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3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5/796

  “可这。。。好是好,这军法也太严苛了啊,弄不好小命就丢在这泉州了啊。。。。。。”
  “哎,真是为难啊。。。。。”
  “此有何为难的?不触犯军法,不就啥事都没有了啊?”
  “兄台所言大是,回头我就去背去,定要烂熟于心。”
  “嘘。。。禁声,官老爷们来了。。。”
  众心募军卒正窃窃私语、议论纷纷之际,远处出现了十几匹战马,战马之上是十数名一身戎装的军将,正缓缓的向着军营而来。
  “起!列队,肃立!”军营之中数名军将见到十数名骑士之后,大声将或站立,或坐在地上,或斜靠着的诸新募军卒叫了起来。
  “吾等拜见李太守,拜见姚军主!”数名军将首先对着泉州知州、泉州兵马都监李三坚,泉州兵马监押、泉州军都指挥使姚舆唱诺拜见。
  “吾等拜见李太守,拜见姚军主!”上千名新募军卒也跟着一起唱诺拜见,声音倒是不小,却显得参差不齐、有气无力的。
  李三坚见状翻身下马,右首手按吴王剑,左首抬臂将红色披风甩在了身后,与姚舆等人一起走到了众新募军卒面前。
  今日李三坚头上是一顶黑色狮口铁盔,脑后斗大一颗红缨,身披一副黑色铠甲,腰系一条兽面束带,前后两面青铜护心镜,上笼着一领绯红团花袍,上面垂着两条绿绒缕颔带,是顶盔挂甲,显得异常的威风凛凛。
  姚舆等人同样是顶盔挂甲,立在李三坚侧后。
  天气炎热,李三坚却重铠在身,汗水早已将李三坚内衬衣衫打湿,头上的汗水也顺着铁盔流了下来,滴在肩铠之上,发出一阵细细的嘀嗒之声。
  但李三坚仍在坚持,汗水连擦都未擦,原因就是今日是泉州新军成立之日。
  “为何不着军衣?”李三坚皱眉看着眼前这些仍是穿着普通百姓衣衫的新募军卒,皱眉问道。
  新募军卒之中的许多人身上衣物还极为破烂,破衣烂衫的。
  “禀李府尊,新军衣今日方才运到,因此。。。”军中军需官闻言答道。
  宋禁军军衣当然就是整齐划一,且大多是用绸、绢、棉制成,分春冬两季发给禁军士卒。
  而厢军、乡兵、蕃兵等,按宋制是与禁军相同的,但落实起来就是大打折扣了,一些偏僻之地,如泉州厢军,就是衣衫褴褛,甚至是赤身裸体的,一些厢军、乡兵、蕃兵甚至就是穿着百姓衣服,与百姓的唯一区别就是军牌。
  因此李三坚就命人制做了数千套军衣,以供泉州新军穿戴。
  一支无统一服饰的军队还算什么军队?这是最起码的。
  “都去换上吧,本官就在此处等着。”李三坚按剑而立,点头吩咐道。
  “按营、都、大队、小队,领、换新衣,都快点,不要让李太守等久了。”姚舆亦是一副威风凛凛的铠甲,按刀大声下令道。
  宋之兵制,禁军从大到小是按厢、军、营、都划分的,其中五百人为一营或称为指挥,五指挥为一军,十军为一厢,人数约在两万五千人上下,但不是定制,人数可多可少。
  其中厢一级的统兵官为厢都指挥使、厢都虞候等等;军一级的统兵官为军都指挥使、军都虞候等;营一级的统兵官为指挥使、副指挥使等;都一级的统兵官,马军统兵官为马兵是军使和副兵马使,步兵是都头和副都头。
  都以下的就是军头、十将、将虞候、承局和押官。
  厢兵、乡兵、蕃兵等与禁军大致相同,是按军、营、都划分的,只不过厢兵、乡兵、蕃兵乃是杂役军,是地方杂牌军,因此编制较为混乱,甚至没有编制。。。
  “元丰改制”,宋朝廷推行“将兵法”,将禁军按将、部、队划分,
“将兵法”推行后,并未推翻宋军原有编制,一些军队是按厢、军、营、都和将、部、队一同编制,显得异常的混乱不堪。
