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2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1/796

  李三坚可不是如此迂腐之人的。
  “卿家!”赵佶见李三坚脸上阴晴不定的,于是说道:“为何闷闷不乐的?”
  “哦,禀官家,微臣忽然想起府衙之中的一些案件,因此。。。”李三坚闻言连忙以开封府府衙之中的事情搪塞。
  “呵呵,卿家真是勤政。”赵佶闻言看着李三坚问道:“周吏人一案,卿家是否对朕心怀怨言?”
  当然有怨言,李三坚闻言愕然看着赵佶心中暗道,周方庚一案没有赵佶护着,或者说赵佶全力支持李三坚的话,定能将其一干人等严惩。
  不过虽李三坚满腹埋怨,但此时怎能明言?不但不能明言,连神色也不能表现出一丝半毫。
  对皇帝存有怨言,那么做官也就做到头了。
  “官家!”李三坚心中念头快速转了一圈后答道:“千万不要吓唬微臣啊,微臣自绍圣四年就跟随陛下,至今已四年了,在此四年间,陛下恩遇于微臣,可谓是恩重如山,陛下待微臣如兄如师,臣坚哪里敢有怨言?”
  李三坚的这句话倒是实话,曾经的端王赵佶在李三坚最困难的时候收留了他,不但解决了李三坚的后顾之忧,同时还在经义、文章等方面给予了李三坚不少帮助,可谓是李三坚的半个师父,可以说没有赵佶,就没有李三坚的今天。
  李三坚不是个忘恩负义之人,此情此恩,李三坚一直铭记在心。
  李三坚说到动情处,眼角都有些湿润了,赵佶见到不由得叹道:“难为你还记得,哎,朕兄弟虽多,但其实朕自幼也是很孤独的,朕自幼父皇、母后也是先后离世,此与你和曾相似啊,因而你我之间乃是半师半友。”
  赵佶始终是以李三坚的师父自居。。。
  “陛下!”李三坚抹了把眼泪后又道:“官家问起周吏人一案,微臣有何想法,微臣此时心中只是有些伤心。。。”
  “伤心?”赵佶闻言诧异的问道。
  “正是!”李三坚答道:“微臣伤心的是,微臣年少,少不更事,恶吏如此祸害我大宋江山社稷,可微臣却无法为陛下分忧,微臣此时深感无力之极。”
  李三坚此言带着一丝隐隐的劝谏的意思,但李三坚先打出感情牌,然后再做出一副自伤自怜的模样,料赵佶能够接受。
  这种劝谏方法亦是出自《鬼谷子兵法十三篇》,李三坚活学活用,用在了赵佶的身上。。。
  李三坚希望赵佶今后对待如周方庚这种恶吏万不可心慈手软,一定要杀一儆百,否则将会严重影响宋律的公正性。
  果然赵佶闻言又是长叹了口气后道:“朕知道你为了大宋江山社稷,为了朕,实乃是位忠臣直臣,可你要知道,宫中之事,朕有时候也是做不了主的。”
  赵佶与李三坚算是半师半友,此时两人又喝了不少酒,赵佶此言就是肺腑之言了,算是对李三坚吐露了心声。
  太后向氏此时的身体是越来也差,虽仍在“垂帘听政”,但却是少有理政了,几乎是赵佶做主了,不过虽然如此,赵佶仍是不得不顾忌向太后,向太后的人,赵佶也不敢轻易动他们。
  李三坚点点头,也不再说什么了,宫中之事,能够不参与就不参与,能够少掺和就少掺和。
  话说宫中之事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掺和的,基本上掺和进去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对此,李三坚是心知肚明的。
  “行了,不说这些事情了。”赵佶随后问向李三坚道:“朕记得你在礼部试之时写过一篇文章,名为《边策问》,其中对西戎边事是颇有见解,朕很好奇,你明明是琼台儋州之人,为何对西戎之事如此了解?”
