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5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2/796

  李三坚的二夫人王雯已诞下一个女儿,李三坚也就有了一儿两女。
  高俅此言一出,不禁令朝堂众臣是连连点头,就连蔡京也是不禁点了点头,一些大臣还暗叫一声惭愧。
  他们这些人的见识还不如一名以球技博得前程的家奴,如此不禁令人汗颜。
  高俅之言还令人无法反驳,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孝为立身理家之本。在这个世上,抛弃自己母亲及满门老幼,从而叛国投敌之事,还是极为罕见的,几乎没有。
  “朕也不信李翰韧他会投敌叛国。”良久之后,赵佶面无表情的开口说道:“无论怎样,我已取得西北大捷,因此朕打算于琼林苑设下庆功宴,以庆贺此次西北大捷。”
  “吾皇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臣闻言一起唱道。
  于是乎,童贯安然无恙,整个大宋朝廷也是皆大欢喜,宋帝赵佶设下宴席,以庆贺西北大捷,酒宴持续了三天三夜,酒宴之上,诸臣均是谀词如潮,恭维宋帝赵佶的千秋伟业,预祝大宋早日克复幽云十六州,吞辽灭金,一统天下,立不世之宏业。
  至于李三坚及其黑旗军的命运就无人理会了。
  李三坚及其黑旗军孤军深入夏腹地,无论是怎样的情形,其命运就可想而知了,几乎就是死路一条了。
  李三坚命悬一线,朝廷大臣当中,欢喜者有之,为其惋惜者有之,幸灾乐祸者也有之。
  而蔡京此时的心中不但没有幸灾乐祸,反倒是有些替李三坚惋惜。
  蔡京与李三坚的纠葛已经有许多年了,蔡京惋惜的是曾为自己女婿的李三坚,若是当初能够逢迎自己,那么此时李三坚必为蔡京的强助。
  只可惜李三坚是猪油蒙了心,处处与自己作对,而作对的结果便是远赴西北苦寒战乱之地为官,随后就命丧西北了,蔡京心中暗道。
第一百八十章
梁山泊
  宋京东西路东平府郓城梁山泊
  梁山泊浚五丈渠,东过曹济、梁山泊,以通青郓之漕。
  梁山泊位于梁山、郓城等县间。五代时,泽面北移,环梁山皆成巨浸,始称“梁山泊”。梁山泊其实就是,多次被溃决的黄河水灌入,从而形成的大野泽,也就是湖泊,环梁山合于汶水。
  梁山泊水域最阔、水势极大,蜿蜒曲折水道甚多,芦苇荡荡,港汊纵横,山水交错,绵延八百里。
  梁山泊因地势复杂、水道纵横交错,因此自五代以来就常有贼寇聚集于此地。
  “哎哟,你个直娘贼轻点啊,你当是你家中的浴桶啊?胡乱扑腾什么?惊扰了贼寇,本都头丢你下去,喂了王八...”
  “毕都头,小的不慎,弓箭落河中了啊!”
  “什么?还不速速捞起来啊?撞见贼寇,我看你以何拒敌?”
  “嘘,噤声。”
  “............”
  梁山泊某处芦苇丛中,忽现二十余条小船,每条小船之上伏着官府都头、捕快、公人、弓手等二十余人,总共四百人上下。
  众人均是刀出鞘、弓上弦,屏住呼吸,紧张得伏在船舱之中。
  此时湖水之上忽然起来一层迷雾,迷雾缭绕,弥漫在了整个湖面之上,如此就令诸官府之人是更加紧张了。
  “毕都头,雾大看不清楚路,不如就此班师如何?”一名捕快看着迷雾,顿时就露了怯,于是就对东平府的一名毕姓都头说道。
  “那么就...班师回去?”毕都头见迷雾重重的,也是心惊胆战的,不过有些犹犹豫豫的说道:“可知府那里如何交代啊?”
  此日毕都头奉东平府知府之命,领四百余捕快、公人、弓手等官军剿灭聚集在梁山泊之中的一伙乱匪。
  乱匪头领姓宋名江,原为郓城之中的一名押司,也就是一名胥吏,后听说是吃了官司,犯下了死罪,因此就逃至梁山泊落草为寇。
  此刻毕都头因大雾就一箭不发的退军,岂不是无法向知府交代?
  “不过百十名乱匪作乱,我等四百余号人马,惧他作甚?”东平府一名捕头说道。
  “也是...”毕都头点头下令道:“驶出芦苇丛,依次驶过去,各船需小心在意。”
  于是官府船只一只接着一只,头尾相接,驶出了芦苇丛,向着湖泊深处驶去。
  “嗤...嗤...嗤...”
  正在此时,迷雾之中,忽然传出数声梆子响,随后迷雾中飞出数支箭镞,利箭的箭尖在湖面之上发出耀眼的光芒。
  “啊?哎哟!”官兵猝不及防,当先船只之上的官兵便被射倒了数名,有的落入了湖水之中,有的翻身便倒在了船舱之中。
  紧接着迷雾之中梆子声大作,无数箭镞、竹枪自迷雾中飞了出来,砸向官军的船只,一个个的官兵或被射落水中,或射伤、射死在了船舱之中。
  “湖中有贼?!!!”
  “不好,中了贼寇的埋伏!”
  “快退!快退!”
  “退回去作甚?冲上去,冲上去!”
