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3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6/796

  李三坚的话极具蛊惑力、煽动力,使得众泉州军卒一起怒吼道,此时就算前面有刀山火海,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跳下去。
  长枪顿地发出的声音、士卒发出的怒吼声,是声震旷野、响彻云霄。
  “兵之胜负者,气也。兵士能为胜负,而不能司气。气有消长,无常盈,在司气者治制之何如耳!凡人之为兵,任是何等壮气,一遇大战后,就或全胜,气必少泄。又复治盛之,以再用,庶气常盈。若一用之而不治,再用则浊,三用则涸,故无常胜之兵矣。。。。。。。。”李三坚随后看着众人缓缓的说道。
  李三坚认为取胜之道,首在于气,也就是战斗意志,战斗意志强,就破敌如摧枯拉朽,否则就会处处被动,而战斗意志意志是不可能随时都能够保持的,因此如何在战前激发战斗意志就是个关键之处。
  李三坚见许多人脸露疑惑之色,于是微微一笑道:“气来自何处?气来自于民。兵者,在于安民止战。兵,出之于民,饷,出之于民。溯本探源,民为军旅之本。因此本官筹建泉州军之目的就是保境安民、捍御地方。”
  李三坚顿了一顿后接着说道:“兵者,保障民生,捍卫地方,故民出膏脂以供馈响。站着本官面前的你们,哪个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种的百姓?而你们又哪个不知耕作纳钱粮的苦楚艰辛?而此时泉州海贼肆虐,夺百姓之口食,害百姓之性命,若是我等不思杀敌报国、保境安民,不肯杀贼安民,百姓们养尔等何用?更何况尔等之父母、兄弟姐妹等家人均在泉州,杀贼安民,就是保家,就是保护尔等的亲人,既然如此,岂能不舍命杀贼乎?”
  李三坚心中非常清楚,慷慨激昂的演讲所激发的士气只能短时间的保持,最多持续数日也许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因此李三坚就给了他们一个信念,那就是保家,保护家人,这种信念必将会使他们长时间的保持旺盛的战斗意志。
  “杀!杀贼!”
  “千刀万剐了这些贼寇!”
  “李府尊,今后小的们就跟着你杀贼了,绝不后退半步,后退半步俺就是驴操的。。。”
  “吼!吼!吼!”
  李三坚的话算是说到这些泉州子弟兵的心坎上了,众泉州士卒均是目眦欲裂,恨不得立时面前出现几个海贼,将其碎尸万段。
  章阚、姚舆、许彪等人此时是终于对李三坚是口服心服了。
  从前别看章阚、姚舆、许彪对李三坚是恭恭敬敬的,但心中对李三坚这个文弱书生,还是颇有些不以为然的,但此时李三坚只一番话,就激发了不久前还是一群农夫之人的战心,因此他们心中不由得对李三坚是大为敬佩。
  如此之人,必将能够统帅千军万马,攻城拔寨、杀贼破敌是易如反掌。
  在场的所有人之中,只有山魁是神情淡然,原因就是只有山魁才知道自家兄弟的本事,并对此深信不疑。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宋之黑旗军
  所谓军队,所谓士兵最重要的就是要听从军令,而强兵就是在战场上能已一当十,将众齐心,众志成城,战必克,攻必取,骁勇善战,战无不捷,快如风,烈如火,一切行动听从军令,军令如山。
  “严军纪、明赏罚,此乃是古之治军之道。”泉州城外一处兵营之中,李三坚对众新募泉州军士卒说道:“犯了军法,必然会受到惩罚,任何人,包括本官,均概莫能外。有罚必有赏,你们要荣耀,要钱要粮要地,甚至要女人,在我泉州之内,本官尽我所能满足你们,但世上没有白吃的饭,这些东西,尔等必须拿战功来换。”
  李三坚随后看了看肃立的众人后,吩咐山魁、许彪道:“请军旗吧。”
  山魁、许彪等人闻言将一面黑色军旗捧了出来,并高高挂在了旗杆之上。
  诺大的黑色军旗之上绣着一颗硕大的血红色的狼头,狼头张开了血盆大口,露出两排令人胆寒的利齿。
  黑狼旗在海风中,迎风招展,旗上的红狼就如活的一般,随风而动。
  李三坚按剑走到了旗下,身后的红色披风在海风中随风微微飘荡。
  “此旗为‘黑狼旗’。。。”李三坚抬头看着黑狼旗,抚摸着旗角,就像抚摸自己女人般的,开口说道:“狗行千里吃屎,狼行千里吃肉,兄弟们,你们愿意吃肉还是吃屎?”
