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7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6/796

  不过姚舆的战法关键就在于“机动”二字,“镇水亭”在座的是皆为有见识之人的,因而很快就有人发现了其中的关键或者说破绽,于是章阚想了想后问向姚舆道:“常山之蛇的战法,首在于机动二字,击其首则尾至,而尾不至则必败。且虏军之骑要远胜我军,无数是骑兵的数量还是骑术,因而论机动力我军是远不如虏军的,如之奈何?”
  金军骑兵无论是数量还是其精锐程度都是要远胜宋军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你宋军机动,首、身、尾相互接应、配合作战,难道金军不能吗?金军铁骑能够战胜就迅速攻取,无法战胜的,转身就逃,是来去如风,宋军只能跟在后面吃土。
  说到最后,还是步与骑的问题,在这个世上,步卒想大胜骑兵,想全歼大部骑兵,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金人所依仗的无非是骑,对此姚某岂有不知?”姚舆闻言答道:“在两江以北,某如此战法,不敢说有何胜算。可到了我江南水乡,金军骑兵威力会是大打折扣的,我军可利用山川、河流、江海湖泊、丘陵、树林、船只等机动,出其不意的打击金军。”
  “我军可利用河流、江海湖泊防御或机动,但金军也同样可以利用河道攻击。”章阚闻言又道:“阻塞河道可阻隔金军,可也断了我军的行军之路,且金军也同样可以阻塞河道,如此又当如何?”
  “南人善舟,北人善骑。金人可有舟师?”姚舆反问道。
  “话虽如此,但就如我黑旗军一般,除了舟师,也有骑军,你敢保证金军就不会有舟师吗?”章阚摇头问道。
  “就算金人有舟师,又怎及我黑旗军舟师?如此又有何惧?”姚舆问道。
  “当防患于未然,不可小觑了金军。”章阚说道。
  两人越争越激烈,脸红脖子粗的,就像吵架一般。
  “哎,哎,你们吵什么?”李三坚见状连忙说道:“李纲、许翰、姚舆、章阚之言皆有道理,今日我等当议个上上之策出来,否则谁也不许走,来人,上灯,上饭菜。”
  李三坚等人在“机速房”之中已经议论了一整天了,此刻天已经逐渐暗了下来。
  “下官、末将等遵命!”李相国欲“挑灯夜战”,众人等当然舍命陪君子了。
第七十七章
资历太浅
  宋建武元年十月某日,江南东路建康府太初宫临海宫殿一侧的一座名为“镇水亭”的八角亭中。
  此时天已经完全暗下来了,一轮明月升起,挂在了半空之中,月光如姣,将整个“镇水亭”笼罩在了其中。
  “镇水亭”周围也是静悄悄的,除了“镇水亭”之内。
  “镇水亭”之内点燃了十盏朱雀灯,朱雀灯为一种铜灯,烧得是动物油脂,将“镇水亭”之内照射得亮如白昼。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宋中书舍人、兵部侍郎费景阳走到巨大的沙盘之下,用一根长杆指着沙盘说道:“相国远见,命人制作了如此详尽的沙盘,令下官等能够全面了解两淮之地势地形。诸君请看,两淮地势地形异常复杂,地貌形态多样,整体地势西高东低。淮西西起京东西路与淮南东路交界处的桐柏山区。桐柏山为西北、东南走向,位于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地带上,淮河即滥筋于此。位于桐柏山以东的大别山,是大江与淮河的分水岭,山体高约五百余丈,淮西山高坡陡,山峦叠障,山川交错,地形复杂。大别山横亘淮西中央,向东方延伸过去;别山中部向南北两侧倾斜,山势逐渐降低,表现为低山、丘陵地貌。山高多在百余丈以下,低山、丘陵、盆地相间排列,河谷宽阔,流速减弱,形成冲积平原。在大别山以东,地势显著降低,山势较低。江淮丘陵具体位置是大别山以东,淮河南岸平原以南,大江下游北岸平原以北。该地地貌主要由丘陵、岗地和夹裹在其间的河谷平原组成,区域较广,大致呈现出一个东西走向的弧形。淮东由江淮平原和滨海平原组成,也就是淮河以南和大江以北沿岸的平原地带。江淮丘陵以东为江淮下游三角洲地带,平原辽阔,跨江滨海,河湖错杂。淮东地区,北部则为淮河中下游南岸平原,由淮南洼地、阶状平原及洪泽湖盆地、废黄河三角洲的南岸湖积、河积平原组成,两淮南缘为大江下游北岸平原,地势低平,湖沼密布。主要有镇江、扬州以上江段北岸平原及长江三角洲北岸平原...”