  官兵船只顿时就混乱不堪,有的想冲过去寻找乱匪,有的却欲逃跑,于是人撞人、船撞船,推推搡搡、挤挤碰碰的乱成了一团。
  “休乱,休乱,各船一字排开,弓箭手反击,反击!”毕都头看出了对方的箭雨并不密集,甚至羽箭不够,以竹枪充数,于是拔出腰刀,单足踏在船帮之上大声吼道。
  官兵各船在毕都头大声呼喊之下,就拼命划桨,横过船只,各船的弓箭手也就拿起弓箭,张弓搭箭的向迷雾之中胡乱射去。
  官兵的箭雨可比乱匪密集得多,一支支箭镞射进了迷雾之中,令对方弓箭、竹枪等攻击减弱了许多。
  可此时官兵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在了前方迷雾之中,谁也没有注意到,无数条小船自官兵船只两侧芦苇丛中冲了出来,划着桨,箭一般的冲向官军船只。
  待官兵发现之时,已经是来不及了。
  “哈哈,你张爷爷在此!”众官兵见乱匪船只杀到,均是乱成了一团,惊慌失措的转头看去,只见一名身高六尺余、一身白肉的大汉,横着一根夺命鱼叉赤条条的立在船头,领着乱匪船只向着官军箭一般的冲了过来。
  须臾,乱匪船只便撞上了官兵的船只,发出了一阵又一阵的巨响,乱匪船只将官兵船只撞得人仰马翻的,官兵船只纷纷倾覆在了冰冷的湖水之中,官兵也如下饺子一般落入水中。
  乱匪船只之上的好汉或纷纷举着刀枪向着水中乱砍乱刺,或提着长柄挠钩将一条条官军船只钩了过来,随后跳上官兵船只大砍大杀。
  梁山泊的好汉几乎都是常年生活在梁山泊的打鱼人或采莲藕之人,因此水性极佳,站在无比摇晃的船只之上是稳如泰山,而官兵除了少数人之外,几乎都是不熟悉水性的,甚至是旱鸭子,根本就不识水性,因此被梁山泊的好汉杀得是哭爹喊娘、抱头鼠窜,或纷纷跌落湖水之中,或被对方杀伤、杀死,是乱成了一锅粥。
  白条大汉横着夺命鱼叉立在船头,驾船飞一般的直奔毕都头的船只而来。
  “来得好!”此时毕都头也不害怕了,话说此时此刻恐惧害怕又有何用?于是毕都头提着一副弓箭,觑准白条大汉,一箭便射了过去。
  利箭带着令人胆寒的尖啸声急速飞向白条大汉。
  白条大汉似乎是吃了一惊,身子一侧,避开利箭,利箭射入船舱之中,将一名梁山泊的好汉射入了水中。
  白条大汉见状大怒,催促着船只向着毕都头的船只急速驶来。
  毕都头自箭壶之中取出一支羽箭,刚刚放在弓臂之上时,忽感脚下一阵晃动,随后船舱被人凿穿,无数冰冷的湖水便涌进了船舱。
  “有水鬼!”毕都头哀叹了一声,船只便因进水侧翻,倾覆在了湖水之中,毕都头等二十余名官兵也就落入水中,于湖水之中沉沉浮浮的拼命挣扎。
  “狗贼,还俺兄弟命来!”白条大汉驾船靠近之后,大喝一声,便手持夺命鱼叉跃入了水中。
  刹那间,众人只见湖水翻涌,碧波清浪之间,一身白肉的大汉如入水白蛇一般,在水中与人缠斗。
  片刻后,湖水发出“波”等一声响,白条大汉便手挽毕都头的首级,跃上了船只。一手持夺命鱼叉,一手挽着毕都头的首级,大声喝道:“快快跪下归降,饶尔等不死,否则爷爷定让尔等成为这湖中的鱼鳖!”
  毕都头是被白条大汉用锋利的鱼叉活生生的将首级叉去,首级下的撕裂处参差不齐的,湖水、血水不断的滴在船舱之中,滴滴答答的,就如下雨一般。
  “我等愿降!”如此恐怖的情形将众官兵吓了个魂飞魄散的,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于是众官兵纷纷跪倒在了船舱之中,就连落在水中的官兵也是沉沉浮浮的举着双手。
  于是乎,官军勦贼,又送了梁山泊好汉不少的船只,还有弓箭等军械,梁山泊也得了不少降卒,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
  东平府剿匪官军只回去了两三条船及数十人。
  “张头领,那边过来了一条船!”正当梁山泊的好汉收拾战场之时,一名好汉指着湖面对白条大汉说道。
  白条大汉闻言转头看去,只见不远处一条小船正急速向着他们驶来。
  难道还有官军?白条大汉见状心中暗道,不过也不像啊,况且就算是官兵,仅一条小船过来,又有何惧啊?
  于是白条大汉将夺命鱼叉横在手中,待要喝问,对方倒是先开口了。
  “休要放箭!”来人四肢张开,以表明自己未携带兵器及没有恶意,站在船头大声说道:“某乃仙居吕师囊,方魔头手下。”
  “原来是吕信陵,久仰久仰!”白条大汉闻言方才放下夺命鱼叉,拱手说道。
  吕师囊台州仙居人,摩尼教首领之一,仗义疏财,常常散金于人,故常被人称为“吕信陵”。
  “这位好汉可是‘浪里白条’张顺?好一个水中蛟龙,水路煞星也!”吕师囊走上张顺的船只后,拱手问道。
  吕师囊奉命前来梁山泊,与宋江等首领有要事相商,可怎料正好撞见梁山泊好汉与宋军官军交战,于是躲在了芦苇丛中,此刻梁山泊好汉打败了官军,方才出来相见。
  若是梁山泊好汉落败了,吕师囊说不定就会开溜了...
  官府的一些杂役兵还落败的话,就没有继续商谈的必要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2/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