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5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0/796

  黑旗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入夏蕃兵营寨,一边大肆杀人放火、劫掠粮草财物,一边四处宣扬要打到贺兰山,攻破兴庆府。
  不久之后,黑旗军此举令萧合达大呼上当,大骂李三坚,大骂黑旗军为狡猾的狐狸...萧合达同时感到万分恐惧,慌忙引军回到庄浪河,寻找黑旗军,并誓言将其全歼,可此时的黑旗军又是跑得无影无踪了,不知道去了哪里。
  黑旗军扬言要攻取兴庆府,仅凭黑旗军那点人马,萧合达等人当然是不信的,可庄浪河以东便是夏国都兴庆府方向,若是黑旗军真的打到兴庆府或兴庆府附近州府大肆烧杀劫掠,岂不是会惊扰了圣驾?惊扰了圣驾,皇帝陛下怪罪下来,萧合达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于是乎,萧合达不敢小觑,不敢懈怠,慌忙领军回到了庄浪河,一边使人快马示警于兴庆府、顺州、应理等州府,一边向东寻找黑旗军,找到之后,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将黑旗军全部剿灭。
  当然此为后话,暂且不表。
  “今夜终于可以好好的歇息一宿了。”庄浪河以南某处树林之中,李三坚得报附近并无夏军,并且夏追兵还尚远之后,终于出了口长气,下令就地扎营,准备好好歇息一晚。
  “师叔用兵,师侄可是敬佩之至啊!”一旁的姚舆闻言不禁露出了笑容,并大赞李三坚道:“师叔摆下这迷魂阵,将夏军耍得是团团转啊。”
  “哈哈!”李三坚闻言大笑着拍了姚舆一记后说道:“你姚叔兴何时成了阿谀之徒了?”
  “师叔啊,师侄这可是打心眼里敬佩呢。”姚舆正色道。
第一百七十七章
欺君之罪
  “老臣京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宋东京开封府蔡京府邸之中,年逾七十的蔡京见宋帝赵佶御驾居然来到了府中,于是慌忙领满门老幼,大开中门,恭迎赵佶。
  此时的蔡京已辞去了朝廷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一职,也就是辞去了朝廷左相一职,由蔡京的死党余深继任。而朝廷右相,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是由王黼担任。
  不过蔡京表面之上是因年老辞去相位,但仍是总治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号“公相”,也就是太上宰相。
  此时的赵佶在蔡京的建议之下,已经修改了官名,以左仆射为“太宰”,右仆射为“少宰”。
  蔡京仍是位高权重,位极人臣,其党羽也是遍布朝野,蔡京的四子蔡攸、蔡翛、蔡绦、蔡鞗也是朝廷重臣,其中蔡攸为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少保,也是位高权重。
  蔡京的第四子蔡鞗更是娶了宋帝赵佶的第五女,茂德帝姬赵福金为妻。
  茂德帝姬赵福金为贵妃刘氏所生,自幼聪明伶俐,且是宋帝赵佶目前所有女儿之中,容貌是最佳的,深得赵佶的宠爱,年方十余岁就下嫁蔡鞗为妻。蔡京满门深得圣宠,就可见一斑了。
  除此之外,赵佶赏蔡京满门土地、美宅、金银从物、家庙祭器等等无数,就连蔡京的仆役为朝廷大官之人也不在少数,甚至蔡京的侍姬、婢女等等也有着“夫人”、“淑人”、“令人”、“孺人”等封号,是有诰命在身的,也就是朝廷正式敕封的外命妇,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李三坚为朝廷四品官员,可其母亲及夫人们虽平日里也被人称作“夫人”,但其只不过一种对李三坚的家人的尊称而已,李三坚母亲符二娘及妻蔡绒雪等人却是无诰命在身的。
