再让四阿哥出面,是理所当然的。康熙觉得这个建议不错,当即表示同意,令四阿哥再一次主持户部欠款清理。
  说起来,马齐是倾向于八阿哥那边的,当时他被康熙撤职的原因也是因为带头推举八阿哥为太子。可为什么这一次居然直接推荐四阿哥清理户部而不是八阿哥呢?
  实际上,马齐对于两个阿哥的品性非常清楚,相比仁厚的八阿哥来讲,刻薄孤僻的四阿哥更合适承担这个工作。不管怎么说,马齐是首席上书房大臣,他可不会因为一些事而让感情来影响到自己的决断。再者,户部清理还是一件得罪人的事,八阿哥出面也不合适,不如就让四阿哥去办。
  几句话就交代完了这些事,康熙的心情变得比之前稍好了许多。他看看一直在场,却没说话的张廷玉,问道:“张衡臣,伪明债券一案,你如何看?可有见解?”
  张廷玉毕恭毕敬地先行了一礼,道:“臣以为无非八个字‘利欲熏心,目无君父’。”
  康熙品着这八字,神色不知在想些什么,过了许久叹道:“衡臣赤子之心方能看透……。”
  马齐在一旁暗暗点头,这张廷玉的确聪明,自己前面绕了一大圈,以劝说康熙不要再追究大明债券一案,转而把目标转移到清理户部欠银方面去。好不容易才使得康熙稍微改变了态度,但依旧未给大明债券案下最终确定。
  但谁想到,张廷玉就仅仅以八个字就让康熙明白了,这大明债券案归根到底的真正原因,也使康熙明白其自己心结的缘故。有了康熙这句感慨,马齐也终于放了心,那么接下来这事就基本到马齐武这结束了,随后就是清理户部,尽快把那些欠银要回来。
  至于鄂尔泰,他根本就不知道康熙、马齐和张廷玉三人在打什么哑迷,反正鄂尔泰只知道自己是康熙的奴才,是康熙手里的一把刀。康熙让自己干什么就干什么,哪里来这么多烦恼?
  翌日,宫中就正式下达让四阿哥主持户部清理的旨意,并派了鄂尔泰进行协助,这个消息传出后,满朝都是一片哀号,之前四阿哥铁面无私,清理户部闹的鸡飞狗跳才过去没几年,那时候如不是太子硬压着的话,四阿哥还就把这事给做成了。
  谁想,如今太子没了,这四阿哥不知怎么的又被康熙看中再一次清理户部,还把鄂尔泰派给他来协助,这鄂尔泰这些日子在京中可是大名鼎鼎威风凛凛,带着人接连抄了好些人的家,康熙把这个凶神派给四阿哥,明摆着就是来真的了,那些欠了银子的官员如何不为此悲哀啊!
第319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康熙下定决心再一次清理户部欠款的时候,河南大战在僵持两个月后正式爆发。
  祝建才万万没有想到,隆科多的主攻方向并不是在南阳的王致清,而是直接冲着他来了。
  清军从汝州出,南下半路,隆科多先在南召、叶县、方城这一条线设兵,以防王致清救援祝建才,至于主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祝建才所在的汝南。
  隆科多这一手打的祝建才措手不及,原本以为有王致清在南阳,清军必然先攻王致清,但谁能想到隆科多反其道而行之,先远后近,正当祝建才自觉得高枕无忧的时候,隆科多的大军就已逼近汝南,顿时大惊失色。
  兵临城下,祝建才慌忙调集大军迎敌,双方在西平展开大战。祝建才部一战而溃,其部狼狈退至遂平,紧接着遂平也未能守住,一口气又退到了汝南。
  两战皆败,祝建才顿时慌了神,汝南再退也只有信阳可退了,一旦汝南失守,那么信阳就成了孤城,到时候祝建才就等于全部丢失了河南的地盘,而他能走的路也仅只有一条,那就是南下湖北。
  可如今湖北的清军已虎视眈眈,虽有高进部向江夏进军,但隆科多已调集湖北的兵力在汉南方向已挡住了高进的脚步,同时由江西而至湖北的清军已到达云梦、大悟一带,一旦祝建才窜入湖北,清军南北夹击,他跑都没地方跑。
  “这如何是好,如何是好……?”祝建才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再也没有平日的从容。
  派往南阳的信使已有好几批,但王致清那边却无能为力,南阳地势不错,要想从北向南攻击南阳比较困难,毕竟南阳的先天屏障摆在那边。可同样,在扼守住要道的情况下,王致清想打出南阳救援祝建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眼下,祝建才只有唯一的一条路,那就是死守汝南,以期望王致清救援自己,只要两军合兵,那边就能挡住清军的攻势,以确保安全。
  但王致清能做到么?说起来祝建才心里也没把握,要知道王致清之前就是因为祝建才把对方当成了挡箭牌从而损失惨重,而现在却到了要靠对方救命的时候,王致清真的能否救自己?
