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528

  或许这就是上天给我的缘分吧。
  我在心里暗自窃喜着。
  还没等我从这种喜悦里摆脱出来,事实就给了我一次重击,大婚的第二天早上,我就从母后那里知道,之所以会选我做太子妃,只是因为父皇和母后想满足太子殿下的愿望。
  如果我做不好这个太子妃,恐怕……
  后面的话母后没有明说,不过我还是明白了。
  太子应该也从父皇那里得到了警告,不过他并没有和我说,我也没问。
  为了我们的将来,我放下了诗词歌赋,开始学习处理东宫里的大小事宜,不是为了母后的劝诫,也不是担心做不好会被父皇的惩罚。
  只是因为夫君和我说过,这里,是我们的家。
  在我和夫君的第一个孩子出生的以后,我对于处理宫里的事务开始渐渐得心应手,夫君也越来越受到陛下的信重。
  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出乎预料的事,夫君面临被百官攻讦的困境,最简单的处理方式就是给太子选妃,转移百官的注意力。
  我也不知道自己暗地里哭了多少次,可是在太子面前,我不能流露出分毫。
  当我强压着心中的痛苦把这件事告诉太子的时候,他出乎我意料的选择了拒绝。
  男人三妻四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太子居然会为了我选择拒绝,不管他是不是真心的。那一刻,我真的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甜蜜。
  虽然我很想答应,可是母后有些憔悴的温婉面容恍惚间出现在我的眼前,不管是为了夫君的安全,还是为了这个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我都没有办法拒绝。
  虽然我不愿去想,可是现实就摆在那里,我的夫君是太子,未来是皇帝,三宫六院是他的本分,就算他不想,文武百官也会逼着他去做。
  为了我的夫君,就算我再不愿意,也只能强颜欢笑的将他送进其他女人的怀抱。
  最后的结局不用多说。
  很多年以后,当我的儿子领着他的太子妃来给我行礼,看到那两张朝气蓬勃的笑脸,我的心中有着无限的感慨。
  拉着儿媳妇的手,我用当年母后和我说话时候那种平静淡然的语气缓缓说道:“你要知道,你的丈夫是太子,是这个国家的主人,注定了以后不能只专情在你一人身上……”
  人有生老病死,夫君终究还是在我前面走了。
  最开始的那段时间,我茶饭不思,后来也就慢慢释然了。
  躺在他闲暇时做出来的躺椅上,怀里抱着那个被我珍藏了几十年的灯笼,除了原本的兰花小虫,灯笼上还有我缠着夫君加上的两句诗:“结发为夫妻,白首不相离。”
  夫君,你到底还是失约了啊……
第147章
:商人
  岑文本的话让众人陷入沉默。
  对于这些生活在大唐的商人来说,他们可以说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也可以说生活在一个最坏的时代。
  说他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是因为大唐的商人是不需要交税的!
  你没有看错,和那些起早贪黑,辛勤耕耘,却还要将一年大半收入交给朝廷和地主的农民不同,这些家资千万,日进斗金的商人一分钱的税都不用交!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因为受到中国传统政治生态的影响。
  从西周建立以井田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模式以来,历朝历代的政治家们都秉持着的一个观念,那就是「上农除末」。
  这个政策的本意是要借助抬高农业和农民的地位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延续。
  可是真到了实施的时候却出现了很尴尬的一幕:
  国家经济过于依赖农业税收,各级官僚想尽办法盘剥农民,却对手工业和商业的巨大利益视而不见,这使得很多人可以靠着经商在短时间内敛聚大量财富。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商人就可以靠着手里的钱为所欲为。
  恰恰相反,明清以前的商人们每天都活在恐惧之中,这种情况直到明代的晋商集团发明了「干股」这个大杀器之后才有所好转。
  在那之前,商人对于官僚们来说就是随便宰杀的肥羊和随时能提款的ATM机。
  官府想修路搭桥,拿不出钱怎么办?
  没事,找商人摊派。
  官老爷们想维修官衙,拿不出钱怎么办?
  没事,继续找商人摊派。
  官老爷想给小妾买件首饰,俸禄太低拿不出钱怎么办?
  没事,还是找商人摊派。
  甚至就连李二陛下自己,都曾经因为国库空虚,干过把全国最富有的五十个商贾召进太极宫,命令他们拿钱给官员发俸禄的事。
  如果这些人不同意怎么办?
  很简单……
  就一个字:杀!
  杀完之后家产全部充公。
  至于用什么罪名定罪。
  呵呵,有钱就是有罪,有钱不给官老爷们花那就更是罪加一等。
  在中国的老百姓,包括这些商贾自己的心里,商人都是和「为富不仁」、「残害乡里」这些词语联系在一起的。
  就是朝廷把天底下所有的商人全部杀光,也绝对不会有人出来替他们喊冤,打压商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政治?正确。
  正是因为这种险恶的生存环境,使得所有商贾都会在发达了以后大肆兼并土地,借此从商人转职成为地主,从而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替自己,也替家族子孙买一份保险。
  李承乾提出的改革建议里有一项是严禁土地买卖,这一点在这些商人看来简直是十恶不赦的恶政。
  买不到足够的土地,他们就只能继续做商人,继续当官老爷们养的肥羊,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祸从天降,全家死光光。
  任何有野心的人都不会坐视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当江南发生的事情传回长安之后,这些人就在暗地里串联起来。
  能成为成功商人的人不会有笨蛋,这些人自己也知道以他们的实力根本就不可能扳倒太子,他们只是想利用这件事打压一下太子的势头,从而阻碍改革的推进,至不济也要把改革计划里禁制土地买卖那一条给去掉。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岑文本的话将这些人从不切实际的幻想里拉了出来。
  朝廷真的会因为一些屁民的鼓噪就对东宫下手?
  大家都不是小孩子了,没有人会有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至于之前那些所谓的计划,只是走投无路下的自我安慰罢了。
  现在这个美梦被岑文本击碎,所有人一时间都有些手足无措。
  ……
  沉默片刻之后,还是王姓老者最先反应过来,他走回自己的位置坐下,神色没有了之前的洋洋自得,郑重问道:“岑贤侄今天不是专程来看老夫等人笑话的吧?”
  岑文本笑了笑:“岑某既然孤身前来,自然是为了和诸位合作的。”
  老者眉梢一挑:“不知贤侄有何赐教?”
  岑文本从怀里取出几本装订好的小册子分别扔给众人:“你们只需将这册子中的内容宣扬出去,其他的事自有岑某安排。”
  众人翻开书册,才看了几眼就都面露惊疑之色。
  小册子里记载的是李承乾手下商铺工坊的清单,长长的名单几乎涵盖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其中有一个名字最为扎眼。
  “天海商号……”
  王姓老者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将手里的书册放下。
  天海商号的名头,关中的商贾没有一个不知道的。
  实在是天海商号有些过于BUG。
  十多年前,天海商号还是东市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商号,可是短短十年时间,就已经成为整个关中商业圈的巨无霸,独占整个关中商业利润的十分之一。
  各种稀奇古怪的新鲜事物,比市场价格便宜许多的笔墨纸砚,甚至就连朝廷严格管控的茶叶,在天海商号都可以买到。
  关中百姓间流传着一个说法:只要你有钱,就没有在天海商号买不到的东西!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