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2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9/796

  。。。。。。。。
  “诸位兄弟,今日本官请你们来,不为别的,只为‘有福同享’四个字。”开封府府衙左厅之中,新任左厅判官李三坚于厅堂之中指着朝廷恩赏之物说道。
  李三坚旁边一张木桌之上摆满了金、银、绢、帛、绸、御酒、鹿肉等物。
  赵佶心中有愧,除了赏赐李三坚官职之外,还赏了不少财物。
  “此为圣上赐李判官之物,我等如何敢受?”刘安节、曾公明、姚舆、吴淼山等人心中欢喜,齐声推辞道。
  一般来说,朝廷赏赐,除了赏赐主官之外,其手下也会得到一些封赏的,不过较为微薄。
  此次刘安节等人已经得到了朝廷赏赐。
  李三坚此时却将朝廷赏给他的财物居然全部拿了出来,欲分给手下,使得众人是既感欢喜,又是感动。
  这么一来,每人会分不少财物的,李三坚反倒是拿的最少的,几乎没有。
  如此不贪财的官员真是少见,刘安节特别是吴淼山等原开封府府衙官吏心中安暗道。
  李三坚出身贫寒,家中没有任何积蓄,可谓是家徒四壁,家中还有一大家人需他养活,众人哪里不明白这些事情?这也使得众人心中是异常感动。
  此时众人推脱确实是发自肺腑。
  “本官说过了,有福同享。”李三坚摆摆手说道:“此案没有诸位兄弟,本官根本是无所适从,根本无法追查下去,如此谈何洗冤禁暴?因此,这些个钱物乃是本官些许心意,望诸位不要再推辞了。”
  “不过本官还有一句话。”李三坚指着蒙上绸布的匾额说道:“这是百姓送给本官的匾额,上书‘青天明月’四字,但本官担不起此四字,因而蒙布,待今后当得起之时,再使它重见天日,因而本官望诸位今后不可懈怠,继续洗冤禁暴、为民做主,当得起‘青天明月’四字。”
第二百六十一章斗纽
  “主人,我不要。”山魁捧着分的财物对李三坚说道。
  “山魁,你这是干什么?”李三坚看着山魁说道:“我听说嫂子有孕在身了,此时正需要钱的。”
  初蝶嫁给了山魁,此时已经怀孕,而山魁作为一名吏胥,俸禄是较为微薄的。
  “主人,浑家她还有些私钱,够用了。”山魁憨笑道。
  李三坚是山魁的救命恩人,两人早已是亲如兄弟,山魁怎么好意思要李三坚的钱财?况且李三坚的情况,山魁比任何人都了解,因此他就更不能要李三坚的钱财了。
  “山魁!”李三坚握着山魁的手臂说道:“在我心中,早已将你视作兄长,你们兄弟之间多说就见外了,你的心意我知道就是了。”
  无论怎样,李三坚目前为朝廷六品官员,新晋直龙图阁馆职,因而除了俸禄之外,还有职贴、添钱等等,收入比山魁等人丰厚许多。
  “你也一样。”李三坚随后看了一旁正欲言又止的曾公明后说道。
  “那么兄弟我就却之不恭了?”曾公明闻言笑道。
  “你小子。。。”李三坚锤了曾公明一记后笑道:“走吧,俺娘今天弄了些岭南特色菜,你们随我回家喝酒吧?”
  众家兄弟闻言一起叫好,纷纷兴高采烈跟随着李三坚向他的住处走去。
  自李三坚正式查案以来,众人忙于公事,相聚甚少,再加上此时是新任左厅判官相邀,众人岂能拒绝李三坚的好意?岂敢不卖李三坚的面子?
  。。。。。。。。
  “东林,珠宝行一事筹划得怎样了?”
  此时的开封府府衙众官吏也不骑马了,也不乘轿了,均是便衣步行,嘻嘻哈哈的走在开封府的大街之上,一路之上显得亲热无比。
  李三坚走在路上,忽然想起珠宝行一事,于是问道。
  李三坚外公符贵、舅父符鼎、符鳞等人眼瞅着就要到京城了,他们到了之后,李三坚必须给他们安排事情做,同时李三坚欲使自家兄弟过上好日子,就必须给他们谋条财路了,否则仅凭俸禄是远远不够的。
  自己不怕过清贫的日子,可也不能勉强其他人跟着李三坚吃苦。
  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可不愿意受苦,向往着灯红酒绿的日子,如曾公明,对此李三坚是心知肚明的。
  目前来讲,最好的办法也就是最佳生财之道就是在开封府做买卖,原因就是开封府是整个天下商业最繁华的城市。
  当然还有一条生财之道,同时也是最便捷的,那就是李三坚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利大行受贿、勒索之举,那么如此一来,李三坚就会走上周方庚的老路了,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将会更甚于周方庚,原因就是周方庚毕竟是吏而不是官,而李三坚毕竟是朝廷堂堂六品官员。
  李三坚是宁死不为此事的。
  当然做买卖也不免也会陷入官商勾结、欺行霸市之境地,李三坚也因此陷入了两难之境地。
  目前李三坚所采取的办法只能是尽量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以灵活的头脑及新颖的经销办法取胜,而不是利用手中的权利。
  “哥哥,说起此事,兄弟还是有事情需哥哥允诺。”曾公明看了看左右后答道
  “何事啊?这么神神秘秘的?”李三坚差异的问道。
  曾公明随后拖了李三坚一把,距离众人稍远了一些后说道:“李记金银铺少东家李邦彦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消息,知道了我等筹划珠宝行一事,跑来与我相商,欲与我等斗纽。”
  “什么?那个娘娘腔又跑来寻你了?”李三坚还未明白斗纽是什么意思,先是吃了一惊道。
  他娘的,李三坚心中暗骂了一句,真是撞了鬼了,哪里都会遇到他们,周方庚一案,李三坚迫于压力未继续找他们的麻烦,此时他们又来了,难不成还要将自己拖下水?