  可思来想去,也只有这条路了,祝建才咬牙做了决定,决议死守汝南。作为自己的老巢,汝南在这一年多中被祝建才经营的如铁桶一般,而且他手中还掌握了精锐的二万部队,这是他保命的本钱。
  与其丢了城池,在野战中面对清军的蒙古铁骑,倒不如靠着坚固的汝南城拼的一线生机。这一回,一向滑不留手的祝建才也算是豁出去了,在汝南摆开一副坚守的架势,等待清军到来。
  而此时此刻,在南阳,王致清接祝建才求援后虽说派出了一支援军,可同隆科多设下的清军初一交战后就缩了回去。双方战斗并不激烈,实际上这样的战斗仅仅只是接触性的战斗。
  对于是否救援祝建才部,王致清那边本就有争论,尤其是当援军出南阳直接碰上了早就驻守的清军时,内部对于反对救援祝建才的声音是越来越大。
  一来,祝建才之前给王致清挖了个坑,使得白莲教大军一入河南就和清军狠狠干了一仗,这一仗使得白莲教损兵折将损失惨重,白莲教上下本就对祝建才极为不满。
  二来,四川那边的情况不太好,陕甘清军如今已完全切断了川西和川东的交通要道,并开始围攻击成都。
  其三,清军的主攻是汝南而非南阳,白莲教也不是没派出援军,但由于清军已在要地设防,打通救援道路并非易事。
  总而言之,大多数人认为,救援祝建才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何况如今的局势已不利于白莲教了,一旦花大力气和清军交战,再受损失的话,白莲教弄不好连南阳都要保不住。
  却没想到,一向优柔寡断的王致清这一回却决意要救祝建才,实际上当得知清军开始围攻成都的时候,王致清已经后悔了。
  林娘子之前和他说过,当时最好的办法是两条路,一条路是直接回川,借川中力量重整大军,击退陕甘清军后以待机会。另一条路是想办法南下湖北,同高进部合兵,跳出河南这个泥潭。
  但因为王致清的迟疑,并未作出任何决定,从而导致这两月时间白白浪费。而现在,再掉头回四川已来不及了,以四川如今的形势,陕甘清军拿下成都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一旦成都丢失,那么四川的大本营就等于全丢了,到时候清军调头向东,王致清就进无可进,退无可退了。
  在这种情况下,王致清必须早做打算。而且,比起祝建才,王致清还是有些底线的,他非常清楚唇亡齿寒的道理。一旦祝建才部被灭,接下来就是他王致清的末日。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王致清下了决心,祝建才必须要救!就此,王致清力排众议亲自率部开始猛攻方城,以打开救援道路,而驻守的清军也清楚绝不能放王致清部从方城而出,两军在方城一带打得激烈异常……。
  ※※※
  “老大!老大!”
