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2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0/796

  “某姓杨,奉旨请李判官入宫。”杨戬对李三坚说道。
  “微臣遵旨。”李三坚心中虽莫名其妙的,不知赵佶为何让自己进宫,但天威难测,只好接旨后对杨戬施了一礼后说道:“原来是杨中官,下官有礼了,不知陛下招微臣进宫所为何事?”
  看来兄弟今日欢聚是泡汤了,李三坚心中是暗暗恼火。
  “李判官请上马再说。”李三坚年轻英俊,且语气极为恭顺,使得杨戬对李三坚好感倍增。
第二百六十二章
胡阉
  宦官,亦被称作寺人、阉人、腐人、貂珰、内侍等等。
  一般来说,宦官出身较为卑贱,阉割入宫之后,地位也是极为低下,自称或被人称作奴婢或奴才。
  不过往往这种人自尊心极强,生怕被人瞧不起,就算明知道如此,也不能当着他们的面显露出来,否则必然会引起他们的愤怒。
  宋人,特别是文人士大夫阶层虽表面之上对一些位高权重的宦官礼遇有加,但其中在骨子里是瞧不起宦官的,认为他们是不完整的人,是天生的贱奴。
  李三坚倒没有如此想法,心中反倒是有些同情他们,因此与杨戬等人谈谈笑笑的骑马向宫中走去。
  “杨中官”李三坚骑在马上问道:“陛下召微臣何事啊?可否透露一二?”
  难道是周方庚之案又有变数?李三坚心中暗道。
  “其实也无甚大事。”杨戬闻言瞧了瞧四周后,低声对李三坚说道:“陛下心烦意乱的,今日召李判官入宫,只为使你陪陛下饮酒解闷。”
  李三坚态度恭顺,博得了杨戬等内侍的不少好感。
  当初李三坚殿试辩论之时,曾经口出不以出身论等言词,当时杨戬也在场,对李三坚就有了好感,同时还有些同病相怜的感觉。。。
  “心烦意乱?陛下为何事烦心啊?”李三坚希望杨戬透露一些消息,自己也好应对。
  “某也不清楚。”杨戬摇头道。
  是不清楚还是不敢说?李三坚闻言也不好再问了,点点头,抚摸了一下胯下神骏御马的柔顺鬃毛。
  “李判官可识得童供奉?与他有什么间隙吗?”过了片刻,杨戬忽然开口问道。
  “哪个童供奉啊?下官着实不知,间隙?都不认识他,谈何间隙啊?”李三坚愕然问道。
  “童贯童供奉啊,还有哪个童供奉?”杨戬微微一笑道。
  童贯?李三坚闻言惊得差点一头栽下马去。。。
  童贯大名,李三坚如何不知?
  在《水浒传》中,童贯任枢密使,掌朝廷军事大权,曾统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泊镇压宋江义军的时候,却中了十面埋伏,被杀得丢盔弃甲、落花流水,只身逃回了汴京。。。,是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般的人物。
  八十万大军居然被宋江等草寇杀的丢盔弃甲的。。。
  又一贼出现了,此时李三坚心中哀叹。
  间隙?自己自来到这世上以来就没见过此贼,如何与他有间隙?李三坚心中暗道。
  “李判官勿慌,宫中自有梁供奉照应,某也能为李判官说几句话的。”杨戬见骑在马上的李三坚摇摇欲坠的,以为是被童贯有间隙一事给吓的,于是宽慰道。
  “多谢了!”李三坚摇摇头,拱手谢道。
  蔡京、高俅、童贯这些个鼎鼎大名的人物此时一个个的出现在了李三坚的面前,使得李三坚心惊且异常郁闷,郁闷的原因就是李三坚成为了蔡京的女婿,与高俅就差拜把子了。。。
  那么自己又能成为童贯的什么呢?李三坚心中暗道。
  。。。。。。。。
  “熙宁六年,王之纯奏请求兴兵收复河湟之地,先帝神宗皇帝准奏,并专意委派先公子范前往巡视督师,与王之纯协力进兵。不几日,大军便攻占河州,拓地一千多里,招抚人口三十多万,连河州羌酋木征之妻亦被俘虏,此役被称作‘河州之役’,实乃我圣朝一场罕见的大胜,令朝野上下欢欣鼓舞。”李三坚进殿之时,童贯正在给赵佶讲述神宗皇帝时期对西夏用兵的战果。
