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2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6/796

  “朝堂之事你不是已经知道了吗?朕有心。。。可太后那里又该如何交代?太后还在病中,眼看着就。。。”赵佶闻言叹道。
  赵佶为端王之时,就宽待下人,下人有何犯上之举,只要不是太过分,赵佶均不在意,此时为帝也是如此,一般不会因为一句话而责罚宫中宦官、宫女等人。
  话说赵佶自幼父母双亡,因而有时候反倒是觉得这些服侍在左右的内侍、宫女们较为亲近,并将他们视作亲人。
  “官家,奴婢以为,李三坚此人如此胆大妄为,该当惩处,太后那里也应该给她个交代,不过。。。”梁师成想了想后接着说道:“此时官家处置李三坚,不必太重也不必太轻。”
  “不必太重也不必太轻?”赵佶沉吟道。
  “官家!”梁师成接着说道:“李三坚此人已得民心,在民间已是颇有声望,若此时官家对他处置太重,岂不是违了民意?这有损官家您的名望啊,可若处置太轻,太后那里却又无法交代,因而此事官家当小心斟酌一二。”
  梁师成话中有话,同时赵佶也是个聪明之人,于是赵佶旋即就明白了梁师成话中隐含的意思。
  一个朝廷官员是可以得到民心,但不能够太得民心,最起码京师之内是不允许如此的。
  “依你之见,该当如何?”赵佶随后问道。
  “官家!”梁师成闻言答道:“奴婢曾经听闻先帝说过李三坚此人,先帝曾言李三坚此人是柄利剑,既能伤人,亦能伤己,既然是柄利剑,需当好好磨砺,如此方可为陛下之剑。”
  赵佶闻言大喜,拍了拍梁师成的肩膀后笑道:“梁卿家还记得先帝之言,真是难为你了。”
  李三坚是柄利剑一事,赵佶也仿佛听赵煦说过,因此此时是颇为赞同梁师成之言。
  同时赵佶对梁师成是愈发的另眼相看,从前只不过将其当做一名奴仆,但此人见识不凡,今后也许可担当重任。
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港全舆图
  宋之诏狱多为临时性的,并不常设。也就是说只要皇帝下诏就形成了诏狱,其鞫狱衙门也是如此,皇帝下诏由何衙门鞫狱,那么此衙门就临时成立一个机构,名曰“制堪所”或“根勘所”。
  李三坚一案,赵佶下诏,由御史台按鞫,那么御史台就抽出人手审理此案。
  诏狱不常设,那么其羁押人犯之地也是如此,诏狱形成之后,临时监狱就由以官舍充,但不得占用学舍、驿庙、寺观。
  李三坚临时羁押之处就是个官舍,还是个环境较为幽静、优雅的官舍。。。
  官舍为一个封闭的院子,院子当中种着一些柏树,参天柏树遮蔽住了阳光,院中也就显得异常的幽静。
  整个临时充作诏狱的官舍,除了门口有些皇城司的兵卒警戒并不许闲杂人等靠近之外,看不出与一般官舍有什么区别。
  不过此时幽静的诏狱却被一片嘈杂之声打破。
  “状元郎,你这是画的何物啊?”
  “你眼睛瞎了啊?状元郎画的是大海啊,喏,这是海,这是船。。。”
  “不但有大海、舟船,还有港口呢,只不过这些舟船为何都在冒烟?”
  “就是,就是,舟船冒烟岂不就是着火了?着火的舟船还能继续行驶吗?”
  “船上做饭不也要冒烟吗?”
  “砰。。。。”
  “哎哟!”
  “你猪脑子啊?你家做饭还冒出滚滚浓烟?”
  此时看守李三坚的御史台众官吏均成为了李三坚画作的忠实观众,围着李三坚刚刚画成的一副画作是议论纷纷。
  “哈哈,此为蒸汽轮船,蒸汽轮船当然就要冒烟咯。”李三坚闻言哈哈大笑道。
  李三坚被皇城司之人羁入御史台设的诏狱之后,也就过了两次堂就再无动静了,于是闲着无聊之际,就重操旧业,以绘画自娱自乐。
  李三坚为皇帝亲自下诏羁入诏狱的钦犯,在皇帝有新的旨意之前,御史台是不敢妄动的,不能用刑、不能逼供等等,还得好吃好喝的伺候着,李三坚少了一根寒毛都是不好交代的。
  于是李三坚在诏狱之中就过上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悠闲日子,李三坚也因此还长胖了不少。
  而大宋堂堂新科状元郎,李大官人闲得蛋疼之际,欲吟诗作画、挥毫泼墨,众御史台官吏又岂能不满足他这个小小的雅兴?
  话说李三坚再提一些更加过分的要求,如寻一风月女子以解寂寥之苦,御史台说不定也能满足呢。。。
  李三坚自为开封府府衙右厅推官以来,几乎每日里是公务缠身,连睡觉都是掐着时间的,因此哪里还有重操旧业的机会?
