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6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3/796


第四十七章
劝进
  “放他们进来,不过只许姚舆、费景阳并其随从进城,其余人马驻于城外听令。”
  姚舆、费景阳、闵武炎等将领万余黑旗军骑兵“护驾”,抵达应天府城下之时,元帅府军都提举刘光世不放姚舆等人进城,于是双方于城墙上下高声叫骂,随后不久两人手下也加入了骂阵,到了最后,双方剑拔弩张的,眼见就要火并了。
  徽猷阁待制、高阳关路安抚使、河间知府、副元帅黄潜善闻讯赶来,下令打开城门,不过只许姚舆、费景阳等少数人进城。
  提防之意,是显而易见的。
  黄潜善元符三年,登进士科,与李三坚是同榜同科的进士,黄潜善是福建路邵武人,与李三坚还是同乡。
  不过李三坚与黄潜善虽为同科同乡,但二人却几乎没有来往。
  康王赵构设大元帅府,用文书召黄潜善率兵去支援,于是黄潜善应招率军前往,不久之后,就被封为副元帅。
  姚舆、费景阳为何人?为天下闻名的江南李三坚麾下,而此时的大宋,大江以北是战乱频繁,盗贼丛生,局势是一片糜烂,因而江南之地的赋税就显得异常重要了,可以说是此时的大宋皆倚仗江南,若是将姚舆、费景阳等人惹恼了,一气之下率军回到江南,那就大事不妙了。
  因此黄潜善等人让姚舆、费景阳进城,面见康王赵构。
  “副帅、军师,只要他们打开城门,末将领军冲杀进去,必能擒获康王赵构,岂不干脆利落?”当姚舆、费景阳领五百卫士打算进城之时,骠骑军副统制闵武炎对二人说道。
  这样倒也干脆,只不过会不会有其他麻烦?于是姚舆将目光投向了费景阳,欲征求他的意思。
  “万不可如此莽撞。”费景阳摇头道:“兵不血刃,为上上之策。”
  “军师说的是。”姚舆闻言点头道:“不过我等也需做好动手的准备,闵统制,我与军师进城之后,你需如此如此。”
  “末将遵令!”闵武炎大声接令道。
  ...........................
  “臣两浙路兵马钤辖姚舆拜见康王殿下,殿下万福金安。”
  “臣江浙闽淮宣抚司勾当公事费景阳拜见康王殿下,殿下万福金安。”
  姚舆、费景阳进入元帅衙门之后,见一名年轻的大宋郡王端坐在大堂之中,于是二人慌忙参见。
  姚舆参拜之时,还偷偷的抬头打量了赵构一眼。
  赵构长相眉清目秀的,与他老赵家之人的模样长得差不多,光洁白皙的脸庞,皮肤也是异常白皙,不过却显得羸弱单薄。此刻赵构眼神涣散,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同时还显得有些愁眉苦脸的。
  他在愁什么?姚舆心中暗道,就要坐上皇帝宝座了,还愁什么?应当欢喜开心才是啊。
  “姚钤辖、费勾当免礼。”赵构随后温言问向姚舆、费景阳道:“你二人为何前来应天府啊?”
  “回禀殿下...”刘光世相问,姚舆不想回答,可康王赵构相询,姚舆就必须回答了,于是姚舆答道:“臣师叔,江浙闽淮宣抚使李三坚,于江南起兵数万勤王,三月才赶到拓城、亳州一带。亳州击败金军后,克复拓城、亳州,可此时我大宋京师已经陷落,二帝北狩,因此宣抚相公就命臣等前来应天府护驾。”
  “李三坚是你师叔?”赵构闻言奇道:“李三坚又在何处?”
  当年赵构在金营之时,表现得镇定自若,因此完颜宗望怀疑赵构为假皇子,于是将赵构放了回去,要求宋朝廷将五皇子肃王赵枢送至金营,赵构也因此逃过一劫。
  后金人再次南下,赵桓便遣赵构、王云再往金营求和。赵构出使金营,于磁州等地,宗泽等人及百姓就劝康王赵构不要我金营,以免又落在金人手中。磁州军民甚至活活打死了一意前往金营的王云。
  其实赵构当时在金营之时,早已被金军吓破了胆,此时正好顺水推舟,就留在了磁州、相州等地。
  靖康二年一月下旬,京师是危在旦夕,宋帝赵桓才命一名死士,持蜡丸诏书,坠城而下,偷出开封府,前往相州寻找赵构,并命其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宗泽、黄潜善、汪伯彦为副帅,命其迅速领军勤王,救援京师。
  可当时的赵构手中无兵,为光杆王爷一个,其后手中才有了些兵马,但赵构手下兵马皆为在相州、磁州等地,临时招募的,又有何战斗力?借赵构十个胆,赵构也不敢与如狼似虎的金军作战。
  于是赵构逡巡不前,借口于相州募集兵马,不敢领军救援京师。赵构不敢去,黄潜善、汪伯彦之流就更不敢去了,只宗泽一人领军救援开封府,但却是独木难支。
  京师开封府陷落,二帝等人皆被金人掳往金地,而赵构为宋皇嗣唯一的嫡亲血脉,因而赵构也就是继承皇位的唯一人选了,许多人也因此前来应天府投奔赵构,什么阿猫阿狗之类的都来了,应天府的兵马也是日渐增多,且鱼龙混杂,赵构几乎是无法驾驭。
  此时李三坚麾下姚舆、费景阳领万余精兵来到应天府护驾,而赵构也是素知李三坚的,为大宋忠正良臣,因而赵构还是较为欢喜的,若是将李三坚及其麾下兵马收为己用,为自己保驾护航,岂不是件快事?
