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5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1/796

  “陛下!”少宰王黼拼命掩饰自己兴奋、激动的心情,“义愤填膺”的出班奏道:“刘法为何人?时论名将必以法为首,为我圣朝西陲名将。其下熙河军亦是一支精锐之师,可熙河军全军覆没,刘老将军惨遭西贼枭首,呜呼!刘老将军,哀哉!刘老将军...”
  王黼说着说着,拼命想挤出几滴眼泪,可眼睛却不听使唤,于是只好紧闭双眼,嘴唇微颤,左手持笏,右手紧握成拳,置于胸前,做万分痛苦状或捶胸顿足状。不知道之人,还以为王黼死了老爹似的...
  “刘老将军战死沙场,十余万熙河军全军覆没...”王黼随后眼睛睁开,看了坐在殿中的蔡京一眼后大声说道:“令我圣朝西北大军士气大挫,将皆畏而不敢进,攻灭西戎之大功,就此毁于一旦,也误了陛下之千秋伟业啊。陛下,刘法败死西陲,而童贯却报以捷闻,蒙蔽朝廷,以欺上听,此乃欺君之罪,罪无可赦!童贯总领西北延边事,而却丧师辱国,难辞其咎,其罪责难逃!”
  王黼慷慨陈词完毕后,便退了回去了,眼观鼻,鼻观心,如老僧入定般的,可心中却如翻江倒海一般。
  扳倒了童贯,就是扳倒蔡京,或者可以顺势扳倒蔡京,王黼也就能取而代之了,心中又怎能不激动?
  王黼原名王甫,因与东汉阉宦王甫同名,故赵佶赐名为王黼。崇宁年间进士出身,相貌怪异,金发金眼,才智出众但却是华而不实,极善巧言献媚。
  进士及第之后,王黼初授官为校书郎。仅仅两年时间,王黼便由校书郎升为朝廷左谏议大夫、给事中、御史中丞。
  宣和元年,也就是今年,王黼连跳八级,官阶由正四品的通议大夫升为从一品的特进。而特进是什么?特进为左、右仆射所居的寄禄官品秩,王黼也因此官居朝廷少宰,也就是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年龄不足四十,便高居大宋宰、执之位,是为朝廷右相,在宋的历朝历代可谓极为罕见的,风头已经盖过李三坚了。
  李三坚状元及第,十余年间,也只是正四品的通议大夫,且为西北之地的地方官,居官居得令人不忍直视...
  王黼如火箭般的升官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投机钻营、巧言令色、馋言媚上。
  王黼通过其父结识了何执中,并极尽谄媚,何执中便举荐他为官。后何执中失势,王黼便上书弹劾何执中二十条罪行,一脚踢开了何执中,投靠了张商英。张商英与蔡京相争,王黼暗中观察,见蔡京颇得圣宠,已占据了绝对上风,便大赞蔡京的功绩,并上书弹劾张商英,又是一脚踢开了张商英,投靠了蔡京。
  王黼的反复无常,就连蔡京都是极为厌恶,将其贬官。王黼见势不妙,转身又投向了梁师成,并尊其为父,常呼梁师成为“恩府先生”。
  王黼依仗梁师成的权势,并取媚于赵佶,一跃便成为大宋右相,并深得赵佶宠信,甚至赵佶亲题“得贤治定”四字赠与王黼,将其视作太公望、诸葛孔明般的人物...