  王之纯,姓王名韶,字之纯,进士出身,足智多谋,富于韬略,官至枢密副使,以“奇计、奇捷、奇赏”著称,为神宗皇帝时期西北宋军之中一员名帅。年仅五十二岁就病故,被追赠为金紫光禄大夫,谥号“襄敏”。
  先公子范是姓李名宪,字子范,为宫中宦官,宋神宗皇帝朝,督军于西北,屡建战功,被称作“宦将”。
  元祐七年,年仅五十一的李宪病逝,绍圣元年,追赠武泰军节度使。累谥为“忠敏”。
  童贯少时跟随在李宪身边,出生入死在西北战场之上,同时对李宪推崇之至。
  李三坚进殿之后,刚想施礼,赵佶就挥挥手,示意李三坚等候在一旁。
  童贯看了一眼李三坚后,继续说道:“熙宁六年,河州西戎木征部与董毡、鬼章羌兵合兵卷土重来,攻占河州踏白城。新任河州知州景思立闻讯,连忙集结兵马杀到踏白城,但因出师匆忙,加之敌我众寡悬殊,战斗刚一开始,景思立所部便处于重重包围之中。西戎复仇心切,蜂拥而上,我军死伤极为惨重,连河州知州景思立也战死在乱军之中。攻破踏白城的木征等人,旋即把河州城团团围住,却围而不攻,并扬言杀尽来援的我军。西戎贼军甚众,贼势甚大,战况是异常危急。十万火急的战报接连送进京城之后,宰相王文公等人主张保存实力,放弃河湟地区。先帝神宗皇帝—时也拿不定主意。不弃河湟,可能导致西北战事更为惨重的失利;可是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好不容易夺回土地,就这样放弃,未免太失我大宋皇威。思之既久,先帝就准了王之纯与先公子范的请缨之奏,即发大军,兵分两路,救援河州。。。”
  童贯娓娓而谈,就一说就是小半个时辰,使得伺立在一旁的李三坚感到脚都有些麻木了,但却不敢妄动,安安静静的持笏躬身而立。
  同时李三坚也在偷偷的打量童贯,只见童贯年约四十余岁的模样,四方脸庞,皮肤黝黑,髻角的头发微秃进去了一些,眉毛浓黑而整齐,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身材极为魁伟,钢筋铁骨一般。
  特别令李三坚感到惊异的是,此人颚下居然有三缕长须?
  童贯哪里像个宫中娘里娘气的内侍?穿上盔甲就是一员威风凛凛的战将。。。
  特别是他的胡须,李三坚还专门留意了他的脸上,胡须不像是贴上去装点门面的,而似乎是实实在在从皮肉里长出来的。。。
  这是什么神技?李三坚心中是异常纳闷,阉割之人居然还长胡须?长了胡须还是阉割之人吗或者是未阉割完全之人?阉割之人吗或者是未阉割完全之人,宫制会允许他一天到晚的在宫中溜达吗?
  李三坚是百思不得其解。
  “李卿家,你来了?”童贯告一段落之后,赵佶看着李三坚问道。
  这不是明知故问吗?半个时辰前明明看到自己了,李三坚心中嘀咕了两句,躬身答道:“启禀陛下,微臣已到了半个多时辰了,见陛下正在修习兵事,微臣不敢打扰。”
  “修习兵事?”赵佶闻言笑道:“朕不过是崇仰父皇之丰功伟业,父皇之天纵圣智,朕不及也!”
  李三坚自来到这个世上以来,耳濡目染的就是宋神宗赵顼,先帝赵煦欲承其父之志,赵佶也同样如此,李三坚虽没见过,但想必他必然是个英明神武般的人物,于是李三坚说道:“先帝神宗皇帝小心谦抑,敬畏相辅,求直言,察民情,恤孤独,养耆老,振匮乏。不治宫室,不事游历,励精图治,实乃一代明君,不过陛下天纵英才,还如此年轻,即为之初,即荡涤海内污秽,平息纷扰,还朝政以清爽。革故鼎新、去除百弊。今后谁又能保证陛下就不及乃祖?别人不信,微臣可对此抱有极大的信心的。”
  李三坚早已知道面前的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宋亡国之君宋徽宗,可李三坚虽已知道,却怎么也不相信,亡国之君是这样的吗?
