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7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3/796

  李三坚利用孟氏,拥立太子赵谌为帝,利用孟氏确立自己能够独掌朝政,利用孟氏,从而是名正言顺。
  不过李三坚也不会像高氏、赵煦、向氏、赵佶、蔡京等人等人这般,利用过后,便弃之如履,对于这种事情李三坚是做不出来的。
  “哎哟,你急什么呀?”李三坚又爆粗口,又是推人的,态度是极度蛮横无理,可孟氏却没有生气,反倒是有些赔小心的对李三坚说道:“奴家可什么都没说呀。小...状状,奴家知道你对我好,当年也只有你才为奴家说话,从那时起,奴家就知道你小...状状是仁义心善之人,”
  此时的李三坚就如一名蛮横的伟丈夫,而孟氏却如一名受气的小媳妇般的...
  堂堂大宋太后被堂堂大宋宰相推了一把,还破口大骂...可堂堂大宋太后居然丝毫都不在意,还在赔小心,低声下气的,还自称“奴家”...若是他人看见,定是会惊掉下巴,眼珠子暴出,落满一地,随后一命归西...
  幸好四下无人,不过就算是宫中之中察觉,也无人敢吭声的,原因就是一个为大宋皇太后,一个为权势熏天的大宋宰相。
  “哦?只是仁义心善吗?嘿嘿。”李三坚闻言“转怒为喜”,凑近孟氏笑道。
  “还有薄凉无行。”孟氏啐了李三坚一口笑道。
  “哦?是吗?”李三坚又凑近了些。
  夕阳之下,院落之中,两条人影是越凑越近。
  “小...状状,你...你...不会为董卓、曹操之事吧?欺负我等孤儿寡母...”孟氏气忽然开口问道。
  “噗通...”
  “啊?怎么了?”
  “无碍,无碍,你又来了不是?”李三坚闻言“怒”道:“董卓逆臣,其毒流四海,残贼之性,豺狼不若,李某何人?岂能为之?曹孟德...曹孟德并未篡位自立的,至死仍是汉臣。李某宋臣,世受国恩,因而今后...就算为曹孟德,也会是个好孟德,有良心的孟德。”
  孟氏就是这样的人,赵家那几人无论怎样对她,可她仍是不忘宋室,仍是害怕赵宋江山被他人夺取。
  “噗呲,你真是...真是的...”李三坚厚起脸皮自吹自擂的,倒也令孟氏放心不少。
第六十一章
开诚布公
  李三坚等拥立太子赵谌于应天府登基继位,朝廷新立,万事艰难。
  李纲与其次子李宗之及一名老仆,来到应天府之后,即被朝廷敕封为尚书左丞。而堂堂尚书左丞,朝廷居然也无法给他提供官舍居住,李纲等人也就租住在了城南一处小宅当中。
  大宋宰相李三坚的宰相府也是租住的...
  “师叔,你这是...?”此日,李三坚与姚舆来到了李纲所租住的小宅,打算拜访李纲,而李三坚举手敲门,手举在半空中,却敲不下去,一连三次,一副犹犹豫豫的模样,于是姚舆诧异的问道。
  “叔兴,你去叫门。”李三坚摇摇头,对姚舆说道。
  “嘭嘭嘭!”姚舆闻言上前,挥拳连砸了三下,将门敲得震天响,随后看着李三坚问道:“师叔,何故如此啊?”