  当真以为自己拿他们没办法吗?李三坚心中极为恼火。
  不过此时李三坚确实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原因就是其身后之人比天还大。。。
  “哈哈,娘娘腔?哥哥这话形容倒是蛮贴切的。。。”曾公明闻言笑道:“兄弟也是认为此人怪异的紧,不像是个男子,倒像个女人?”
  “先别管她了,她是怎么说的?斗纽乃是何意?”李三坚问道。
  先前那个女扮男装的女子曾经对李三坚说过,筹划珠宝行一事是否需要他们的协助?
  当时李三坚认为她只是在自己面前故意炫耀或是说是故意气李三坚,可李三坚万没料到,此人居然还真的找上了门?
  “鸠集富豪,合力同则,谓之斗纽。”李三坚不懂斗纽,曾公明也能理解,他琼台渔村长大,其后就是读书习字,直至获得功名,成为了大宋官员,哪里知道商道之上的事情?
  于是曾公明解释道:“以数人或十数人,甚至数十人结在一起,各人出资不等,大家约定时限,轮流负责经营买卖,在每岁岁末清算之后,即换下一个人,所得利得,大家按出资多少分配,而本钱仍然在那里不动,时限到了之后,若有人愿意退出,即归还本钱。”
  不就是股份制吗?李三坚闻言心中暗道,真没想到,宋居然如此先进?居然出现了股份制?就是不知有没有股票?
  “他们欲斗纽,你的意思如何?”李三坚很快就弄懂了斗纽的意思,于是又问道。
  依李三坚自己的意思,根本不想与他们斗什么纽,不欲与他们有任何牵连、任何关系,可曾公明是一直在全权筹划此事的,因此李三坚不得不征求他的意思。
  “我的意思?”曾公明想了想后答道:“其实我也明白兄长的意思,不欲与他们有任何干连,可一来我等手头紧,那么有那么多的本钱开办珠宝行?二来在京城这个地界上没有人比他们更熟悉珠宝方面的买卖的,因而兄弟的意思还是应该答应他们,就是不知哥哥应允否?”
  李三坚闻言默然,曾公明说的很有道理,珠宝行欲开张,除了需要大量的本钱之外,就是怎么个经营的问题,在这个方面,没有人比京城最大的李记金银行更熟悉了。
  若李三坚拒绝李记金银行的提议,那么也许李三坚等人的珠宝行根本就是经营不下去了,这种可能性是非常之大的。
  在这个世上想做买卖发财不是那么简单的,甚至可以说不是你有俩钱就可以做买卖的,其中的门道,李三坚根本就是摸不着头脑的。
  进货、出货、加工、技术、技工等等,其中的学问可大了去了,非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浸淫,是不可能完全掌握的。
  此时与李记珠宝行合作确实是一条捷径,将会使李三坚、曾公明等人省了不少力气或少费些心神。
  可李三坚就是不明白他们为何偏要找上自己?京城之中高官显爵、王公大臣、皇亲国戚、皇室宗亲那是多如牛毛,随便找一个也总比李三坚强吧?
  事出反常必有妖,李三坚是信奉这句话的。
  “嗯,既然如此,你去约他们一下,找个时间详谈此事。”李三坚思虑再三后答道。
  首先必须搞清楚他们的目的,否则李三坚心中将极为没底,不搞清楚坚决不合作,李三坚心中暗道。
  “这么说,兄长你应允了?”曾公明闻言喜道。
  “我应允什么了?先谈了再说。”李三坚瞪了曾公明一眼道。
  看来那个“娘娘腔”在曾公明身上下了不少工夫,李三坚心中暗道。
  李三坚的住处离开封府府衙并不远,也就两三里地的样子,李三坚等人就很快回到了住处。
  李三坚等人回到他的住处之时,忽然发现门口站着七八个人,其中还有数匹漂亮的马匹。
  宫中来人了?这些人身穿宫中宦官及皇宫宿卫的服饰,一眼就能看出是刚刚自宫中来到此处。
  李三坚等人正好撞见,其中一名年轻的内侍瞅见了李三坚等人,于是问道:“前面的可是府衙李判官?”
  “正是下官,你们这是。。。?”李三坚疾走几步,走到这些人面前后问道。
  李三坚可不敢在这些内侍面前充大个。
  宋宫中内臣品级几乎都不是很高,且身份卑贱,但不仅是李三坚得罪不起,就连朝廷重臣也开罪不起的。
  若开罪了这些皇帝身边的人,估计死都不知是怎么死的。。。
  天天在皇帝跟前吹耳旁风,一日不成两日,两日不成三日,终有一天将皇帝吹得对你心存恶念,终有一日要被他们抓住痛脚,那就大事去矣。
  李三坚对此是心知肚明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9/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