  此刻王黼又是故技重施,扳倒童贯,也就是替梁师成扳倒与他争宠之人,并在其后顺势扳倒蔡京,自己也好取而代之。
  蔡京为政十余年,扳倒了一个又一个的政敌,将一个又一个与其政见相左或不对付之人,或免或贬,悉数赶出了京师,赶出了朝廷中枢,可谓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但朝堂纷争就此消失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朝堂纷争不但没有消失,反倒有愈演愈烈之势,外敌没有了,内部就开始争斗,王黼从前可是蔡京党羽,此时却是倒戈相向,并恨不得置其于死地。
  除非是某一方势力能够占据绝对优势,能够独揽朝纲,否则朝堂纷争永远不会断绝,但宋帝赵佶会允许某一方势力大权在握、独揽朝纲吗?答案也是否定的。
  王黼朝堂之上言治罪童贯,言语之间颇为得体,既说出了赵佶心中的宏图远志,又替赵佶出了口心中恶气,如此不禁令赵佶连连点头,是颇为赞赏。
  咱家的这个儿子最有本事,伺侯在殿中的梁师成也是微笑着连连点头。
  童贯那个老东西,仗着有些边功,是越来越不将咱家放在眼中了,这次就让你这个老东西吃点苦头罢,梁师成心中暗道。
  “臣所奏与王黼同!”王黼的党羽其后纷纷出班弹劾童贯。
  “蔡卿家,你有何话说吗?”半响之后,赵佶看了一眼坐在一旁一直没有说话的蔡京后说道。
  蔡京年老,因此赵佶赐座,让他坐在殿中。蔡京本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听到赵佶相问,于是打了个激灵,开口缓缓的说道:“陛下,童贯已戴罪宫阙多时了。”
  “嗯,让他进殿吧。”赵佶闻言点头道。
  “陛下有旨,宣童贯进殿。”殿头官闻言大声唱到。
  王黼张了张嘴,想开口阻止,却也是来不及了。
  姜还是老的辣啊,真是个老而不死的老滑头,王黼随后心中大骂道。
  蔡京此言其实是在试探赵佶,试探赵佶对童贯的恶感到底到了何种程度?若是赵佶已经厌恶得根本不愿意见童贯了,那么童贯必将会是凶多吉少,那么蔡京就会采取相应对策的。而赵佶此时却丝毫没有停顿,就同意童贯进殿,只要赵佶愿意面见童贯,那么一切都会有转圜余地的。
  “老奴贯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童贯进殿之后,纳头便拜,跪在地上声音哽咽的说道。
  童贯一身素衣,须发花白,伏在地上哭泣,看起来是异常令人怜悯,但童贯无论是头发还是衣服均是干干净净的、一丝不苟的,看起来又不是令人厌恶。
  赵佶乃是个高雅之人,不会容忍手下的人邋遢无比的。若是童贯引起赵佶厌恶,那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果然赵佶见到童贯的模样,心中就有些不忍了,看着童贯温言问道:“统安城之败,你童国公现在可以据实报于朕了吧?”
  “老奴不敢...”童贯磕头道:“统安城熙河军确实败了,刘法大军确实全军覆没,刘法亦是被西贼杀害了。”
  “如何败了?李卿家为何下落不明?可有他的消息?”赵佶又问道。
  李三坚为赵佶潜邸之臣,有着拥立之功的,目前赵佶身边的这些潜邸老臣就没剩几人了,几乎就李三坚一人了,且李三坚对赵佶,对大宋忠心耿耿的,李三坚却被赵佶“发配”到了西北战场,此刻李三坚又下落不明,不知生死,因此赵佶心中对李三坚多少是有些愧意的。
  “启奏陛下...”童贯答道:“老奴领军取得了横山大捷之后,已师老兵疲,老奴也因此下令,令诸部休整,待来年再战。怎奈那刘法刚愎自用,不遵将令,擅自动兵,擅自领兵攻打朔方,刘法因此兵败统安城,实与老奴无干啊!西贼大军击败刘法后,引军围了震武城,老奴亲自领兵,大破夏军于震武城下。待夏军败退,震武城解围之后,老奴才赶回京师,打算将此事详细禀报陛下,可路上老奴见到奇石,因而为陛下选石,因此就耽搁了行程。陛下,统安城我军虽败,但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也,老奴领军于震武城大破西贼,已大伤了西贼之元气,已取得大胜!且据老奴所知,夏人不久之后,便会使人求和,如此,言我军大败,士气大挫,误了陛下大事,又从何说起啊?”