  “官家!”李三坚闻言答道:“谈不上了解,只不过微臣在端王府之时,纵览史书,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心腹之患与癣疥之疾的区别,秦之有韩也,譬如木之有蠹也,人之有心腹之病也。夫齐之于吴也;疥癣之病也。此时西戎为吴之齐,而北虏方为秦之韩。癣疥之疾不足惧,心腹大患才是最可怕的。”
  李三坚很想说其实大宋的心腹大患不是西夏也不是契丹,而是最北面的女直,也就是女真,同时李三坚又想说内政不理才是心腹之患。
  但此时李三坚不敢说,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李三坚顿了一顿接着说道:“因此微臣还是这种观点,能够不对西戎用兵就不要用兵,尽量与其交好,甚至尽量忍让,此时当集中全力应对最北面的北虏,陛下,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哼,西戎僭越称帝,叛我自立,并且不断寇边,袭扰我朝军民,攻城略地的,如此,怎样才能与其交好?”赵佶尚未说话,一旁的童贯冷哼了一声道:“难道非要忍声吞气吗?如此我大宋颜面何在?我朝历代先皇无不以收复河湟、河朔等地为己任,如此不用兵怎样才能收回来?等着贼子们拱手相让吗?还是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能要回来吗?”
  一般来说,皇帝在与大臣论事之时,内侍们怎敢胡乱插嘴?弄不好会被拖出去乱棍打死的。
  可赵佶是个较为随和之人,对待下人较为宽厚,同时赵佶自幼父母双亡,在宫中长大,身边一天到晚的围着一群内侍、宫女,因而赵佶是从骨子里对他们是信任的,甚至可以说是信赖、依赖。
  赵佶闻言丝毫不以为忤,端着酒盅笑嘻嘻的看着李三坚,等待他的回答。
  “可其紧要之处在哪里?”李三坚也喝了不少酒,闻言心中顿时有些生气,于是反驳道:“其紧要之处在于你根本就拿不下西戎,
自我朝仁宗皇帝宝元二年以来,我天朝与西戎的战事已经断断续续的持续了六十年之久,在此六十年间,我朝除了劳民伤财、耗费国力使得国库空虚,还得到了什么?得到过一寸土地吗?就算得到也很快失去,根本就拿不稳,如此又何必与西夏用兵?”
  李三坚随后对赵佶说道:“陛下,微臣仍是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那就是不到有实力将其一举击败,不到有了灭其国的能力,万不可轻易与西夏动兵。”
  与西夏的和与战,自仁宗朝开始,直到现在,皇帝、朝廷大臣之间不知道争论了多少回了,直到目前为止,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纠缠在一起,争论不休的。
  李三坚也不敢保证自己的观点就是对的。
  同时李三坚也不想掺和到这种事情当中去,可童贯如此言语,使得李三坚不得不出口反驳。
  “你又怎知目前我天朝无力全取西戎?”童贯闻言道:“若我天朝上下一心,全力与西戎一战,必能灭其国,诛其族,可就是因为你们这些文人啰嗦的紧,瞻前顾后的,从而贻误了战机,西戎战事也是久拖不决,小子,知道什么是贻误战机吗?料你也不懂军伍之事。”
  “我是不懂!”李三坚气往上冲,大声说道:“可我也知道未虑胜,先虑败,故可百战不殆的道理,无必胜的把握,绝不可轻易动刀兵。”
  李三坚说完,端起酒盅,猛灌了一口,喝的太急,就剧烈咳嗽起来。
  赵佶见状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第二百六十四章
误打误撞
  “你说我是纸上谈兵吗?”李三坚醉醺醺的问向扶着自己的一名小黄门道。
  赵佶召李三坚饮酒,饮的是一种名为“蔷薇露”的御酒,产自禁中御酒库,味道是甘甜芳香,使人回味无穷。
  这种酒不要说一般士庶百姓喝不到,就连一般的朝廷大臣都无法品尝,属于宫廷专用御酒。
  不过酒再好,喝多了一样会醉。李三坚与赵佶等人开怀畅饮,于是乎就喝醉了,并且醉得还不轻。
