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4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4/528

  如今法家来势汹汹,还准备给工匠搞个百工勋爵名田宅制度,这让依靠工匠发财的商人阶级如何是好?
  一旦工匠等级制度定下来,那些原本老老实实被他们剥削的工匠,岂不是要翻身压到他们头上去?
  重民派四处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抬高商人的地位,让商人不再被歧视。
  然而眼下商人的地位还没提高,再被工匠骑到头上,那可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因此,必须得找个盟友,和法家打擂台。
  即便不能阻止百工勋爵名田宅制度落地,也要同时抬高商人的地位,不能让工匠骑到自己头上。
  “严公可有中意的目标?”身边有人问道。
  严通想了想,目光看向和法家相对而坐的新儒学派……
  ……
  等严通带人找上孔颖达的时候,发现不只是他,从儒家分割出去的几个学派,都聚在了孔颖达身边,看那模样,显然也是来寻求联盟的。
  严通在曲阜求学的时候,曾和孔颖达有过几面之缘,还曾经得到过对方的指点。
  此时再见,当即上前拜道:“学生严通,见过先生。”
  孔颖达正在和萧瑀叙旧,听到声音,回头恰好看到严通朝自己躬身下拜。
  严通在孔氏的遭遇,孔颖达略有耳闻,对他离开孔氏,加入重民派的选择也能理解,见他给自己行礼,连忙上前扶住对方:
  “彦绰贤弟免礼。贤弟如今也是一方巨子,你我二人平辈论交便可,师生之言,万不可再提。”
  严通摇了摇头,坚定道:“礼不可废,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师」,弟子既曾受先生点拨,便自该以师礼侍奉先生,岂有他哉?”
  见严通说的郑重,孔颖达没有再跟他纠缠这个问题,转而问道:“彦绰贤弟来找老夫,不知有何要事?”
  严通躬身再拜,说道:“法家酷吏欲行不义之举,吾辈士大夫岂可坐视不理。学生不才,愿附先生骥尾,以供驱策……”
  重民派能主动提出联盟,孔颖达当然是欢迎的。
  法家提出的那个百工勋爵名田宅制度,给他带来的压力也很大。
  他并不介意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如果可以的话,他甚至愿意自己来做这件事。
  因为工匠和农民这两个群体,跟墨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今思想界三分天下,儒法黄老墨各自占据一片江山。
  谁能争取到墨家,其实就拥有了碾压剩下那一方的实力。
  不管法家提出百工勋爵名田宅制度的初衷是什么,墨家肯定会承法家这个情,说不定接下来两家就会因为这件事,慢慢走到一起。
  作为儒门传人,孔颖达显然不能眼睁睁看着学派被人碾压。
  因此,他一方面想着打到法家,将这个和墨家改善关系的机会掌握在自己手里。
  另一方面,他也在积极寻找更多盟友,为有可能成为现实的黄老、法、墨大联盟做准备。
  ……
  儒家在那里不断拉拢盟友的同时,黄老派和法家也凑到了一起。
  和儒家的忐忑不安比起来,这两家的情绪倒是淡定的很。
  虽然法家和墨家的确曾经有过合作愉快的经历,但这并不意味他们就一定会继续跟墨家合作。
  百工勋爵名田宅制度确实是法家接下来要全力推进的计划,但这个计划跟墨家无关。
  甚至于法家还想把墨家排除在这个计划之外,毕竟蛋糕总共也就那么大,法家和黄老一家一半正好,再来一个墨家,可就有点不够分了。
  是以,看着儒家杯弓蛇影,在那里上蹿下跳的样子,法家和黄老派的人顿时觉得十分有趣,当众哈哈大笑起来。
  ……
  这一边,太极殿之会的局势并没有因为休会而平息,反而变得越发让人难以捉摸。
  另一边,李承乾带着后宫众人刚刚走进太极殿后的净室,还没来得及休息,黄安就走进来拜道:“陛下,梧阳郡公求见。”
  听说张季要见自己,李承乾念头一转,大概猜出了他的来意。
  沉吟了几息之后,皇帝陛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将人请进来吧。”
  “唯。”黄安答应一声,转身出去传召。
  李承乾转头对苏薇说道:“皇后,你先带贵妃他们去别处转转,朕与张公有要事相商。”
  “妾身知道了。”苏薇乖巧地点点头,带着卓婉儿,武媚娘等人转身离开。
  等到房内只剩下李承乾一个人,张季在黄安的带领下,由他的儿子张怀恩搀着走进房中。
  “老臣……”
  张季刚要行礼,李承乾已经说道:“季公无需多礼……黄安,快给季公搬张软椅过来……”
  这一次,张季没有再拒绝。
  刚才的演讲,消耗了他太多精力,以他的年纪,实在是没力气再坚持下去。
  向皇帝道了声谢,张季在张怀恩的搀扶下,颤颤巍巍走到一边坐下。
  等到张季坐好,李承乾明知故问道:“太极殿之会尚未结束。季公不与诸派贤达交流学问,反来求见朕,不知有何要事?”
第676章
:墨家的分裂
  张季缓了一阵,躬身道:“不敢瞒陛下,时至今日老臣与众同道方才知晓,我墨门学说已不合当世所需,不如诸子百家远矣。”
  “子墨子曰「士虽有学,而行为本」,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老臣想在陛下驾前讨一份恩典,许我墨家士子踏勘天下,追寻大道……”
  在今天之前,张季和墨家上下都觉得,只要老老实实跟在皇帝身边,只要能吸引到足够的人才进入墨苑,墨家就能实现复兴。
  然而刚刚在太极殿上的经历,让他明白了一点——一个学派能不能兴盛,上位者的支持、人员的多寡固然重要,但是归根结底,最终还是要落到学问上。
  墨子的学说已经落伍,虽然靠着扬长避短的方法,将太极殿之会暂时应付过去。
  可这终究只是权宜之计,墨家想要重新成为天下显学,必须得像黄老派和法家那样,在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提出切合当下需求的理论。
  换做其他学派,只要有想发展的愿望,放手去做就行了。
  但是墨家不一样。
  如果墨者们都跑去寻求自己的道,那么墨苑的工作就一定会受到影响。
  皇帝对墨苑的工作有多重视,没有人比张季更清楚。
  所以,墨家想要治学,必须先得到皇帝的首肯。
  ……
  李承乾之前就已经想到墨家会寻求改变,但他没想到张季的动作会这么快。
  对于墨家的选择,李承乾个人并不赞成——至少眼下是不赞成的。
  李承乾非常清楚,就现在的社会情况来看,墨家学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
  墨家从墨子的时代起,屁股就已经坐在了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一边。
  劳苦大众是什么?
  换在后世,那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拥有改天换地之能的伟大阶层。
  但是现在呢?
  工匠、农民,不过是些愚夫愚妇,被统治,甚至于是被奴役的对象。
  墨家选择和他们站在一起,为他们的利益发声,等于是在和整个天下为敌!
  刚刚在太极殿上,张季的发言得到了许多赞誉。
  然而一旦墨家思想里那些不河蟹的言论被翻出来,那些一刻钟前还对墨家青眼有加的人,转头就能把墨家喷的一文不值。
  墨家老老实实待在墨苑里,李承乾还能用皇帝的身份为他们保驾护航,让他们安心搞发明。
  可如果他们走出墨苑,加入争夺天下话语权的行列,那李承乾就不能,也不会再给予他们任何特殊待遇。
  新生的墨家,能够独自面对这天下的狂风暴雨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4/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