  震武城即古骨龙城,此时夏晋王李察哥不知何故,忽然领兵撤围而走,如此就变成了他童大国公亲自领兵大破夏军...
  “果真如此?”赵佶闻言顿时大喜,看着童贯问道。
第一百七十九章
义不容辞
  宋东京开封府延福宫之内,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签书枢密院河西、北两房,泾国公童贯厚颜无耻,颠倒黑白,是大放厥词,将大败说成是大胜,并将刘法熙河军失利的罪责全部推到了刘法等人的身上,战死沙场、为国捐躯的刘法也就成为了一只替罪羊。
  童贯向来是治军严厉,对手下将领是极为苛刻,且位高权重,刘法岂敢违背童贯的军令?明眼之人早已看出此时童贯完全是在胡说八道,可独独赵佶却是信以为真,赵佶心中的一块石头也就落了地。
  如此说来,童贯非但无过,还有大功。就如童贯所言,胜败乃兵家之常事,宋军先是横山大胜,后统安城落败,可最后震武城又取得了大胜,大伤了西夏的元气,西夏也有可能就此臣服,那么赵佶就可以专心应付北面之事了,专心与金联合,克复燕云十六州,建立千秋伟业。
  克复燕云十六州还需童贯的西军才能够完成,对此赵佶倒是心知肚明的。
  一统天下之宏愿,将要在赵佶手中实现,赵佶又岂能不心花怒放?
  赵佶并非愚笨之人,但一个人有时候往往会忽略不开心的事情,而只注意令人欢欣鼓舞之事,特别是好大喜功的赵佶。
  欲扳倒童贯、蔡京的少宰王黼有心反驳,但见赵佶一副欢欣鼓舞的模样,顿时就张了张嘴,却是半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王黼可不愿意触这霉头,而王黼此时心中考虑的是今日事罢,当与童贯如何缓和关系了,扳倒蔡京,今后再寻机会便是。
  而蔡京与童贯为一条线上的蚂蚱,又怎会当场揭穿他?于是也是默不作声,又是装出了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
  王黼再不发一言,草鸡了,于是满朝文武大臣无一人替刘法申辩。
  “刘法不遵号令,从而战败身死,此为他咎由自取,朕当治他的罪,不过念其战死西陲,朕就免刘法及其家人之罪罢。”赵佶随后说道。
  “陛下如天之仁,臣等感佩于心。”诸臣闻言纷纷开口道。
  “李三坚李卿家又是怎样的?为何下落不明?”众臣恭维献媚许久之后,赵佶开口问向童贯道。
  “禀陛下...”童贯迟疑片刻后开口答道:“李经略为军中转运使,押运粮草至统安城,刘法兵败后,便不知所踪。不过据臣所知,李三坚乃是向北而去,十有八九是投靠了西贼。”
  童贯是将刘法当做了替罪羊,而多些替罪羊,总比一只替罪羊好,如此方能令人信服。
  啊?李三坚率部投敌了?众臣闻言均是大惊失色,于殿中是低声议论纷纷,其中信者有之,不信者也有之,而幸灾乐祸之人也是大有人在的。
  “你有何凭据言李三坚投靠了西贼?”赵佶也是被童贯之言震惊得目瞪口呆的,半响之后,方才铁青着脸开口问道。
  李三坚为赵佶的潜邸之臣,赵佶为端王之时便与李三坚相识,此时已有将近二十年了,若李三坚真的投靠了西夏,那么多赵佶来说,又是当头一棒,将会令赵佶颜面无存的。
  同时一名大宋状元郎、四品朝廷官员、封疆大吏投敌,也是件骇人听闻之事的,将会令天下之人是瞠目结舌,影响之大,无法想象。
  若此事落实,那么赵佶定会拿下李三坚满门治罪。