  在酒席之上,李三坚与童贯就西夏战事激烈辩论了起来,之后被童贯指着鼻子痛骂为“纸上谈兵”。
  李三坚耿耿于怀,于是醉醺醺了问向一名小黄门。
  “哎哟,奴婢哪里知道啊?李相公,你快走吧,晚了,宫门就关闭了,那么就不好出去了。”小黄门扶着李三坚哭笑不得的说道。
  同样喝得差不多的赵佶命人将李三坚送出宫去,不过宫中是不允许骑马乘轿的,于是李三坚只好由两名小黄门扶着向宫外走去,在宫门之外再差一顶小轿将他送回家去。
  “李判官。。。你。。。为何不走了?”走着走着,小黄门忽然发现李三坚躬着身子,面如土色,头上黄豆般大小的汗珠顺着双颊就流了下来。
  “我。。。我。。。本官。。。净房在哪里?我。。。要如厕。。。”李三坚单手抚着小腹,支支吾吾的说道。
  两名小黄门闻言差点没笑出声来。
  与皇帝在一起是这样的,有的时候皇帝长篇大论的一讲就是好几个时辰,听训的大臣有屎有尿都得憋着,否则就是对皇帝不敬。
  据说曾经有大臣甚至憋晕了过去,下来之后落下了一身的毛病,就似乎是生了场大病般的。
  李三坚也是如此,灌了一肚子的酒水,一直没有机会如厕。。。在殿中坐着还好些,还能勉强对付,可出来这么一走,再这么一颠,就实在忍不住了,再憋李三坚估计要尿裤裆里了。。。
  “李判官内急,那就快去啊,千万别憋出个什么好歹来。”两名小黄门甚是理解李三坚,连忙说道。
  “净房在哪里啊?”李三坚满头大汗的问道。
  “从这里往右拐,再左拐,再右拐,再绕半圈,穿过一个小巷就到了,李判官,快去快回,小的们在这里等候。”一名小黄门指着前方说道。
  “哦哦,知道了。”
  往右拐,再左拐,再右拐,再绕半圈,穿过一个小巷,这条路指的。。。就跟个绕口令般的,李三坚心中默念了三遍,就急急忙忙的,逃命似的奔了过去。
  李三坚不明白为何他们不带自己去?但此时已容不得李三坚开口细问了,再问李三坚真的要尿裤裆了。。。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一泡差点憋死人的尿下去,李三坚顿感神清气爽,感到异常的舒坦,再加上美酒的刺激,顿时感到身子飘忽忽的,是似乎是要飞起来的一般,哼着小曲自净房之中走了出来。
  往右拐,再左拐,再右拐,再绕半圈,穿过一个小巷。。。于是李三坚又寻路返回。
  李三坚本是个聪明人,且记忆力超群,可因此时处于醉酒状态,醉得脑壳都有些麻木了,从而浑然忘了返回之路应当与来时之路是相反的。。。
  人呢?等候自己的两名小黄门跑哪里去了?许久许久之后,李三坚是越走越心慌,一路之上除了远处有些似点点繁星般的灯火之外,路上却是黑灯瞎火的,同时一路之上也是空无一人。
  此时的李三坚是愈发的心慌,跌跌撞撞的行走在大宋空荡荡的皇宫之内。
  此时天已经黑了,冷风徐徐,而醉酒之人是最怕见风的,因此冷风吹在李三坚身上,使得李三坚酒醉得愈发厉害了,直欲呕吐。
  “站住!何人?干什么的?”正在此时,远处出现了数盏灯火,于是李三坚像见到救星般的走了过去,可还未靠近,就听到数声喝问。
  “本官开。。。开封府。。。府衙判官李三坚。。。”喝问之人是数名持戈铁甲宿卫,于是李三坚取下腰牌递了过去,同时口齿不清的连连说道。
  “李判官,为何深夜来此?”宿卫辨明李三坚的身份之后,均是诧异的问道。
  “这里是哪里?”李三坚反问道。
  “宫门,出了这几道门就出宫了。”宿卫答道。
  “哦,好,本官奉旨进宫喝。。。议事,此刻欲出宫回住处。”李三坚虽口齿不清,但众宿卫还是明白了李三坚的意思了。
  议事?鬼才相信,一身的酒味,明显是个酒醉之人,不过李三坚身穿文官袍服,是个书生文人,身上除了一块官牌与一块笏板之外,就别无旁物,因而众宿卫总不能将李三坚当作刺客逮了吧?
  只不过众宿卫均是感动异常纳闷,纳闷李三坚既然要出宫,为何无人相送?就等一个酒鬼在皇宫之中窜来窜去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1/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