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2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5/796

  这下好了,果然李三坚被羁入了诏狱,是凶多吉少了,李清照心中暗道。
  “官人,此事可否问问公爹大人?”过了片刻,李清照开口对赵明诚说道。
  赵明诚之父赵挺之,不久前就被赵佶拔擢为御史中丞,执掌御史台,因而此时赵挺之愿意为李三坚出面说话,那么必将会是事半功倍。
  “此事已经惊动了圣驾,爹爹他也无法。。。”赵明诚闻言摇头道:“并且爹爹他。。。他好像一直对李翰韧存有恶感。。。”
  “夫人勿忧,此事我倒可以从太学院那里想想办法。”赵明诚见李清照一脸失望的模样,于是说道。
  。。。。。。。。
  数日后,宋东京开封府樊楼
  今日樊楼一如往常的热闹,来来往往的酒客、食客、游客是川流不息,樊楼之上的酒客、食客等如过江之鲫,平日里众人谈论的话题是天南海北的,是无所不谈,而今日谈论的话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李三坚怒毙赵沆之事。
  “死的好,死的妙啊,近日京城的公子、衙内们可老实多了,见了人也是规规矩矩的,不敢再行害民之事了。”一名满脸大胡子的酒客一边大口喝酒一边说道。
  “兄台所言甚是,何止老实了,简直是夹着尾巴做人了,哈哈,痛快!痛快!”一名食客大呼痛快。
  “此事为状元郎之功啊,李三坚不愧为我大宋状元郎,忠直清正,是嫉恶如仇,不惧权贵,怒毙当朝国公,为民申冤。如此之人,在大宋历朝历代也是极为罕见的,可谓是少年‘包青天’啊!”一名年长酒客大声说道。
  “老丈所言甚是,只可惜。。。只可惜。。。只可惜此时状元郎已被下了大狱了,可谓是天不佑人也!”一名食客叹道。
  “什么?状元郎被下了大狱?你从哪里听来的?何时发生的?你是怎么知道的?”众人闻言均是大吃一惊,连连问道。
  “在下外侄为皇城司之人,此事是千真万确的,就在数日前,宫中来人于宣德门外带走了李状元,羁入了诏狱。。。。”食客答道。
  “砰!”满脸大胡子酒客将手中酒盅重重的的顿在了木桌子之上,酒水洒了一桌,同时也将众人吓了一跳。
  “为民做主的清官居然被下了大狱?狗朝廷为何总为如此天怒人怨之事?”大胡子酒客随后怒道。
  “哎,哎,壮士慎言啊!小心隔墙有耳啊。。。”年长酒客闻言连忙劝道:“其实依老夫看来,状元郎与此事也有过错的,擅行此举也是颇为不妥的,正月十五为上元佳节啊,何曾听说过此日施刑的啊?再怎样,也要等人过完节再说嘛,朝廷将状元郎羁入大狱亦是情有可原的嘛。”
  “放你娘的驴骚屁!”大胡子酒客闻言怒道:“赵沆此贼一日不除,天下一日不得安宁,状元郎为民除害心切,这难道还有错吗?”
  “听说朝廷还要将状元郎处死呢!”
  “什么?朝廷要处死状元郎?”
  “不行,我等决不容如此,决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如此清正之官被朝廷处死。”
  众人闻言顿时大怒,纷纷为李三坚鸣不平。
  “诸位兄台,此人姓李名三坚,是哪里人氏啊?”此时一名听得津津有味的,年约十七八岁的少年开口问道。
  “琼台儋州人氏,其母乃是个黎人,其父倒是个汉人,是半夷半汉之人。”一名食客答道。
  “非也,非也。”年长酒客为了显示自己的见多识广,于是就开口反驳道:“李状元非琼台儋州人氏,琼台儋州只不过是其父流配之所,李状元祖籍福建路,为邵武人。”
  “福建路邵武人氏?”少年人闻言后是愈发的好奇,于是接着问道:“其父乃是何人啊?”