  “《孙膑兵法·地葆》曰‘五胜之地’,山胜陵、陵胜阜,阜胜陈丘,陈丘胜林平地,即山地胜过丘陵地,丘陵地胜过土山地,土山地胜过小土丘,小土丘胜过生有树林的平地。《孙子兵法》曰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两淮多风多雨多霜多冰雹...”费景阳说完两淮、大江的地形地势,又说了两淮的气候之后说道:“地形地势、天气如此,如何排兵布阵,就请相国与诸君斟酌。”
  李三坚赞同的点了点头,用兵之道,就如费景阳所言,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战场的地形地势、气候等等若是利用得当,是能够左右战局的,甚至战场的一草一木都能够左右战局的,因而必须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相国,诸君,纲以为...”费景阳说完之后,李纲起身走到沙盘之前说道。
  于是“机速房”诸官又开始了激烈讨论、争论,直至天明。
  ...........................
  “你想说什么?”天明之后,李三坚忽然看见岳飞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于是看着岳飞问道。
  “李...相国,小将卑微,不敢妄言。”岳飞闻言连忙躬身说道。
  “今日之事,亭中之人皆可议之,你有话,尽管道来便是。”李三坚靠着椅背,伸了个懒腰后微笑着对岳飞说道。
  风云际会,既然老天让李岳相遇,那么自己当给他提供施展才能、咤叱风云的机会,李三坚心中暗道。
  于是众人一起转头看向岳飞,均是想听听这个小臣想说些什么。
  “相国,诸位相公、太尉。”岳飞听李三坚这样说,于是躬身拱手施了一礼后说道:“中原之地,尺寸不可弃,况社稷宗庙皆在京师,陵寝亦在河南。今京师只宗留守一支孤军,应天府只张所一支孤军,可否?”
  “岳鹏举...”李纲闻言不悦的说道:“到了现在,你还是不明相国之意吗?相国一直都在示敌以弱,诱敌深入啊,打算于两淮、大江之地聚歼群虏啊。如此军机大事,你一个小臣就不必参与了,快快退下吧。”
  “伯纪,让他说。”李三坚微微一笑,摆摆手打断李纲之言后,问向岳飞道:“你还想说什么?”
  “小将愚钝,请相国恕罪。”岳飞拱手道:“劲虏大敌,欲覆我大宋宗社,睥睨天下。可相国只考虑两淮、大江、荆襄吗?是否漏了一处地方?”
  “哦,何处?鹏举放胆直言便是。”李三坚闻言身子前倾看着沙盘,默默思考着岳飞的话。
  “关陇之地。”岳飞答道。
  “关陇?”李三坚闻言顿时醒悟过来,看了李纲、费景阳等人一眼后,喃喃自语道。
  众人已经议论了整整三日三夜了,居然未提及关陇半句,这三日间,众人除了睡觉之外,均在在这“镇水亭”之中。
  李三坚、李纲、费景阳、姚舆、章阚等人只考虑两淮、大江、荆襄一线的防御了,只考虑金军南下,直趋江淮,而未考虑金军完全有可能南下攻打关陇诸地。
  “岳鹏举所虑在理,不可不防。”费景阳随后对李三坚说道。
  关陇为大宋目前唯一产良马之地,关陇之地民风剽悍,也是能够征招劲卒之地,万不能有失。同时一旦关陇有失,金军便可直接威胁川蜀之地了,而目前大宋粮赋重地除了江南、荆襄之外,就是川蜀了。
  ...........................
  “当使何人为将?”岳飞提到了关陇之地,使得李三坚如梦初醒,于是慌忙问向李纲、费景阳等人道。
  李三坚心里将众人划拉一圈后,也没找到于关陇为将,总览关陇全局的合适人选。
  “相国,纲愿往。”片刻后,李纲拱手说道。
  “你?不妥...”李三坚闻言摇头道:“江淮可离不开你,本相也离不开你。”
  “还有你...你...你...也不妥...”李三坚随后指着跃跃欲试的费景阳、崔永梽、姚舆、章阚等人说道。
  金军翻过年就将南下用兵,但兵力不详,具体时间不详,具体攻打哪里也不详。但李三坚等人估计金军直接攻打江淮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原因是不言而喻的,就是大宋太后、皇帝及朝廷均在江淮。关陇之地只不过是有可能。
  因此李三坚手下的精兵猛将谋士均不能调往关陇。
  “哎,相国,既然如此,纲荐许翰前往关陇。”李纲闻言无可奈何的说道。
  “许翰?”李三坚闻言又是摇头道:“许翰去西北,何人坐镇荆襄?”