  望江以东的三叉河,黄殿冲进营帐大呼小叫。
  “瞧瞧你像什么样子?别忘了你现在可是官军了!还有,瞎喊什么老大!军营中哪来的老大?”听到喊声,朱一贵神色不悦地转过身,冲着黄殿就劈头喝骂。
  被骂了一顿,黄殿也不恼,讪笑着急忙改口称朱一贵为将军。
  “坐下说话。”朱一贵一摆手,黄殿在一旁坐下。黄殿是朱一贵的老兄弟,当年福建起义就跟随朱一贵,后来起义成功后投靠明军,因功被授予守备之职。
  大明守备一职实授正五品,也就是说黄殿从当初跟随朱一贵起事的一个混混摇身一变成了正五品的武官,如果放到现代基本相当于正团级干部,这个职位也不算低了。
  同朱一贵在福建起事的老兄弟有好几人,自朱一贵入京后,这些人被授于官职后都被拆散后调入各方部队,也算是出人投地了。黄殿这小子算是运气好,黄朝云在接替董大山驻守安庆后,直接又从浙江那边调了支部队来进行换防,恰好黄殿就在这支部队任职,从而直接就被派到了朱一贵手下。
  老兄弟见面,当然是高兴的,更何况黄殿本就是朱一贵最信任的人之一,有这么一个可靠的小弟在手下朱一贵当然会照顾一二,至于黄殿也比较争气,每次朱一贵交给他的任务都办的不折不扣,就是这小子有时候大大咧咧会说错话,比如说经常忘了军中规矩,称呼朱一贵为老大。
  “有何事?”朱一贵等黄殿坐下后,这才不紧不慢地问道。
  “老大就是老大,怪不得人家能当将军,老子也就是一个守备的命……。”看着沉稳的朱一贵,黄殿心里如是道。
  既然谈正事,就要有正事的样,黄殿先是喊了声将军,随后道:“兄弟们刚刚发现九江那边的清狗子有异动。”
  “异动?如何个异动法?”朱一贵一杨眉反问。
  “似乎江西的清军前些时候调走了不少绿营兵,至于去了哪里没打听出来,好像是往西北方向去了。”
  “有这事?”听到这回答,朱一贵顿时起了兴趣,追问究竟。
  黄殿连忙把打听得来的情况细细讲述一遍,如今九江的九江镇绿营暂时未动,但原本驻扎在九江以北的两营绿营前些时候不知去了哪里,就如黄殿所讲的似乎去了西北方向。至于是正常调动还是清军另有谋划,这暂时不得而知。
  “望江方面的清军呢?”
  “这个还是老样子。”黄殿回道。
  朱一贵皱起眉想了想,凝神对黄殿交代了一番,黄殿连连点头,随后屁颠颠地离开。
  几日后,经黄殿再次确认,并从锦衣卫那边也获得了消息,的确江西那边的清军有大批调动的迹象,不过九江这边除有两营绿营调走外其余倒没什么变化,应该是防备安庆的明军原因所至。
  得知这个情况后,朱一贵判断清军如此异动恐怕是中原那边战局发生了变化,要不然清军绝不会如此调兵。
  既然如此,这就给了明军机会,朱一贵决定打一下望江看看九江的反应,如果九江反应激烈的话,那么明军可继续执行之前策略,但如果九江那边按兵不动,那就能证明朱一贵的猜测。
  说干就干,朱一贵可不是坐失良机的人,何况他率部驻扎望江以东就是等待机会的。不过朱一贵却没有任何围攻望江展开攻城战的想法,这位大名鼎鼎的鸭王更擅长的是运动战可不是攻坚战,他立即调集手中兵力,大张旗鼓摆出一副要强攻望江的架势,可实际上雷声大雨点小,朱一贵的主力却直接从望江西北走泊湖以南,神不知鬼不觉地绕到了望江西边,然后静静等待九江那边的反应。
第320章
望江
  望江是一个中县,地理位置虽然重要,但它的城并不大。主要是因为它的东边是安庆,西边又是九江,所以夹在其中的望江并不太起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