  “唱第之时不是已经说了啊,李状元的父亲姓李名清,其祖父姓李名序。”一名酒客答道。
  “什么?”少年闻言顿时楞在当地,久久不语。
  “太学院学子伏阙上书了!”正在此时忽然有人大喊道。
第三百一十七章
血气方刚
  宋建中靖国元年二月某日
  此日天色十分昏暗,墨色浓云挤压着天空,沉甸甸的仿佛要掉落下来一般,压抑得整个开封府仿佛都是静悄悄的,并使人心情十分沉重。
  此时已过巳时,天色仍是伸手不见五指,大白天的还需点燃火烛照明。
  如此不算什么异象的普通天象却有人硬往人身上扯。
  “陛下,臣有本奏!”宋皇宫勤政殿中,诸事议毕,新任御史中丞赵挺之出班奏道:“臣受皇命初勘开封府府衙左厅判官李三坚一案,微臣以为李三坚身为法司之人,掌刑讼之事,却知律违律,竟于元月十五上元佳节,擅动刑罚,擅杀当朝国公,此为我天朝从未有过之事,实为骇人听闻之极。依我大宋律令,法官违法,当罪加一等。微臣伏乞陛下下旨,法办此人,以正国法,以明视听。”
  若是赵明诚、李清照在朝堂之上,定是会感到吃惊,夫妻二人心中也清楚,赵挺之对李三坚素来怀有恶感,但无论怎样,李三坚与赵挺之之间并无深仇大恨,两人几乎连面都未见过,而此时的赵挺之却欲置李三坚于死地。
  “微臣所奏与赵挺之同!”右谏议大夫陈次升出班赞同赵挺之之言道:“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事能成者无有也。我圣朝堂堂宗子,安能说杀就杀了?宗子是否有罪,岂是他一个小小判官能够断之?开封府府衙的手伸得也太长了吧?居然能替刑部、大理寺、大宗正司做主了?还于正月十五上元佳节害死了魏国公,如此草菅人命,决不可轻饶。”
  陈次升随后持笏躬身,郑重的对赵佶说道:“近日黑云压城,天降如此异象,实乃为朝堂之上有奸邪之人,微臣伏乞陛下,除此奸邪,以正朝纲,以匡国法,以明天日。”
  赵挺之、陈次升等人还是老样子,矛头直指当朝宰执,抓住一切机会,欲扳倒之,若不能立即扳倒,也要除其羽翼,就算是一片小小的羽毛,也要拔去,假以时日,这头大鸟羽毛被扒光了,就成了一头肉鸡,也就可以任人宰割了。。。
  “阴云之象虽为罕见,但在冬日也不是没有,就此与李翰韧相干连,是否有些牵强附会?”赵佶闻言沉吟道。
  曾不等人闻言心中顿时大喜,到了此时,众臣如何听不出来赵佶的意思?看来赵佶是欲宽宥李三坚了。
  实际情况确实如此。
  赵佶是以神宗皇帝第十一子的身份继承皇位的,并不是以神宗皇帝现存于世年龄最长者继承的,因此暗地里对赵佶继承皇位一事是颇有非议的,是潜流暗动,特别在皇室宗亲之中更是如此。
  话说这个世上又有何人甘心将皇位拱手让于他人?又有何人甘心被他人夺去皇位?