  此时李三坚乐得清闲,并绘出了一副少有的得意之作,立体画《南港全舆图》。
  “蒸汽轮船?李状元,何谓蒸汽轮船啊?为何冒出如此滚滚浓烟?”一名御史台官吏好奇的问道。
  “呃。。。所谓蒸汽轮船是不为人力、畜力或风力所动的。”李三坚一边欣赏着自己的画作一边答道。
  “不为人力、畜力或风力所动,那么靠什么行船啊啊。”一名官吏更为好奇的问道。
  “煤。。。靠烧煤行船,因此蒸汽轮船才会冒出滚滚浓烟。”李三坚答道。
  “煤?烧煤?”
  “状元郎啊,下官一直认为状元郎乃是个随和之人,可没料到状元郎竟如此戏弄我等,烧煤行船?你也不怕将舟船点咯?”
  “哈哈哈哈!”
  众人顿时发出一阵大笑,同时没有一人相信李三坚所言。
  不过李三坚倒也没生气,坐了下来,双手抱膝,翘着二郎腿,摇晃着脚尖,笑吟吟的看着众人发笑。
  李三坚没有再继续解释或者争辩,李三坚也无法解释,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不论这样,状元郎之画可谓是神来之笔,巧夺天工是也。。。”此时一名御史台官员挤开众人,伏下身子,细细的欣赏着平铺在院中石桌之上的《南港全舆图》,一边欣赏一边感叹道。
  官员因长坐而形成的大屁股还晃来晃去的,几乎将他人的视线都挡完了。。。
  《南港全舆图》所描绘的是一幅海港画卷。
  蓝天白云之下就是深蓝色的海湾,海湾之中有两道数里长的长堤,就像两条巨大的双臂环抱着海湾。
  海湾之中除了川流不息、往来游弋的各种船只之外,就是矗立在海湾之中的码头。
  码头之上有蕃商、胡商、伙计、挑夫、车夫、小厮等许多人,众人均在忙碌着,有验货的,有讨价还价的,有搬运货物下船的,也有许多官吏检验货物、核定等等,还有许多专门做胡商生意的汉人商贾忙着拉生意,远处海面上有许多海上巡检司的船只来回游弋。
  《南港全舆图》李三坚使用的是立体画手法,且画的极为精致,就连码头忙碌之人脸上的胡须都清晰可见,蕃商或胡商蓝色眼珠子居然还隐隐闪烁着蓝色光芒。
  观看此画,使人顿生身临其境之感,并使人爱不释手,不禁生出欲占为己有之心。
  “滚开!”大屁股御史台官员挡住了众人视线,而此时忽然一旁传来一身低喝声。
  喝声有些怪异,似乎是捏着嗓子发出的声音。
  众人心中一惊,均转过头来,只见身后不知何时出现了数人,其中数名明显为宫中内侍打扮,并簇拥了一名披着黑色大髦之人。
  大屁股御史台官员见状顿时大惊,忙不迭的躲到一边去了。
  大屁股御史台官员可是上过朝的,见到披着大髦之人又岂能不认识?
  披着大髦的人随后走到桌边,双手撑着石桌,欣赏着李三坚的《南港全舆图》,一边欣赏一边叹道:“吾许久未见如此佳作了,真乃精妙绝伦也!鬼斧神工,非人间之物!”
  “陛。。。陛。。。下。。。。?”李三坚见状自软椅之上一跃而起,身法是灵便之极,看着当今圣上,神宗皇帝第十一子赵佶,结结巴巴的说道。
  “李翰韧好兴致啊,居然此时此刻能做出如此佳作?”赵佶随后转头看着李三坚微笑道。
  “陛下!”李三坚闻言硬着头皮答道:“微臣居于此地静心思过,之所以静心,方能绘出此画。。。”
  赵佶闻言微微点了点头,暗暗称是。
  赵佶于书法绘画方面造诣亦是匪浅,当然也明白,绘画之人要想做出一幅满意的画作,非静下心来不可,只不过李三坚静心思过,居然思出一幅《南港全舆图》出来?使得赵佶感到啼笑皆非的。
  “臣等叩见陛下,吾皇圣安!”众人反应过来之后,于是与李三坚一身躬身行礼道。
  “圣躬安!”赵佶极不耐烦挥手道:“罢了,免礼平身。”
  赵佶对这些俗礼是不在意的。
  “李翰韧,你还知道有过?今日朕倒想听听你有何过错?”赵佶随后不理其他人,看着李三坚问道。
  “陛下,微臣思之再三,臣之过有三。”李三坚闻言坦然答道:“不应与正月十五施行,此一过也;不应于宣德门外施行,此二过也;当请得陛下旨意,方可施刑,此三过也,此也是微臣最大的过错。”
  “哎,李翰韧啊,难道朕就如此不值得你李翰韧信任吗?你就如此信不过朕吗?”赵佶闻言说道。
  “微臣死罪!请陛下降罪!”李三坚跪下磕头道。
  虽“南揖北跪”,虽宋人是以作揖行礼为主,但当行大礼之时就得行大礼,此时李三坚请罪,就得跪下行大礼。
  就是信不过,虽李三坚态度是异常惶恐请罪,但心中仍是不岔,周方庚一案,赵沆第一被李三坚擒获,不都是赵佶下旨轻判的吗?那么这次李三坚当然就信不过赵佶了。
  “起来说话吧。”赵佶见状对李三坚说道:“其实有些事情你是不明白的,宫中之事也并不是完全就由朕做主的。”
  “陛下,既然陛下如此说,那么微臣也说句心里话吧。”李三坚闻言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6/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