  “哈哈,我等当然愿意吃肉啊,何人还愿意吃屎啊?”
  “肉,吃肉!肉香,好吃。。。”
  众人一起狂笑道。
  “要吃肉就要拿出吃肉的本事,否则就要吃屎,或者被人当肉吃掉。”李三坚也大笑道:“要想不被人吃掉,自己首先要化身为狼,儿郎们,我们要像一匹饿狼一样,将对手一口吞掉,弟兄们,拿起你们的战刀,跨上你们的战马,让敌人在我等马蹄、钢刀之下颤抖罢,让敌人的女人在我等面前哭泣罢,让他们的财富成为你们的囊中之物罢。让泉州海贼就成为我等口中第一块香喷喷的肉吧,弟兄们,想不想?”
  “哈哈,想,想!”
  “吼!吼!吼!”
  众人一起大声吼道。
  李三坚随后趁热打铁的挥手大声说道:“至今日始,我泉州军就叫做黑旗军,大宋之黑旗军。至今日始,这面黑狼旗就是我军的灵魂,狼就是我等的化身,终有一日,吾必将黑狼旗插至北面,让我大宋黑旗军之名响遍大江南北,让敌军见到这狼旗就闻风丧胆,抱头鼠窜,你们也必将能因成为吾黑旗军的一员而自豪。”
  宋有许多军队,都有着各种的旗号或者番号,如禁军之中的骁骑、无敌、忠锐、威边、克戎、制胜、定功、平海等等,并且各部都有各部的旗帜,旗帜之上也是什么图案都有,豺狼虎豹、龙龟蛇蟒等等。
  上阵厮杀之时,均会打出“宋”字大旗,随后就是各部自己专用的旗号
  因此此时李三坚将新募泉州军命名为“黑旗军”,并用狼头为黑旗军的标志,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同时泉州“黑旗军”旗号一出,反倒引起了宋军各部的嘲笑或讥笑,一支杂役军也敢有旗号?不过若干年之后,他们就再也笑不起来了。
  此为后话,暂且不表。
  “吼!吼!吼!”
  众军卒一起狂呼。
  “李文书,宣读我黑旗军军令。”李三坚接着吩咐李纲道。
  李纲闻言走上前,大声宣布黑旗军军法。
  “临阵脱逃者,斩!”
  “临阵弃械者,斩!”
  “杀良冒功者,斩!”
  “不听号令者,斩!”
  。。。。。
  林林总总总共十八律五十八斩及一些处罚军规,主要包括军队的进退移动、作战指令等方面,还有就是关于逃兵的,如临阵时一人退却一人被斩,全队退却,队将被斩等等,然后就是关于安营扎寨等禁令,如一旦大军营寨安好,那就像是普通人家的房屋院落一样,没有扒窗户爬墙头的。所以官兵只能从营门出入,不管是将领军官还是普通士兵。都要说口号走正门,对上口号才可以放任出入,严禁在营地周围随意走动。还有就是平常赶路的时候,绝对不能让不同地方的军队或者普通百姓跟自己军队混在一起行动,一旦是敌军假扮的,很容易就被搅乱队形。
  李三坚面无表情听着李纲宣布军法。
  其实古往今来,无敌军队之所以无敌,诀窍无非就是一个字“杀”,古之善用兵者,能杀卒之半,其次杀其十三,其下杀其十一。能杀其半者,威加海内;杀十三者,力加诸侯;杀十一者,令行士卒。
  古往今来之名将,孙子、吴起、田穰苴、韩信、周亚夫、赵充国、杨素、岳飞、徐达、戚继光、年羹尧等,无一例外的都是军纪严酷,李三坚就是想让这些人知道什么是军纪,什么是军队。
  有重罚,也有重奖,就算是李三坚砸锅卖铁,也要重奖立下战功之人。
  当然光是赏罚分明也还是不够的,只是单纯简单的赏罚分明,让士卒们单纯的执行命令,有可能将士卒们变成如行尸走肉般的,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至今,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谁见过行尸走肉群体能够战胜强敌的?驱策有方的军队只能欺软怕硬,一旦碰到硬茬子,这套军纪严”、赏罚严明就不好使了。
  严厉的斩杀令就算再是严厉,只要原地相持的生命危险明显超过“后退者,斩!”的生命危险,你这“后退者,斩!”就是个狗臭屁!