  通敌之罪,为夷三族的大罪,是罪无可赦的,罪行可是比童贯强安在刘法身上的罪行要严重得多的。
  “陛下,老奴捉住的那些个夏人皆言此人因势孤而投敌了。”童贯闻言答道。
  赵佶闻言顿时就默不作声,而满朝文武却是在窃窃私语,而无一人替李三坚分辨。
  王黼不会,蔡京等人更不会。
  “一片胡言!”半响之后,只一人挺身而出,为李三坚分辨,那就是殿前司都指挥使高俅。
  此时的高俅虽为殿前司都指挥使,品秩为太尉,可如此朝堂议政,一名武臣是插不上话的,可此时童贯居然诬陷李三坚,从而将会给李三坚的家人带来灭顶之灾,因此高俅不得不挺身而出,不得不冒着“违制”的风险,不得不冒着被此事牵连的风险,开口替李三坚分辨。
  李三坚为何人?是高俅的兄弟,是高俅故主的得意门生,当年两人便亲如兄弟,同为宋帝赵佶的潜邸之臣。当年高俅落魄之时,李三坚甚至拿出了家中仅剩的两贯钱资助高俅,此情高俅至今难忘。
  若是童贯冤枉别人,高俅绝不会替他分辨,可冤枉到了李三坚的头上,高俅就义不容辞了。
  于是高俅走出来指着童贯问道:“童国公方才所言刘法乃是违背你的将令,从而擅自出兵的。可俺三坚兄弟乃是秦凤路之经略安抚使、知秦州军州事,为何莫名其妙的做了军中转运使?还押运粮草至统安城,难道他也是违背了你童国公的将令吗?对此,你又作何解释?”
  一人违背将令,也许有可能,可李三坚也是违背将令,然后大规模的筹集粮草、军械等物,然后将粮草、军械运往统安城战场?这就不得不令人怀疑了。
  高俅当廷质问,不禁将在朝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童贯身上,包括大宋帝王赵佶。
  童贯顿感有些慌乱,背心处的衣物已被汗水打湿,若是一个回答不当,那么童贯就会前功尽弃了,欺君之罪可是跑不了了。
  “刘法出兵统安城也是李三坚撺掇的。”片刻后,童贯稳定住心神,尽量用平缓的语气答道。
  事情到了此时,童贯也只有强撑下去了,就算是天上下刀子,或将童贯拿入大理寺狱,童贯也必须如此了。
  “哈哈哈!”高俅闻言不禁大笑了三声后又问道:“好,好,你童大国公说什么就是什么,可你说俺三坚兄弟投敌叛国又有何凭据?夏人口中所言?捉住的那些夏人在哪里?可否当廷对质?就算是夏人口称俺三坚兄弟,难道不是夏人的反间计吗?离间我大宋君臣,令今上生疑,臣下寒心,这种事情从前又不是没有过。”
  “我...这...反间计?也许有可能吧?”童贯支支吾吾的答道。
  童贯所持者,不过就是宋帝赵佶的宠信与自己在西北立下的边功,掌大宋西军。而高俅的圣宠不在童贯之下,为宋帝赵佶的潜邸之臣,在这方面,高俅甚至远在童贯之上,而高俅又是“殿帅”,掌大宋精锐禁军,拱卫着开封府及大内,这一比较,便高下立判。
  “陛下!”高俅冷笑着瞟了童贯一眼后,转身对赵佶说道:“俺三坚兄弟自幼丧父,与母相依为命,自幼便孝顺其母,惟其母之命是从,不敢违背。同时他的五位妻妾及一儿两女均在京师,三坚兄弟熟读圣贤之书,岂能舍弃母亲及满门老幼,转而投敌?如此荒谬之事,天下谁人能信?陛下可否记得,当年三坚兄弟不顾自身安危,为师上疏之事?如此忠孝之人,岂能叛国投敌?陛下,微臣相信俺三坚兄弟是宁死不为此事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1/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