  “将兵法”只在一些路推行,特别是在北方诸路推行,主要在西北战区推行,不过在元祐期间,就基本被废除了。
  随着李三坚对宋之兵制了解得越多,了解得越深入,就发现了宋兵制之中有许多弊端,可谓是百弊丛生。
  此时的李三坚已经有了变革宋兵制的想法,但却无法付诸于行,原因有二,其一就是李三坚还未完全了解宋之兵制、弊端,其二就是李三坚目前仍是官卑言微,根本没有能力对其进行大的变革。
  就算李三坚今后有机会走上执政之路,手握大权,也是不敢随便乱动的,要知道朝堂之事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涉及皇帝、百官、军旅等方方面面的。
  特别是容易引起皇帝的猜疑!若引起了皇帝猜疑,李三坚的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此时的李三坚只是对泉州军做了一些小改,如都一下的编制太过繁杂,都以下的编制为军头、十将、将虞候、承局和押官等等,太过繁杂的后果就是上阵厮杀容易造成混乱,且底层将领统兵也将会是难上许多。
  因此李三坚与姚舆、章阚等人商议之后,只是对泉州新军做了一些小小的变动,如都一下的编制就变成了大队与小队,十人为一小队,统兵官为队将、将虞候,三队为一大队,统兵官为大队将、队虞候。
  还有一处变动就是各统兵官身上均有特殊标记,为铁铸的铁狼。
  目前泉州新军有一千人马,就分成了两营,各领五都三大队九小队,两营分别被命名为“魁字营”及“彪字营”,山魁与许彪分别为“魁字营”与“彪字营”营指挥使。
  山魁与许彪原为李三坚的护卫,各领一些亲兵护卫李三坚,但朝廷有制,非战区的官员是不允许有亲兵的,至少不能够有大批的亲兵,因此李三坚为了避免引起朝廷的猜疑,就令山魁与许彪下去统兵。
  此时护卫李三坚的亲兵只十名,这还是泉州有匪患的条件下,李三坚才能够有十名亲兵护卫,同时李三坚必须要将此事上奏朝廷。
第一百二十五章
安民靖国
  宋福建路泉州城外某处军营
  千余新募泉州兵,此时已经全部换上了崭新的戎服,列成五列还算是齐整的阵列,手持长枪,立在了军营之外。
  宋之普通士兵的日常戎服,为头戴用毛毡或皮制的笠子,一束红樱,垂在笠子之上。身上的就是一般布甲,由帛带制成的束甲绊,皮革制成的护臂,用帛带系束,由帛带制成行缠,方便士兵行动而缚束裤角的绑带,脚上的鞋子是由棉麻等编织成的普通鞋子。
  宋戎服颜色是以血红色为主。
  李三坚认为红色太刺眼,太容易暴露目标。于是李三坚亲自吩咐裁缝,将泉州军戎服的颜色改成一灰黑色为主,今后李三坚还打算将戎服颜色改成以迷彩色为主。。。
  戎服样式变动不大,只是腿上多了绑腿,便于行军或作战,看起来也精神了许多。
  宋各地各路的厢兵、乡兵、蕃兵不但戎服颜色不尽相同,就连样式都是五花八门的,甚至根本没有戎服,因此李三坚此举不能够算是违制。
  话说只要打着大宋旗号就行了,谁还管你一个杂役军戎服颜色?
  此时众新募泉州兵换上崭新的戎服之后,顿时就感到已经由一名百姓变成了一名大宋军卒,顿时就感到身上好像多出了一分力气,于是个个腰杆挺得更加直了,个个是挺起了胸膛,显得异常的威风,令人顿生敬畏之感。
  此次新募泉州兵皆为青壮之人,皆为年二十岁上下的乡野村夫。
  一阵海风吹来,将众军卒笠子上的红缨、布甲的衣襟吹得微微飘动。
  李三坚按剑看着面前的、初具规模的泉州军,良久之后,深吸了一口气后大声说道:“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好女不嫁丁,依本官看来,皆为屁话、鬼话、混账话,是一派胡言,是大放厥词,本官甚恶之。今后若有人在本官面前说此言,本官先赏他一个大耳刮子!”