  不就是“后退者,斩!”么?把老子惹毛了我先把你督战队宰了!你有杀人刀?老子也有杀人刀!老子手里杀人刀杀敌人不行,杀你们督战队还是管用!
  这也是李三坚给他们保家保家人之信念的主要原因。
  “最后,本官想说的是。。。”军法宣读完毕,李三坚看着表情严肃的众人微微一笑道:“我大宋黑旗军之将领目前只有军都指挥使、军都虞候、指挥使等,其余均未置,军不可无将,那么将从何来?将从你们之间选用,据教习情况而定。”
  他到底为何人?或者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李三坚走后,黑旗军诸兵将看着李三坚离去的背影,均是心中暗道。
  一名书生,按说是一副弱不禁风、文质彬彬的模样,可李三坚从其言行之中,却流露出杀了伐、铁血、血腥、残暴。。。
  。。。。。。。。。。。。。。。。。。。。。。。
  “叔兴,建军不易,治军更难,你有何困难,尽管道来便是。”骑在马上的李三坚对黑旗军首任军都指挥使姚舆说道。
  “师叔,目前最缺的仍是人、弓弩、铠甲等军械,千余人马,何谈为军?而军械更是匮乏,目前不要说弓弩等军械了,就连凸了毛的长枪都不能保证人手一柄。”姚舆闻言说道。
  姚舆“师叔”二字叫的是异常的恭敬,这大概是是姚舆头一次如此心甘情愿的称呼李三坚为“师叔”。。。
  “最为急需的就是弓弩?”李三坚点头问道。
  “正是!”姚舆点头道:“我朝军中战兵,弩者,十居四五,弓者十居二三,弓弩十居七八,只二三为枪、刀、盾,因此最缺的就是弓弩。”
  宋是有骑军,但其一是数量少,其二就是不如北虏强悍,因此只能用重甲步兵与弓弩等抵挡北方强敌,特别是用弓弩。
  大宋弓弩天下无双!
  “人只能给你这么多了。”李三坚闻言沉吟道:“弓弩、铠甲等军械尽全力打造便是,但这些都是需要钱的,哎,本官目前最缺的就是钱啊。”
  宋养兵所费,养一名禁军,年约五十贯上下,养一名厢军,年约三十贯上下,这还没包括赏赐、养马、伤亡抚恤等费用。
  而按李三坚的想法,泉州军要处处参照禁军标准,那么一千人每年所耗就是五万贯钱上下,而泉州舟师一年花费还要高些,原因就是舟师要造船等。
  此时泉州匪患,朝廷也许允许泉州多截流些赋税,但也是不够的,因此李三坚必须想办法解决泉州养兵之耗费。
  另外此时的泉州除了这一千黑旗军外,还有乡兵、土兵、蕃兵,这些半农半兵之人,虽耗费较少,但也要花钱的。
  怪不得许多地方驻军行卖酒等经商之举。。。军旅卖酒是李三坚从前在灵山县亲眼所见。
  军旅经商倒是个办法,李三坚心中暗道,不过只能是乡兵、土兵、蕃兵等杂役兵经商,千余黑旗军却不能经商,只能为教习、作战等事。
  不过就算是李三坚有足够的钱财养兵,也是不敢养太多的兵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黑旗军上千兵马几乎就是极限了。
  “姚军主!”此时章阚忽然开口道:“军中几乎都是弓弩手的话,若遇险隘等弓弩施为不得之处,又当如何?”
  “短兵相接,惟是刀斧取胜。”姚舆答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6/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