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1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796

  “宫中?”柴始兴闻言顿时惊得站了起来,茶水泼了一身儿浑然不知。
  “宫中来人?何事啊?”柴始兴接着惊问道。
  “相公,说是为了李三坚之事。”胥吏答道。
  “李三坚?”柴始兴更是大吃一惊,这个李三坚到底是个什么人啊?居然还惊动了宫中。
  我的天呐,这他娘的开封府官员真不是人当的,屁大点的事情居然惊动了宫中?这弄不好会掉脑袋的啊,柴始兴心中哀叹道。
  就是不知道宫中来人是要柴始兴放人还是直接提入诏狱?
  柴始兴也来不及多想了,于是连连吩咐道:“快,快请入内堂。”
  。。。。。。。。
  “下官巡检司都巡检柴始兴见过梁中官,中官相公万福金安。”内堂之中,柴始兴不敢无礼,规规矩矩对宫中来人梁师成施礼道。
  “免了。”梁师成摆手对柴始兴说道:“某无事不登三宝殿,就开门见山了罢,某听说昨日巡检孩儿们拿了一名名为李三坚之人,可有此事?”
  “回中官的话。”柴始兴恭恭敬敬的答道:“确有这么回事儿。”
  “他犯了何事?”梁师成接着问道。
  “下面的说他争风吃醋,殴打朝廷官员。”柴始兴答道。
  “多大的事儿?用得着如此兴师动众吗?哼,小题大做,此人不过十八岁吧?少年儿郎打个人,斗个狠还需劳动巡检大驾吗?某看你们是闷得慌,没事儿干了是不?”梁师成撇撇嘴,不屑的说道。
  “中官相公,您这是从何说起啊?”柴始兴闻言连忙说道:“是御史台吴御史亲自命下官严加讯问的,因此。。。因此下官才命人将此人拿人大狱的。”
  “你少拿御史吓唬人。”梁师成闻言嘿嘿一笑道,抬手指了指屋梁后说道:“吴御史?吴御史再大能大得过天吗?”
  “中官的意思是。。。?”我的苍天啊,难道此事惊动了皇上?柴始兴冷汗已经下来了,于是结结巴巴的问道。
  “放人,立刻放人,某亲自去接他。”梁师成随后板着脸说道。
  “是是是,中官请稍候,下官这就去安排。”柴始兴连连应道。
  吴御史官是不小,可与宫中相比,他就是个屁,事情到了此时,柴始兴如何再敢扣着人不放,不但要放,并且要像送尊大佛般的,将他恭恭敬敬的请出去,并祈求上苍,李三坚不要再回到巡检司了。。。
第一百一十六章
隔山打牛神功
  李三坚身高六尺以上,也就是身高在一米八左右,而梁师成身高在五尺之内,整整比李三坚矮了一个多头。
  矮小的梁师成紧紧盯着李三坚,围着他转了三圈,将李三坚看得浑身不自在,心中是纳闷异常。
  李三坚纳闷的是面前此人颚下无须,脸皮白的像抹了层粉似的,声音也是较为尖锐,明显是名太监,李三坚不明白的是为何是一名太监将自己从狱中“捞”了出来?
  难道是他?李三坚忽然想起一事,自己省试结束之后,有人给自己送来一张警示纸条,据事后回忆,那人应该是个宫中宦官,难道是他?面前的这看起来是狡猾如狐之人?李三坚心中暗道,可自己与他又有何关系?
  不过因是梁师成将李三坚从巡检司牢中“捞”了出来,因此李三坚仍是耐住性子,拱手对梁师成说道:“在下多。。。”
  梁师成不等李三坚将话说完,打断道:“你就是岭南李三坚,你真的是岭南之人吗?”
  岭南之人一般长得较为矮小,并且因日照时间长,因此长得较黑。
  可李三坚不但个头长得高,并且还长得白白净净的,因而梁师成有此一问。
  “家父是福建路的邵武军人氏,家母琼台儋州黎人,在下自幼岭南长大。”李三坚虽不明白他到底是何意,但还是老老实实的答道。
  “这也不应该啊?”梁师成接着说道。
  “什么不应该?公此言何意?”李三坚诧异的问道。
  “没什么。”梁师成摆摆手接着问道:“你与苏公之间是怎么回事?你不是曾经是苏公门下弟子吗?为何被苏公逐出师门?”
  “苏公?你是说恩师吗?哎,此事一言难尽啊。”李三坚忽然听到他问起苏轼与自己之间的事情,心中疑惑是越来越重了,不过还是将自己与苏轼之间发生的事情简单的说了一遍。
  “原来如此。”梁师成听完之后,若有所思的说道:“大。。。大人他身体康健否?”
