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4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5/528

  ……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墨家诸君做好准备了吗?”李承乾面向张季,一脸严肃的沉声问道。
  张季也明白李承乾所指的是什么。
  战国之时,墨家号称「显学」,但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接受让墨者来主导他们的国策方针。
  哪怕是在秦国,墨家也只是在法家手下打杂,没有插手朝政的权力。
  不过这些对墨家来说根本就不叫事,墨者们从来就不追求高官厚禄,人前显贵。
  对于墨家来说,只要老百姓能过得更好就行了,至于个人荣辱乃至生死,从来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陛下,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乃我墨门之大义,纵百死其犹未悔!望陛下成全!”张季从椅子上起身,带着张怀恩一起跪在李承乾面前。
  李承乾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父子二人,目光不断闪动,半晌,才长叹一声:“也罢,墨家诸君既决意如此,朕也不愿枉做小人。”
  “只是墨苑诸项工作,尤其是朕曾说过重点关注的那些,绝不可因此事而停滞……”
  说到底,李承乾对墨家另眼相看,不过是因为墨家能帮助自己实现让大唐进入工业社会的理想。
  至于墨家的学问,在李承乾看来,和儒法黄老并没有区别。
  墨家想要和其他诸子百家争夺话语权,这没问题,但是绝不能带上那些他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工匠和科学家。
  否则,他这些年付出的资金和精力不就白费了吗?
  ……
  张季也料到天子不会让墨苑卷进这场纷争,事实上他自己也不想让墨苑卷进来。
  因为,墨苑里正在研究的那些东西,远比学术争端更重要,只要做成了,将会给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身为墨子传人,墨者的本心不允许张季因为一己之私,做出损害天下人利益的事。
  更何况,只要墨苑存在一天,墨家的种子就还在,即便他们失败了,墨家还可以以墨苑为根基,重新发展起来,让整个世界再次听到墨家的呐喊。
  是以,张季并没有拒绝李承乾的提议,点头道:“陛下教训,老臣省得。”
  “战国之时,我墨家有相里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
  “邓陵氏之墨,以武力威慑列国,实莽夫也,不足为道。相里氏与相夫氏,一者精研器械,一者专攻学术,各有所长。”
  “经老臣与墨苑诸君商议,意自今日起,将我墨家一分为二,墨苑诸君为相里氏,专研器械,墨苑之外为相夫氏,游走天下。二者互不干涉,陛下以为如何?”
  “果然如此,那便是最好不过了。”李承乾满意地点点头,亲自上前将张季扶起来,又和他聊了一下该怎么分配人手的问题,这才让黄安送父子二人离开……
第677章
:学术和政治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诸子百家再次齐聚太极殿。
  经过一夜的沟通和协商,各派系之间互相都达成了某些妥协或者共识。
  根据缇骑卫连夜送进宫的奏报来看,诸子百家的目标,主要集中在了法家和墨家身上。
  法家昨天搞了那么大一个动作,想不被针对都难。
  至于墨家,虽然表现的人畜无害,但架不住底子实在太黑。
  就和李承乾担心的一样,诸子百家回去后把《墨子》找出来,随便翻翻就发现一堆不河蟹的内容,所有人顿时就斯巴达了。
  【狗入的墨家,看着挺忠厚老实,言论居然这么反D,就这样还想跟俺们抢蛋糕,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一定要喷死丫!】
  怀着这样的心思,诸子百家点灯熬油奋战了一宿,就等着今天在太极殿上给墨家一点颜色看看。
  只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等他们来到太极殿的时候,突然发现昨天早早入场的墨家,今天迟迟没有露面。