  “哈哈哈哈哈哈!”
  李三坚爆粗口般的开场白,顿时引起千余士卒哈哈大笑,同时感觉与李三坚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许多。
  堂堂大宋状元郎,原来也有如此粗鄙的一面啊?许多人心中暗道。
  “吼!吼!吼!”阵列之中有数名士卒用枪杆顿在地上,以此来回应李三坚之言,不过显得有些稀稀拉拉的。
  李三坚抬起右手,止住了众军卒的笑声之后,伸出三个指头,大声又道:“世上有三种人,其一就是那些自命不凡的文人墨客;其二是那些瞧不起兵者的人;其三是那些贪生怕死之徒,此三种人,他们认为兵者是低贱的,是下三滥的,他们称呼兵者为贼配军,极尽蔑视,我要说的是,你们是兵者,是我泉州军的将士,是荣耀的将士,是至高无上的,在我泉州军没有奴隶,没有囚徒,没有流民,没有农夫,我们都是袍泽兄弟,都是生死与共的兄弟。”
  李三坚顿了一顿后,大声说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李三坚挥舞拳头大声说道:“兵者的荣耀不容蔑视,若胆敢有人蔑视兵者的荣耀,那么回答他们的只有你们手中的刀枪!”
  “大是,大是也!”
  “直娘贼,今后有人再敢呼我等为‘贼配军’,老子就搠他两个透明窟窿!”
  “吼!吼!吼!”
  越开越多的泉州兵用长枪顿地回应李三坚,同时嘴中发出一阵愤怒的怒吼。
  宋武臣、武将、武人、士卒受欺压久矣,也是憋屈久矣。
  本当是骁勇善战、脾气暴躁、崇尚武力的大宋武将此时早已蜕变成了咬文嚼字、彬彬有礼、谦逊有让的模样,武将变得努力向文人靠拢,以文为荣,以武为耻,从而忘了武将最基本的,那就是军事能力。
  大宋已无武将矣!
  宋之名将曹彬,之所以被谓之名将,被文人士大夫所推崇,并不是其有多么彪炳的战功,或者说有多么卓越的军事才能。
  曹彬除了领兵扑灭南唐之外,并无其他大的战功,其军事才能甚至不如潘美、杨业、田重进等人,宋名将杨业兵败歧沟关与曹彬的指挥不当有很大的关系。
  曹彬之所以被推崇,或者之所以被称之为完美的武将,是因为皇帝、文人士大夫真正看重的是曹彬军事才能以外的东西,那就是曹彬的行事低调、小心谨慎、从不居功自傲。
  当然并不是说行事低调、小心谨慎、从不居功自傲是错的,是不应该如此,而是说为了行事低调、小心谨慎、从不居功自傲,从而丧失武将最基本的骁勇善战、浴血奋战之精神,就得不偿失了。
  当然曹彬也是无可奈何,原因就是敏锐的曹彬早已察觉了宋帝赵匡胤对武将的猜忌与压制。
  李三坚的话使得在场众人是心潮澎湃、热泪盈眶,特别是姚舆、章阚二将,想到这些年,宋官场之上的种种不公,均是感到异常伤心与愤慨。
  同时姚舆、章阚等人也明显感觉到了李三坚发自内心的重武重武将重兵事之心。
  如此之人,就算是为他死了,又有何妨?许多武将心中暗道。
  李三坚待众人稍稍平静下来之后,“沧浪”一声拔出吴王剑,插入沙地之中后接着说道:“兵者的荣耀不是嘴上说的,而是用我等手中的刀枪来争取的,是我等杀敌报国、浴血奋战来争取的,我等只有精忠报国、保境安民方能换取兵者无上的荣耀!诚然,上阵杀敌,死伤是难免的,但我要说的就是,作为一名武将,作为一名武人,作为一名兵者,死在战场之上就是兵者无上的荣耀!”
  “精忠报国!死无所惧!”姚舆、章阚一齐拨刀大呼道。
  “精忠报国!死无所惧!”
  “吼!吼!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5/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