  “学生数年未见恩师了。。。不知,大。。。大人?中官你。。。”李三坚醒悟过来,结结巴巴的问道。
  “没错。”梁师成点头道:“苏公乃是某生父。”
  据说苏轼远谪之时,曾经将家中侍婢送给了一户梁姓人家,后此名婢女没多久就生下了梁师成,因此梁师成可以说是苏轼的私生子,梁师成当然也以大文豪苏轼之子自居。
  宋人均是怀疑此事的真假,但苏轼子弟并未否认此事,因此此事多半是真的了。
  怪不得啊,怪不得梁师成对自己照看有加,怪不得梁师成此时莱搭救自己,原来还有这种渊源,李三坚忽闻此等秘闻之后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梁师成是看在苏轼的份上,才行此举的,李三坚对此是惭愧不已,惭愧的原因就是李三坚此时已不是苏轼的门下弟子了。。。
  李三坚同时为梁师成为何成为一名阉人而感到异常好奇。
  “学生多谢中官相公搭救之恩。”李三坚随后谢恩道。
  “呵呵”梁师成闻言扶着李三坚笑道:“你不该谢我,你该谢公主。”
  公主?李三坚闻言顿时愣在了当地。
  。。。。。。。。
  按说李三坚被梁师成从牢中“捞”出来之后,应当立即直奔端王府看望端王赵佶,以彰显李三坚的忠心,可在李三坚的心中,母亲是最大的,无论何人都得靠边站,此时虽李三坚入狱不足一日,可符二娘应该知道此事了,因此李三坚为了让母亲宽心,就先回到了家中。
  果不出李三坚所料,符二娘已经知道了此事,顿时就担心不已,并求了李格非之女李清照,央求李清照搭救李三坚。
  李三坚知道后心中顿时对符二娘颇有些埋怨,但又不敢表露出来。
  坊间传闻李三坚是因青楼争风吃醋而被抓进了巡检司大牢,如此,李三坚就丢脸之至了,被李清照知道后,更是使得李三坚在李清照面前抬不起头来,更是使得李三坚害怕再见李清照。
  于是李三坚几乎是抱头鼠窜,窜到了端王府。
  “三郎回来了?”赵佶听闻李三坚回到了王府,顿时大喜过望,并亲自将李三坚迎进了王府之内。
  “自今日起,岭南李三坚即吾弟也!”赵佶随后当众宣布了李三坚即为赵佶之兄弟。
  因此事并未外扬,赵佶也令王府诸人不得再提及此事,因此赵佶并未说明缘由,而是准备大摆筵席,为李三坚接风洗尘,以洗去牢狱之晦气。
  “你。。。回来了?”正在此时,一个个娇滴滴的声音在李三坚耳畔响起。
  娇滴滴的使得王府诸人均是惊疑异常,惊疑一向刁蛮的公主为何成了如此模样?就像一个小媳妇盼着夫君回家般的。。。
  王府诸人均吃惊的看着李三坚与公主,而赵佶除外,赵佶见状冲李三坚眨了眨眼睛之后,哈哈大笑。
  高二偷偷的用胳膊捅了李三坚一下。
  在王府诸人行“注目礼”之下,李三坚浑身都不自在,李三坚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
  真是无地自容啊,李三坚心中哀叹,公主对自己有意,李三坚心中早已明白了,可你公主也不能如此吧?当别人呆傻吗?生怕别人不知道吗?
  李三坚只是祈求此事不能被太妃或皇帝知道了,知道的话,决没有李三坚什么好果子吃。
  李三坚随后白了高二一眼,无奈只好走到公主面前,深深的施了一礼道:“小的多谢公主了。”
  “你。。。谢我什么?”公主红着脸,低着头,双手背在身后,脚尖在地上画着圈圈低声问道,一副小女儿的模样。
  拜托,不要再如此模样了好不?此时千万匹奔马在李三坚心头掠过,宁可你再像从前番模样,宁可你再将我狠揍一顿,也不要这样好吗?李三坚心中哀叹道。
  “谢。。。谢师傅妙招制敌。”李三坚被公主问楞住了,随后灵机一动答道。
  李三坚能回答是公主命人将自己搭救出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此事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同时李三坚借口呼师父而摆脱自己尴尬之境地,至于欲盖弥彰什么的,李三坚就顾及不到了。
  “啥?啥招数?快跟我说说。”公主虽不明白李三坚为何忽然称呼自己为师傅,但听说李三坚用自己的招数制敌,顿时就来了兴致,连连问道。
  “哦,这样。”李三坚想了想后说道:“当时天已经黑了,乃是月黑风高之时,强敌忽至,来了数十贼寇,而我等只有三人,所谓双拳难敌四手,恶虎还害怕群狼呢,情势是万分危急,关键时刻,在下忽然想起来公主曾经教授我一招‘隔山打牛神功’,直取对方首领,公主招数奇妙,对方哪里能够抵挡得住?于是被在下一举擒下,化解了这场危机。”
  李三坚信口胡诌,顿时引起王府诸人哈哈大笑,用时也化解了李三坚尴尬之处境。
  “你。。。胡说八道。”公主趁人不注意,在李三坚腰间狠狠的掐了一把,低声嘀咕道:“我哪里会什么‘隔山打牛神功’?”
  “来吧,翰韧,随为兄进去饮酒数盅,为你压惊,今日不醉不归。”赵佶随后对李三坚说道。
  。。。。。。。。
  “你就是桂州解元李三坚?”
  酒足饭饱之后,李三坚忽然被一名六十岁上下的老者唤至偏厅。
  此名老者姓何名执中,字伯通,处州龙泉人氏,领工部尚书衔,同时也是端王府记室、侍讲,也就是可以说是赵佶的老师。
  李三坚在端王府久矣,当然认识此人,可何执中就不一定认识李三坚,因此此时何执中询问,于是李三坚拱手答道:“下第之人,何谈解元?一介落魄书生而已。”
  省试落第之后,解元身份就自动解除,不但解除了解元,就连举人身份也解除了,因此此时的李三坚最多算一名生徒。
  “落魄书生?”何执中笑着摇了摇头头后,忽然敛容对李三坚施了一礼道:“老夫替端王殿下多谢李生了。”
  “何公不必如此,折杀小生了。”李三坚见状吓得慌忙连连回礼道:“何公何出此言?在下做了何事,使得何公如此这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