  其实李三坚心目之中的最佳人选,就是岳飞岳鹏举,可岳飞资历太浅,人也太年轻,目前还是李三坚帐下一名小卒...如此是不能服众的,无论李三坚怎样支持,都是不行的。而不能服众的后果就是将帅不和,上下离心,将会是矛盾重重。
  目前的岳飞,用一城一地让他施展才能、咤叱风云,还是勉强能行的,可总览关陇全局是万万不行的。
  “相国,下官毛遂自荐。”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现在在座的似乎只剩枢密院编修官张浚了,于是张浚起身拱手说道。
  “你,张德远?”李三坚闻言点了点头。
  ...........................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此刻天已经大亮,李三坚等人议兵整整议论了三天三夜,李三坚嗓子都有些沙哑了,不过李纲、费景阳等人还是听得清楚的。
  “上阵厮杀是要死人的,且必将会是尸骨堆积如山,本相心中实在是难以忍受。”李三坚缓缓的说道:“可这场战争是金人强加在于我等头上的,是强加在我大宋每一个人的头上的。金人欲覆我宗社,我等不得不迎战,不得不与虏誓死奋战,如此方能上保我大宋江山社稷,下保我大宋黎民百姓,才能让我大宋如画江山免于虏骑践踏。。”
  李三坚思索片刻后又对众人说道:“本相决定置四大战区,京畿、应天战区置都统制司,由宗泽任都统制,张所副之;关陇置都统制司,由张浚任陕西六路宣抚使,都统制,吴玠副之;荆襄置都统制司,许翰为荆襄宣抚使,都统制,吕师囊副之;江淮置都统制司,姚舆为江淮招讨使,都统制。”
第七十八章
国事艰难
  “夫彼之所长者骑,而我以步兵抗之,故不宜于平原旷野,惟扼险用奇,乃可掩击...”“镇水亭”之中,大宋宰相李三坚说道:“西北以关塞为险,东南以江湖为险。在江淮之内,北有淮河,南有大江,形成两道天然屏障。加上淮、江之间地势起伏,河流交错,湖沼密布,故惯于骑兵作战、不善水战的虏军,在此地作战将会是异常江南,同时也是我军一大优势。但两淮相比大江来讲,淮水浅而易涉,淮狭而难守,故防淮难,防江易,我等需谨记于心,不可麻痹大意。”
  “相国所言甚善!”众官一起说道。
  “充分利用淮西的山势、淮东的水势等自然地理条件,利用两淮一军一民,利用两淮一草一木,抗金虏军,此一也...”李三坚点点头接着说道:“除了陈兵于两淮、大江,修筑城墙之外,还需修筑山水寨等堡寨,以抗强敌,此二也;寓兵于民,两用并举,方才本相已经说过抗敌之事,需用两淮、大江南北每一个人,因此本相打算许民间武力存在,此三也。”
  “李相国...”崔永梽闻言担忧的说道:“此禁一开,恐今后收势不住啊,许百姓武装抗敌,当然是好事,可一旦有何变故,这些人转身便可为盗,如此将会危及朝廷啊!”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李三坚闻言微微一笑道:“我等匡扶社稷,抗击虏寇,护国保家,乃是天下大义,百姓又岂不知?此刻再有人敢行此大不韪之事,必将会成为众矢之的,天必诛之!”
  “善!”众人一齐应道。
  ...........................
  “你们吃过粽子没有?”“镇水亭”之中,李三坚不顾众人的白眼,微笑着说道:“粽子外裹一层或数层皮,名曰‘粽叶’,要吃到香甜的内馅,需将粽叶一层一层的剥开,不过刚出锅的粽子是异常滚烫。本相要让金军如吃粽子一般,一层一层的剥开粽叶,方能吃到内馅,而越到后面,内馅越是滚烫,直至烫烂金人的嘴。”
  ...........................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李三坚接着说道:“打仗归根结底,打的就是钱、粮、军器、士气等等,因此崔侍郎,你户部之责,可比泰山,对于此,你有何计较?”
  “李相国...”崔永梽闻言愁眉苦脸的说道:“我大宋国入税赋,主要为田赋、差役、免役钱、身丁钱、和预买、和籴等科敛,另有商税、禁榷、市舶税、卖官鬻牒等等,其中商税、市舶税所入颇丰,此全为相国经略江南之功。”
  “岁出如何?”李三坚点点头后问道。
  “岁出,想必相国与诸位已经有所了解了。”崔永梽闻言答道:“主要为军费开支,皇室及官员俸禄,另有岁币等等。”
  “岁币?自今日始,再无岁币之说了。”李三坚闻言淡淡的说道。
  辽已灭亡,而此时的大宋正欲与金决一死战,又谈何岁币?岁币虽然钱不多,但却是涉及到宋朝廷的颜面。
  就算今后钱多得仓库都堆不下了,也绝不送一文钱给金人这些喂不饱的饿狼,李三坚心中暗道。
  “相国说的是...”崔永梽点点头接着说道:“大江以南还好些,可大江以北,特别是京东、京西、河北等地,是几千里无复鸡犬,井皆积尸,不能饮用。虏骑践踏之后,群盗继之,民去本业,十室九空,其不耕之地,千里相望,可谓是官私废田,一目千里,可谓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另外就是各路、府、州、军以各种名头便宜截留,甚至擅自挪用常平财物等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6/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