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6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7/796

  丁伟元,字文耀,被赐进士出身之后,便跟随在了李三坚的身边,目前为一名政事堂中的一名胥吏。
  “李相国如此,老夫可不敢当。”宗泽见李三坚极为客气,于是心中暗喜,慌忙说道。
  “宗老相公国尔忘家,敢当,如何不敢当?”李三坚闻言笑道。
  “多谢李相国了。”宗泽谢了声后问向李三坚道:“李相使韩良臣前往开封府何为啊?”
  “为宗老扫平道路。”李三坚微笑着说道。
  “老夫老矣,死则死耳,又何必搭上个韩良臣?”宗泽闻言摇头道。
  “良臣他差事一了就会回来,无甚凶险。只是宗老相公你...年事已高,李某一直在考虑,是否换做他人?”李三坚沉吟道。
  “廉颇年过八十尚上阵厮杀,汉之马援老当益壮、马革裹尸,本朝杨业力战不屈,战死陈家谷,本朝种师中年过六旬,也是战死在了杀熊岭,老夫虽老,亦甘愿从...”宗泽说道。
  “哎,哎,是李某多嘴了。”宗泽不服老,李三坚也是无可奈何,打断宗泽之言道:“宗老相公,此时的开封府与一座孤城无异,几乎得不到任何支援,而金人狼子野心,欲覆灭为大宋江山社稷,因而某料其不久之后,又将南下,如此开封府便是四战危殆之地啊,因而本相还是那句话,既然开封府为如此这般模样,不如弃之。”
  此时丁伟元走出了大堂,轻轻的掩上了门。
  “祖宗江山社稷岂能弃之?非但不能弃,我等还需劝太后、陛下返京!”正在此时,屋内忽然传出一声怒吼,将丁伟元吓了一跳。
  “京师已残破不堪,如何守御?难道你欲置太后、陛下安危于不顾?”
  “京师可募义士百万,如何不能守?御驾还京,定能激发我大宋全体上下奋激之心,过河击贼,迎回二圣,指日可待!李翰韧,老夫原本以为你为我大宋柱国良臣,可怎料你却是与汪、黄之流为一丘之貉!”
  “此乃审时度势耳!募义士百万?皆为乌合之众,如何是金人的对手?实力不如人,就必须收缩,以图后举。”
  “什么审时度势?惧敌而逃罢了!”
  屋内不断传来二人的争吵声,甚至是怒吼声。使得屋外的人是面面相觑,不知二人何故争吵得如此厉害?
  ...........................
  “恭送宗老相公!”良久之后,宗泽怒气冲冲的冲出了堂外,李三坚虽然也是异常的生气,但还是亲手牵过宗泽的战马,拿着宗泽的马鞭,随后敛衣施礼道。
  “恭送宗老相公!”政事堂上下一干官吏一起施礼送别宗泽。
  “不必劳烦李相国了,哼,我们走!”全身披挂的宗泽骑在马上,虽年老,但身姿仍是异常的矫健,抢过战马,哼了一声,一把抢过李三坚手中的马鞭,翻身跃上了马背。
  宗泽随后策马扬鞭与诸亲兵离开了政事堂,离开了应天府,向着开封府奔去。
  “回去吧。”李三坚呆呆的站着原地,直到看不见宗泽的背影,方才叹了口后,对丁伟元说道。
  “师相,去哪里?”丁伟元闻言问道。
  “回政事堂啊,还能去哪里?”李三坚瞪了丁伟元一眼道。
  “师相,这天色已晚...”丁伟元看了一眼天空后劝道。
  “国事艰难,容不得我等喘息半分啊。”李三坚摇头长叹一声后,就步入了政事堂。
  丁伟元慌忙也跟了进去。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政事堂之中,李三坚看着丁伟元命人挂起来的大宋舆图,陷入沉思当中。
  新帝登基,朝廷新立,政事、军事、民事是多如牛毛,千头万绪的。但目前仍是军事、兵事居首位,为一等一的大事,为最为紧要之事,原因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金人无时无刻不准备再次南下,无时无刻不想着彻底覆灭大宋,特别是目前,李三坚等人拥立赵谌为帝,延续大宋江山社稷,那么金人必是欲灭之而后快,对此,李三坚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北人善骑,南人善舟,该当如何扬长避短,该当如何击败金军?对此,李三坚也必须保持清晰的头脑,同时李三坚是毫无胜算的或者说是心中没底。
  此时皇城司提举燕四领着一人走进了政事堂,见李三坚正看着地图沉思,于是默默的站在了一旁。
第五十三章
迟疑不决
  “何事?他是何人?”应天府政事堂之中,沉思之中的李三坚终于醒来,转头看到了燕四及燕四领进来的人,于是问道。
  “相国,他姓黄名元庆,为太原通判黄涣之孙...”燕四答道。
  “黄...教授之孙?”李三坚闻言顿时大吃一惊,异常惊讶的又细细的上下打量着黄元庆。
  黄元庆一身宋军将领军衣,身高六尺有余,长发披肩,浓眉大眼的,宽肩蜂腰,腰板笔直,身体看起来是异常结束,虽满脸络腮胡子,但样貌还是能看出来是有些稚嫩的,最多为二十岁上下。
  好一员英武小将!李三坚心中不由得暗赞了一句。
  “小将黄元庆拜见李相国!”黄元庆被李三坚看得是浑身不自在,不过还是单膝跪下,双手抱拳,行了个军礼后说道。
  “嗯,快快请起。”李三坚扶起黄元庆后连连问道:“黄教授为吾师也,你真的是黄教授之孙?你是如何到了此地?黄教授他...?”