  至于为何如此,是宋帝赵佶忘了的原因,还是有其他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帝王家的女儿,一直的称谓为“公主”,加上封号全称就是“某某公主”,如汉高祖刘邦的大女儿叫“鲁元公主”,唐高宗与武则天所生的“太平公主”,等等。
  后在蔡京的建请之下,宋代赵佶为革除五代之弊,于是就援立周制,回向三代,凡他的女儿们一律不再沿袭“公主”的称谓,改称“帝姬”...,郡主为“宗姬”,县主为“族姬”。变动公主等封号也是赵佶、蔡京等人上法周制的举措之一。
  “老太师免礼!”赵佶见蔡京一副颤颤巍巍的模样,于是连忙对蔡京说道:“今日朕可不是以君之身份来你府中的,而是以儿女亲家的身份来的。”
  “多谢陛下!”蔡京闻言起身,对伺候在一旁的蔡鞗使了个眼色。
  “小婿鞗拜见泰山大人!泰山大人万福金安”蔡鞗会意,慌忙携其妻赵福金以翁婿之礼参拜。
  蔡鞗此时的官职为朝散郎、宣和殿待制、驸马都尉。
  “呵呵,你二人快快请起。”赵佶见状果然“龙颜大悦”,对蔡鞗、赵福金说道。
  赵佶为帝已经多年,对于皇帝的称呼,早已有些听腻了,此时蔡鞗以民间“泰山”相称,使得赵佶颇感有些新鲜。
  “吾饿了,老太师可否给口饭吃啊?”赵佶随后笑着对蔡京说道。
  宫中的饭菜,赵佶早已也是吃腻了,偶尔换换口味也是蛮不错的,特别是去民间吃几顿饭,也是显得赵佶与民同乐。
  “陛下真是折煞老臣了。”蔡京闻言慌忙应道:“陛下能就食于老臣陋室,老臣家中是蓬荜生辉也!就是不知陛下近日的口味是...?”
  蔡府之中的厨子估计没有一千,也有数百,会做的菜肴,天南地北的各种口味都有,因此不要说来赵佶一人了,就算是来个百八十号人甚至更多的人,也是能够从容应对的,丝毫不会显得仓促。
  “随便就行了。”赵佶笑道:“吾今日就与吾女儿简单吃个饭就行了,茂德,你觉得如何?不会嫌弃你爹爹吧?”
  “爹爹,您说什么呀?”美若天仙的赵福金闻言款款上前,扶着赵佶噘嘴笑道:“爹爹许久不来府中,女儿还以为爹爹忘了女儿了呢,女儿心中好难过。今日爹爹前来,女儿可是欢喜得紧呢,怎会嫌弃呀?”
  “呵呵...”赵佶闻言笑着拍了拍赵福金的嫩白小手,就被蔡京等人迎进了府中。
  真是便宜他了,赵佶随后看了一眼蔡鞗后心中暗道,如此貌美乖巧的女儿送给了他,定是他蔡鞗前世修来的福分。
  其实赵佶本打算与李三坚结为亲家的,将一个女儿送给李三坚或其子,可李三坚年龄已不小了,而其子年龄又尚幼。
  同时李三坚已有六名妻妾了,如此,帝王家的女儿岂能做小?因此赵佶的这个念头很亏就作罢了。
  李三坚西北为官已经数年了,不知他怎样了?为何不给朕上个奏章?赵佶想到此处,忽然想起了李三坚。
  说曹操,曹操到,正当赵佶与蔡京等人欢聚一堂,以叙亲情之时,便有了李三坚的消息,不但有李三坚的消息,还有刘法的消息,还有熙河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
  一骑快马直接冲进了蔡京府邸,此为皇城司西北密探送来的急报。
  “岂有此理!”赵佶看完之后,顿时大怒,将密件狠狠的拍到饭桌之上后怒道。
  密件之上写的是“熙河军大败,十余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熙河军帅刘法战死,秦凤路帅臣李三坚下落不明。”
  在此之前,赵佶得到的消息均为宋军大胜,夏军大败,大宋攻灭西夏在即,西夏的灭亡也是指日可待等等诸如此类的捷报。赵佶当然是“龙心大悦”,父兄乃至大宋历代帝王的愿望眼看着就要在赵佶手中实现了,赵佶即将成为了大宋首屈一指文治武功的帝王了。
  可此时这则消息无异是给了赵佶当头一棒,不禁令赵佶是恼羞成怒,怒火中烧。
