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6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6/796

  过了几日,李三坚因护国大节元勋,被新帝“敕封”为吴国公、殿学士、开封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枢密使。宋新朝廷暂不置右相,只有左相,也就是李三坚为独相,独揽朝政,还兼宋枢密院的长吏,枢密使。
  李三坚也因此掌握了大宋的军、政大权,成为了自有宋以来第一个真正的权臣,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极人臣,为辅国大臣,在这方面蔡京等权臣是远远不及的。
  只不过此刻的大宋风雨飘零,处于危难之中,李三坚也是授命于危难之中。
  朝中当然有人认为不妥,并表示反对,但却根本阻止不了。挟天子而令诸侯,就如完颜宗翰所言,在这个世上,强者吃肉,弱者被吃,弱肉强食,不但金如此,宋也同样如此。
  李三坚手下数万精兵就是他最大的保障。
  新朝廷也颁布圣旨,擢宗泽为尚书右丞、京畿路宣抚司宣抚使、东京留守;任命汪伯彦为礼部侍郎,黄潜善为刑部侍郎。
  新帝登基,李三坚总揽朝政之后,并未将曾经与自己做对的汪伯彦、黄潜善等人立即罢官免职。汪伯彦、黄潜善领军勤王,虽未与金军做过战。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同时李三坚刚为宰相,就罢黜汪伯彦、黄潜善等人,岂不是显得太小家子气了?
  宰相肚中能撑船,用人之道,并非只用顺从之人的,而也用反对之人,忠言逆耳利于行;用人之道,并非只用良臣、君子的,也要用佞臣、小人的,佞臣、小人也有其用处的。
  当然极大民愤者除外,这种人李三坚不但不用,还会严惩的。
  新朝廷又有旨意,置都统制司,擢姚舆为上轻车都尉、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定远将军,淮南东西两路、江南东西两路都统制等官职。
  李三坚废除了朝廷于政和年间推出的武散官阶,恢复了宋前期武散官阶,因此姚舆的武散官为定远将军。
  武将被称作将军,才能更显威武,而政和年间推出的武散官阶几乎都是什么大夫之类的,是宋的痼疾,“崇文抑武”。
  李三坚自总揽军国大事这一日起,就决意去除这一痼疾。
  赐费景阳进士及第,擢为翰林院直学士、通议大夫、知制诰等官职,赐吕师囊进士及第,擢为通直郎、起居郎、军中参军等官职。
  费景阳本就是进士功名,后被官府陷害,家中发生遽变,从而落草为寇。此刻李三坚恢复了他的功名,并提拔他于朝中官员,费景阳从此就永远洗白了曾经为寇的身份,当然对李三坚是感激涕零的。
  知制诰专掌内命,典司诏诰,官职不大,但却是极为重要,李三坚当然要用自己心腹之人。
  方腊旧部吕师囊也是如此,是彻底洗白了反贼的身份,当然也是对李三坚感激涕零的。
  黑旗军升为御营军,扩编为十二军,姚舆为陆路之师的统帅。御营军第一军,骠骑军,昭武校尉闵武炎为统制,翎麾校尉翟进为副统制;御营军新建第二军,武射军统制为宣节校尉花荣,副统制为宣节副尉索超;御营军第三军,神策左军,游骑将军许彪为统制,昭武校尉姜屠为副统制;御营军第四军,神策右军,游击将军冯湛统制,昭武校尉拓跋魁为副将、副统制;御营军第五军,摧锋军,游骑将军罗布瑞为统制、正将,昭武校尉呼延烈为副将、副统制;御营军第六军,神机军,游骑将军崔虎臣为统制,宣节校尉骨勒海为副统制;御营军第七军,八目军统制为振威校尉戴宗,吴九斤升为御营军副统制,免去游击将军燕四八目军统制一职,改任为提举皇城司,丹木为皇城司提点。
  此时此刻,大内之事是无比重要的,甚至重于军中之事,因此皇城司必须掌握在李三坚手中,皇城司之中的官吏也必须是李三坚的心腹。燕四自不必多说,多年的心腹亲信,而丹木原本为西北边塞的一名蕃奴,后李三坚不但救了他的性命,丹木还跟随李三坚南征北战的,立下了无数战功。而此时李三坚却命其为皇城司提点,原因就是丹木的心狠手辣。