  “我这个从弟对我是颇有怨言啊。”李三坚又是微微摇头叹道。
  “怨言?怨言又怎样?难道师叔你还惧他不成?”姚舆又问道。
  怕他?我还真有点怕他,李三坚闻言心中暗道,李纲太过忠直,是嫉恶如仇,眼睛里揉不进半粒沙子。
  李纲忠直得在朝堂之上,当场就要处置或斩杀张邦昌等人。这如何能行?张邦昌等人再十恶不赦,也不能于朝堂之上当场处置或斩杀的,需廷议议罪、付狱鞫治等等,再明正典刑的。
  李纲的这个秉性,是有好也有坏,好处当然就是忠怀冲日月,为柱国良臣;而坏处就是嫉恶如仇,恨不得杀尽天下奸佞,如此,就几乎将人得罪完了。
  曾几何时,李三坚也如李纲一样,恨不得杀尽天下奸佞,以荡涤海内污秽。可现在身为大宋宰相的李三坚想法已经发生了改变,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为相者,需海纳百川,不能也不允许行大肆杀戮之举,特别是目前大宋朝廷新建,就更需如此了。人都杀光或都赶跑了,朝廷就成为了虚设,李三坚也就成为了光杆宰相...
  要杀人立威,鼓舞士气,只需杀其首便可。
  这也就是李三坚能够容忍黄潜善、汪伯彦等人的原因之一。黄潜善从前虽力主与金人求和,拥立赵构为帝等等,为世人所痛恨,为世人所不齿,不过黄潜善于危难之际,率军勤王,仅凭于此,李三坚就容忍了他们。
  用人之道,在于海纳百川,忠直良臣当然必须重用,而奸佞小人也有他的用处,李三坚只需抑其恶,扬其善便可。
  况且在这个世上,黑与白,善与恶,有时候实在是难以区分的。
  “吱呀...”须臾,房门打开,李纲开门瞪了李三坚、姚舆一眼后说道:“陋室门薄,敲破了,你们可要赔我。”
  “李相国请进吧。”李纲随后侧身说道。
  “赔你,赔你。”李三坚原本以为李纲会将自己拒之门外的,于是喜出望外,当先跨入了房门,李纲、姚舆跟着走了进去。
  “宗之,这些西瓜就劳烦你了。”由于天气过于炎热,于是李三坚与李纲、姚舆就坐在了院中阴凉处,李三坚指着带来的一些西瓜对李纲次子李宗之说道。
  “是,伯父大人。”李宗之拱手应了一声后,就与老仆收拾西瓜去了。
  “古人煮酒论英雄,今日我等吃西瓜论时事。”李三坚随后对李纲、姚舆笑道。
  “古人望梅止渴,我等可比古人好多了。”切好的西瓜送上来之后,姚舆一边猛啃西瓜一边说道。
  李纲既没吃西瓜,也没说话,只是闷闷的陪坐在了一旁。
  “贤弟,让我来猜猜你为何怨怼为兄吧。”李三坚也不看李纲,一边稀里哗啦的啃着西瓜,一边说道:“非某独相之故,也非贤弟献十策,而我却不置可否的缘故,更非李某未处置邦昌等人的缘故吧?”
  “乃是为李某未勤王京师的缘故吧?”李三坚啃完一片西瓜后看着李纲笑问道。
  “大兄你是什么都清楚。”李纲闻言恨恨的看着李三坚说道:“既然大兄今日如此相问,纲也就坦言言之了。靖康元年,虏贼将兵南下,兵困京师,陛下诏天下勤王,你为何引军不动,不对,你引军为何半途而归?纲以为天下雄兵,以你黑旗军为最。若你引军到了京师,共击虏军,定能大败虏军。靖康元年若是能够大败虏军,又岂有虏军的二次南下?”