  “回禀殿下...”姚舆闻言答道:“师叔他亲自领军三千北上击贼,目前在哪里,臣也不太清楚。”
  “哦,北上击贼?他想干什么?”赵构闻言诧异的问道。
  “师叔常说,决不容虏贼如此从容离去,且二帝尚在虏贼手中,为人臣者,当竭力相救,以死相报。”姚舆答道。
  “哦,李宣抚果为忠肝义胆之人也。”赵构闻言顿时大感无趣,顿时对李三坚失去了兴趣,于是对姚舆、费景阳二人说道:“姚钤辖、费勾当你二人远道而来,一路之上,定是较为劳顿,就先去馆驿歇息吧。”
  其实赵构与李三坚的想法差不多,救二帝回来干什么啊?回来抢赵构的皇位吗?
  赵构真的以为李三坚想救回二帝,因此就对李三坚失去了兴趣,不过撇开李三坚,将其手下兵马收为己有,还是很不错,因此赵构打算先稳住姚舆、费景阳等人,然后再想办法,剥夺李三坚的兵权。
  “臣遵命!”姚舆与费景阳对视一眼后说道。
  ...........................
  “本王听说前来应天府的这万余兵马皆为骑兵,且军容雄武,军械锐利,实为一支精锐人马,本王闻之甚喜,两位相公,可有办法收服这支兵马?”姚舆、费景阳二人走后,赵构当即问向黄潜善、汪伯彦等人道。
  “殿下,你为河北兵马大元帅,一纸元帅令便可免去李三坚的江南宣抚一职,并将其部曲招至麾下啊。”汪伯彦刚开始摸不着头脑,随后就明白赵构的心思,就是想绕开李三坚,或者说剥夺李三坚的兵权,将其麾下部曲收为己有,于是汪伯彦说道。
  六十余岁的汪伯彦,为崇宁二年进士及第,历任开府司仪曹事、将作少监、知相州等职。
  “此举不妥。”黄潜善闻言说道:“李三坚为何人?元符三年状元及第,历任开封府推官、判官、泉州知州、福建路经略使、福州知州、礼部郎中、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秦州知州、京东东路、京东西路、河北三路宣抚使、江浙闽淮宣抚使等职,为太上官家的家臣,是太上官家亲擢之大臣,且声名极佳,一纸元帅令便可将其免官?恐怕是你汪相公想当然耳。”
  “汪相公,你可别忘了,此人手下还有数万精兵,其在江南经营多年,江南官吏皆出其门啊,此人在江南之地可谓是根深蒂固。”黄潜善随后又道。
  赵构继位称帝目前看来就是板上钉钉之事了,为大势所趋,必然之事,那么迎奉赵构也是黄潜善、汪伯彦等人必须做的事情,黄潜善、汪伯彦等人的目的当然就是为了宰执的位置,为了今后执政大宋。而李三坚无论从哪个方面讲,资历、名声等等都要远甚于黄潜善、汪伯彦等人,因此黄潜善先在赵构心中埋下一个印象或者是伏笔,那就是李三坚欲藩镇割据,如此一来,就算李三坚今后回到朝廷,那么他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怎么?他还想造反不成?
”汪伯彦闻言怒道。
  “造反?不奉元帅令就是造反了?”黄潜善摇头道:“天下不奉元帅令或阳奉阴违者多矣,都是造反吗?”
  “黄相公你的意思是...?”赵构听出了黄潜善另有他意,于是问道。
  “称帝!”黄潜善闻言拱手答道:“天下不可一日无主。此时二帝北狩,我大宋实已是无君无朝廷,因而殿下当继大位,承皇统,号令天下!”