  丹木由一名蕃奴,一跃成为了大宋皇城司的官员,自然是对李三坚感激涕零,并将李三坚视为一生的主人。
  此时此刻的李三坚再也不怕皇城司之人趴屋顶了...而是他人害怕皇城司之人趴屋顶了。
  李三坚的恩师苏轼曾经对李三坚说过,没有绝对的权力,不为绝对之事,而李三坚此时已经掌握了绝对的权力。
  御营军八、九、十、十一、十二军是准备新建,其统领也是待选。
  新帝赵谌,当然其实是大宋宰相李三坚拔擢章阚为宁远将军、沿海、沿江制置使,御营军武威舟师都统制等官职,郑泰为昭武校尉、舟师统制等官职,司马威为振武校尉、舟师统制等官职,李三坚的三舅父符鳞为致果校尉、舟师副统制等官职,张顺、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等舟师众将均得到了赐官、封赏。
  远在江南等章阚、郑泰、司马威等将闻讯后,自是喜出望外,多年的媳妇终于熬成了婆,他们的相公终于成为了真正的相公,独揽朝政,为大宋宰相,他们皆为李三坚的心腹爱将,又怎能不欣喜若狂?特别是符鳞,虽仅为致果校尉、舟师副统制,但他的亲外甥已经大权在握,那么他今后的官职或前程还会差了?李三坚的喜讯,已经令符鳞稍减丧兄之痛了。
  擢山魁为游击将军、殿前司都指挥使,济空为殿前司都虞候,统一众皇卫、亲军护卫大内,保护大宋皇帝及内宫的安全,当然朝中文武又岂能不知山魁、济空是只听命于李三坚的?山魁、济空等明为保护陛下及内宫,其实是监视、监控。
  山魁之子山寍也在殿前司任职。
  黑旗军升为御营军,不过无论改成什么名字,全军上下只听命于李三坚一人,为宰相亲军,原因是不言而喻的,黑旗军是李三坚费尽心力,一手创建的。
  同时在许多时候,黑旗军老卒仍是以黑旗军自称的。
  新帝登基,朝廷新立,其中还缺少许多官吏的,但李三坚必须将军权牢牢的握在手中,如此方能无往而不利。
  擢陈过庭为御史中丞,崔永梽为江南东西两路经略安抚使,杨正为都转运使,徐广峰为为提点刑狱公事,杨友为转运使,吴淼山为提刑司缉盗小使臣,曾公明为杭州知州。
  赐汤顺、刘宗毅、丁伟元、韩宁政、许镇进士出身,并擢他们在军器监、礼部、户部、兵部等部堂任职。
  他们这些弟子跟随李三坚多年,学习“隙积术”、“会圆术”等数学、物理方面的知识,从而耽搁了学业,耽搁科举应试。而依李三坚看来,他们所学的知识要远甚于这个世上任何一个进士。
  汤顺为军器监监,许镇为军器监少监。
  此时的李三坚可谓是大权在握,权倾朝野,其心腹党羽遍布朝野上下。
  ...........................
  “末将韩世忠拜见李相国!”
  此日韩世忠风尘仆仆的领军赶到了应天府,硬着头皮来将当今大宋权倾朝野的宰相李三坚。
  韩世忠再见李三坚之时,感到异常的尴尬,忸怩不安的。
  当年韩世忠也是黑旗军中的一员,为李三坚的麾下,若是一直跟随李三坚,现在定也是军中一员主将了。可当年征方腊之时,韩世忠贪功,违抗黑旗军军令,入帮源洞擒住了方腊等人,韩世忠因此就被李三坚赶出了黑旗军。
  可韩世忠最后擒方腊等人的功劳仍是被他人抢走了。待到右军都统制杨惟忠回朝奏明此事后,韩世忠才被转授承节郎。
  随后韩世忠投到了杨惟忠、王渊等人的麾下,南征北战的,也立下了不少战功,积功而领防御使、统制等职。
  靖康之难,大宋国破家亡,韩世忠也无处可去了,应天府新帝登基,韩世忠便率部硬着头皮来到应天府,面见李三坚。
  “韩良臣免礼,快快请起!”李三坚将韩世忠归来,心中也是暗暗欢喜,虚托了韩世忠一把后笑道:“从前的些许芥蒂,李某早已忘却,你今日能够前来应天府,李某深感欣慰啊。”
  韩世忠一直在领军抗金,这当然是难能可贵的,最关键的是,韩世忠支持李三坚,领军前来应天府,确使李三坚感到异常欢喜。
  “多谢相国了!”韩世忠心中是既惭愧,又欢喜,慌忙再次拜谢道。
第五十二章
国尔忘家
  “韩良臣,你手下有多少兵马?”宋吴国公、殿学士、开封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枢密使李三坚,于应天府官府的一间屋子当中,问向韩世忠道。