  “哎,贤弟,你将事情想的太简单了...”李三坚沉吟片刻后说道:“靖康元年的情况是怎样一番模样?你是应该清楚的,当时太上官家退而不隐,新帝登基,当时我大宋有两个天,若我引黑旗军到了京师击贼,那么该听谁的?是听太上官家的,还是听官家的?若是我引军到了京师,只怕是更加混乱,内耗是更加厉害,情况会更加糟糕的。”
  “当...当然...当然应当听从陛下的旨意啊,太上官家毕竟已经退位了。”李纲闻言结结巴巴的说道。
  “嗯,是当听从陛下的旨意。”李三坚闻言冷笑道:“可陛下能容我吗?若某引军到了京师,其结果必然与你,与某泰山,种老相公一般模样,被剥夺军权,而将我黑旗军交给那些只会夸夸其谈之人的手中。”
  “其后就损兵折将、丢盔弃甲、大败而归,我黑旗军也就不复存在了。”姚舆开口补充道。
  李纲闻言狠狠的瞪了姚舆一眼。
  “瞪我作甚?”姚舆可不惧李纲,从前如此,现在也是如此,两人真要火并,两个李纲也不是姚舆的对手...于是姚舆瞪圆了眼睛,反瞪回去后说道:“书生误国,说的就是朝中的那些只会夸夸其谈之人,也包括你。你以为你守京师守得很好吗?依本将看来,完全是不知兵,只知一味死守,被动挨打。死守京师,但你需坚壁清野啊,尽迁城外之民,尽烧城外之粮食、房屋,让虏军得不到一粒粮食,得不到任何补给,破釜沉舟,与虏军决一死战。可你奉旨守城,居然将牟驼岗等地数万匹战马及无数粮草,白白拱手送给了虏贼,这叫什么?这叫助长了贼势,令虏军是更加猖獗。只知死守城池,被动挨打,不知主动出击,以攻为守的道理。”
  “我如何不知?”李纲闻言怒道:“姚平仲、范琼等主动出击,出城劫寨,只可惜功亏一篑。”
  “哈哈,大张旗鼓出城劫寨,也称主动出击?难道你不知城中有无数金人探马吗?如此大张旗鼓的,闹得是路人皆知,还功亏一篑?必败无疑!其实失败也不打紧,当时我大军云集开封府城下,既然出城劫寨,一击不成,当连续不断的出城攻击,直至击败金军,金人人少,又是孤军深入,只要虏军败退,再使奇兵截断其后路,虏军焉能全师而退?只可惜,只可惜我大宋江山坏就坏在朝堂之上的这些个战不能战,只知一味退让的迂腐书生手中。”
  “你...我...我...”姚舆说话毫不客气,直击痛处,不禁令李纲无言以对,颓然坐下,喃喃自语的。
  “叔兴,休要再说了。”李三坚见状连忙说道:“当时的事情不能怪在贤弟身上,贤弟他也是无可奈何的。”
  李纲闻言抬头感激的看了李三坚一眼。
  当时种师道、李纲在金军后退的时候,是极力建议朝廷应趁机追杀,可当时的朝廷早已被金军吓破了胆,哪里敢去追杀?从而拒绝了种师道、李纲等人的良策。
  李纲奉旨守城之时,宋朝廷君臣上下也是对李纲是横加干预,指手画脚的,李纲也是处处受到掣肘,是束手束脚的,完全施展不开。
  “师叔、李左丞...”姚舆也是倔脾气上来了,闻言摇头道:“既然话说到此处,就将话挑明了吧。李左丞,你怨我等靖康元年,不引军勤王,可就如师叔所言,非我等不竭力救援,乃是为势所迫,实在是无可奈何。况且靖康元年,我大宋精锐兵马还少了吗?各路兵马云集京师,尤以西军最为精锐,可结果呐?结果就是金军是满载而归,全师而退,其后的三救太原、中山、河间三镇,数十万大军是损兵折将,大败而归,可谓是一场惨败,种师中种老相公等人更是战死疆场,令人扼腕痛惜,太原等三镇也由此陷落,何也?也是朝堂之上那些人不知兵,指手画脚,胡乱指挥所致,对此,你李左丞该当是深有体会吧?”