第四十八章
刻不容缓
  “仰惟大王,拥兵在外,适遭大变,天意人心,自然推戴。四海无主,天下唯知大王。若不乘机速进,早踢正统,大耻不刷,大器无归,危亡可立而待!”
  “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之子九人,唯重耳之尚在。此唯天意。夫岂人谋。尚期中外之协心,同定安危之至计。”
  “恭惟太祖皇帝,创业垂统,当传万世。今云二百年.岂谓贼虏横肆,邀迎二帝与诸王渡河北去。天下百姓所注耳目而系其望者,惟在大元帅府康王一人!”
  “...............”
  宋京东西路南京应天府元帅府当中,众臣是慷慨激昂,纷纷出言劝进,劝赵佶第九子康王赵构继承皇统,甚至金人所立“楚”皇帝张邦昌也派人送来劝进书,同时还将刻有“大宋受命之宝”的传国玉玺也送给了康王赵构。
  伪“楚”皇帝张邦昌此举就表明了还政于赵构。
  金军攻陷宋东京开封府,掳掠赵佶、赵桓二帝北去,宋覆灭。金人当时的主要目的就是以汉制汉,同时也为了岁贡钱财,以一个傀儡汉人君主,替他们筹措岁贡。当然时机成熟,便可将傀儡皇帝废去。虽然许多宋臣均提议另立赵氏,但金帝完颜吴乞买一概否决。这个时候张邦昌成了唯一人选。在宋臣王时雍等人支持下,金人立张邦昌为帝。
  不过当时张邦昌诈病拒绝登基,百般推脱,甚至以自尽相对,但最后金国以屠城相要挟,迫张邦昌就范。
  后来金大军准备返回北返,已经身为“大楚皇帝”的张邦昌却身服缟素,率领满朝文武,亲自向其时已身陷金军牢笼的赵佶、赵桓二宗遥拜送行,并且伤心欲绝,涕泪俱下,完全是为人臣子的礼仪。
  金军一撤,张邦昌立刻大赦天下。吕好问劝张邦昌还政康王。王时雍,徐秉哲却告诫他骑虎难下,还政必无善终。但是张邦昌还是毅然还政,献大宋国玺,劝进康王赵构。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张邦昌若是不如此,必被万民所唾弃,人人得而诛之。
  “本王尚年少,且父、兄皆在虏巢,未得诏令,就冒然称帝,本王心实难安啊。”众臣慷慨激昂一番之后,康王赵构抬袖掩面垂泪道。
  登基为帝,总是要三劝三让的,最后才无可奈何、勉为其难的继承皇统。
  这也不是黄潜善、汪伯彦等人第一次劝进,早在康王赵构于相州、济州等地时,他们就劝进赵构,只不过当时京城刚刚陷落,二帝赵佶、赵桓等人刚刚被掳入金营,就登基为帝,岂不是显得太猴急了?于是赵构等人一路南逃,逃到应天府之后,因李三坚这件事,黄潜善、汪伯彦等人趁机再次劝进。
  “殿下,天下不可一日无主,天下万民望殿下继大位,承皇统,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于是黄潜善、汪伯彦领众臣再劝。
  “哈哈哈哈...”正当众臣再劝,赵构又让之时,元帅府忽一人大声笑了起来。
  黄潜善、汪伯彦等众臣愕然转头看向此人,康王赵构脸上还挂着泪珠,也是愕然看着府中这个大笑之人。
  发笑之人姓张名所,青州人,进士功名,历任监察御史等官,金兵围汴京,张所以书信招募河北兵勇,应者十余万。
  窥一斑而知全豹,张所为官清正,在民间还是素有名望的。
  “小臣张所,安敢如此?”汪伯彦随后大怒道。
  张所发笑,明显是耻笑、讥笑,如此不禁令众人是异常愤怒,包括康王赵构。
  “宗泽宗老副帅,为救二帝,此刻正领军前出滑州击贼;李三坚李宣抚也是领兵北上击贼,二人胜负未果,二帝未知,尔等却不思进兵接应,就打算立新帝了?是否太过性急了?”张所毫不畏惧,不顾自己官卑言微,大声斥责众臣道。
  “张所...”张所之言,不禁令众人是恼羞成怒,当然也包括康王赵构,于是黄潜善指着张所说道:“金人强悍而不可敌,宗泽、李三坚二人焉有胜算?焉能救回二帝?难道你欲使我大宋一直无主乎?”
  “黄相公所言甚是。”汪伯彦也是开口斥责道:“比以敌国兴师,都城失守,祲缠宫阙。既二帝之蒙尘,众皆恐中原之无统,独你张所有二话?汝岂非独夫贼乎?我大宋无主,何人能够号令天下,抗击北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3/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