  宰相理事一般都是都事堂或者政事堂,可朝廷新立,大宋又是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因而一切从权从简,只是在应天府知府衙门当中寻了一些房间,作为朝中各大臣治事理政之地。
  “回禀相国...”韩世忠闻言有些惭愧的答道:“自靖康元年正月始,小将便领军与虏贼作战,赵州一战后,小将损兵折将的,此时已所剩无几了,麾下将士只千余人上下。”
  “国破家亡,国事艰难,在如此情形之下,你仍是不忘与虏军作战,仍是尽心以死命,实为难能可贵也!”李三坚赞了韩世忠一句后说道:“你与你的手下皆编入御营军第八军,你为第八军的军主,许你招兵买马,尽快满编第八军,至于钱粮、军器等等,你就不用操心了。”
  说起钱粮、军械一事,李三坚让韩世忠不必操心,可李三坚自己却是操心、担忧不已。
  目前大宋朝廷新立,最缺的并不是人,而是钱粮、军械等等。
  目前应天府朝廷及其军队所需钱粮、军械等等,是应天府及其周围州府供给的,以及黑旗军携带到应天府的钱粮,还有就是靠江南诸路转运,至于大江以北诸路,李三坚及其新朝廷就指望不上了。
  此时宋大江以北诸路,因金军南下并攻破京师之后,早已是混乱不堪,投敌的投敌,逃跑的逃跑,许多路、府、州、军早已是没了官府,处于一片混乱之中。甚至还有一些州府处于观望之中,是居心叵测,或占山为王,或拥兵自重,并以此为进身之资,因而新朝廷几乎就无法从大江以北诸路得到供给。
  而此时的应天府,加上黑旗军有宋军十余万,朝廷新立,还有许多兵马源源不断的赶来,再加上附近的百姓,李三坚及其新朝廷早已是不堪其负。
  此时的李三坚已经动了迁居江南之心。
  “小将多谢李相国了。”韩世忠闻言大喜,声音哽咽的对李三坚说道:“小将万死也难报相国大恩。”
  御营军即黑旗军,黑旗军即御营军,韩世忠今日能够回归黑旗军,心中不但愿意,还万分欢喜。
  韩世忠自离开黑旗军之后,也跟过不少人,也在宋不少军队之中呆过,可没有一人,没有一支宋军像李三坚及其黑旗军这样,令人无比舒心,令人无比放心。
  黑旗军自成立那日起,就鲜有败仗,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为一支百战百胜之师。
  如此军队,作为一员将领,谁不愿意加入其中?此刻李三坚允韩世忠回来,还命其统领一军,韩世忠怎不感到欣喜万分?
  “呵呵...”李三坚闻言抚摸着黑须微笑道:“李某命你为一军之统帅,不是为了你报我什么大恩,而是希望你为国建功勋。”
  “小将谨遵相国之命。”韩世忠起身拱手道。
  朝廷即李三坚,李三坚即朝廷,韩世忠又不是痴呆之人,又岂能看不出这里的关键?起码目前是这样的。
  李三坚素有贤名,又是坚决与金军作战的,大宋在他的辅佐之下,必能中兴,必能恢复故土,迎回二圣,必能一雪前耻,对此,韩世忠等许多宋军将领是深信不疑的。
  “嗯,还有件差事,需你去办一下,良臣,你如此如此...”李三坚随后低声对韩世忠说了几句。
  “小将遵命!”韩世忠随后拱手接令后,就退了出去。
  韩世忠退出朝廷临时政事堂之时,迎面撞见一人,韩世忠步子较快,差点撞在了此人的身上。
  “末将韩世忠莽撞了,请宗老相公恕罪。”韩世忠见这人是朝廷尚书右丞宗泽,于是慌忙拱手赔礼道。
  “无碍,无碍。”宗泽摆手道:“原来你就是韩世忠韩良臣?老夫是久闻大名啊。”
  韩世忠认得宗泽,宗泽对他却没印象。
  “末将薄名,怎堪入宗老相公之耳?”韩世忠慌忙说道。
  “呵呵...”宗泽闻言笑道:“韩良臣,这急匆匆的,是去哪里啊?”
  “末将奉相国之命,将赶赴开封府公干。”韩世忠答道。
  “去开封府?你也去开封府?”宗泽问了一句后,就挥手让韩世忠离去了,宗泽随后就步入了政事堂。
  “宗老相公,快快请坐,文耀,奉茶。”正在处理政事的李三坚见宗泽步入了政事堂,于是吩咐政事堂中的弟子丁伟元道。
  “是,师相。”丁伟元应了一声后,就下堂准备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6/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