  熙河军大败,刘法战死的消息,不但给了赵佶当头一棒,不久之后,还令大宋整个朝野震动,就像发生了大地震一般,同时也令西军诸部产生了畏敌之念,绝大多数将领均是畏敌而不敢战,后果可谓是不堪设想。
  此时为何时?乃是宋、金之盟将要达成之时,是宋、金马上就要联合灭辽了,此时出了如此大败的消息,必将会对整个宋军的士气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了朝中反对宋、金联合灭辽以口实,朝中反对出兵辽之人将会是更加多了。
  包括蔡京也是反对出兵灭辽的。
  赵佶忽然大怒,将蔡京等人顿时吓了一跳,慌忙舍去碗筷,跪伏在了地上。
  “童贯欺朕!”赵佶随后看着蔡京等人怒道。
  此前的捷报几乎都是童贯令人送到京师的,这次不是皇城司送来密信,赵佶仍是被蒙在鼓里的。
  “回宫!”此时的赵佶哪里还有与蔡京等人叙亲情之闲心?哪里顾得上笼络大臣?只想回到宫中,召童贯前来问个明白。
  童贯此时已从西北回到了宋东京开封府。
  若真是童贯欺君,赵佶定会大开杀戒的。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蔡京等人吓得是大气都不敢出一口,更不敢开口想问发生了何事。
  “你随朕入宫。”赵佶还驾之际,忽然开口对蔡鞗说道。
  “微臣遵旨!”蔡鞗闻言慌忙应道。
  蔡京闻言给蔡鞗使了个眼色,意思是好好的把握住这次机会。
  蔡鞗为蔡京的幼子,也是蔡京最喜爱的,可蔡鞗却娶了茂德帝姬赵福金为妻。
  而蔡鞗娶了公主为妻,为驸马都尉,那么就不能够从政了。
  外戚不令预政、不令管军、不许通宫禁、不许接宾客、不惟放禁之,此为宋祖宗家法,为宋祖制。
  如此蔡鞗是富贵一世,但却是失去了前程,蔡京对此是颇感内疚。
  不过虽宋祖宗家法或祖制如此,但却不一定是绝对的,特别是在赵佶这个不羁的君王这里。
  赵佶承父兄之志,同蔡京等人革故鼎新,推行变法,不就是改变祖宗家法,不就是推翻祖制吗?因此在赵佶身上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若是蔡鞗能够把握住机会,说不定赵佶一纸诏书,蔡鞗能够从政,甚至攀上执政高位,以接替年老的蔡京。
  蔡京的四个儿子当中,最有本事的便是长子蔡攸及四子蔡鞗,而蔡攸此时却与其老爹是格格不入的,是巴不得蔡京早日致仕,甚至早日归天,蔡攸也好接替蔡京为相执政。
  赵佶再怎样宠信蔡京,也绝不会让蔡京与蔡攸同朝为相掌握朝政的,因而蔡攸只有罢免蔡京,自己才有可能为相执政的。
  蔡攸忤逆不孝,蔡京的指望也尽在蔡鞗身上了。
  “来人,速请童...罢了,速速备轿。”赵佶匆忙离去后,蔡京就立刻命人备轿,打算亲往童贯府中。
  此时朝堂之上的争斗日渐激烈,王黼觊觎蔡京之位久矣,因此此时万不能失去童贯。
第一百七十八章
巧言令色
  宋东京开封府延福宫
  延福宫自建成之后,宋帝赵佶便久居其内,俾昼作夜的享乐。不过赵佶在延福宫中也呆不了多久了,原因就是宋东京开封府最大的园林式宫苑,万岁山即将建成。
  万岁山到目前为止,已经修建了三年有余了,是由宫中宦官梁师成主持修建。
  修建延福宫、万岁山耗费宋人力、物力、财力无数,民力困竭、耗费国力。特别是为了取悦赵佶,蔡京、朱勔、蔡莜、梁师成、李彦、杨戬、王黼之辈,四处选石筑山,大兴“花石纲”,致民不聊生、民怨沸腾。此时的宋各处已有不少百姓揭竿而起了,可因规模不大,再加上蔡京、童贯、朱勔、王黼、梁师成等人的刻意隐瞒,宋代赵佶根本是蒙在鼓里。或者说是赵佶有意回避,沉浸在承父兄之志,开疆拓土的“宏伟大业”之中,沉浸在一片太平盛世当中,宋自上到下皆是如此。
  此时西北熙河军大败,全军覆没、刘法战死的消息,无异是当头一棒,令赵佶等人稍微清醒了些,同时也是异常愤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0/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