  “何止是深有体会,纲有切肤之痛也!”李纲闻言是痛苦的长叹道。
  “将从中御”,不予前线将领临机处断之权,为宋军大败最直接的原因。
  “哎,贤弟啊,靖康元年,若是我黑旗军勤王京师,其结果也必然与其相同啊。”李三坚也是叹道:“既然如此,某不如为我大宋保留最后一支能战之军。”
  “大兄,二次不来京师勤王也是因为如此吗?”李纲被李三坚、姚舆说得有些服气了,于是开口问道。
  此时的李纲也不赌气了,捧着甘甜的西瓜吃了起来。
第六十二章
兄弟同心
  宋应天府尚书左丞李纲的小宅之中,李纲询问靖康二年,为何不及时率军勤王,李三坚是据实而答道:“不错,我早就料到京城必被虏军攻破,我大宋将难逃此劫。至于我为何不引军前来勤王,而在京城被攻破之后,方才起兵,其原因有二,其一便是朝廷诏命各地勤王之师,不得妄动,名不正而言不顺,因而我黑旗军才不便起兵勤王,此事贤弟你想必已经知道了吧?”
  “大兄说的是。”李纲闻言点头道:“此事皆为朝廷奸佞蛊惑圣上。”
  “奸佞蛊惑?”李三坚闻言摇摇摇头后接着说道:“至于开封城破之后,我又忽然起兵,当然是为了匡扶社稷。”
  “匡扶社稷?”李纲闻言皱眉问道:“京师城破,不但是大兄早已料到,天下有识之士也会料到的。哎,大兄,不瞒你说,纲也料到了我大宋将危殆也。既然如此,大兄你为何不早些出兵?以黑旗军的兵强马壮,早日赶到开封府,我大宋宗社也不至于落到如此地步的。至于诏令,在当时的情形之下,可以不奉诏令的,宗泽宗老相国不是起兵于磁州吗?奋力欲救援京师,只可惜是孤掌难鸣。”
  此时的李纲倒也不急了,只是细细的思考着李三坚的话,李纲明白李三坚此举是必有他的原因的。
  “也罢,今日就实话告诉贤弟吧。”李三坚沉吟片刻后答道:“这其一乃是,就算我早日起兵赶到开封府,也是于事无补的;其二就是就算我能够救下开封府,就算能够救下二帝,我也不救。”
  李三坚声音很轻,但语气是异常的坚决。
  “这...这...这...这你是为何啊?难道你真的是欲为曹孟德之事,趁乱攫取天下吗?”李纲耿直性子又发作了,不管不顾的,结结巴巴的问道。
  李三坚见死不救,过后起精兵,追着金军,不救二帝,反救太子,如此就是司马昭之心,是昭然若揭了,李纲心中暗道。
  控制一名年幼的皇帝,从而挟天子而令诸侯,这不是曹孟德之事,又是什么?
  “贤弟此言差矣!”李三坚闻言摇头,在桌上推了推一个西瓜后说道:“彼时的大宋就如一个高楼,而这个高楼外表看起来是如此的高大,如此的巍峨高耸,如此的华丽,可贤弟你知道吗?此座高楼内部早已是腐朽不堪,只需轻轻一推,便会坍塌。如此腐朽不堪的高楼,仅凭修修补补的,是无济于事的,早晚必然坍塌。这座高楼,欧阳文忠公修补过,王文公也修补过,甚至司马文正也修补过,等等等等,我大宋多少贤明俊杰之士没有修补给?可有用吗?半点用没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沉屙固疾,非猛药不能治也!而猛药就是先令这座高楼坍塌,其后再于废墟之上重建。此称为先死后生,只有经历过生死,方能痛定思痛。因而某决不救彼时的大宋宗社,而是打算在废墟之上重建大宋宗社,重建我煌煌华夏。”
  李三坚随后不理目瞪口呆的李纲与姚舆,接着说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李某自三月江南江宁府起兵,一路北进,一路之上,皆为我华夏受苦受难之百姓,令人痛心泣血。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人如蝼蚁,命如草芥!贤弟说我为曹孟德之事,只要能够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救生灵于涂炭,李某就是做一回曹孟德,又如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3/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