  李三坚心目之中亡国之君是骄奢淫佚、溺信虚无、崇饰游观、困竭民力,天下也是民不聊生、纷乱四起。
  可赵佶怎么看也不像啊?李三坚心中暗道,就如李三坚所言,赵佶即为之初即荡涤海内污秽,平息纷扰,革故鼎新、去除百弊,欲承父兄之志,且有了励精图治之志,如此之人是亡国之君吗?
  也许自己来到这个世上就改变了历史?李三坚心中暗道。
  同时李三坚此言之中也暗含劝诫之意,只有像宋神宗那样才可为一代明君。
  李三坚久习《鬼谷子兵法》,早已明白劝君之言是不能够一味的直谏,需捡些好听的,方能使其能够接受。
  历朝历代,能够忍受指着自己鼻子痛骂的君主毕竟为少数。。。
  李三坚此言一出,童贯不动声色的冷哼一声,似乎是在鄙视李三坚乃是个马屁精。
  “哈哈”赵佶闻言顿时大笑道:“父皇少而灵鉴,长而神武风教遐被,德泽远洽,殊方异域,慕化称臣,朕岂能望父皇之项背?不过啊李翰韧,你这张嘴倒是越来越厉害了。。。”
  先帝赵煦二十七个月丧期,赵佶在宫中早已憋坏了,整日里烦闷不已,此时听李三坚大拍马屁,顿时“龙心大悦”,于是笑嘻嘻的吩咐道:“来呀,上酒,今日朕与李卿家好好喝几杯。”
  皇帝丧期是不能饮宴的,但一般指的是大型、热闹酒宴,小规模的饮宴不算是违制的,同时此时皇帝想喝两杯,又有何人敢扰其雅兴?
第二百六十三章
心腹之患
  “卷帘人出身如燕,烛底粉妆明艳,羯鼓初催按六么。无限春娇都上,舞群腰。画堂深窈亲曾见。宛转楚波如怨,小立话心曲未终。一把柳丝无力,倚东风。”
  皇宫之中,数个舞妓正在跳一种名曰六幺舞的舞蹈,舞姿婀娜多姿,轻盈优美,一旁还有数个歌妓弹奏着美妙的音乐,丝竹声声,犹如人间仙境。
  “来,李翰韧,再饮一盅,我等许久没在一起如此饮酒了,此时此刻,朕忽然想起了端王府的时候啊。”赵佶端起一杯酒对李三坚笑道。
  “陛下,请。。。请。。。”李三坚极为局促不安的说道。
  此时正值先帝赵煦大丧期间,喝点小酒也还算了,居然还有宫妓歌舞?这已经算是违制了。。。
  若此事过后被御史台言官参上一本,李三坚吃不了兜着走。
  到时候皇帝赵佶肯定是没事,倒霉的只有李三坚。
  可此时李三坚有心相劝,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
  宫中枯燥的生活李三坚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
  皇帝贵为九五之尊,主宰天下,似乎是想干嘛就干嘛,为所欲为的,其实对他的限制还是不少的,就连平日里的一些日常事情,如走路、坐姿、吃饭、睡觉等等都有不少限制的,必须规范,否则就会有人“冒死进谏”。。。
  因此历朝历代的皇帝并不是个个都是做的喜笑颜开的,其中的大多数人并不快乐。
  对于赵佶这种皇帝更是,少年天子,且多才多艺,诗文词赋、琴棋书画、蹴鞠筑球是无所不通,这样的人,怎能甘心后宫枯燥的日子?
  总是要寻些乐子的。
  此时赵佶困于宫中枯燥的日子,想找人陪他喝酒、聊天,听听歌、瞅瞅舞蹈什么的,难道李三坚就立即“冒死进谏”,以博得自己的直臣之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0/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