  连皇帝都已经登场了,墨家的座位上依旧空空如也,一个人都没有。
  ……
  【怎么回事?墨家集体睡过头了?怎么一个人都没来?】
  所有人都一脸懵13的互相对视,搞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
  李承乾端坐上首,只是随便看了一眼,就差不多明白众人的心思了。
  皇帝陛下轻轻咳嗽一声,平静道:“墨苑工作繁忙,墨家诸卿分身乏术,已向朕请辞,不再继续参与接下来的明道、论述,此事朕已经准了……”
  【墨家不玩了??】
  众人顿时感觉心里一万头羊驼狂奔而过。
  昨天晚上大家连觉都没睡,就为了能在论道环节驳倒墨家,露一波大脸,结果预想中的对手突然不玩了。
  这就好比你花费巨资买了张老师合集,结果裤子还没来得及脱,就发现电视里放的是葫芦娃……
  前后心态的巨大落差,使得哪怕是心志最为坚定的人,也不免有些失神。
  不等那些人回过神来,李承乾已经接着说道:“朕闻「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也」。”
  “朕以渺渺之身,托于兆民之上,永思厥艰,若涉渊薮,唯恐朕之不德,以修高祖、先帝遗德。”
  “方今幸甚,会天下士大夫贤达于太极殿,亲聆垂训,受益匪浅。然乡人有言「理不辩不清,道不辩不明」,诸卿贤达请于朕前辩驳道理,堪合臧否,臻于至道……”
  听到皇帝的话,众人连忙将对墨家的看法暂时扔到一边,同时拜道:“臣等谨遵陛下之制!”
  起身时,每个人的脸色都严肃起来。
  和昨天的「明义」相比,明道阶段,才是真正考验诸子百家能力的舞台。
  不管前面说的多天花乱坠,只要在明道过程中被人找出破绽,随时有可能被一击而溃。
  此外,讲义阶段大家都是照本宣科,只要准备的时间够长,谁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
  可是这明道阶段,很有可能涉及当今天下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考的就是处理问题和临场应变的能力。
  本来有装逼装过头的法家在前面顶着,外加一个浑身是坑的墨家,至少能将一大半的火力吸引过去。
  可是墨家突然退出,只剩一个法家,又能扛下多少压力?
  剩下那些火力,说不定就要落在谁的头上。
  一旦不小心踩进对手挖好的陷阱,就有可能万劫不复,容不得大家不打起十二分精神。
  ……
  杨师道朝着御座上的李承乾躬身一拜,转身面向诸子百家,朗声道:“明道若昧,进道若退,请!”
  说着,首辅大人拿起一只木槌,朝旁边的玉磬敲去……
  随着一声磬响,明道阶段正式开始。
  “今日吾等怕是有好戏看了。”勋臣们神色轻松的说笑着。
  而在他们对面,文武百官则是喜忧参半,尤其是某些文官的脸色,比台下的诸子百家还要难看。
  和诸子百家不同,让他们伤脑筋的并不是墨家的突然退出,而是儒法黄老态度的转变。
  ……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学术和政治,就是思想之树上结出的两颗果实。
  二者同出一源,既相互独立,又无时无刻不在相互影响。
  就眼下来说,自从李承乾登基以来,对内推行改革,对外连连用兵,整个国家的势头如晨间八九点钟的太阳,锐不可当。
  这种政治风貌,反映到学术上,就是各家各派已经不再满足现状,开始寻求突破,寻找新的道路。
  学术界不再将眼光放在「三代之治」上,反而开始积极讨论当下的世界,想要打造一份比上古圣王更伟大的功业。
  而等到这种学术思潮反哺回政治,就会对官场上下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就让那些已经没了上进心,只想混吃等死的官僚们瞬间尴尬无比,感觉脑袋上的乌纱帽随时有可能不属于自己。
  看着第一个上台接受质询的孔宣,官僚们在内心里埋怨起来:“唉……这鲁儒也着实无能,三两下就被皇帝揍趴下了,若此时还是儒家独大,我等又何必面对如此两难的境地。”
  和这些人自怨自艾不同,官场上的另一拨人却觉得,眼下正是男儿建功立业之时。
  历史已经不止一次证明过,当官场的风气变得积极时,只要能做出成绩,自然而然就能得到更多的升迁机会和更多的资源倾斜。
  而不是跟过去一样,靠着熬资历一点一点往上爬。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5/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