  一些皇室宗亲表面之上是山呼万岁、五体投地,暗地里却是咬牙切齿。
  此时李三坚杖毙宗子赵沆,可以说是不经意间帮了赵佶一个忙,就是极大的震慑住了一些蠢蠢欲动的皇室宗亲,原因就是李三坚为赵佶的潜邸之臣,为赵佶的心腹臣下。
  不过李三坚到底是有意还是无意就无从知晓了。
  因此此时依赵佶的本意,根本不想惩处李三坚,反倒是想重重的奖赏于他。
  赵佶下旨将李三坚羁入诏狱,不过是碍于重病缠身向太后的面子,同时也在安抚众皇室宗亲。
  “夫刑赏之本,在于劝善而惩恶,帝王所以天下划一,不以亲疏贵贱,而轻重者也。”领会了赵佶的意思,就有大臣出班反驳赵挺之等人道:“魏国公赵沆不久前即被羁入宗正寺,受杖罚铜,以惩其罪,可其却不知悔改,居然假扮贼盗,绑了开封府府衙李判官的家中女子,勒索钱财,如此害民之人,李判官依律断之,怎能为草菅人命?陛下,要说李判官之罪,只能追其越权之罪,而非草菅人命之罪。”
  “哈哈。。。!”赵佶听到此处,不由得笑出了声。
  众臣见状均是愕然的看着赵佶。
  你再怎么袒护自己的心腹之臣,也不至于当众发笑啊?这成何体统?许多大臣心中暗道。
  赵佶也意思到了自己有些失态,于是憋住了笑,对侍候在一旁的梁师成说道:“梁师成,你来念念李翰韧的请罪疏。”
  “奴婢遵旨!”梁师成躬身接旨,随后取过李三坚的奏疏在朝堂之上大声念了起来:“民者,国之本也。财用所出,安危所系,当务安之为急。。。。。。。。”
  李三坚的奏疏前面一段均为大道理,这些大道理不但众臣是烂熟于心,就连赵佶也是耳朵里已经听出老茧了,没有什么新鲜之处。
  不过片刻之后,李三坚的话风立转,使得众臣不禁愕然。
  “罪臣年二十有一,乃为血气方刚之人,赵沆此贼坏我家人,臣实在忍无可忍,恨不得手刃此贼,但罪臣为陛下亲点法司官,不得不依律而行。。。”
  赵佶、众臣听梁师成念到此处,均是不禁莞尔。
  李三坚奏疏前面一段讲的是大道理,李三坚是为国为民,除去赵沆,而奏疏后半段却承认自己乃是因为私仇从而杖毙赵沆。。。
  曾布、韩忠彦等朝廷老臣均是摇头不已。
  为国为民,这个理由已经是非常充分,可你李三坚又何必画蛇添足?就算是你李三坚与赵沆有私仇,也不至于如此的宣之于众吧?
  不过此时朝堂之上,同情李三坚之人是越来越多了,话说这个世上谁人又能容忍自己的女人被他人糟蹋?
  就算是李三坚提刀相向,手刃赵沆,也是情有可原的,许多人心中暗道,包括赵佶。
  “曾卿家,你以为如何?”赵佶随后问向曾布道。
  “陛下,老臣以为王子犯法,当与常人同罪。”曾布闻言答道。
  赵佶闻言点头问向左相韩忠彦道:“韩卿家,以为如何?”
  “陛下!”韩忠彦答道:“老臣赞同曾公之言,王子犯法,当与常人同罪。李三坚身为开封府府衙判官,确有越权之实,当惩处之。”
  曾布与韩忠彦的话倒是一摸一样的,当所指之人却是大相径庭。。。
  正在此时,勤政殿之外忽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众人隐隐约约的还听到一阵呼喊之声。
  须臾,一名内臣气喘吁吁的奔进殿中向赵佶禀报道:“陛下。。。陛下。。。太学院太学生伏阙上书,还有。。。还有。。。”
  “还有什么?”赵佶闻言皱眉问道。
  “还有数万百姓亦是聚于宣德门之外。”内臣答道。
  “他们喊些什么?”赵佶又问道。
  “忠直之臣岂能杀?他们。。。他们要朝廷立即放了李判官。”内臣答道。
  “胡说八道!”赵佶闻言怒道:“朕什么时候说过要杀李翰韧了?朕只不过是想问问他,这难道还不行吗?”
  。。。。。。。。
  “官家。。。奴婢斗胆问问,官家有何为难之处吗?”自勤政殿回到寝宫之后,梁师成见赵佶一副六神无主的模样,于是大着胆子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5/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