  李三坚当然早已知道黄涣已经殉国,心中是极为难过,仍是想知道当时的具体情形。
  “小将正是黄涣之孙,祖父他...他城破之时,就殉国了。”黄元庆闻言声音哽咽的答道,随后就将当时的情形细细的说给了李三坚。
  太原城破之时,王禀、黄涣等人殉国,黄元庆携王禀幼子王沆突出了重围。
  黄元庆等人突出金军重围,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黄元庆此人不但武艺超群,还极为聪明,在金军围城的这二百五十余日的日子里,黄元庆居然从金人俘虏当中学会了些许女真语。
  于是黄元庆击杀了数名金将金卒之后,便剥下了他们的衣甲,趁乱混出了太原城池。
  黄元庆等人突出金军重围之后,便脱去金人衣甲,易服南下,几乎是一路乞讨,辗转来到了应天府,正好遇到官府招兵,于是黄元庆凭着一身武艺,又加入了宋军,后归于刘光世帐下为将。
  “李相国,此为阿爷殉国前命我带给你的书册。”黄元庆随后从怀中取出一本用绸布包好的书册递给了李三坚。
  李三坚双手接过书册,打开绸布,只见书册之上沾满了血迹,鲜血已经干涸、发黑。
  李三坚双手捧着血书,放在案牍之上,伸手小心翼翼的翻开书页,只见书页之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人名,没有一个多余的字。
  姓名、籍贯、年龄等等,李三坚越看越心惊,越看心中越是难过。
  “黄教授...”良久之后,李三坚合上血书,声音哽咽的说道:“学生知道你的意思,这些皆是以身许国之人吧?你是让学生替他们报仇雪恨,你是让学生不能忘记他们,你是让天下人不能忘记他们...”
  李三坚说到此处,声音哽咽得已经说不下去了。
  太原数十万军民力战不屈,以身许国,可真正青史留名的又有几人?就算是这本血书之上用小楷密密麻麻的写满了人名,也不足百之一二的。
  黄元庆此时此刻,已经泪流满面,就连一旁的燕四、丁伟元等人也是凄然泪下。
  “亡国之恨,家破之仇,李某与虏贼不共戴天!”李三坚随后握拳砸在案牍之上恨道。
  恩师、舅父满门皆死在了金人手中,李三坚岂能不痛?岂能不恨?
  “李相国...”黄元庆双膝跪在了李三坚面前,一员虎将是掩面痛哭。
  “元庆起来,元庆起来。”李三坚扶起黄元庆说道:“汝仇即吾仇,早晚必报!元庆你孤身杀出虏贼重围,实属不易。你家中还有何人?”
  “只奶奶、娘亲等在岭南,阿爷、爹爹、兄长均已战死。”黄元庆哽咽的答道。
  “可怜,可怜满门忠烈,只剩你一名男儿。”李三坚闻言唏嘘不已。
  “恩相,黄元庆为刘光世军中的一名队将。”半响后,燕四轻轻的对李三坚说道。
  “嗯?队将怎么了?”李三坚闻言诧异的问道。
  “黄队将得知了一个消息。”燕四答道。
  “哦,为何消息啊?”李三坚问道。
  于是燕四低声说了几句。
  “大胆,他怎敢如此?”李三坚听完后怒道,片刻后吩咐左右道:“来人,唤姚舆、闵武炎、翟进、花荣等前来。”
  ...........................
  应天府郊外,刘光世军营
  此时为黄昏时分,天色逐渐暗了下来。一般到了这个时候,军营中的士卒除了营外警戒之外,就准备歇息了,而刘光世的营中士卒,却是或套车,或备马,或收拾粮草军械等等,一副异常忙碌的模样,人喊马嘶、鸡飞狗跳的。
  “军主,我等就这么走了,不太妥当吧?最起码要与朝廷支应一声吧?”刘光世军中一名副将犹犹豫豫的对刘光世说道。
  “哼,支应个屁啊!”刘光世哼了一声后说道:“朝廷?朝廷姓李而不姓赵,如此还支应甚么?传令下去,连夜开拔,我等还是回西北逍遥去。”
  当年刘光世领军江南剿除方腊余部之时,因其部军纪败坏,滥杀百姓以充军功,因而被李三坚狠狠打了数十军棍,从此刘光世当然对李三坚是心怀怨毒。
  其实当时李三坚还是看在刘光世为童贯心腹爱将的份上,从而网开一面的,换做他人,李三坚早就将其斩首示众了。
  汪伯彦、黄潜善等人拥立康王赵构登基继位,可却被李三坚所阻止。太子赵谌登基为帝之后,朝廷便裁撤了大元帅府,大元帅府被裁撤,那么刘光世这个元帅府五军都提举自然就做到头了,刘光世又岂能甘心?怎不恼怒异常?
  最为关键的是,刘光世自认为与李三坚有“深仇大恨”,因而此时在李三坚手下为将,还有何前程可言?今后必然被李三坚借机打压,甚至丢了性命都有可能,不死也会脱层皮的。
  因此刘光世打算不辞而别,引军返回秦川,那里才是刘光世的家,那里才是刘光世的根本,那里刘光世等人才会逍遥自在。
  乱世之中,手中握有军队,才会有立足之地的,说不定还能逐鹿天下呢。
  “军主,既然如此,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副将闻言对刘光世说道。
  “嗯?胡副将,何意啊?”刘光世闻言诧异的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7/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